分享:
▲
按照某個聯合國轄下組織(好像是WHO吧?)的規定
只要某一地發現有狂牛症疫情,經查屬實後,七年內不得對外出口牛肉牛骨及相關產品
但是,美國爆發狂牛症疫情後,才隔兩年,台灣就主動開放恢復美國牛肉進口了
當時媒體上還盡是一片「熱烈歡迎」、「饕客們有福了」的輿論聲浪和報導呢......
附上一篇當時看到、覺得不錯因而收藏至今的相關文章:D
------------------------------------------
【左右看】美國牛肉再登台 2005/04/29
右看:真正大宗黑心貨 江仰德(文字工作者) 停止進口一年多的美國牛肉於本月24日重新恢復輸入台灣。在熱烈歡迎的同時,消基會及部分立委發出警示:當年停止進口美國牛肉的原因是否已然消滅?至今仍無從證實! 之所以停止自美國輸入牛肉,乃因前年十二月下旬時,美國驚見狂牛症病牛。雖然隨後數天內,世人立即見到了活牛與肉牛期貨價格跌停、麥當勞股價立刻下跌5.2%等經濟影響。但事隔16個月後,美國牛肉真的恢復安全了嗎?透過檢視以下幾個問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仍然無從得知。 首先,在發現病牛後,同時期、同地區的牛隻是否同樣帶有狂牛症病原?消費者無從得知;再者,這批牛隻最後流向何處?消費者亦無從得知;另外,眾所皆知,狂牛症係導因於餵食含有狂牛症病原的肉骨粉飼料而致病。然而,該批在前年引爆狂牛恐懼的飼料,如今何在?同批飼料從何處生產?流通範圍多廣?莫說台灣消費者不清楚,恐怕連美國在地官員都未必能清楚地給予我們一個答案。
於是,在這種一切未知、環環隱藏危機的前提下,這批搶先恢復進口的美國牛肉,不是史上最大宗、最明目張膽的黑心商品是什麼?我們又如何能不把衛生署「吃不吃美國牛肉,是消費者自己的權利,衛生署沒有意見」一席話視為推諉之詞?
左看:縱非狂牛又如何 王俊凱(學運工作者) 日前,台灣重新恢復美國牛肉進口,霎時全國一片歡欣鼓舞,但隨後在消基會的跳腳怒喝下,大多數民眾的喜悅轉為疑懼,深怕稍有閃失,吃進了致死率百分百的狂牛症肉品。但是說真的,在消基會高聲質疑、衛生署惱羞成怒以及大多數消費者的疑慮之外,恐怕美國政府及牛肉業想要「解決」狂牛症問題的決心還遠遠超過前三者。 何以美國政府及牛肉業對狂牛症的重視程度如此之高?一方面,在美國政府高額補貼下,包含牛肉在內的農產品出口已成支撐美國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因此若不積極解決狂牛症問題,美國牛肉將無法維持其在世界市場的統治地位,除了直接損及出口利益外,麥當勞、漢堡王及其它與美國牛肉相關的跨國資本,同時亦將面對嚴重損失。 另一方面,美國的各種農產品輸出向來帶有極明顯的戰略目的:首先改變進口國飲食習慣,進而建立並逐步擴大該國在糧食貿易方面對美國的依賴關係,最後以剿滅該國糧食生產、支配該國的民生命脈作為最高階段(同時也是在政治經濟上對進口國行統治之實的新起點)——這與發動一場帝國主義戰爭,極盡破壞之能事後再攫取利益的邏輯何異? 所以,美國牛肉重新登台、一再向世界市場叩關,吾人反對的理由豈只在於狂牛症?
[ 此文章被ck73421在2008-03-03 10:42重新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