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on


|
分享:
▲
下面是引用天蠍驕子於2005-03-2 03:08發表的 轉貼《條碼事件》: 記得大約是三個月前,我在三年級班上講完「假設語法」,要她們做練習時,矮個子的班長突然站起來說︰「老師,你可不可以幫我們蒐集條碼?」我楞了一下,直覺地回答︰「什麼條碼?」底下那群女孩隨即七嘴八舌地搶著告訴我︰「就是印在貨品上面,結賬時拿到收錢機前面掃一掃就知道多少錢的那種條碼。」我叫平常上課老是喜歡看對面班男生的童淑娟起來慢慢講。她說︰「班長在高雄讀大學的姊姊寫信回來說,只要蒐集各種物品上的條碼五千張,寄到XX仁愛之家,就可以換輪椅一部。」我心想這大概又是什麼愚人節的把戲。但矮個子的班長卻一臉正色地補充說,這是有關人士為了倡導正確的消費觀念並且回績社會的善心之舉,她姊姊學校裡已經有人換到了。
她們分配給我的責任額是一千張——她們準備湊集五萬張,換十部輪椅送給學校附近的老人院。我可以請別班老師或同學幫忙,但不可以告訴他們真相,因為據說每個地區最多只能換十部,如果讓別人捷足先登,我們的努力就白費了。
當天一回家,我立刻翻箱倒櫃,搜索了一個下午,結果只找到十多張——包括一張從我太太未開封的絲襪上偷偷割下來的。老實說,我一向對日常家事不聞不問,為了找條碼,翻遍家中大小器物,方知「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之不虛。我從餐桌旁的架子上找到了二十幾種開了封而尚未用完的奶粉、麥片、咖啡、可可等早餐沖泡品,包括一罐十年前推銷員上門兜售,只泡了一次的杏仁粉——這些古代產品自然是沒有什麼條碼的。 ....... 有時候有些責任是對自己負責 但是也是要好好的做好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