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代人,你是否過著這樣的生活:早晨八點左右起床,匆匆忙忙吃兩口早餐,時間來不及的話乾脆就省了。開著車或坐地鐵去公司,在文件和電腦前度過上午的幾小時。午餐是一頓簡單的工作餐。下午又在辦公桌前坐上幾個小時,或在談判桌前與客戶討價還價。晚餐大多數時候是一些應酬,推杯換盞之後帶幾分醉意去酒吧或是桑拿,回家時往往已是深夜。
如果是的話,這樣的不良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已讓你處在了健康邊緣。
對我國已公佈的前三位死因(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分析發現,目前有2/3的人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
據權威機構分析,1990-2002年世界上致殘和勞動力喪失的主要原因為冠心病、抑鬱症、腦血管病和交通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為冠心病、腦血管意外、下呼吸道感染和交通意外。觸發這些疾病的危險因素大多與不良生活方式有關,因此,不良生活習慣一定程度上可稱為「自我創造的危險」。
WHO總幹事中島宏博士告誡人們:大約在2015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發病原因將大致相同,因此,與生活方式有關的疾病將成為頭號殺手。
針對這些現狀,健康專家開出了一張「處方」:
1、避免過量飲酒,最好要戒煙;
2、注意飲食的營養均衡,適量攝入維生素、礦物質或有益活性物質;
3、爭取規律的生活,保證充足的睡眠;
4、堅持日常持續的、適當的體育鍛煉;
5、工作能放手時且放手,避免過度操心。
其實,遠離健康邊緣並不是非常困難的事,就看我們是否願意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建立科學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