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97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紫柏大師
紫柏大師生平略傳

  真可法名原作達觀,號紫柏,「真可」為其中晚年自改之名,世稱紫柏尊者或紫柏老人。此外,他尚有憨憨子、憨道人、皮毬子、皮毬道人、憨憨可禪人慈雲、潭柘先生等別號。

  真可籍貫江蘇,生於嘉靖癸卯年(一五四三)六月十二日,坐化於萬曆癸卯年(一六0三)十二月十七日,世壽六十一,法臘四十一。他在明末佛教界有極高的地位,在當時即與李卓吾並稱為二大教主,後世則將他與蓮池袾宏、憨山德清、蕅益智旭並列為明末四大師。有《紫柏尊者全集》與《紫柏尊者別集》二書行於世。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16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一、在家時期

  真可祖籍句曲(今江蘇省句容縣),後舉家遷至吳江太湖(今江蘇省吳縣),從此世居於此。父親名沈連,字季子。母親夢見有一位異人,贈予她一個帶葉鮮桃,然後就懷孕了。真可到了五歲尚不會說話,一日遇見一位異僧,異僧撫其頭言:「此兒出家,當為人天師。」從此他便能開口說話。真可幼年時期個性就非常剛烈。德清在〈塔銘〉中說:

師髫年性雄猛,慷慨激烈,貌偉不群,弱不好弄。生不喜見婦人,浴不許先。一日,姊誤前就浴,師大怒。自後,至親戚婦女無敢近者。(《全集》,卷首,頁六二六。)

隨著年齡的增長,真可更是不能為父母所羈紲。他自己也曾說:「予受性豪放,習亦粗戇,一言不合,不覺貲裂火迸。」又:「吾本殺豬徒狗之人,惟知飲酒恃氣而已。」可知少年時代的真可,並非是個安分守己、循規蹈矩之人。

  十七歲時,真可為立功名,辭親單身遠行塞上。行至蘇州閭門時,因遇到大雨而停歇,在此遇到虎丘僧明覺,這個相遇改變了他的一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17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二、修學時期

  僧俗相遇後,明覺邀真可一同回虎丘山寺。是夜,真可聽聞八十八佛名頌心生歡喜;清晨,他便向明覺要求剃渡出家。自此以後,真可便由一個恃氣少年,成為了佛門僧侶。出家當夜,真可即靜坐到天亮,終其一生脅不至地,修行不倒單。在當時明覺欲募鐵萬斤,以鑄造大鐘。真可知道後,便隻身前往平湖,以他的魄力化得生鐵萬斤,成就鑄鐘一事。從出家與化鐵之事,可見真可易於常人的決斷與氣魄。

  化鐵歸回虎丘後,真可即閉門讀書,半年不出戶。出家後,真可嫉惡如仇的個性並沒有改變,見有出家僧眾飲酒茹葷,便喝叱到:「出家兒如此,可殺也!」使得該僧忌憚萬分。此時的真可只不過是個出家不久的沙彌,由他所展現出的氣勢,可以看出他的威猛剛烈的個性,及是非分明的特質。真可剛烈的人格特質,不僅成為他不畏艱難的修道資糧,也展現在他日後教法的剛猛竣烈與單刀直入上;同時也轉化成他對於社會人民的高度關懷,使他積極的投入大法的復興,更以停霸殘人害命的礦稅為己任。

  二十歲真可從講師受具足戒。在常熟遇到相國嚴養齋,相國視為奇器。到嘉興東塔寺,見有僧人抄《華嚴經》,跪看良久後,真可感嘆的說:「吾輩能此足矣!」之後便在武塘景德寺閉關讀書三年。出關後回吳門辭覺,告知:「吾當去行腳諸方,歷參知識,究明大事。」從此,展開了他行腳的一生。

  真可行腳甚勤,日行二十里,即便腳疼痛不堪,也以石砥腳繼續行走。他所持的是相當精嚴勤勉的頭陀行。在行腳參訪的過程中,真可獲益良多,他一生中幾次重要的禪悟體驗,便是在這一段時間受無名僧人的啟發而得。萬曆元年真可行腳至京師,遍參宿老,前後拜謁張家灣的暹法師、千佛寺的禮法師、西方庵的寶講主等人。最後,又參訪法通寺的遍融法師。其中以遍融法師對於真可啟迪最深、影響最大。

  在京師停留一段時間後,真可回虎丘醒明覺,不久又前往淞江,在淞江閉關百日。出關後,真可在吳縣結識傅光宅、於天池遇管東溟。萬曆三年,大千潤公開堂於少林寺,真可與巢林介如一同前往參叩。在堂上講公案,見「以口耳為心印,以帕子為真傳」,他深切的感嘆到:「西來意故如是邪?」於是不復入座,立刻南還。在南還的途中,真可在嘉禾結識太宰陸光祖。

  在行腳修學的時期,奠定了真可一生的基礎。他在三十歲左右,已是個甚有修為的僧人,同時行腳遍歷四方,使他對禪門的弊病也多有觀察、省思,種下興復佛門的因子。而這一時期真可所結識的宰官俗眾,如傅光宅、管東溟、陸光祖等人,在日後對於真可佛教的復興工作,不論是在寺院的興修或經藏的刊刻上,都給予很大的幫助。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2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三、入世時期

  真可感嘆道法凌遲,宗綱墜地,故以負荷大法為己任,積極投入佛教復興的工作。

  有見於明代大藏的稀少,及古板梵筴的笨重,真可在萬曆七年與陸光祖等人發願刊刻大藏經,於萬曆十七年正式開雕於五臺山。在刊刻的形式方面,一改傳統藏經的梵莢裝為方冊本,以達佛法廣佈的目的。在經費的募化方面,真可更是堅持廣募,以讓天下眾生得以布施、種善因。這部大藏,就是後世所稱的《嘉興藏》。除了大藏的刊刻之外,真可對於中國佛教事業的另一大貢獻,便是寺院的興復。他行腳所到之處每見古剎荒廢、或為強豪所佔,必定立志恢復。在明末,復寺的工作的進行十分艱辛,其中不僅包括經費籌措的困難,還牽扯到豪強侵佔寺產的官司纏訟。儘管如此,真可由楞嚴寺始到歸宗雲居為止,前後還是復興了十五座寺院。

  真可曾言他一生有三大負事:「老憨不歸,則我出世一大負﹔礦稅不止,則我救世一大負﹔傳燈未續,則我慧命一大負。」「老憨」是指憨山德清。真可與德清會晤於萬曆十四年,從此兩人便結為知交。兩位當代的佛門大師,一起為振興法脈而努力。真可舉凡刻藏、續修燈錄、復寺等事都與德清共相商討,甚至連身後事也囑咐給德清。萬曆二十三年,德清被誣以「私創寺院」的罪名而入獄,後遭流放嶺南。真可為營救德清,幾度奔波於京城與嶺南之間,並視營救的德清為自己出世最大的任務。對於德清,真可付出了足以流芳萬古的友誼。

  對明末社會經濟影響最大者,莫過於礦稅的徵收。礦監稅使對於人民極盡剝削與荼毒之能事,人民苦不堪言。雖然身為出家僧人,但是懷著菩薩濟世的精神,真可視停罷礦稅為己任。當時南康太守吳寶秀因反抗稅使被捕,其妻也因哀憤而投環自盡。雖然真可與吳寶秀素昧平生,但當他在匡山聽聞此事後,便立即策仗前往京城,多方的調護﹔並入獄授吳寶秀毗舍浮佛偈,囑咐頌十萬偈後便可出獄。吳寶秀在持頌八萬偈後被釋出獄,對於真可無限的感念。由此事也可以看出真可對於忠良的愛護。

  雖然吳寶秀已被釋出,但是礦稅並未停廢,德清仍流放未歸,續燈的工作也毫無進展。為了營救憨山與停罷礦稅,真可積極的奔走於京城各界。真可曾經數次對弟子感嘆道:「釋此三大負,當不復遊王舍城矣。」此時真可心中所念、信中所寫,也都是此三大負事﹔而這也為他種下日後罹害之因。真可反對礦稅、營救德清的舉動,遭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嫉妒與不滿。弟子們皆知京城的情況對他相當不利,紛紛寫信勸他離開。但真可表示:「吾當斷髮,已如斷頭,今更有何頭可斷!」為了三大負事,他堅決的留在京城中。不幸的是,萬曆三十一年,歲次癸卯,妖書事件發生,真可被牽連入獄。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2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四、癸卯冤獄

  妖書事件的發生,起源於神宗一朝的立儲問題。萬曆二十六年時,就有人為鄭妃所刻的《閨範圖說》作跋,名為「憂危竑議」,言神宗有意廢長立幼,並藉以譏諷鄭妃。對於此事,神宗並沒有深究,後以不了了之作結。但五年之後,也就是萬曆三十一年時,儘管當時儲位已立,然而又有「續憂危竑議」的出現。史稱:

續憂危竑議復出,……書託「鄭福成」 為問答,「鄭福成」者,謂鄭之福王當成也。大略言:「帝於東宮不得已而立,他日必易。其特用朱賡內閣者,實欲更易之義。」詞尤詭妄,時皆謂妖書。帝大怒。(《明史》,卷一百十四,〈后妃二.神宗后妃.鄭貴妃〉,頁三五三八。)

顯而易見的,「妖書」乃是有心人利用王室之間的矛盾所作,意圖在引發宮圍的衝突與政治的不安。然而這件事之所以會在當朝引起大轟動,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朝廷各個黨派都想利用此事來打擊異己之故。但是何以身處佛門的真可會牽連入宮廷紛爭之中?原因就出在於他寫給沈令譽的書信。

  沈令譽與真可同鄉,同時也是真可的俗門弟子,因行醫的關係與官場上的士大夫多有往來。妖書事件發生後,郭正域被誣以造作妖書之名而入獄,並牽連與他有深交之人~~沈令譽就是其中之一。錦衣衛在沈令譽家中大肆搜索,其中查獲若干真可所寫的書信。信中談及營救的德清之事,文中說到:「牢山海印之復,為聖母保護聖躬香火。今毀寺戍清,是傷聖母之慈,防皇上之孝也。」神宗和太后之間,本就因對立儲一事有不同的見解而產生間隙;御史康丕揚獲得此書之後立即上呈,神宗大怒。下令通緝,真可遂成為朝廷緝捕的要犯。

  十一月二十日時,真可已被東廠所盯,十一月二十九日在潭柘寺被西司房辦事逮捕入錦衣衛。十二月初二,王之禎審問真可來京的目的;初三再審,詰問何以製作妖書。初五由錦衣衛轉送刑部。十四日擬罪,十五日司法定罪。在審理的過程中,刑部曾經對真可動用過仗刑。他在〈臘月十一日司審被仗偈〉中說道:

三十竹蓖償宿債,罪名輕重又何如?痛為法界誰能薦,一笑相酬有太虛。
坐來嘗苦虱侵膚,知解當年事有無?可道竹蓖能致痛,試將殘?送跏跌。(《全集》,卷首,〈紫柏老人圜中語錄〉,頁六四一。)

明代仗刑極其殘忍,被仗者不死即殘。對於真可的受仗,吳彥先也曾說:「及其被訊,以衰殘歷諸刑苦,凡侍者皆心欲落,而師雲閒水止,了無一事。」可知刑部對真可用刑不止一次,而且極為殘酷。然而真可畢竟是個剛毅有修為的人,不僅面對大刑不為所動,甚至還神色自若的為曹學程說法。《紫柏尊者全集》卷首中所收錄的〈圜中語錄〉就是當時的說法記錄。

  十二月十五日刑部宣佈定案,真可被判有罪。真可是一個經年在外修頭陀行的僧人,對於痛苦的忍耐程度必定超過一般人;且依他剛烈的個性又絕對不可能趨打成招。但從十一月二十九日真可被捕到十二月十五日判罪,期間只有短短的十五天。如此重大的案件,就這樣草草的結案定罪,不僅可以看出明代政治的黑暗,更可以看出明代司法的草率。對執事者有意致自己於死罪,真可相當的失望,深切的感慨到:「世法如此,久住為何?」他在〈十五日法司定罪說偈〉中也說:

一笑由來別有因,哪知大塊不容塵。從茲收拾娘生足,鐵橛花開不待春。(《全集》,卷首,〈紫柏老人圜中語錄〉,頁六四二。)

從偈語中不難看出真可對世法的失望,同時也透露出他不願再住世的訊息。

  真可說臨化說九偈,遺言:「護持三寶,棱嚴徑山刻藏事,可行則行,不可行則止。」萬曆十二月十七日辰時,沐浴端坐,數稱毗盧遮那佛而逝。曹直指聽聞立即趨往榻前,大呼:「去得好!」真可復開雙眼微笑道別,他曾說:「怕死不怕死,不在口硬。但臨期出脫,看他便了。」真可一生精進修持,強調對於生死的開破,臨化他將死生的自在展現無遺。

  癸卯冤獄造成如此令人遺憾的結果,推就其原因,客觀的評析,除了明末政治的黑暗外,真可性格的剛烈應該也是一個極大的因素。

  真可坐化後,待命六日,歷經霜風塵沙的摧蝕,色身依舊神色不改。出獄後,弟子依照其遺言將之徒身浮葬在北京城西郊的慈慧寺外。萬曆三十二年京城大水,弟子擔心真可肉身為水所化,開棺啟視。但見真可肉身端坐如生,絲毫不為大水所害。弟子於是奉龕歸徑山。九月,供於寂照庵中,此即刊刻《嘉興藏》的所在地。萬曆四十二年朱文寧禮塔知塔中有水,弟子法鎧等人於是將真可龕移至開山。萬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九日,由德清舉行荼毗儀式。此時雖離真可坐化已十三年,然其肉身絲毫不壞,宛如在世。荼毗之後,留下無數的舍利。十一月二十三日,靈骨塔於徑山文殊台,世稱紫柏塔。

  真可一生以負荷大法為己任,不僅自己精進修行,同時更積極的投入刻經與復寺的宗教事業中;但是他並不以一代宗師自居,從未開堂普說,且雖有十餘座寺院之興復,也未擔任過任何寺院的住持。在明末衰敗的佛教環境中,真可樹立了一個精進不懈、剛正不阿的人格形象。在明末四大師中,真可住世時間最短、著作數量最少,對後世的影響也不若其他三位大師來的深。而他之所以被尊稱為明末四大師之一,根據釋果祥分析認為有下列幾個原因:一是他本身的禪悟經驗深而行持十分嚴謹。二是他對當時的仕宦之事階級影響頗大。三是他對於佛教慧命具有廣大的使命感,倡導方冊藏的印行,對於佛教文化的普及貢獻良多。四是他入獄之後,仍能從容化眾,及無寂坐化的生死自在。審視真可的一生,釋果祥的論斷可謂相當中肯。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2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淨土思想

  真可的淨土思想,是完全就禪者的立場以言淨土。首先,看他對求生淨土義的說明:

念佛求生淨土之義,義在平時持念,至於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但知娑婆是極苦之場,淨土是極樂之地。……念佛人以娑婆為籠檻,以淨土為空水,厭慕純熟,故捨命時,心中娑婆之欲了,了無芥許,所以無論其罪業之輕重,直往無疑耳。倘平生念佛雖久,及至捨命,娑婆欲習不忘,淨土觀想不一,如此等人,亦謂念佛可以帶業往生淨土,以義裁之,往生必難。故廬山先造《法性論》,次開白蓮社,非無以也。蓋法性不明,則情關不破,情關不破,則身心受執,終不能消釋。故於飲食男女之欲根,斷不能拔。所以口念彌陀,神馳欲境。如先以破身心之方,教以見習而熟,則能了知身與心皆非吾有。此解若成,則身心執受雖未頓破,然較之常人,高明遠矣。破身心之方,莫若毘舍浮佛傳心前半偈,最為截要。或先持千萬過,五百萬過,三百萬過。持數完滿,徐為持偈者開解之,自然身心橫計,便大輕了。此計既輕,即以持偈之心,持阿彌陀佛專想西方。至捨命時,則娑婆慾念,不待著力然後始空。何以故?乘解專想故。古德云:專心念佛,求生淨土。九人念佛,我敢保他無一人不生淨土者。此義亦廬山先造法性論,開眾生知解,次建白蓮社,成眾生之行而來也。(《全集》,卷二,〈法語〉,頁六七六~六七七。)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3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真可在言當時佛法的七大錯時,就曾提出一般人認為「念佛求生淨土易而不難,比之參禪看教,為此著子最為妥當」的錯誤。他認為念佛往生淨土的重點在於臨終的一心不亂;而要做到一心不亂,平時淨心的工夫就特別重要了,並不是一般人「觀想不一」、「神馳欲境」的念佛所可以做到的。淨土教理一個很大的特色,即在於眾生不必待業報受盡,就能夠藉由阿彌陀佛的願力帶業往生。真可雖然並不反對帶業往生之說,但是他認為業往生的前提是必須落實在明法性、身心執障已除之上。這種見解與傳統淨土宗之說並不盡相同,如在《觀無量壽經》中就有九品往生之說,即便是下品三等造惡眾生,在臨終之時遇善知識教令念佛,也可以得生生淨土。淨土宗師善導有「凡入報土論」,強調五濁凡夫也能依阿彌陀佛願力往生淨土。蕅益智旭也四種淨土之說,說明眾生雖有修行及業報的差別,但都能皆能感生不同等次的淨土。淨土的殊勝也就在於能含攝凡聖一切眾生。若就《觀經》的分類,真可特重去執見性的求生淨土之說,應是屬於九品中的上品三等。真可的淨土思想所含攝的範圍,較之一般傳統淨土宗之說為狹隘。

  基於真可對淨土思想的見解,破身心之執就成為其修行的主要重心。引文中真可雖然以廬山惠遠先作《法性論》、再結蓮社為其論點的說明,但是他並沒有倡研《法性論》,而是教人持頌毗舍浮佛偈;他認為持頌佛偈是破身心執障最好的方法,這也是真可最根本的修行方法。他要學人待身心之執輕後,再以持偈之心念阿彌陀佛專想西方;臨終之時,娑婆欲念自然不復存在,往生彌陀淨土也才成為可能。由上述可知真可的淨土思想重點,仍是落實在淨心、去執的心性修養上,念佛的工夫反倒成為其次。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3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至於念佛的方法,真可強調的是「專心念佛」,他認為散心念佛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同時他也指出:「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無定志,所以百千人念佛,無有一兩人成就者。」「沒有定志」是行念佛法門不能成就的原因。因此,他在教人念佛時說:

合眼便忘,如此念佛,念一萬年也沒幹。汝(僧海洲)自今而後,直須睡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若睡夢中不能念佛,一開眼時,痛哭起來,直向佛前叩頭流血,或念千聲,或念萬聲,盡自家力量便罷。如此做了三二十番,自然大昏睡中,佛即不斷。……人生如覺,人死如夢,所以夢中念得佛底人,臨死自然不亂也。(《全集》,卷八,〈法語.示念佛〉,頁七六八。)

真可所指導的念佛法門,相當的威猛,不僅醒時念,睡夢中也須念念不斷;不僅在睡夢中不斷,即便是在大昏睡中,也要做到不間斷。如此的逼迫念佛,釋聖嚴並不十分贊同,他認為:「一味緊迫,使得夢中念佛,可能不是淨境,而是由於神經過度緊張,所發生的虛幻夢想。如果體力心力都正常,加上生活在全部的修行狀態中,類此的逼迫念佛,也近似於參話頭的初步功效了。」審視真可的反對散心念佛的原因,一方面應是對於時代疏狂之弊病所發,另一方面則與他精進不懈、重真參實修的個性有關。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3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其實就真可而言,念佛也只不過是禪修方法之一,並非一定要念佛不可。在「心淨佛土淨,心穢此土穢,淨穢既在心,如何別尋理?」的唯心淨土觀下,他認為彌陀淨土乃是自心之覺、唯心的體現。因此,真可在〈阿彌陀佛贊〉中,並沒有特別盛讚彌陀的四十八願;在萬法唯心的觀點下,他將彌陀大願含攝於自心之內,對於自性的肯定反而超過對彌陀的讚誦。同時,他也認為只要能夠善用其心,便能夠了知心佛眾生不二的道理,娑婆與淨土也就沒有什麼差別了。他說:

夫圓覺倒想,初非有常。倒想在諸佛,即名圓覺;圓覺在眾生,即名倒想。如眾生能善用其心,孰非無量壽覺?娑婆孰非蓮花淨土?必曰:外眾生而得佛,外娑婆而生淨土?此為頓根聊設化城爾。今天下請其入化城,則心然皆喜,延之寶所,莫不攢眉而去,何也?(《全集》,卷十五,〈跋東坡阿彌陀佛頌〉,頁九0三。)

此段引文,除了說明真可唯心淨土的思想外,還有一個值得特別注意的重點就是:他認為所謂的淨土,只不過是佛陀為頓根說法時所設的方便之說而已;是世尊權設的「化城」,並非是能夠真正證悟大乘涅槃的「寶所」。基於這個觀點,他也為當時趨向於淨土的修行方法提出疑惑。可見真可並非十分認同淨土法門,他認為淨土念佛只是權設之說,唯有見性成佛才是真正的究竟之地。真可的淨土思想與《壇經》中所說的「說西方引化,經文分明,去此不遠。祇為下根說近,說遠只緣上智。……迷人念佛生彼,悟者自淨其心。」的思想是一致的。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3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綜合以上所述,真可完全站在禪者的立場以言淨土。不僅將淨土念佛視為禪修的一種法門,同時以「心淨佛土淨」的立場,否定彌陀淨土存在的必要性;且認為淨土之說,只是佛陀的權設方便之說,並非是究竟之地。

  雖然真可不以念佛法門為究竟,但是他並沒有直截的去反對淨土念佛之說,一方面是他視念佛為話頭,將淨土念佛的工夫含攝於禪修的法門中;另一方面,則可能是與明末淨土之風大盛有關。儘管真可沒有強烈的去反對淨土念佛之說,但是如果說他「提倡淨土」、「鼓吹念佛」則就有待商榷了。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4 10:36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696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