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3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修行][分享] 大乘菩薩學要
大乘菩薩學要—一       海濤 輯
1.如來敕阿難言:「於信法中如其了知,應當奉行!」《大善誘經》
2.菩薩行是信者,於剎那頃得信根堅固,即菩提心堅固,而能攝受一切福報。《大乘集菩薩學論》
3.爾時星賀那太子白佛言:「世尊!云何令諸眾生在所生處常得愛樂攝受諸法?」佛言:「欲解脫諸眾生者,常生謙敬,發菩提心,是則名為常得愛樂攝受諸法。」《師子王所問經》
4.善男子!菩提心者猶如種子,能生一切諸佛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良田,能長眾生白淨法故;
菩提心者猶如大地,一切世間所依持故;
菩提心者猶如慈父,訓導守護諸菩薩故。
菩提心者如毘沙門,能斷一切貧窮苦故;
菩提心者如摩尼珠,成就一切諸義利故。
菩提心者猶如賢缾,圓滿一切善希求故;
菩提心者如獨鈷杵,畢竟能摧煩惱冤故。
菩提心者猶如正法,能斷深心諸作意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劍,能斷一切煩惱首故。
菩提心者猶如利斧,能伐一切諸苦樹故;
菩提心者猶如兵杖,防禦一切極苦難故;
菩提心者猶如鉤竿,於輪迴海拔眾生故;
菩提心者如大風輪,能疾飄偃一切障礙雲霧草故。
菩提心者猶如叢林,積集菩薩諸行願故;
菩提心者如佛塔廟,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所尊重故。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殊勝功德。」《華嚴經》
5.菩提心者,此有二種:一者、願菩提心,二者、住菩提心。復有眾生於眾生界願證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復有眾生住是難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華嚴經》
6.雖起身見如須彌山,若能發起大菩提心,則生佛法矣!《維摩詰所說經》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2:2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乘菩薩學要—二       海濤 輯
1.《寶篋經》說菩薩義云:「佛告文殊師利:『譬如迦陵頻伽鳥鶵,未出卵時,已能作於美妙音聲。文殊師利!是菩薩亦復如是:雖未斷我見,不出三界,處無明殼,已能作於諸佛妙音,所謂空、無相、無願、解脫等音。』」
2.佛告文殊師利:「云何名羊車行菩薩?譬如有人欲過五佛剎微塵數世界,是人乘彼羊車,隨路而去,過久遠世,行百踰繕那,遇大風輪。以是緣故,卻退八萬踰繕那。後是人於彼世界乘是羊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能越一世界不?」文殊師利言:「不也,世尊!」
3.佛言:「若大乘者發菩提心已,不應受持、讀誦聲聞乘教,或與諸聲聞共住,修習於聲聞乘,或自深心為他所教於如是乘,乃至悟解,得彼智慧。以是緣故,於無上道即便退失。是菩薩於菩提心所得慧根、慧眼,彼悉破壞。文殊師利!我說是名羊車行菩薩。」《入定不定印經》
4.若菩薩愛樂大乘,信解空性,於信解行而獲圓滿。此聖言量唯信解行菩薩見如是事。《大乘集菩薩學論》
5.阿闍世王白佛言:「世尊!彼菩提心當云何發?」佛言:「大王!謂深心不退。」
王言:「世尊!云何信心不退?」佛言:「謂能發起大悲。」
王言:「世尊!云何能發大悲?」佛言:「謂於諸眾生不起厭捨之心。」
王言:「世尊!云何於諸眾生得無厭捨?」佛言:「謂若不著己樂,得無厭捨。」《如來祕密經》
6.《慈氏解脫經》云:「善男子!譬如有寶,名曰金剛,能斷一切貧窮苦故。善男子!此一切智心(發菩提心)亦復如是:能斷一切輪迴苦故。」
7.《無量門陀羅尼經》說:「云何眾生得鬪諍因?謂計執財利而為根本,應當棄捨。若離貪愛,即得是陀羅尼。」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2:2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乘菩薩學要—三       海濤 輯
1.《寶雲經》說:「善男子!菩薩於菩薩學堅持淨戒,如是尋伺。若不於菩薩別解脫戒中,我云何能得成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又何不於如來大乘諸經法中所詮菩薩行、所集菩薩學,我當如是廣大修習!」是故一心勤修如佛經中所說菩薩學義。
2.《法集經》云:菩薩應當尊重實諦。何以故?善男子!以集實諦名為法集。善男子!云何名實諦?若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乃至棄捨身命不捨是心,不捨諸眾生故,是名菩薩實諦。
3.若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復於後時棄捨是心,及捨諸眾生者,是菩薩為大妄語,實可呵厭!
4.《十法經》云:「善男子!若諸菩薩體性發菩提心時,得值如來及聲聞眾教化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是名最初喜樂發菩提心相。
5.若聞說菩提及菩提心已,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二喜樂發菩提心相。
6.若彼眾生無歸無救見是二種住大悲心,乃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是名第三喜樂發菩提心相。
7.若見如來眾相圓滿即生敬愛,乃至是名第四發菩提心相。」
8.《賢劫經》云:「昔星宿王如來於施音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為牧牛人,以耽步羅葉施彼佛故。
9.無量名稱如來於電光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為織毯師,以上妙衣施彼佛故。
10.焰光如來於無量光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住城邑中,以草燈炬施彼佛故。
11.難勝如來於堅固步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為採樵者,以少齒木施彼佛故。
12.功德幢如來於妙吉祥稱如來所初發菩提心時,為攻醫師,以一菴摩羅果施彼佛故。」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2:3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乘菩薩學要—四       海濤 輯
1.佛言:「菩薩樂欲發生淨信,意願利他,行住坐臥、若夢覺時、若飲食時、而常具足隨念作意、觀察諸佛、菩薩、聲聞、緣覺、諸異生身等,積集過去、未來、現在一切善根,應隨喜者而自現前隨喜,乃至遍虛空界遍涅槃界亦自隨喜。
2.又復隨喜一切諸佛、菩薩、緣覺及聲聞眾供養事業,平等迴向一切眾生,乃至令諸眾生得一切智智,普皆圓滿諸佛善法,日日三時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求菩提正行,亦獲圓滿。
3.由發菩提心故,善根業報經無量數,常生天上,於諸天中作天帝釋,或生人間,為人中王。發菩提心者,救度一切眾生故,解脫一切眾生故,安隱一切眾生故,究竟令諸眾生至涅槃故,得生無量無數諸善根故。」《善諫經》
4.《十地經》說︰「設犯欲邪行戒,惑染輕微,由樂菩提心故。
5.說菩薩別解脫戒成就四法,謂是菩薩於修習中得真實語。
6.若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已,志樂精進,勤求善法,習諸議論,堅持禁戒,於菩薩學具足修習。
7.由親近於他如是戒學,或時違越輕毀師尊,極慚愧故起大怖懼。彼復受用尊重愛樂,圓成如是平等戒法,是菩薩於諸佛.如來現前戒學發生樂欲正行,應別授學。
8.彼或無有善知識者,向十方現在佛、菩薩前專念作觀,隨力稱量已,堅持是戒,勿復欺誑十方一切佛、菩薩眾及彼世間諸天、人等。」
9.《地藏十輪經》云:「如是十善業道,佛所證果。若不真實守護一善業道,乃至臨命終時,而自稱言:『我是真實行大乘者,我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當知是人是極虛詐,是大妄語,對十方界佛.世尊前誑惑世間,說空、斷見,誘誑、愚癡,身壞命終,墮諸惡趣。」
10.如是不堅身,愚者心所樂,何常壽命中,剎那如幻夢。造諸惡業故,罪報常隨逐,由是無明因,死多墮惡道。《月燈三昧經》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2:3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大乘菩薩學要—五       海濤 輯
1.佛言:「譬如世間若王、王臣欲餉一切城邑人民,集已棄捨,若飲若食不為辦設。於諸人民則為虛誑,而於飲食少不可得,高聲呵責,忿恚而出。
2.是菩薩亦復如是:於諸眾生未度者令度,不應但修捷語利辯,乃至而不勤修多聞、積集諸善菩提分法,彼菩薩者則為虛誑諸天、世人。如先佛說,是聖所呵厭,於智、大智、無上勝智俱極難得。
3.是故當知:菩薩不應但以語言虛誑一切天、人世間。復次或有人來勸請說法、施作義利時,彼菩薩隨言為說,乃至棄捨己身修菩薩行,不復虛誑一切眾生。當如是知!」《海意菩薩所問淨印法門經》
4.《阿閦如來本願授決經》云:「彼阿閦如來往昔為菩薩時,作如是說:『若我生生世世不出家者,是則虛誑一切諸佛.如來。』如是菩薩於阿閦如來亦應隨學。
5.又諸菩薩摩訶薩生生出家,或諸如來出世,或不出世,畢竟捨家出家,亦如是學。所以者何?若謂菩薩捨家出家是為最上,乃至男女眷屬不生愛著,如我生時無諸過失。」
6.時文殊師利語寂音天子言:「菩薩具足此五無間,速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何等為五?
一、菩薩深固作意,求無上道,發心不墮聲聞、緣覺之地,是初無間發心;
二、自捨一切所有,於慳吝心而不共住,是二無間;
三、我應救度一切眾生,於中不起懈退之心,是三無間;
四、了一切法非空、非有,無生無滅,於中不墮諸見,是四無間;
五、於諸法智和合一相,如是發心中無所住,由無所住於一切智悉無所得,是五無間。」《文殊清淨律》
7.《虛空藏經》云:「名、聞、利、養,是諸罪本。」
8.善男子!有四法障礙大乘。何等為四?一者,貪欲。二者,瞋恚。三者,愚癡。四者,不樂求法。《大集經》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21 22:3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45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