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4829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   1   2   3   4   5  下页 >>(共 6 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明蕅益大师文选
明蕅益大师文选

宝静法师鉴订 学人钟镜选辑

【序】

  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方显非常之人。故云诸佛出世。光耀大千。三草二木。咸沾滋润。又云。众生成佛。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夫世出世间。非常之人。无过于佛。非常之事。无过于了生死成佛道。诸佛如来。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为世出世之所尊也。二乘如獐独跃。为众所讥。菩萨圆发三心。独邻于佛。然末世斗诤坚固之时。毅然以佛心为心。佛志为志。诚如凤毛麟角。不可多得者也。宝公法师。住持观宗以来。道风远播。遐迩咸钦。四方学者。麇集请法。每值登座。虽广大讲堂。亦坐为之满。执经环立户外者。比比皆是。公虽说法如云。化通中外。而度生之心。犹未稍戢也。近来扩充两社。造就弘法人才之根本。更创办学戒堂。予初学比丘升进之机会。所谓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又必有非常之事。方显非常之人也。非具大悲愿力。孰能于斯五浊刚强之世。大兴佛事也耶。今岁季春上浣之日。学戒堂俨然成立。辱公慈命。为诸初学比丘。教授文义。余思今时之人。不难有才。而难有德。际此舞勺之年。正好以德育而薰陶之。为将来进修之基础。不宜蹈袭时弊。专以文学诳诱。最好将古德着述选作日授课本。俾知古德风慨之卓绝。气魄之苍劲。泾渭之分。朗朗于五中。邪正之辨。了了于藏识。未尝不油然生其好善恶恶之心也。公韪其言。命就明蕅益大师所着灵峰宗论选辑一册。作学戒堂日常教授。余退而从事选辑。共得六十篇。皆切于身心性命之说。且篇幅不长。辞句明显。藉作坚固信愿之金汤固可。即认为出世之前茅。亦未尝不可也。录成禀恳宝公印可。然后付诸手民。噫。亦难矣。

学人钟镜撰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0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念佛即禅观论1】

  或问蕅益子曰。参禅教观。与念佛法门。同邪异邪。答曰。同异皆戏论也。即亦同亦异。非同非异。亦戏论也。以三种法门。无不离四句故。若知一切法。无非即心自性。仍可四句而诠显之。何者。梵语禅那。此云静虑。静即是定。虑即是慧。静即止。虑即观。静即寂。虑即照。是故定慧也。止观也。寂照也。皆一体而异名也。或谓寂照约性。余二约修。止观约因。定慧约果。不过一往语耳。夫吾人现前一念心性。虽昏迷倒惑。灵知终不可灭。虽流转纷扰。本体终未尝动。此岂非寂照真源。止观血脉。定慧根据乎。究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参禅。达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止观。思维忆持此现前一念心性。名为念佛。盖念者始觉之智。佛者本觉之理也。就此念佛法门。有念自佛他佛自他佛之不同。若单念自佛。与参禅止观全同。若单念他佛。与参禅止观亦异亦同。若双念自他佛。与参禅止观非异非同。夫念自佛者。是四念处观。所谓观身观受观心观法。若一切法门。不为四念处所摄。即外道法。故知与禅观同也。夫念他佛者。或念相好。或法门。或实相。或不能作此三种念者。则但持名号。若念相好。一往似与禅观异。然必止息异缘。专观彼佛。则仍与止观同亦仍与静虑同也。念法门者例此可知。若念实相虽托他果佛为异。然终无两种实相。究竟是同。若持名号。一往亦与禅观异。然无论解与不解。而所持之名。当体无非一境三谛。能持之心。当体无非一心三观。故曰。明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一。是则心无异缘即是静是止。名号历历即是虑是观。亦究竟同也。夫双念自他佛者。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乃托他佛。助显本性。由悟本性。故与禅观非异。由托他佛。故与禅观非同。是谓胜异方便。无上法门。文殊般若经。般舟三昧经。观无量寿佛经等皆明此圆顿了义。而妙宗钞。申之为详。凡栖心净土之士。不可不熟究而力行之也。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1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非时食戒十六益论2】

  客问杜多子曰。吾闻杀盗淫妄。名为性罪。饮酒昏迷。失智慧种。食众生肉断大慈悲。是以如来制戒。七众同遵。固无惑焉。至于常食养身。有何过咎。而非时食戒。如此严邪。愿闻其旨。杜多子曰。吾正欲申斋法之要。以轨行人。时哉问也。夫斋法是十方三世诸佛弟子。通行大道。出生死法之要津也。愚夫逐逐口腹。甘为饮食之人。既畏此律检。岂辨其利益。今原如来立制本意。尽善尽美。何能殚述。略而举之。大益有十。一断生死缘。经云。一切众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又云。三界众生。皆依饮食而得存活。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由此观之。淫欲固生死正因。饮食乃生死第一增上缘也。均为五欲所摄。特资此毒身。借之修道。不能全断。然设得食时。尚作旷野食子肉想。何容恣意于非时邪。二表中道义。台宗云。午前进食。表方便道。犹似有法可得。过中不食。表除中道外。更无所需。此之理观。全托事境。傥粗戒尚不自持。非同俗人。夜犹饮食。放纵之不及。即同外道。日啖一麻一麦之太过。行不适中。妙理何由契会。三调身少病。脾主信数数食。最能伤脾。故玄门以戒晚食为养生善术。岂名忍饭。四道业尊崇。赵州云二时粥饭是杂用心处。二时已杂。况三四邪。儒曰。饮食之人。则人贱之。今恪守斋法。专精办道。道业自隆。五坚固戒品。晚食助火助气。增长淫心。今寂尔清净。戒体坚牢。六堪能修定。断其杂食乱想。身心轻利。取定不难。七出生智慧。晚餐助昏盖。今清净惺寂。不彰观慧。又于四种食。如法作厌离想。即能断三界惑。八离鬼畜业。畜生午后食。鬼夜食。不持斋法。鬼畜无异。牵入其类。持此斋法。远离二趣生缘。九不恼檀信。谓长乞食者。设午后更复持钵。则终日但见沙门往还。必令施主生恼。今午后惟晏坐修道。能令僧俗皆安。十不扰行人。今时丛林晚餐。厨人惟事炊爨。终身碌碌。不异佣工。斋法若明。则无此烦扰。共修道业。是以诸佛出世。必立此制。乃至在家居士。犹令于月六斋日。受八关斋法。以种永出因缘。况沙弥比丘。可无惭无愧。非时受食邪。设有病苦因缘。佛自立非时浆。七日药以济之。断无以晚食为药石之理也。愿高明者。深信而力行之。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3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慈悲缘苦众生论3】

  自佛性之理不明。同体之谊斯晦。但知好善恶恶。罔知与乐拔苦。异类傍生。藐若草芥。囹圄罪苦。视作当然。谁知蠢蠢含生。知觉无别。贸贸恶党。人类是齐。迷性灵而有意招愆。已为可悯。因夙障而无端罹网。尤属堪哀。乃有目睹凄惶。耳聆哀叫。不惟漠不关怀。方且快称应尔。呜呼。悲名拔苦。舍此辈以何缘。慈名与乐。向善趣而奚益。戒本经云。菩萨于恶人所。起慈悲心。深于善人。良有以也。未探斯旨。藉口惩非。自恃暂居福报。邪慢盈怀。庆他剧受苦轮。罗刹无异。岂有稍悟常住慈心。而无同体切肤之痛者邪。或曰。慈悲与拔。乃果上之功能。惭愧劝惩。实因中之妙行。故尊崇贤善。名之为惭。轻拒暴恶。名之为愧。惭愧自严。方能断恶修善。慈悲利物。乃是接世度生。何得初心。藉口大圣。噫。误矣。夫慈悲惭愧。同称善心。因中乃可同修。果上方能同满。若如子论。则菩萨不修。四无量心。佛果不名具足惭愧。失既非细。罪乃弥天。讵知慈悲惭愧。恰恰相成。有惭愧者。方有慈悲。无慈悲者。即无惭愧。盖由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观佛即心是生惭愧。观生即佛。是起慈悲。尊崇本有贤善之性。随愿与一切众生性德之乐。轻拒迷真暴恶之习。随愿拔一切众生性德之苦。有一分惭愧。方有一分慈悲。有十分慈悲。方为十分惭愧。汝今见此同禀血气。同抱灵觉之流。背自真心。枉受困苦。不思拯拔反起傲心。不惟无慈悲。正属惭愧耳。傥悟明心性。确知生佛体同。见此未来诸佛。枉堕三涂八难。便当惕目伤心。胼手胝足。如饥食渴饮。欲罢不能。何忍视作泛常。反以救援为迂务邪。只恐前生之善报有限。他世之苦果无穷。既永隔于圆悲。诸佛亦难授手。今日所以笑傲苦伦者。他日复为苦伦所笑傲也。悲夫。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3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阅藏知津自序4】

  心外无法。祖师所以示即法之心。法外无心。大士所以阐即心之法。并传佛命。觉彼迷情。断未有欲弘佛语。而不知深究佛心。亦未有既悟佛心。而仍不能妙达佛语者也。今之文字阿师。拍盲禅侣。竟何如哉。呜呼。吾不忍言之矣。昔世尊示涅槃。初祖大迦叶白众云。如来舍利。非我等事。我等宜先结集三藏。勿令佛法速灭。嗟嗟。傥三藏果不足传佛心。初祖何以结集为急务耶。窃谓禅宗有三藏。犹奕秋之有棋子也。三藏须禅宗。犹棋子之须活眼也。均一棋子也。善奕者。着着皆活。不善奕者。着着皆死。均此三藏也。知佛心者。言言皆了义。不知佛意者。字字皆疮疣。然为惩随语生见。遂欲全弃佛语。又何异因噎废饭哉。夫三藏不可弃。犹饮食之不可废也。不调饮食。则病患必生。不闲三藏。则智眼必昧。顾历朝所刻藏乘。或随年次编入或约重单分类。大小混杂。先后失准。致展阅者。茫然不知缓急可否。故诸刹所供大藏不过仅存名句文身。封缄保护而已。无由令阅者。达其旨归。辨其权实。佛祖慧命。真不啻九鼎一丝之惧。唯宋有王古居士。创作法宝标目。明有蕴空沙门。嗣作汇目义门。并称良苦。然标目仅顺宋藏次第。略指端倪。固未尽美。义门创依五时教味。粗陈梗概。亦未尽善。旭年三十。发心阅藏。次年晤壁如镐兄于博山。谆谆以义类诠次为嘱。于是每展藏时。随阅随录。凡历龙居九华。霞漳。温陵。幽栖。石城。长水。灵峰。八地。历年二十七祀。始获成稿。终不敢剖判虚空。但藉此稍辨方位。俾未阅者。知先后所宜。已阅者。达权实所摄。义持者。可即约以识广。文持者。可会广以归约。若权若实。不出一心。若广若约。咸通一相。名为阅藏知津。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4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郑千里老居士集序5】

  人不立志为圣贤佛祖。则富贵淫之。贫贱移之。威武屈之。遇得意欣然志满。遇失意纷然怨尤。求能自反自讼自安自得者鲜矣。况随事自觉觉他也哉。吾细读千里老居士稿。知其非山人词客。盖谪仙而归心大觉者也。生平绘普门像最多。像必有赞。布袋像亦然。赞必警发迷情。其词切至。令人毛骨悚然。次多达磨像。像赞必敲击向上一路。令人因指见月。绘山水必咏。咏皆清脱回超情累。非词句能到也。而予尤服膺者。则在自劝自警自悔自咎诸句。良以其心。念念欲入山修道。幻缘未遂。不免赉志长往。呜呼。苟不与老居士同一出世胸怀。安知其生平之苦。苟不知其生平之苦。又安知其真思出世哉。长公完德。知父志。知父志。令予次其稿传之。首普门赞。次布袋赞。次达摩赞。次题画诸诗。其他鞭影图。天鼓音图等。绣枣别行。兹不重出。试展玩之。真谪仙归心大觉。决非世间山人词客也。呜呼。佛道长远。只在目前。虽在目前。旷大劫行。终不可尽。世有不知其难者。恐未曾实晤其易者耳。千翁已知其难。虽欲不谓之已悟其易。岂可得乎。善论者。谓千里品格丰致。不在与可南宫下也。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5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5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江宁纪赈后序6】

  心性一耳。而危微异焉。异者尤冰之与水也。湿性不可得而异也。惟异故。上智安富尊荣。下愚贫穷困苦。惟不可得异故。上智必以下愚为兴慈运悲之地。下愚必藉上智为救苦免难之主。华严云。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一切菩萨。若无众生。必不能成无上菩提。旨哉其言之矣。辛卯春。长干浃旬霪雨。民不聊生。盖自作之孽也。制台马公。及王危诸公。悯兹无告。设赈粥场一十余所。凡经百日。共捐万金之外。济饥民七十余万。嗟乎。非仗此不可得异之性。何由使命将绝而仍续。身滨死而复生乎。且食粥顷。纵顽冥无不知口称佛号。心感慈恩者。只此一餐。便结未来成佛胜缘。金刚种子。决不可坏。非普门示现宰官行菩萨道。奚能转罪为福。转灾为祥。若此神速也。虽然。民未厌罪。天未厌乱。上挽天意。下拯愚民。惟有力大人是赖。予既深庆是举。尤望恒有是举。尤望莫不如是举。则庶几风雨顺时。可永无用是举矣。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6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6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赠郑完德念佛序7】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噫。此真念佛三昧之秘要也。盖言作佛。不言是佛。则谓佛非固有。何异权乘。但言是佛。不言作佛。则谓佛非修证。何殊魔外。故大佛顶经。发明世出世法。知其本因。随所缘出。夫知其本因。则十界无不即心而是。谓佛界非心是乎。随所缘出。则十界无不由心而作。谓佛界非心作乎。予己已。晤千里郑老居士见所绘圣像。微细精妙巧逾天工。恍悟心作心是之旨。长公完德。尤穷工极致。完德久参念佛是谁公案。予谓苟信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语。而更参谁字。可令人捧腹大笑。大集经偈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至心想像见佛时。即是不生不灭法。大势至法王子云。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永明禅师云。一念相应一念佛。一日相应一日佛。寿昌禅师云。念佛心。即是佛。夫何疑哉。夫何疑哉。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7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8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赠张兴公序8】

  论语开章。即明时习之学。而孔门称好学者。不过颜子一人。学之道。固难言哉。老聃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夫学与道。果可歧也。何以称大学之道也。不迁怒。不贰过。损乎益乎。亲民止至善。益乎损乎。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山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惩忿窒欲。改过之大者也。改过则复于本善。名为迁善。非别有善可迁。故明损益不二者。可知为学为道之一致矣。世之言学者。不然。习词章。攻举业。以取富贵也。摹字帖。精诗文以成名士也。考古今。博典籍。以鹜多闻也。究兵法。商政治。以立事功也。尚气节。敦廉信。以鸣高洁也。谈名理。辟释老。以续儒焰也。看公案。着语录。以附禅宗也。守丹田。调呼吸。以固形神也。嘻。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圣贤仙祖亦可袭而似也。顾孔颜之学不存焉。故曰。中庸不可能也。然中者。喜怒哀乐未发之谓。庸者。喜怒哀乐发皆中节之谓。发皆中节。则恒止恒一。不违于未发之中。不迁不贰。则戒慎恐惧。善复于止一之体。夫止一之体。圣凡平等。故为天下大本。而中节之和。必从戒慎恐惧。乃克致之。是故孔子大圣人也。犹以德之不修。学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为忧。岂故作谦辞。诚知心体本妙。学力未易穷尽耳。故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天台师云。研真穷妄。名之为学。真穷妄尽。名为无学。嗟乎。无学非可浪阶。则斯学宁有已时。逝者如斯之叹。孔子之言学也深矣。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死生尚无二致。岂以老少。异其心哉。予己已见居士。知为志学之士。癸未应普德请居士日来听法谘请尤多。然举业未放下。学力盖未专也。乙酉冬。予居祖堂。丙戌春。居士来晤。始专以斯学为务。今望六之年。更觉津津有味。欲罢不能。予于金陵缁素。求年弥高志弥笃。不肯自封于一得者。居士一人而已。居士之好学。惟予喜之。而予之言学。亦惟居士能深信之。予安得人人如居士者与之言学。近可忘灵峰之僻。远可缓极乐之归。乃如居士者。不可多得也。予是以念念思极乐。时时忆灵峰也。予与居士不隔者学脉。居士纵不能偕于灵峰泉石。必将同我极乐珍池也夫。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8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8 |
winkor 手机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鲜花 x292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台宗会义自序9】

  或问蕅益子曰。吾闻讲法华者。莫善于台宗智者大师。妙悟后。以不思议四无碍辩。宣玄义文句。章安尊者。记为各二十卷。不异阿难结集。迨荆溪尊者。又转冀以释签。及文句记。于是教观大明。称为中兴烈祖。依之修证。得道如林。圣人复起。不能赘一辞矣。曩见子纶贯跋。亦云黄鹤楼诗。李白阁笔。今无故复事管城何哉。蕅益子曰。噫。此予万不得已之苦心也。方予寓温陵述纶贯也。欲诱天下学人。无不究心三大部也。屈指十余年矣。舌敝耳聋。曾不得两三人。正事教观。辄以浩繁而兴望洋之叹。傥不稍事节略。则玄签妙乐诸圆顿法。甘使其终置高阁乎。曰若是。但节录文句及记。例如妙玄节要可耳。何更科易文。窜入己意。直名为会义邪。曰。是尤不得已也。古者疏与经各行。若经义奥。发挥不厌深详。经文显。分科点示而已。后人强以疏合经。遂使经文句读割裂。今欲随文演义而仍不伤经文血脉。科安得不稍更乎。智者大师辩才敷演章安结集。虽全合大师之义。未必皆是大师之文。故笔力古朴不事雕巧。惟久读方知其妙。初心之士。对卷茫然。文安得不稍易乎。荆溪尊者。精金百炼。文义俱深。然微有六朝风气。稍拂时机。至其阐泄言外之旨。并非寻行数墨者所能知。不几亦为窜入己意乎。夫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智者大师契其源。岂尽宣其委。章安尊者记其概。岂尽录其详。即荆溪尊者阐其要。亦岂尽析其曲折哉。兹以凡愚。千虑一得用逗时机。安得避背古之嫌。不竭寸明。附窃取其义之科也邪。知我者其惟会义。罪我者其惟会义已。


四无量心
愿诸众生具足乐与乐因
愿诸众生脱离苦及苦因
愿诸众生永久不离安乐
愿诸众生弃爱憎住平等
南无阿弥陀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9 楼] From:欧洲 | Posted:2009-04-10 10:49 |

<<   1   2   3   4   5  下页 >>(共 6 页)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90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