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512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蓮池大師
一、蓮池大師的生平事跡

  師諱志宏,(1535-1615)字佛慧,別號蓮池,因久居雲棲寺,是以世稱蓮池大師或雲棲和尚,為淨土宗第八代祖師,又與紫柏真可、憨山德清、犍益智旭並稱為明代四大高僧。

  大師乃杭州仁和人氏,俗姓沈,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生於望族世家。父名德監,號明齋先生,母周氏。十七歲補諸生,以學識與孝行著稱於鄉里。居俗家時,鄰家有一老嫗,日課數千佛號,大師問其所以,老嫗答言:「先夫持佛名,臨終時無疾而逝,自在往生,故知念佛功德不可思議」。宿根深厚的大師聞語深為感動,信佛法之不可思議,遂寄心淨土。曾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以自警策。後來因為父母相繼去世, 悲傷無比,由此而於佛教生死五常之理更有體會。決志出家修行,於是與妻子湯氏訣別,作言:「恩愛不常,生死莫代,吾往矣,汝自為計!」乃作七筆勾詞(表示世間名聞利養、兒女私情等等,一一捨去勾消,以明出家志向,其詞分為七節故名之)而後悄然棄家修道,於明朝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投西山無門寺性天和尚落髮,接著在昭慶寺無塵玉律師處得受三壇具足戒後,便即杖策遊方,遍參知識。北遊五台,感文殊放光,入京師參訪奇本端的法孫笑巖德寶禪師,也有省悟,辭別向東昌的歸途上,忽聞樵樓之鼓聲乃大悟。作偈曰:「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如夢,魔佛空爭是與非。」

  隆慶五年(公元1571),入杭州雲棲山,見山水幽絕,是安居修行的好地方,逐往山中結茅舍居之,常去山腳的梵村乞食以資養命。山中時有虎患,村民深受其苦,大師慈悲為作施食佛事,不久虎患使絕。時歲又逢亢旱,村民懇請大師祈雨以解災情,大師手擊木魚,率眾沿循田埂繞行念佛,一時頃,所及之處,雨下如注。村中民眾歡喜踴躍,對佛法生大誠信之心,自發地組織力量為大師建造禪院。自此之後,師於道場中大弘教法,普度群萌。四方佛子聞風而至,海眾雲集,共修淨業,逐漸成為一大叢林。

  大師主持道場以來,注重真修實行,以戒律為基本,以淨土為皈依。禪與淨土並提不重,弘宗演教常年不斷,恆以清規律制為叢林之柱石,此時南北戒壇久已被禁,為使戒法不絕,便令受戒者自備衣缽於佛前為作證明而受具戒。並著述有關律制軌範的文例,如《沙彌要略》、《具戒便蒙》、與《菩薩戒發隱》等,以便戒子研學戒法。提倡戒殺放生,於寺中開有專用的放生池和放生所,所著《戒殺放生文》風行於世。同時又將《瑜伽焰口》、《水陸儀規》、和《朝暮二時課誦》(諸經日誦)等佛門法事儀規的行文作了完善的修訂工作。這些儀規,一直相沿至今。

  在生活上大師是簡樸清淡的,始終是麻布素衣以蔽身,一麻布幃都用了幾十年,日常行持作業都盡可能要求親力親為。著有三十二條自警以律己。待人接物應之以慈悲,外顯威儀之相而又不失溫和,為了道場與大眾不辭勞苦,平等地以大悲心行攝化一切。

  大師一生致力於弘揚淨教,主持雲棲道場四十多年來,言傳身教中接引無數佛子同歸淨土,臨終前半月預知時至,於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六月底,先往城中別諸弟子及故舊等言之:「行將他往」。後歸寺中具茶湯設供話別眾僧。七月初一,上堂對眾曰「明日吾行矣!」。晚上,大師示微疾,瞑目靜坐於丈室。次日夕,諸弟子等請留遺訓,大師睜眼開示:「大眾老實念佛,莫捏怪,莫壞我規矩。」言畢向西念佛而逝。師世壽八十有一,僧臘五十。其弟子奉全身入塔於五雲山麓。自七祖省常大師生西至蓮池大師行化於世,其中間隔了五百五十餘年之久。此時間內教法式微,淨宗不振,雖有融通淨教弘傳淨土之高僧大德出現以救道法之沒落,然收效匪著。證諸史冊,最有功行且最為出色者當屬蓮池大師。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09:58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二. 蓮池大師的佛學思想

  蓮池大師的佛學思想,主要在於融合各宗同歸淨土。在他的《普勸念佛往生淨土》一文中說的:「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經,經是佛說,正好念佛;若人參禪,禪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道須佛證,正好念佛。」(見《雲棲遺稿》卷三)可以體現這一理念。其思想的歸趣雖說在於淨土,但對於華嚴與禪宗也頗有造詣。華嚴宗的派系中以他為華嚴圭峰下第二十二世祖師。另外他在《竹窗隨筆-經教》中又表明了對於經教的重視,文曰:「予一生崇尚念佛,然勤勤懇懇勸人看教。何以故?念佛之說何自來乎?非金口所宣明載簡冊,今日眾生何由而知十萬億剎之外有阿彌陀也?其參禪者借口教外別傳,不知離教而參是邪因也,離教而悟是邪解也。……是故學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為模楷」。而在《雲棲法匯═閱藏要語》中又再說明:「大藏經所詮者,不過戒定慧而已……戒定慧即是念佛法門,何也?戒乃防非為義,若能一心念佛,諸惡不入,即戒也;定乃除散為義,若能一心念佛,心不攀緣,即定也;慧乃明照之義,若觀佛聲,字字分明,亦觀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慧也。如是念佛即戒定慧也。何必隨文逐字,閱此藏經。」這些論點體現了他所說的念佛法門統攝無量法門的觀念。

  正如蓮池大師自己所說的,念佛法門是他一生之所崇尚,必然的無論是自度或是度他都以三根普被,利頓全收的淨土法門為中樞。大師所闡揚的念佛法門有四類,分別為: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與實相念佛。其中以「持名念佛」 為大師所最推崇,認為:「觀想理微,眾生心雜,雜心修觀,觀想難成,大聖悲憐,直勸專持名號。良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如闡揚持名念佛之功,最為往生淨土之要,若能持名深達實相,則以妙觀同功。」在他的《阿彌陀經疏鈔》中重申道:「單指持名,但得一心,便生彼國,可謂愈簡愈約,愈妙愈玄,逕中徑矣!」

  大師認為學佛的根本是在於攝心,而持名念佛一法是為攝心要道。是以其非常注重對於心的修證,並指出修學「一心不亂」為:一心者,專注正境也;不亂者,不生妄念也。又將一心不亂分為事理二種,並與定慧結合,說明此一心即實相,即同乎法界,即定中之定,即菩薩念佛三昧,即達摩直指之禪,即是轉識成智。因此而得結論云:故知念佛法門總攝一切佛法。

  蓮池大師除了以身作則率眾念佛修行之外,也很注重以文字般若作佛事,余時筆耕不輟,是以著述甚豐,主要代表作有:《戒疏發隱》五卷、《阿彌陀經疏鈔》四卷、《佛遺教經節要》一卷、《具戒便蒙》一卷、《水陸儀規》六卷、《竹窗隨筆》三卷、《往生集》三卷、《淨土疑辯》一卷、《禪關策進》一卷、《楞伽經摸象記》十卷、《緇門崇行錄》一卷、《山房雜錄》三卷等。這些著作在大師往生後由受業弟子大賢及居士等編集成冊,分為三類。凡釋經十一冊、輯古十一冊、手著十二冊,全集稱為《雲棲法匯》。明崇禎十年(1637)比丘智瑛募資刊為方冊本行於世。清代悟開法師贊此書為「真度世之寶筏,法門之柱石。」現今流通的版本則為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由金陵刻經處重刻刊行的。

  據有關史籍記載,清康熙二十八年,聖祖親詣雲棲,雍正十三年,世宗冊封蓮池大師為:「淨妙真修禪師」,編入御選語錄並御制像贊,贊曰:「三乘十地,頓漸偏圓。一句具足。法爾如然。作麼一句。阿彌陀佛。方廣等平,圓通明徹」。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三十年、高宗四詣雲棲寺,嘉慶十七年,雲棲寺不慎失於火災,仁宗特頒內帑並諭募緣重修,如是種種跡象表明,蓮池大師身後聲光顯著,盛為歷代帝王所尊,德蔭後世,道感千古,誠附一代宗師之榮稱。其豐功偉績將永遠在淨宗弘傳史上大放光彩。敬錄印祖所撰的蓮池大師相頌作為本文之結語並借此表達誠摯之敬仰之情。

  頌曰:
  幼聞念佛意頗快,末誡門徒莫捏怪。
  行為世則言世法,注重淨土及規戒。
  砥柱狂瀾契理機,闡明佛心祛峰蠆。
  普令具縛諸凡夫,仗佛慈力登蓮界。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09:59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蓮池大師普勸念佛歌



若人富貴。受用現成。正好念佛。若人貧窮。應修福慧。正好念佛。若人有子。宗祀得託。正好念佛。若人無子。孤身自由。正好念佛。若人子孝。安受供養。正好念佛。若人子逆。免生恩愛。正好念佛。若人無病。趁今康健。正好念佛。若人有病。切近無常。正好念佛。若人孤寡。孑然無礙。正好念佛。若人遇難。遭逢如此。正好念佛。若人年老。光景無多。正好念佛。若人年少。精神清利。正好念佛。若人處閒。心無事擾。正好念佛。若人處忙。忙裏偷閒。正好念佛。若人出家。逍遙物外。正好念佛。若人在家。知是火宅。正好念佛。若人聰明。通曉經史。正好念佛。若人愚魯。別無所能。正好念佛。若人學禪。悟得唯心。正好念佛。若人修仙。求無量壽。正好念佛。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10:0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蓮池大師法語



明蓮池大師示洞庭山翁門石氏(求來世為官)曰。為官雖好。倚官為業。後生墮落。受苦無量。應當一心念佛。求生淨土。直饒位至三公。不若蓮登九品。念佛求生淨土。勝似為官遠之遠矣。



又示許門石氏(求來世為僧)曰。為僧雖好。僧不修行。後生墮落。受無量苦。應當一心念佛。求生淨土。親近金木雕裝之假像。不若親近現在說法之真佛也。淨土為僧。勝過此世界為僧遠之遠矣。



又曰。入道要門。信為第一。惡事非信。尚不成就。況善事乎。譬如世間盜賊。時乎敗露。官府非不以極刑繩之。迨後釋免。依舊不悔。所以者何。他卻信得這條門路。不齎一文本錢。自獲利無算。所以備受苦痛。決不退悔。今人念佛。再不肯真切加功。只是不曾深思諦信。不要說不信淨土。只如世尊說人命在呼吸間。這一句話。不是於義理難解說。你們眼裏親見。耳裏親聞。經過許多榜樣。如今要你信得這句話。早是不能勾也。你若真實信得這句話。則念佛法門。不必要我費盡力氣。千叮萬囑。爾自如水赴壑。萬牛不能挽矣。即如前日津送亡僧時。你們睹此榜樣。當愀然不樂。痛相警策道。大眾。我與你今日送某僧。明日送某僧。不知不覺。輪到自身。此時悔恨莫及。須疾忙念佛。時刻不要放過方好。我見你們自家也說可惜。對人也說可惜。及乎堂中估唱。依然言笑自如。你只不信人命在呼吸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10:1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又與馮筠居曰。七十古稀。百年能幾。今此暮景。正宜放開懷抱。看破世界。宛如一場戲劇。何有真實。但以一聲阿彌陀佛消遣光陰。但以西方極樂世界為我家舍。我今念佛。日後當生西方。何幸如之。發大歡喜。莫生煩惱。倘遇不如意事。即撥轉心頭。這一聲佛急急提念。卻回光返照。我是阿彌陀佛世界中人。奈何與世人一般見識。回瞋作喜。一心念佛。此是智慧中人大安樂大解脫法門也。



又與朱西宗曰。人之處世。遇順境者。其情愉以安。遇逆境者。其情憂以危。然而順未足為幸。逆未足為不幸。溺於意之所便。則出世之心不生。戚戚乎不得志。夫然後厭身世之桎梏。而求以出世。是故萬苦交於前。但以正智觀察。苦從何生。從身生。身從何生。從業生。業從何生。從惑生。因惑造業。因業成身。因身受苦。但能破惑。一切空寂。敢問所以破惑之方。只須就本參話頭上理會。念佛的是誰。捉敗此疑。諸惑皆破。思之毋忽。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10:1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又骷髏圖說一篇曰。傅大士云。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假饒金玉滿堂。難免生老病死。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大士此語。正所謂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者也。如何是萬般將不去。人生所有官爵。金寶屋宅。田園飲食。衣服玩好。乃至嬌妻愛子。無常到來。那一件是將得去者。如何是惟有業隨身。人生所造諸貪瞋癡業。非禮姦淫。恣意宰殺。為子逆父。為臣欺君。剋眾成家。陰毒害物。種種惡業。無常到來。這是緊緊隨著你者。既然如是。若不猛省回頭。改惡從善。洗心念佛。豈非徒得人身。虛生浪死。苦哉苦哉。我觀世人。箇箇皆好念佛。今三等列之。一者極閒人。應當無晝無夜。一心念佛。二者半閒半忙人。應當營事已畢。即便念佛。三者極忙人。應當忙裏偷閒。十念念佛。又復富貴之人。衣祿豐足。正好念佛。貧窮之人。安貧守分。正好念佛。有子孫人。得人替力。正好念佛。無子孫人。心無牽罣。正好念佛。無病之人。身力康健。正好念佛。有病之人。知死不久。正好念佛。聰明之人。通經達理。正好念佛。愚鈍之人。無雜知見。正好念佛。以要言之。天上人間。四生九有。皆當念佛。奉勸世人。何不趁此四大未作骷髏時。早早念佛。直待萬般將不去。惟有業隨身。懊悔無及了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10:1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又曰。佛言人命無常。促於呼吸。少年亦爾。何況老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當觀此身。目暗耳聾。髮白面皺。背傴腰曲。骨痛筋攣。步履龍鍾。精神昏塞。譬如夕陽西照。光景須臾。衰草迎秋。凋零頃刻。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誠如己事已辦。非愚所量。其或不然。何不猛省無常。戰兢惕勵。諦思淨土。決志往生。放下萬緣。一心念佛。(老堂警策)



佛言人命無常。促於呼吸。平人亦爾。何況病乎。我今殷勤來相警策。當觀此身。四大不調。百骸欲散。飲食漸減。醫藥無靈。便利床敷。呻吟枕席。譬之魚遊釜內。倏忽焦縻。燈在風前。剎那熄滅。此身不久。前路茫茫。未知所往。誠如己事已辦。非愚所量。其或不然。何不猛省無常。戰兢惕勵。諦思淨土。決志往生。放下萬緣。一心念佛。(病堂警策)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10:14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阿彌陀經疏鈔曰。復明徑路修行徑中之徑者。此有二義。一者餘門學道。萬里迢遙。念佛往生。古稱徑路。而念佛一法。復有多門。今特持名是為徑路之中徑而又徑。鶴沖鵬舉。驥驟龍飛。不疾而行。不速而至。徑中徑矣。註曰。二義者。一是較量於多種淨業。二是揀別於本部大本。故云徑路之徑路也。徑路者。路小而捷名徑。小喻念佛為力之簡易。捷喻念佛成功之迅速。善導大師偈云。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是也。故云餘門學道。名豎出三界。念佛往生。名橫出三界。如蟲在竹。豎則歷節難通。橫則一時透脫。餘門之比念佛。則念佛為速矣。念佛復有多門者。如實相念佛四種。乃至萬行回向等。實相之佛。雖云本具。而眾生障重。解悟者希。下此數門。觀像則像去還無。因成間斷。觀想則心麤境細。妙觀難成。萬行。則所作繁多。重處偏墮。唯此持名一法。簡要直捷。但能繼念。便得往生。古人謂既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則不期實相而實相契焉。故念佛為修行徑路。而持名又念佛中之徑路也。



示吳大峻曰。莫管悟與不悟。莫管有無內外中間。莫管止觀。莫管與他法門同與不同。既疑情不起。亦莫管是誰不是誰。但執持名號。一心一意。無間斷。純一不雜做去。



又曰。今人多好說參悟。好說了生死。不知此土了悟甚難。謂之豎超三界。斯那含猶一往一來。況凡人乎。此土眾生多是先生西方。然後了悟。生西方一門。謂之橫超三界。萬無一失。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10:14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又答吳季立曰。不必憂罪業深。不必疑根性鈍。經云。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萬億劫生死重罪。何疑乎業深。又古聖云。惟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何憂乎根鈍。見方友即以此告之。



又曰。有謂唯心淨土。無復十萬億剎外。更有極樂淨土。此唯心之說。原出經語。真實非謬。但引而據之者。錯會其旨。夫即心即境。終無心外之境。即境即心。亦無境外之心。既境全是心。何須定執心而斥境。撥境言心。未為達心者矣。或又曰。臨終所見淨土。皆是自心。故無淨土。不思古今念佛往生者。其臨終聖眾來迎。與天樂異香幢幡樓閣等。惟彼一人獨見。可云自心。而一時大眾悉皆見之。有聞天樂隱隱向西而去者。有異香在室多日不散者。夫天樂不向他方。而西向以去。彼人已故。此香猶在。是得謂無淨土乎。圓照本禪師。人見其標名蓮品。豈得他人之心。作圓照之心乎。又試問汝臨終地獄相現者。非心乎。曰心也。其人墮地獄乎。曰墮也。夫既墮地獄。則地獄之有明矣。淨土獨無乎。心現地獄者。墮實有之地獄。心現淨土者。不生實有之淨土乎。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10:1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又曰。士人有薄淨土而不修者曰。譬如吾輩當以科名入仕。奈何作歲貢授官耶。一士人云。此喻大謬。蓮臺自分九品。公何不取其最上。而甘作下品乎。今進士科三百。亦可分上中下而九品之也。公何不取彼魁元。而甘作榜尾乎。上品上生。即蓮科之榜首也。故頌之者曰。三心圓發。諦理深明。金臺隨往。即證無生。其在宗門。則大徹大悟。而所謂心空及第歸者此也。向士人憮然曰。吾疑於是冰泮。



又曰。一人問。釋迦如來以足指按地。即成金色世界。佛具如是神力。何不即變此娑婆土石諸山穢惡充滿之處。便成七寶莊嚴之極樂國。乃必令眾生馳驅於十萬億佛土之迢迢也。噫。佛不能度無緣。子知之乎。淨緣感淨土。眾生心不淨。雖有淨土。何緣得生。喻十善生天。即變地獄為天堂。而彼十惡眾生。如來垂金色臂牽之。彼終不能一登其閾也。是故剎那金色世界。佛攝神力。而依然娑婆矣。又一人問。經言至心念阿彌陀佛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斯言論事乎。論理乎。噫。經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又云。禮佛一拜。從其足跟至金剛際。一塵一轉輪王位。今正不必論其事之與理。但於至心二字上著倒。惟患心之不至。勿患罪之不滅。事如是。理亦如是。理如是。事亦如是。何足疑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09 10:16 |

<<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6607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