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807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修行][分享] 西方確指
西方確指序

   丁未夏過雪山和尚方丈。和尚出一書授(余)曰。此寶筏也。且緣起甚奇。明末時。吳城八友同修[糸-八]門。日請乩仙以談其術。於卒也。有仙至。所談與諸仙異。因日事之甚狎熟。久之。忽勸以念佛。眾問念佛可乎。曰善。眾皆稱南無佛。曰不如是念也。眾問如何。曰汝須合掌至心。向西頂禮。念南無阿彌陀佛。眾從之。于是為之微細開示念佛法門。令捨偽歸真求生極樂。始宣示夙昔因緣。菩薩名號。及現異香天花種種靈瑞。而八人者。皆反其邪修。歸于正信。無朽者。八人中之師也。菩薩令往三昧和尚處。受毗尼圓僧相。和尚始難之。既而見菩薩月偈。遂敬禮西方為之剃度。葢菩薩始至時。眾以為仙。指月為題求句。因示以偈曰。一月光含千世界。分身無量照羣迷。當知本體原無二。不動莊嚴變化機。始於明崇禎癸未五月二十八日。迄 清順治丁亥十月初二日。前後共二十四會。所說皆修行要妙。因偈中有確指正修路句。遂名之曰西方確指。余讀之。身心踴躍。不啻醍醐之滴入焦腸也。因嘆奇不已。和尚曰。(余)始亦不之信。既而閱之。神采煥發。即欲不信而不能矣。(余)曰菩薩往昔因中與八人具有大緣。悲念深故權巧接引。此豈同於應乩之流。且觀菩薩臨行。有曰鸞乩之設。本為神鬼依吾末如之何也矣。是書得之友人王貫三。向有刻板。頃燬于火。吾黨諸賢將復刻以行世。子謹為訂其章句。次其先後。既成而為之敘如此。

   乾隆三十八年秋八月 東林後學彭紹升撰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4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西方確指後序

  古先聖人。去今遠矣。然讀其書知其言。決不可以偽為者。斷之於理而已矣。佛法入中國千五百年。其間豪傑明睿之士。得一經一偈。決定信入。了脫生死者。殆不可悉數。而淺智之流。輒以私意窺之。謂其原出於老莊。乃其徒所偽作。即今老莊書具在。試取而與楞嚴圓覺諸經絜之。其淺深離合之故。略可見矣。老莊所不能為。而謂學老莊者能為之乎。此不能察理。而自徇其私者之過也。近世飛鸞之化行。三教聖賢往往隨方應感。宏法度人。是皆出於不得已之心。讀其書。知其言。決不可以偽為者。亦斷之於理而已矣。西方確指者。極樂界中。覺明妙行菩薩所說法也。其為教貶斥邪修。指歸淨土。闡一心之妙諦。窮向上之[糸-八]關。誠學佛者之指南也。予反覆讀之。作而嘆曰。嗟夫蓮華國土。不離當處。阿彌陀佛。全體眾生。奈此眾生日用不知。未曾發一念回向心。從迷入迷。漂流長劫。可不哀哉。菩薩悲願深重。與此眾生世世隨逐。不相舍離。飛鸞之化。與現身說法何異。讀是書者。誠能信自本心。如說修行。心心回向。無諸異念。念極情空。脫然無住。雖現居五濁惡世。已渾身坐在蓮華國裏。報緣一謝。彈指往生。是果是因。初無先後。如其不信自心。因而不信淨土。甚者或疑此書為偽作。則憑非大菩薩應化常事。則是書也。豈可作乩書視也。(余)時即願刊布流通。廣利羣有。而因緣未和。迄今己酉春。僧俗道侶。無不踴躍歡喜願施貲助成。至有讀而哭。哭而讀。頓舍所愛室宇衣服器具。入深山念佛者。豈非菩薩以無緣慈。攝化眾生。不可思議乎。遂與靈曦慧楫二老師。謀付諸梓。梓成道其始末如此。

   時康熙己酉九月既望古吳淨業弟子朗西金鍔撰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4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西方確指

覺明妙行菩薩說

菩薩戒弟子常攝集

  一時菩薩自極樂國來。降於娑婆震旦古勾吳地。在會弟子。以往昔因緣。得蒙化度。菩薩將顯淨土法門。而說偈言。

 諸佛之法要  微密不思議  以非思議故

 無能盡宣說  牟尼大慈父  悲憫眾生者

 說所不能說  導彼今後世  更以異方便

 顯示安樂剎  令發願往生  橫截諸惡趣

 繇佛阿彌陀  大願攝羣品  聞名能受持

 決定生無惑  若有大力人  專念心常一

 成就深三昧  現前亦見佛  今我如佛教

 將開化導門  念爾等迷倒  確指正修路

 是非弱小緣  應具難遭想  西方萬億程

   一念信即是。

  菩薩說偈已。令諸弟子朗宣一過。復言汝等向來學宗玄術。心溺邪修。我以夙緣慈念深故。來此化導。今已首標西方淨土。為正向正修一門。猶慮未能極信。次當說我名號及我所證。令知說是法者。是大菩薩。善男子。我昔因中。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諸所有剎土。眾生所同具足。即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度諸眾生。是故阿彌陀佛印我名號。號曰覺明妙行。汝等從此皈依。更無疑二。時同會者八人。俱合掌至心。念南無覺明妙行菩薩。敬禮而起。菩薩曰。善哉。如是。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或問持經呪之法。菩薩曰。所謂持經呪者。自持其心也。要在直明心地。若止云持得熟。誦得多。又念某經某呪某佛。謂我有大功德。而不能句句銷歸自性。又不能深解如來妙諦。謂可以獲果證者。不見十字路口。若無眼。若無足。若乞婦。若乞男。終日不住口念到夜。計其所持。一歲何啻數十萬遍。究竟是殘疾者。求乞者。並不曾證得一毫果在。此何以故。只無解無行故耳。故知持是經。即當依是經而修行。又發大願。或求生佛國。或求明心地。或發大智慧。或利濟眾生。俱仗如來廣大弘通之力。以成就行人之願。如是。方為持經持呪念佛。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天然老僧以久病不愈。欲入徑山待死。投骨普同塔中。菩薩曰。汝欲住山待死。是無事討事耳。汝愁幾根老骨頭沒處安頓耶。不知眼光落地。直伸兩脚。任他刀砍斧斫。火燒水浸。與爾無干。乃為他作久遠計。亦太愚矣。且此身生時。尚是無益。何況死後。汝今宜簡省諸事。單持一句阿彌陀佛。念念不捨。阿彌陀佛便與汝為好伴侶。大限到時。現身接引。得生極樂。豈不愈入山待死耶。又生老病死。是世間難免之苦。汝即久病。亦莫管他愈不愈。但一念一心。生也由他。死也由他便了。

  僧不二將投師受戒。菩薩曰。惜哉惜哉。堂堂相貌。表表儀形不知自反。計其所作與俗人無異。吾見汝身在此處。而神遊地獄矣。急宜痛加修省。斷惡遵善。上求佛果。下化羣生。不可昏昏昧昧。失此有限光陰。自貽萬劫之累。至受戒一事。不受則已。若一受。更不得分毫毀犯。當守護清淨。如白璧明珠。了無瑕玷。斯成戒品。蓋戒為三世諸佛入道根本。勿同兒戲。又若住靜參方。更宜親近善友。遠諸庸劣。親善則道業易成。近惡則戒行易失。此二語。終身學道之要。慎之記之。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馬永錫兄弟夙世為獵戶。一日入山。共殺一鹿。當獲短命報。又甞見塔中佛像仆地。扶起安座。禮拜而出。以善因故。再得人身。菩薩先為永錫開示已。永錫懼求永年之道。菩薩曰。昔北方妙覺寺。有童子沙彌。年十六時。有一相師。說人生死。不爽毫髮謂沙彌言。汝年十八季秋。當死沙彌恐甚。夜禱於佛。願於藏中賜經一卷。終身受持。以祈長壽。言已。悉泣不勝。再拜而起。於大藏中。隨手取得金剛般若經。遂書寫受持。曉夜無懈。兼持戒精嚴。了悟玄理。年未四十。道風流播。四眾歸仰。後至八十坐化。即洛陽微行禪師也。為唐玄宗開元六年事。我所親見。汝今既怖短命。欲求永命。當依此沙彌求金剛善本。發心書寫。勤行讀誦。復求解義趣。此內功德也。從今日始。不得更殺物命。當愛如己身。又多積陰德。此外功德也。內外俱修。功德甚大。自能與天合體。而夭壽不二之理立矣。何慮年壽之不永乎。然須慎終如始。如彼沙彌八十而不怠。方為合道。切莫有頭無尾。或行十日半月。一年兩歲便丟手了也。若果盡形遵奉。先後無間。不遂所求。諸佛及我。俱墮妄語。

  菩薩示陳定耑曰。汝父子奉行我教。最為難得。但必持志久遠。不得便生感應希求之念。將修行二字。正如日用間穿衣喫飯之事方可。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6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菩薩示查定宏母曰。汝夙有向道之念。而未遇正人。深為可憫。今當為汝分別開示。汝往昔為比邱時。力行精進。晝夜不怠。心猛烈故。於靜定中。忽起一見。云我何故不能速得成佛。又一日聞諸佛無相。即心是佛之語。復益邪思。云既諸法空寂。我心是佛。何用修習。不知此為究竟空理。而非初入法界所易言者。比邱從此竟墮邪見。不復進修。自謂已證大道。所以從迷入迷。沈淪長夜。悲哉眾生。求道不遇真善知識。未免陷於羅網。不可不慎。汝今當知。由昔以見邪故。報獲五漏。失正知故。復遇邪師。毒螫親遭。豈得不生恐怖。今應速發正信。至心憶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國土。

   無朽為一友問。得壽幾何。菩薩示偈曰。

 人命如朝露  虗浮無定期  未能逃夢幻

 何必預求知

   復示曰。且莫為他問日期。到臘月三十日。管取手忙脚亂在。(是友果以次年臘月三十日疾終)無朽聞說。遂求開示。菩薩曰。元柏當知。學道而不明此心。譬如造屋無基。渡水無筏。欲明心者。當微細觀究。此身此心。從何而有。既四大虗幻。心將誰寄。身心既幻。世界微塵。了無差別。目前萬法。從何處生。從何處滅。若無生滅。則照與能照。兩無所依。自見真如寂滅場地。

  勾曲孔生。持齋二十年矣。自念衰老。問死後云何。因泣下不已。菩薩曰。不須悲淚。但從我說。深信遵行。自有好處安身在。遂授偈曰。

 西方有淨土  人天皆所依  汝能修此門

 安隱無驚疑

  沈文州以傷寒名家。適至作禮。菩薩問曰。寒入心包。當作何病。答曰。名中寒。因喻諸人曰。汝等但知寒入心包。名曰中寒之疾。若邪入於心。即為殞命之病矣。汝諸人但以身病為病。調之治之。至於心有大病。則不問明醫。不求妙藥。任其患苦而莫之覺。哀哉。

   陳大心奉教念佛。極其誠至。菩薩示偈曰。

 八德池中蓮已種  果然一念甚宏深

 滋培雖藉如來力  長養全憑決定心

   又喻諸人曰。此土有發願往生者。彼土即生蓮花。故作是語。汝等應生深信。

  孫中白好丹術。日久無效。因來會作禮。菩薩呵曰。老禿今日換這副嘴臉見我麼。且問爾金丹幾時可成。答曰。正爾求成。菩薩曰。若成了。千萬留卻幾顆。莫都喫到肚子裏去。俟汝見閻羅老子時。好做些人事送送。痴老兒。此事決無你分。不如做你本等去。孫拜謝。有頃。菩薩又曰。痴老兒知得你自己本等麼。答曰。我求見性是我本等。菩薩曰汝知此性。為大為小。為青為黃。答曰。性無如是等相。菩薩曰。然則汝欲向甚處求見。孫無語。乃發信皈依。願為弟子。求示法名。遂示以偈曰。

 性無大小青黃相  那有聲名任汝呼

 不達此中玄妙處  一言半字總淆訛

  我今強為汝立名。可曰達本。汝此後光陰。不上七八年矣。莫負卻八百年前三十六載苦行也。孫因問此身如何結局。菩薩曰。結局便結局。又問如何結局耶。孫乃問如何修持。菩薩曰。淨土一門。能廣攝羣品。汝問修持。當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便得一了百了。汝無再惑。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6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菩薩又喻諸人曰。從古大聖大賢。闡微立教。皆至精至簡。上士聞而悟。中下聞而修。皆歸大道。乃後之著述。務為繁言隱說。使凡流揣摩成見。遂至以訛傳訛。深入邪僻。抱暗沒世。竟不自覺。如達本因讀參同悟真諸書。不知法要。曲信訛傳。謂為有得。執吝不捨。白首無成動諸煩惱。菩薩說為真可憫者。是故汝等既識前非。當崇正信。

  一時菩薩將臨法會。弟子八人。無朽。常攝。常源。定茂。達本。查定宏。陳定耑。查定敏。恭謹顒竚。齊唱佛號。忽聞異香。從空中來。眾皆歡喜。得未曾有。菩薩曰。善哉善哉。爾等知今日之會。有夙因否。昔梁武皇天監六年。我出家於北魏之東都淨因寺。為大比邱。因避亂南遊。住錫鷄鳴山麓。時爾八人。依我修學。不久以兵亂各散。我越後二載。示寂於武林天竺。後復於唐僖宗朝。為清河獻王長子。亦棄位出家。今爾八人。同會念佛。亦由我發心。正如往昔無異。但爾等去我以來。八百餘年矣。仍復飄流未反。真為可悲。真為可痛。今為汝等重加發明。所修行業。令速成辦。早登解脫。宜各諦聽。

  示無朽曰。汝向者雖從事玄門。而能恭敬諸佛。當知即是夙因。今宜速發深心精修淨業。為諸人唱導。無空擲後。此□十三年光景也。付汝偈言。

 八百年前有勝緣  今來相遇指青天

 已知本地中秋月  莫向長江覓渡船

  示常攝曰。汝常持大悲神呪。云何而持。答曰。所持之呪。歷歷分明。能持之心。了不可得。菩薩曰。能如是持。是名真持。有偈囑汝。

 汝持大悲呪  應識大悲心  離名亦離相

 以此度羣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6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示常源曰。汝既出家。要須謙下柔和。敬事師長。虗己請益。增長志氣。莫只坐雲霧中過日。源不達。復示曰。汝懜懜若此。可曉得自己的心麼。源無語。乃令誦準提呪一徧。源隨誦之。菩薩曰。此不是你心。喚作甚麼。偈曰。

 見初無心  即汝本心  準提一徧  全體分明

  示定茂曰。汝持準提呪。平日須要細密用心。觀一切境。若喧若寂。若物非物。若欣若厭。無非此呪現體。即我妙心刻刻流露。如是奉持。必獲果證。我亦以神力助汝成就。當誦我偈。

 兩行秘密  即汝本心  莫謂法少  是法甚深

   問達本曰。汝將云何。答曰。欲明心。菩薩曰。得無口頭話否。當勤念佛。其功十倍。亦示汝偈。

 心外無佛  佛即汝心  深信不惑  一念無生

  示查定宏曰。汝持金剛般若。當知有七不持。所謂心昏散不持。有過犯不持。入不淨處後不持。飲酒後不持。人擾不清淨不持。有事將作未作不持。心別有記憶不持。若堅意受持。應離此七。誦至純熟。即於觀心中持之。果能如是。則功德不可思議。果報不可思議。佛有誠言。汝須保任。復與汝偈。

 般若一經  功德無盡  拔妄想根  脫生死病

  示陳定耑曰。小人之為惡也。惟恐人知。君子之為善也。亦惟恐人知。汝當以君子慎道之心。而作佛事。更有偈曰。

 勿貴人知  勿希天應  恒一其心  必堅必正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7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示查定敏曰。汝未及弱冠。已知向道。可驗夙因。今為汝命名曰敏。敏有聰勤妙捷四義。聰以除汝暗。勤以勵汝怠。妙以開汝慧。捷以發汝廢。汝當顧名思義。莫謂菩薩徒與爾一箇字也。復示汝偈。

 汝年正幼  當學孝弟  以是持身  毋惰其志

   是日陳大心後至。菩薩問曰。汝云何修持。答云。惟修淨土。菩薩曰。捨此別無勝門矣。囑汝一偈。

 道無他說  唯心而已  蓮胎始成  專精勿二

  菩薩曰。所示淨土一門。真諸佛心宗。人天徑路。今汝等雖求往生。若發願不切。如入海而不獲寶珠。徒勞無益也。我昔於晉明帝時。受貧子身。為貧苦故。乃發大願云。我以夙業。受此苦報。若我今日不得見阿彌陀佛。生極樂國。成就一切功德者。縱令喪身。終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專精憶念。便得心開。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徧十方世界。我于佛前親蒙授記。後至七十五而坐脫。竟生極樂。後以度生願重。再來此土。隨方顯化。或為比邱。或為居士。或為國王。或為臣宰。或為女人。或為屠匄。或隱或顯。或順或逆。皆隨順說法。導諸羣品。又以仙道多未悟真常。耽長壽樂。不思進修。我現仙身。救其迷墜。如唐僖宗朝一事也。今則又為汝等發明邪正。闡揚淨土。汝等當一意一心。堅修此門。必不相誤。若心志一堅。又不待隔世而生。現前亦得見佛。如我昔年無異。有偈四句。

 少說一句話  多念一句佛  打得念頭死

 許汝法身活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4-03 01:27 |

<<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878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