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296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lengy924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73 鮮花 x9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轉貼] 棕矮星、恆星「系出同門」 有證據了
棕矮星、恆星「系出同門」 有證據了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6/4/1b8vr.html

科學家爭論不休的棕矮星形成謎團,由我國研究團隊解開了!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訪問學者潘保玉領導研究團隊,在蛇夫座附近觀測發現「ISO-Oph 102」天體擁有類似年輕恆星或原恆星特有的巨大噴流,為棕矮星與恆星「系出同門」找到強而有力的證據。


棕矮星是質量介於恆星(大於七十五個木星質量)與行星(小於十五個木星質量)之間的天體,潘保玉指出,棕矮星因質量非常小,亮度又暗,很難被發現。天文學家早在一九六二年就推測有棕矮星存在,卻直至一九九五年才由哈伯太空望遠鏡觀測到第一顆棕矮星。由於觀測不易,科學家近年來對棕矮星的形成機制屢有激辯。


有科學家認為,棕矮星形成機制跟恆星類似,也有科學家主張,棕矮星與行星誕生相似。


潘保玉表示,典型的恆星形成過程是一團星際間的雲氣,透過重力將雲氣自身向內拉扯,當雲氣逐漸濃密,溫度跟著升高,並觸發雲氣核心的核融合反應,因而誕生恆星。若剛開始的氣體雲呈現旋轉狀態,當雲氣向內縮時,旋轉會越來越快,就像溜冰選手把手向內縮,旋轉速度就會跟著加快。


年輕的原恆星為保持快速旋轉,會透過拋出雲氣物質除去多餘的角動量,從兩極向外噴出由一氧化碳組成的巨大噴流。潘保玉強調,研究團隊此次重要的發現是,今年六月利用台美兩國合作興建的「次毫米波陣列」天文望遠鏡,觀測到「ISO-Oph 102」兩極也有巨大噴流出現,首次為棕矮星跟恆星都是透過重力坍縮形成的推論,找到強而有力的證據。


這項發現的研究論文將刊登在十二月廿日發行的《天文物理期刊通訊》。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8-12-16 13:2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71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