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006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ego 手機 會員卡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貼圖天使獎 貼圖大師獎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62 鮮花 x94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健康] 【工作量大不過勞的六個方法】
【來源出處】 http://www.uho.com.tw/h...?aid=4098

根據洛桑管理學院(IMD)全球競爭力報告,2006年台灣平均工時為2,256小時,謹略低於韓國2,439小時、墨西哥2,385小時、香港2,348小時,以及印度2,277小時。

【工作量大不過勞的六個方法】


《威力午睡》越來越多醫學報告證實,工作日下午抽空睡20-30分鐘,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錯誤以及減少人際衝突。這種短而有效的充電方法。


《學習新嗜好》抽空報名學習一種新語言、球類運動或是樂器,給你不隨意加班的正當理由,又可以認識新朋友,靈活你的大腦與創意,提供更多與客戶聊天的話題。你將發現同樣的錢拿去繳學費,比買名牌衣服的投資報酬率高出許多。


《不把電腦帶回家》下班後不只是你的筆記型電腦,最好連PDA、黑苺機全部都留在公司。這樣做會強迫自己工作時更有效率,下班時心情更輕鬆,更可省下家裡的電費。


《工作與家庭清單》許多人或許已經養成隨時寫下需要完成的工作清單,但是卻很少人寫下為家人的需求清單。記住!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不就是讓家人幸福嗎?


《長假不如短休》上班族與其引頸期盼一年一度的出國旅遊,不如妥善安排每天上班時的短休。在桌上放個計時器或網路下載提醒軟體,每隔50分鐘就讓自己從位置上起身,不管是喝口水、伸展筋骨、深呼吸、上洗手間,都能讓你疲勞的肌肉以及腦袋得到適時的休息。


《勤練放鬆技巧》讓自己表情輕鬆,腦袋清楚。


許多人或許會說:「放鬆?這有什麼困難。」但是卻看見太多病人深受頭痛、失眠、焦慮、憂鬱等症狀所苦。心理諮商師邱永林指出偏偏這些都是身心長期無法有效放鬆的後遺症!除了上面提到的行為技巧,想要放鬆最首要還是心態和價值觀必須作調整!

人類的身體跟心智就像一組彈簧,既不能永遠緊繃,也不能永遠放鬆,否則就會失去最佳狀態!有智慧的人會在緊張的工作中,發現值得輕鬆面對的趣味;也會在放鬆的生活時刻中,領悟到嚴肅的生命意義。



【心得感想】

時機不好.工作量大.業主往往一個當2個用
如何做的輕鬆.過的開心.以免憂鬱..等症狀所苦
這篇不過勞的六個方法.個個都是好方法..與大家分享之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 | Posted:2007-12-21 08:23 |
urting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這個很重要!
與其拼命的賺錢,再把錢花在營養食品上面
(我工作之初,就有不只一個前輩告訴我:在這裡工作,你一定要吃營養品)
不如養成良好的習慣
對自己的身心更健康!

其中我覺得「不把電腦帶回家」這點很創新,也很重要

對我們這種世代的人而言,一個居家/工作的地方沒有電腦
簡直就像要死掉了一樣

但是平心想想,為什麼需要把工作的電腦帶回家呢?
回家平白上網流連花掉了多少時間?
回家後還要加班工作心情又多糟?

有時想想,
不帶電腦回家,其實只是會沒有安全感而已
但是並不是沒有工作電腦就會死

反而,因為沒有電腦,
所以真的很能完全的放鬆。

曾經有人說,現在的大學生好像沒有一台電腦放在左前方就會死
但是因為電腦放在那邊(掛著)
就算沒有用電腦,也會因為電腦開在那裡而產生潛在性的分心
分心就導致工作效率低落

所以真正需要唸書時,雖然電腦開著隨時可以查東西補充資料
但是我還是會選擇把電腦關掉
那種「靜下心」的感覺很重要

所以,大家也許可以試試看!
不要把工作電腦一直帶在身邊,會得到更完全的放鬆喔!

此文章被評分,最近評分記錄
財富:50 (by mego) | 理由: 正確觀念.謝謝分享心得 ^^


獻花 x1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7-12-23 01:17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54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