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9720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mitch1109 会员卡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3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版主评分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资讯教学] 网路线材类型与网线接头认识
网线几种类型﹕

双绞线(Twisted Pair Cable)

通常由两对或四对相互缠绕的铜线组成。为什么要把线缠绕着呢﹖因为任何电流流经导体都会产生电波干扰 (RFI﹐ Radio Frequency Interference),在网路传输中,我们称这类干扰为 "串音" (Cross Talk)。若是相邻的导体的电流方向是一致的话,那彼此的干扰就会重叠﹔但若是电流方向相反的话,则彼此抵消。因此,将两条线相互的旋转缠绕着的话﹐一来可以更容易确保其电流方向是相反的,同时彼此产生的干扰也会因其缠扰而抵消得更彻底。双绞线还分为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 和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其唯一分别是 STP 有一层导电金属膜将每对双绞线包裹起来﹐提供更透彻的抗干扰能力。当然﹐STP 比 UTP 要贵多了﹐但在一些 UTP 实在应付不来的场合里﹐还是物有所值的。它们的外观分别如图﹕


Elecrtonics Industry Association (EIA),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TIA), 和 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NEMA) 等机构对双绞线建立了 5 个标准等级。按照等级高低﹐级数越高﹐其每英尺的绞接数目也越多﹐抗干扰能力也越强。这 5 个种类分列如下﹕

CATEGORY-1﹐这是一种从 1983 年就被广泛使用的老式电话线﹐它不适合于任何高速数据传输﹐只不过其得名于将线绞接起来而已。

CATEGORY-2﹐此种线可以传输达 4Mbps 的数据﹐它拥有两个特征﹕
1) 在一英尺直线距离最少有 3 个绞接。
2) 没有任何两对线是相同的绞接色样的﹐这可以降低线线之间的串音(crosstalk)。比如其中一对线在每英尺之内使用了 3 个绞接﹐而另外一对则使用 31/8 个绞接。

CATEGORY-3﹐这是您能够由来做 LAN 网线的最低等级了﹐它可以最高传输 10Mbps 的数据﹐同时构造上面也要比 CAT1 和 CAT2 要好。

CATEGORY-4﹐可以用来给 16Mbps 的 Token Ring 网路使用的最低等级﹐实际上﹐对 LAN 而言﹐最好将此等级作为最低等级了﹐而非 CAT3。

CATEGORY-5﹐无论在速度上和抗干扰能力上﹐这个才是您真正需要的等级﹐其最高传输速度可以达到 100Mbps。

CATEGORY-5e / CATEGORY-6 ﹐比 CAT5 更高的等级,其要求及工艺更为严格。传输速度可超过 1000Mbps,应是目前网路布线的起码等级了。

CAT5 等级以上的网线被指定可以使用在 FDDI (Fiber Distributed Data Interface) 网路上面﹐定义了如何将铜线和光纤在同一网路环境的整合。它被设计成为配合光纤导线而提供更好的多媒体(语音和影像)承载网路方案。


同轴网线(Coaxial Cable)

其构造是﹕中央是一条被隔离层保护着的铜导芯﹐其外隔着一层绝缘体还有一层导体金属网﹐在最外层则是保护外皮。它有更好的屏蔽能力﹐如果您需要比双绞线更高的抗干扰要求﹐但又用不起光纤的话﹐Coaxial 可以说是您的选择。不过传输上面﹐Coaxial 只能最高有 10Mbps。连接头称为 BNC 接头(得名于Bayonet-Naur Connector),看起来是这样的﹕


用在网路上的 Coaxial Cable 大致分为 4 类﹕

RG-11, 厚 0.4 英寸﹐也常被称为 10Base5 (Thick Ethernet)﹐其标准由 Institue for Elecrical & Electronic Engineers (IEEE) 制定。
RG-58A/U﹐厚 0.18 英寸﹐也常被称为 10Base2 (Thin Ethernet)。
RG-59/U﹐厚0.25英寸﹐用在 Cable TV 和 ARCnet(一种古老网路形态)上面。
RG-62/U﹐厚0.25英寸﹐用在 ARCnet 和 IBM 终端上面。
( 也有网友来信指出:ARCnet 使用的线材应该是跟 10 baes2 相同的 RG-58 , 至于网路与 CATV 用线的不同在于线路阻抗, 一个是 50 欧姆, 一个是 75 欧姆, ARCnet 是 Token bus 的树状结构, 现在没人用了。)

光纤网线(Fiber Optic Cable)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介绍的都是以电子方式传递的介质﹐而光纤网线则是以光为传递方式的介质﹐它完全是不受电波干扰的。在这种网线上﹐光只在塑料或玻璃纤维里面传导﹐其外面则由一层薄薄的被称为 cladding 的外衣保护着﹐然后整根或多根导线则隔着一层绝缘材料被包裹在塑胶外套里面。请参考下图﹕


使用光纤的最大好处是其传输量大﹕可达 155Mbps 或更高﹔传输距离远﹕信号有时候可以传送好公里而不会衰减。所以光纤网线一般都会用来做高速网路的骨干(Backbone)﹐也通常是用来做长途电话通讯及 FDDI 的导线。光纤比起 Coaxial 和 UTP 来说﹐光纤是先天性对 Cross Talk 免疫的,因此抗干扰能力特强,也更难遭到窃听﹐所以也多用来传送机密通讯。
光纤最大的坏处是价钱高﹐而且架设费用也很高。不过近年来随着光纤的普及﹐其造价也急跌许多﹐相信不久的将来﹐使用光纤在办公室架网恐怕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无线网路
除了以上说的有形网线之外。在某些特殊的环境中﹐我们还可以使用无线技术将电脑连接起来。因为在一个网路工程当中﹐线路铺设所占的成本是颇高的。如果工程结构比较复杂﹐或因制度而令到网线铺设费用过高的话﹐使用无线通讯未尝不是好的提案。当然﹐无线网路对办公室的物理环境影响最少﹐节点的可移性也是非常吸引的。

在无线网路里面﹐每台电脑都必须要安装特殊的网卡和天线来传送和接收数据。但无线网路的传输能力暂时还差强人意﹐大概只有 242Kbps ﹐应付一般的文字档案或许还可以﹐要是传送大量的图片或音像则恐力有不逮了。不过现在新的 IEEE802.11 PCMCIA 标准已经可以达到 1Mbps 或 2Mbps了。在 802.11b 规格中,其传输量则根据环境品质自动于 11Mbps、5.5Mbps、2Mbps、1Mbps 等速度之间调整,还可扩充到 22Mbps 。新的能在 5GHz 频段工作的 802.11a 规格, 甚至能传送 72Mbps 呢!

网线接头
BNC

假如您要使用 Coaxial Cable 的话﹐那您很可能需要 BNC 接头了﹐其形为圆状﹐后接 Coaxial 网线﹐前面中间是根铜针﹐外面是个可以旋转的金属环。在 BNC 连线上面﹐您必须在网路的两端使用 50 欧姆的终端电阻﹐而且在网线和网卡之间必须使用T 型接头。它们的外观如图﹕



连接 BNC 和 T 型接头也很容易﹐把接头对准卡口套进去然后顺时针拧上就可以了。您的手指应该会感觉到是否拧好了﹐如果不确定重复试试就是了。这点很重要﹐要是因为其中一个接头没拧好﹐可能会导致整个 BNC 连线失败哦。

不过 BNC 连线在使用上面﹐被发现越来越多的弊端﹐比如﹕接头不牢靠﹑终端不稳定﹑接头与网线连接不好﹑网线容易断﹑等等。其中最不好的是﹕只有其中任何一部份出问题﹐都可能会影响整个网路﹐而且除错也比较困难。(不同于下面介绍的 RJ45 连线﹐RJ45 如果有问题只会影响有问题的机器而不会是整个网路)。

另外﹐要是自己动手做 BNC 网线的时候﹐要注意网线最短不能少于 1 米。

RJ-45

RJ-45 接头通常是给双绞线使用的。其形状很似我们日常使用的电话接头﹐不过体积比较大些而已。仔细数数接头﹐上面应该有 8 根铜脚﹔其另一边是个可压式的塑料卡荀﹐当您把它插进网卡或墙跟的插座﹐这个卡荀就会把接头锁好在插座里面﹐要取出来把卡口按下则可。从下图您可以看出 RJ-45 接头的模样﹕

使用 RJ-45 的连线﹐必须使用集线器(HUB)或 SWITCH﹐所有的电脑都必须先接到 HUB 上面才可以彼此沟通。如果只是两台电脑之间的连线﹐您也可以不要 HUB﹐但您得为您的 RJ-45 接头动动手术﹕将一端的第 1 线接到另一端的第 3 线﹑一端的第 2 线接到另一端的第 6 线。方向是网线在接头左边﹐铜线向自己(如上图)﹐从上到下数。

此文章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
财富:50 (by upside) | 理由: 感谢提供资讯 数位男女因你而丰富



献花 x1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 | Posted:2006-11-27 14:0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26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