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479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莲花生大士即身取证简要之法
智敏金刚上师讲解:

因果业报须信非虚。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应求解脱先寻择金刚上师,以为依止。虔颂四皈依誓心不退。发大菩提心广度有情。严持净戒,以立根基。常观十二支因缘,明生死本。次习禅定内观自心,本来清静。修深般若波罗密,了知诸法,犹如梦幻。心不执着,身随所安。妄念起时, 勿随勿制。缘境违顺。尘影好丑,不起爱憎。惟常觉照而忘觉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因果业报须信非虚

学佛首先要相信「种甚么因,得甚么果。」如果不相信因果,就不会相信今天所受的种种苦乐,是过去所做善恶的结果,也不会相信今日积聚福德和智慧的资粮,未来就能获得超出轮回,成佛的果位,就不可能修行,也不会相信佛所说的法。即使皈依了,如果在内心不相信有因果业报也不是真正的佛弟子。

诸位今天还在六道轮回,要相信是因果业报缠缚的关系,所以生死、苦乐来去、都不自在,而这个因果和业报,都是自作受,并非如外到所说,「由上帝或鬼神所主掌。」不但小自个人的生死苦乐是因果关系,大而山河大地,乃至整个法界,只要是在可见、可听、可闻可想的,无不在因果的范围。外在的因果,显而易见,如一粒稻子,就可以长出很多稻子,不会长 麦子,但是众生生死业报个因果,则不易为一般人觉察相信,所以世人看到好人受苦报,恶人反而在享乐,就要怀疑到底有没有因果,要知道好人受苦报,那是他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成熟,所以先受苦果,今日所做好是,或因为善因尚薄弱,或是善缘未熟,所以要待来生,才受善报,同样的,恶人现在享乐,是因为他过去种的善因,现在成熟;现在作恶,由于业缘未熟所以显不出来,但是为来一定未受报,逃也逃不掉。以一个比喻来说明,就很清楚,好人受苦报,好比过去种荆棘,现在种桃子,桃子则要未来才成熟,恶人现在在受乐,如过去种桃子,荆棘已成熟,桃子则要未来才成熟,恶人现在在受乐,如过去种桃子,现在已成熟,但现在种的荆棘,未来也一定会成熟的.

所以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间未到。」是很有道理的,所以我的建议你若有现今的各种福报,那是过去的善因所聚,赶快进行再投资圆满福慧资粮,追求慧命的成就。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应求解脱。

各位不妨问问自己,为甚么到这个世界来?死了以后要往哪里去?(按照中国人的共认祖宗死了都去做鬼了,各位有没有祭祖宗或祈祷鬼神)相信白分之百人都没法回答这个问题,甚至不感想这个问题,但是自己最切身的事,怎么够不弄清楚?(讲述郎静山车祸事实)这种事情不是祇会发生在我朋友身上,死亡随时都会来.

自古以来,没有一个不死的,而死法各异,不论你活着的时候多威风,是皇帝、是英雄都没用,而不见得年轻人就不会死,大家不妨到殡仪馆看看,有多少是年纪轻轻就死了。所以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那么该怎么办呢?莲花生大士说:「应求解脱」,甚么叫作解脱?解脱就是要从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的锁链中解脱出来,佛说我们每一个众生,从过去数不尽的岁月以来,就在六道里面不断生死轮回,六道就是天道、阿修罗人道、畜生、鬼道,各位过去生死的次数,用电脑也算不清,死的骨头,堆起来比两个地球还大,流的眼泪比海还深,所有的痛苦都受过,现在好不容易投胎做人,还要糊涂下去,继续轮回受苦吗?所以应该寻求办法,从这个轮回生死的锁链解脱出来。先寻择金刚上师,以为依止。

要求解脱,只有学佛才有可能,但释迦牟尼已入涅盘,要学佛在显教,是皈依佛、法僧三宝,在密宗,则是皈依金刚上师,而金刚上师总摄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度众生,但是要遇到合格的金刚上师并不容易,所以要「先寻择金刚上师」,也就是金刚上师是经过寻找和选择的不是遇到一个自称是密宗上师的人,也不分辨他是否真的有传承,传的是正法还是邪法,就胡乱皈依,要知道,学密宗如果归依假上师,即使修法有觉受,死后还是和假上师一起堕金刚地狱,因此不可不小心。怎样判断一个合格的密宗的金刚上师呢 ?至少要符合以下几个条件:

(一)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是,他必须具有从释迦牟
尼佛,一直到他自己,没有间断的传承灌顶,必且经过他的金刚上师许可,批准他传法才可以传法。

(二)显密的根本教理,并严持戒律,对于所传的密法,从开始到圆满其中一切内容、道理、办法和重点都一清二楚,所传的法,必须完全正确,不能有个人或他人的妄想在内,并且能以种种方便,让弟子了解他所传的法。

(三)他必须发大菩提心,他的心与他所传的密法,一切都要为众生为了发扬佛法,不能有其他的心。至少要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够算是合格的密宗上师,要归依这样的密宗上师,才能够脱离轮回的锁链,获得解脱。

补充说明(事师五十颂之密宗上师条件)「具戒忍悲智,尊重无谄曲,了秘密仪轨,博闻诸议论。善达真言相,曼荼罗事业,契诞时真如,诸根悉清净。」释:有智慧的阿者黎须精持显密戒律,有悲心、智慧、自尊自重、不谄不曲,对于显密经典教理,必能了知成佛最究竟之体法性。上师对于真言事相,坛城建造修法作业,均必须通达,如加持开光、观想入定、定心指导真言、念法等,并要证入本体,通达法性与起用的大悲事业,六根不染六尘。

虔颂四皈依誓心不退

四皈依的意义,就是皈依上师、皈依诸佛、皈依正法、皈依圣僧,皈依的目的,是要依止佛教导的般若波罗密多方法来止让我们不断生死流转的妄念,不再造让我们继续轮回的因,脱离生死的束缚,进而显露我们本有的佛性。在密宗,以皈依上师为第一,因为佛陀已入涅盘,虽然有经典法宝仍留在世间。但是若无上师的教导,五藏十二部经藏要由何而入?甚么法契自己根器?恐怕穷年累月钻研,所得祇是对佛经的误解和盲修瞎练。上师不但拥有清净传承加持力,并拥有从释迦牟尼以来历代祖师修行经验的结晶和口诀,这些在末法时代是十分难得的,所以密法认为上师总摄佛法僧三宝一切功德,因为上师代表佛陀住世度众生,口中宣扬无上的佛法,心心念念行佛陀利生的事业,所以密法最重视对上师的皈依与信心,因为上师是引导你脱离生死苦海,即身成就最重要的人。我们诵经皈依,不是嘴念就可以,是要身、口、意三业都要皈依,日常生活的行为、言行举止,乃至于心念都要留意是否合乎佛法的要求,佛法视觉悟的大道,如果生活中仍充满贪嗔痴疑慢妒五毒,就和皈依佛法是相违背的,生死轮回和烦恼的苦就没办法停止,必须要依照上师教导来调伏身口意,才能从佛法中获益,我们皈依了以后,要坚定信心,永不退转,福德和智慧才能累积,解脱和成就才有可能,否则如爬一座高山,今天向上爬十公里,明天又向山下退十五公里,不但到不了山顶,自己也愈来愈没信心,不是师父教你的方法不灵光,而是你没有依照师父教你的方法不断精进,如果连皈依上师、佛、法、僧的心都退转了,身口意不照佛法要求来做的,怎么可能没有痛苦和烦恼呢?

发大菩提心广度有情。

皈依了以后就要发菩提心,也就是我们众生不断和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攀缘的生灭心,改革为对六尘不分别、不爱恶、不取舍的不生不灭心,如果能改革成功,便是见性成佛。所以发菩提心的的一面是要发起自决心,不再让烦恼无缠缚自己,要念念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和佛性,但是这样的自觉还不,顶多是到阿罗汉程度,即使自己解脱生死,获得了自在,但是自己的父母、亲有、以及宇宙当中的众生,仍然在痛苦之中,并没有因为你得解脱而对他们有所改善。事实上,我们从亿万世的生死以来,几乎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做过自己的父母,对我们付出无私的爱,我们怎么可以自私地独享乐,不顾他们的通苦呢?所以从一皈依起,就要发起积极的利他心,以各种方法,帮助所有的众生也脱离生死轮回的痛苦.

这就是菩提心的另一面,也就是发大菩提心,不但自己解脱,还要一切众生解脱,不但自己成佛,还要一切众生都做佛,皈依后,依此发心而行自觉觉他的大愿,广度宇宙当中一切有情,最后就能使整个宇宙达到圆满的境界,这就是觉行圆满的佛陀境界。

严持净戒,以立根基。

戒律成立的目的,是要使佛弟子不再造轮回生死的业因,而达到身口意三业的清净,才可能解脱生死的束缚,所以比喻学佛修形像盖大楼,戒律就是地基如果地基不稳,或者有裂痕,大楼就可能崩裂、倒塌,必如如果学佛之后,扔然造杀、盗、淫的恶业,死后就要堕地狱,身心极为痛苦,怎么可能解脱成佛。五戒是不堕恶道,保住人身的基础,菩萨界是广利有情,成无上菩提,不堕小乘即灭境界的基础,而密宗十四根本界,则是即身成就,不断传承、本尊三昧耶加持、不堕金刚地狱的基础。

常观十二支因缘,明生死本。

我们为甚么会有生死是甚么原因来演化的,使我们无法停止呢?就好象一棵树的根滋养这棵数一样,生死轮回的根在哪里,它靠甚么滋养,我们才会不断地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呢?佛陀最初说法的就是十二因缘,它不但说明了造成生死轮回的原因和根本从何处发生,也提出了解脱生死轮回的方法。就好象捉贼要知道贼在哪里?我们要解脱生死,根本在哪里。佛告诉我们众生所以生死轮回的根本,是由十二因缘的生灭流转所造成的,因此,若要解脱生死束缚,也要从观十二因缘还灭,也就是让他不再生灭才有可能。

什么是十二支因缘?

1. 无明:无明就是不明白法界的真相,而起了迷惑,就好象我们睡前一念还醒着,后一念迷糊,就脱离现实,进到梦中的虚妄世界里,我们的不明白法界真相已无量世,可以说无始以来就如此的。

2. 行:由于不明法界的真实,所以对虚妄的假相起了执着和欲求,起身口意种种造作的恶业。

3. 识:这些业的力量,都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如仓库、如电脑总机,我们根据阿赖耶识中业的善恶,而堕入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或天、人、阿修罗三善道。

4. 名色:就是初入胎时,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尚未形成,祇有精神和物质。

5. 六入:就是在胎内长成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并具有接触、接受色、香、味、触、法六尘的能力。

6. 触:出生二、三年,开始接触世界。

7. 受:由于有触,就开始有苦乐的感觉。

8. 爱:对苦的感觉厌恶,想要舍弃,对乐的感觉则爱着,想要追求。

9. 取:为了取得所爱的人、事、物,如财富、名利、权位等,而在身、口、意起了种种追求造作。如此又种下种种恶因,所谓受就是苦。

10. 有:由于追求取得,而又造下种种善恶的业,纳入阿赖耶识,成为再投胎、轮回、生死的因﹝种子﹞。

11. 生:阿赖耶识就像仓库一样,储藏了我们善恶业的种子,这些业就是一种无明执着的力量,推动我们在此生死亡后,在去轮回投胎继续另一生,如此不知何时才能休歇的追求。﹝今天我向各位说佛法,暂以人作对象,如恶因太重、不学佛、不知忏悔,连入人胎也有困难,多数的人必入鬼、畜、地狱道。﹞

12. 老死:由于生的业力被追求造作的生灭取舍所耗尽,所以色身又会衰败老化,而在生的业力耗尽时,就会死,但是如前所说,由于在生时所造的业,使得死又是新的轮回开始,永无穷尽。以上是十二支因缘的生相,

以上是十二支因缘的生相,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十二因缘是由无明而演生出来,成为众生生死不已的根本,要断生死的根本,而获得解脱,就要明白宇宙法界的一切现象,原来是由于因缘所成,如梦幻泡影,那里有什么可以追求造作,分别爱恶取舍的呢,这就是明生死本,也就是明白从十二因缘锁炼中解脱的方法。所谓「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取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灭。」也就是说,只要破除无明的愚痴,就不会再起心执着和欲求,所以行灭,祇要无明灭,其余十一支都不得不灭的。
华藏祖师说:「修行之道无他,唯有革心而已。」

次习禅定,内观自心,本来清静

明白了十二支因缘的道理后,就要学习禅定,因为只是明白十二因缘的道理还不够,我们的心念十分散乱,无始以来就被外境和内心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带着跑,一刹那也停不下来,如果生灭的心念无法停止,十二因缘的任何一支都无法不让它生起,即使了解十二因缘的道理,生灭心停不下来还是要轮回。禅定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停止自心对六尘不断的攀缘妄想,以清净的般若智能,观照自心法界的实相。」当我们明白十二支因缘的道理,要有个修行的下手处,十二因缘每一支都是由心的生灭而成立,要拔除生死根本的无明,当然要从观心开始,所以修禅定的第一步,就是观心,莲师说:「内观自心,本来清净。」也就是当我们定下心来,心不向外攀缘时,去观照我们心的本来面目。什么才是本来的?凡是会进出我们内心的事物都不是本来的,叫做客尘,我们心中常给各种想法占据了,都不是本来就有的,把这些想法通通放下,就可以发现我们真正的心本来是清净的,所以不清净是因为我们把这些本来不属于自心的客尘误认为是自心,才以为心受到污染,如果从十二因缘来看,从无明到老死的十二支都不是自心本有的。

修深般若波罗密,了知诸法,犹如梦幻

怎么才能观照到自心是本来清净,不受污染的呢?就是「修深般若波罗密」,这句话直接翻译的意思,就是修甚深的智慧,以到达不生不灭的彼岸,由此可知,修深般若波罗密是要凡夫生灭心,改革恢复为诸佛不生不灭心最好的方法,十二因缘的根本是无明,由无明生起了十二因缘的生灭相,要断除十二因缘每一支的生灭,以及破除生死根本的无明,也是要修般若波罗密的无上甚深智慧。 要怎么修般若波罗密呢?

莲师说:「了知诸法,犹如梦幻。」也就是说,要明白宇宙当中一切事物,包括你身心以外的世界、众生,以及你的身心,没有一样不是如梦如幻的,没有一样是实在的。

诸位试想,就时间来看,过去你认为真实的,现在回想是不是如梦如幻,今天你认为真实的,明天也会如梦如幻,小至人生的每一天,大至宇宙星球的生成毁灭,无不如此,如果你认为真实,你能够把昨天拿出来看看吗?这是宇宙法界的真相,要认清真相,才能够破除无明的愚痴,无明就是不了知法界一切本来如梦如幻,所以才会从本来清净无妄的自心,生出一念有外境可得的妄想,而形成随着妄想轮回生死的阿赖耶识,而众生都把这个已受污染的心识,当作自己,造种种业,来延续加强它,永无止期

心不执着,身随所安

如果了知一切如梦如幻,自然内心对万法不会产生执着,不安是由执着而起,如果知道一切都是如梦如幻,身心都不会为了梦幻中的事而起烦恼,所以身心的烦恼减轻了,甚至没有了,身心就安定了,不再烦恼恐惧。如果从十二因缘来看,从无明到老死的生灭都是由执着如梦幻一般的尘相所推动的,如果了知诸法如梦如幻,对诸法不再执取,那么无明到老死的十二支因缘,好像猛火不再加薪柴就会熄灭,又像毒草不再灌溉就会枯死,如果了知诸法如梦如幻,对十方三世的诸法都不再执取,轮回才可能停止,才能得到身心真正的大清凉,大安乐。

妄念起时,勿随勿制

如果已彻底了知诸法如梦如幻,就明白自己心中所起的一切念头,都是如梦如幻,对于这些如梦如幻的念头,不要被它牵着跑,也无须刻意去压制它,因为如果被它牵着跑,就是落入无明缘行的十二支生死轮回中,刻意在压制它,就是不明白它原是如梦如幻,而当它实有,仍不脱无明的范围,所以要勿随勿制,了知它如梦如幻而既不随念起行执取,落入生死,也不刻意压制,落入无明。

缘境违顺。尘影好丑,不起爱憎

所以对一切外境心念的尘相,无论是违境或顺境,无论顺心或拂心,因为了知如梦如幻,就不会起欣喜或厌拒的心,心中一有爱憎,就是当它真实,起了无明、行识等十二因缘生灭心,就不能解脱生死。

惟常觉照而忘觉照。

这样修般若波罗密多,觉照万法如梦幻,最后连修般若波罗密多这个觉照的念头也没有了,如果还有觉照的想法,就是万法都不执着了,却仍把一个般若波罗密多当作真实而起了执着,叫做法执.

佛陀说:「我教如舟。」如果以到了彼岸,就应该舍舟登岸,如果执着载舟上不肯下来,就到不了彼岸,但是如果尚未到岸就舍舟,就仍会堕传漂流在生死大海中。

佛心自心,本自如如。

释迦摩尼佛时,以天眼观察法界一切众生举手触额三探说:「其哉其哉,法界有情,无不具足如来福慧德相的,祇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正德,若离妄想执着则清净智,无师智,自然现前。」这就是说,法界一切有情的心,只是由于起无明妄想的种种执着,所以不能明白正德本来清静圆满的本心,如果能修身般若波锣密,了知诸法,犹如梦幻,远离身口意一切妄想颠倒执着的作业,则本来清净的自新就会现钱,这是清静本心,佛和众生是没有两样的,所以说「佛心自心,本自如如。」也就是指众生本来清净的自心,是和诸佛的心相同,都是如法界的真实体性一般不灭,不垢不净。

我见破尽,心一境性,即是成佛。

众生无始以来都把这个能藏一切无明的阿赖耶识当作自己,所以为了一个虚妄的「我见」造种种业来满足自己,因此始终 不能脱出十二因缘束缚,完全是为了一个「我」在做祟,如果修深般若波罗密,由于了知诸法如梦如幻,就不会在执着我见,认为真的有一个我,如果如心经所说,圣观世音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自性归空。就是我见破尽了, 当我见破尽,对万法的体证,也到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空不异真如境界那么心即是境,境即是心,遍法界无非 无妄本真的法性,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佛境界,到了这个境界,乘着初归依所发的菩提大愿,并不入小乘的 涅盘,而是尽未来际,像摩尼宝珠一样,随一切众生的心念而现无量身度法界一切众生成佛只要法界还有一个众生, 佛陀度生事业与随类示现是不会停止的。

1993.四月.美国德州达拉斯华人活动中心&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会

初春的校园4度C光秃秃的树上有嫩芽显得欣欣向荣…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06-07-07 13:55重新编辑 ]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07-07 03:39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39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