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4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藍色夕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82 鮮花 x30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奧運起源和復興
轉貼自 http://www.twbbs.ne...85.html

奧運的起源

要介紹奧運會,得從古希臘的文化背景談起。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希臘人的生活和文化中,離不開宗教和神話。

他們認為只有將人類最美好的超群力量、

健壯的軀體、高超的技藝、勇猛的意志、

真誠善良的道德全部獻給諸神,

才能表示自己對神的崇敬和感激,

才能實現美好的願望。

因此祭神活動在古希臘人的生活中,

佔著極重要的地位。

古希臘人對神明頂禮膜拜,

在祭壇前向神靈奉獻最精湛的技藝,

顯示軀體和精神的健美,

後來就逐漸形成賽會活動。

當時最主要祭祠神明的四大集會活動,

有祭獻天神宙斯 (Zeus) 的

奧林匹克競技會 (Olympic Games) 、

祭獻太陽神阿波羅 (Apollo) 的

皮西安競技會 (Pythian Games) 、

祭獻海神波西頓的依斯米安競技會 (Isthmian Games) 、

祭祠大力士神海克拉斯的尼米安競技會 (Nemean Games) 。

其中希臘人因認為宙斯是眾神之主,

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力量,

因此祭祠天神宙斯的奧林匹克競技會,

也就特別受到重視。

上列四大集會活動,

形成每年在不同地點舉行的傳統,

剛好四年輪到一次,

輪到奧林匹克競技會時,

規模特別盛大,

這也就是後來形成奧林匹克運動會四年舉辦一次的由來。

古希臘的運動會其實是宗教活動中的一環,

在神壇前由祭司點燃聖火、祈禱、敬獻貢品、

宣誓等都是祭祀程序。

禁止婦女參加和觀賞奧運會,

是源自於認為婦女參加有瀆神靈,

觀看男性赤身競技有傷風化等等傳統。

又因古希臘為城邦制小國家,

各城邦彼此互相征伐,

因此古奧運會也具有強烈軍事色彩,

從最早的只有跑步比賽,

到後來的加入角力、戰車等,

都是因應軍事需要的技藝。

奧運會的另一貢獻則是,

古希臘各城邦雖然互相征伐不止,

卻都在運動會舉行時,

互相約定停止戰鬥,

彼此在運動場上過招,

成為奧運會是人類和平的象徵。

古希臘的運動會是由宗教的活動逐漸演變成體育活動,

應是年代久遠逐漸形成,

奧林匹克運動會也是從祭神活動而來,

有歷史記載是從西元前776年開始,

奧運史學者一般都將這一年

當成是第一屆的古奧林匹克運動會。

現代奧運會的興起

古奧運會從公元前776年至公元394年止,

歷經千年的興衰,最終毀滅。

從14世紀到18世紀爆發的文藝復興、

宗教改革和為蒙運動三大思想文化運動,

衝破了中世紀封建基督教統治下的禁欲主義、

靈肉分離的腐朽思想,

重新喚醒了人們對古代奧林匹克精神的嚮往和

古希臘身心和諧發展的體育觀的認識。

大約在1450年,

義大利國務活動家泰奧‧帕爾米里

(1405 - 1475)

第一次公開提出把古代奧運會精神灌輸到

人類社會思想意識中去。

在這種思潮的影響下,

從十八世紀開始,

一批又一批的學者相繼去奧林匹亞考察。

1766年,英國人理查德‧錢德爾 (1783 - 1810)

在奧林匹亞發現宙斯神廟的遺址,引起全世界的關注。

1829年法國軍事考察團首次進行了文物發掘工作,

因資金缺乏後繼無力收穫不多。

1875年至1881年期間,

由柏林大學教授恩斯特‧庫齊烏斯 (1814 - 1896)

帶領的德國考察團在奧林匹亞繼續進行發掘工作,

獲得了大量有關古奧運會的珍貴文物。

眾多史學界、文化界專家的辛勞付出,

為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在對奧林匹亞考察發掘的同時,

人們已開始醞釀恢復古奧運會比賽。

早在1793年,

德國體育教育家顧茨‧姆茨首次提出了這一主張。

隨後希臘人尤安格利斯‧紮巴斯於

1859年至1889年間先後組織了5次希臘全國運動會,

試圖恢復古奧運會,

但由於地域限制和組織不善等原因,

並未能延續下去、發展壯大。

1890年英國的彭尼‧布魯克博士

首先發起和組織了城市奧林匹克社會團體,

不久,法國和德國也相繼成立了類似的奧運會組織。

1892年,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創始人、

法國教育家和歷史學家古柏坦

(Baron Pierre de Coubertin, 1863 - 1937,)

為了實現奧林匹克理想,訪遍歐洲,

寫文章,發表演說,宣傳奧林匹克精神,

鼓動人民加入奧林匹克運動的行列。

回到巴黎後,

他於11月25日發表了"復興奧林匹克"的著名演說,

同時積極籌劃和組建國際體育組織。

經過古柏坦和其他人的努力,

1894年6月23日,

國際體育會議通過成立組成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古柏坦擔任祕書長,並起草奧林匹克憲章,

確定舉行奧林匹克運動會,

選出第一任主席是希臘人 Demetrius Vikelas 。

這一天也稱為「奧林匹克日」,

用來永久紀念國際奧會成立及

奧林匹克運動會復興的重要日子。

原本古柏坦希望現代奧運會在自己的

家鄉法國舉行第一屆,

但因眾人表示奧運會是發源於希臘,

所以希望第一屆的現代奧運會能在希臘舉行,

因此決定1896年第一屆的現代奧運會由希臘舉辦。

不過因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地

奧林匹亞已經無法舉行奧運會,

因此由希臘政府在雅典興建一座大理石運動場,

做為奧運會的主運動場,

第一屆奧運會就在雅典舉行。

奧林匹克運動會於是從此復興,

並且在擴大參與面的理念下,

逐漸走向世界化的舞台。



奧運舉辦國一覽:

1896年第01屆 希臘-雅典奧運會

1900年第02屆 法國-巴黎奧運會

1904年第03屆 美國-聖路易奧運會

1908年第04屆 英國-倫敦奧運會

1912年第05屆 瑞典-斯德哥爾摩奧運會

1916年第06屆 戰爭取消

1920年第07屆 比利時-安特衛普奧運會

1924年第08屆 法國-巴黎奧運會

1928年第09屆 荷蘭-阿姆斯特丹奧運會

1932年第10屆 美國-洛杉磯奧運會

1936年第11屆 德國-柏林奧運會

1940年第12屆 戰爭取消

1944年第13屆 戰爭取消

1948年第14屆 英國-倫敦奧運會

1952年第15屆 芬蘭-赫爾辛基奧運會

1956年第16屆 澳洲-墨爾本奧運會

1960年第17屆 意大利-羅馬奧運會

1964年第18屆 日本-東京奧運會

1980年第22屆 前蘇聯-莫斯科奧運會

1984年第23屆 美國-洛杉磯奧運會

1988年第24屆 南韓-漢城奧運會

1992年第25屆 西班牙-巴塞隆納奧運會

1996年第26屆 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

2000年第27屆 澳洲-雪梨奧運會

2004年第28屆 希臘-雅典奧運會

2008年第29屆 中國-北京奧運會


奧運獎牌(最上方為第一屆獎牌)

奧運之最    

最多獎牌


(女子) 18面:
Larysa Latynina (蘇聯) 體操選手從1956 - 64年


最多獎牌
(男子) 15面:
Nikolai Andrianov (蘇聯) 體操選手從1972 - 80年


個人項目最多金牌
(男子) 8面:
Ray Ewry (美國) 田徑選手從1900 - 1908年


個人項目最多金牌
(女子) 7面:
Vera Caslavska (捷克) 體操選手從1964 - 68年


個人項目連霸最多選手

(男子) 4次:
Paul Elvstrom (丹麥) 帆船芬蘭級從1948 - 60年

Al Oerter (美國) 田徑鐵餅從1956 - 68年

Carl Lewis (美國) 田徑跳遠從1984 - 96


個人項目連霸最多選手
(女子) 3次:

Larysa Latynina (蘇聯) 體操地板從1956 - 64年

Dawn Fraser (澳大利亞) 100m自由式從1956 - 64年

Krisztina Egerszegi (匈牙利) 200m仰式從1988 - 96年


團體同一項目連霸最多
6次:

Aladar Gerevich (匈牙利) 擊劍軍刀團體從1932 - 60年

5次: Steven Redgrave (英國) 划船四人單槳無舵手從1984年到2000年


最多金牌 9面:

Paavo Nurmi (芬蘭) 田徑1920 - 28

Larysa Latynina (蘇聯) 體操1956 - 64

Mark Spitz (美國) 游泳1968 - 72

Carl Lewis (美國) 田徑1984 - 96


個人項目最年輕獎牌得主

(女子) 12歲24天:

Inge Sorensen (丹麥) 200m蛙式1936年

個人項目最年輕獎牌得主

(男子) 14歲11天:

Nils Skoglund (丹麥) 跳水 1920年

據文獻記載,1900年巴黎奧運會時,

荷蘭划船隊曾經為了缺乏舵手,

臨時在巴黎找了一個法國小孩,

荷蘭隊奪得雙人雙槳有舵手金牌,

那個小孩在拍照之後就不見蹤影,

沒有人知道他的姓名,也沒有人知道他的年紀,

有人說才8歲,也有人說12歲。

無論如何,他可能都是最年輕的奧運獎牌得主。

==========================================

各項比賽舉辦歷史表:    

射箭 1972年至今

田徑 1896年至今

羽球 1992年至今

棒球 1992年至今

籃球 1936年至今

沙灘排球 1996年至今

拳擊 1904年到1908年,

1912年間中斷,於1920年從新開始至今

輕艇 1972年開始,於1976年中斷到1988年,

1992年從新開始至今

獨木舟 1936年至今

登山車 1996年至今

公路車 1912年至今

場地車 1896年到1908年,1912年間中斷,

於1920年從新開始至今

跳水 1904年至今

馬術 1900年開始,於1904年中斷到1908年,

1912年從新開始至今

擊劍 1896年至今

足球 1908年到1928年,1932年間中斷,

1936年從新開始至今

競技體操 1896年至今

韻律體操 1984年至今

手球 1936年開始,於1948年中斷到1968年,

1972年從新開始至今

曲棍球 1908年開始,1912年間中斷,

1920年從新開始,1924再度中斷,而後1928年開始至今

柔道 1964年開始,1968年間中斷,1972年從新開始至今

現代五項 1912年至今

划船 1900年至今

帆船 1900年開始,1904年間中斷,1908年從新開始至今

射擊 1896年開始到1900年,1904年間中斷,

1908年從新開始到1924年,1928年再度中斷,

而後1932年開始至今

壘球 2000年開始

游泳 1896年至今

水上芭蕾 1984年至今

桌球 1988年至今

跆拳道 2000年開始

網球 1896年開始到1924年,1928年中斷到1932年,

1936年曾一度恢復但當年隨即中斷。

於1988年從新開始至今

鐵人三項 2000年開始

排球 1964年至今

水球 1900年至今

舉重 1896年開始,1900年間中斷,

1904年從新開始,

1908年到1912年間再度中斷,

1920年二度恢復至今

角力 1896年開始,1900年間中斷,

1904年從新開始至今
=====================================
中華民國奧運成就:    

1960年羅馬奧運

田徑 十項全能 銀牌 楊傳廣

1968墨西哥奧運

田徑 女子80M低欄 銅牌 紀政

1984洛杉磯奧運

舉重 男子羽量級 銅牌 蔡溫義

1992巴塞隆納奧運

棒球 銀牌 中華成棒隊

1996亞特蘭大奧運

桌球 女子單打 銀牌 陳靜

1988漢城奧運 跆拳

女子雛量級 (示範項目)金牌 陳怡安

1988漢城奧運 跆拳

女子鰭量級 (示範項目)金牌 秦玉芳

1988漢城奧運 跆拳

女子蠅量級 (示範項目)銅牌 白允瑤

1988漢城奧運 跆拳

女子輕量級 (示範項目)銅牌 陳君鳳

1988漢城奧運 跆拳

男子中量級 (示範項目)銅牌 吳聰哲

1992巴塞隆納奧運

跆拳 女子輕量級 (示範項目)金牌 陳怡安

1992巴塞隆納奧運

跆拳 女子鰭量級 (示範項目)金牌 羅月英

1992巴塞隆納奧運

跆拳 女子羽量級 (示範項目)金牌 童雅鈴

1992巴塞隆納奧運

跆拳 男子輕量級 (示範項目)銅牌 周桂名

1992巴塞隆納奧運

跆拳 男子蠅量級 (示範項目)銅牌 王銘松


第二十八屆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主題:    

慶典

古代奧運會是在祭典中舉辦奧運會,

來普及並提升人體的體能和體態之美。

現代奧運會則是人類全球最大的慶典,

一個歡樂和全球各國運動員平和競爭的場合。

每四年一次的人類慶典,擁抱榮譽的運動體育集會,

是人類展現文化與和平的奧林匹克理想的真實實現。

籌備會希望藉由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舉辦,

讓所有參與者都能享有一次唯一且饒富趣味、

永生難忘的奧運會經驗,

以做為未來新世代奧運會的典範。

人本

經過歷史的演進,

希臘文明已經成為當地人對所有事情的評斷標準。

奧運會重返發源地希臘,

所有人的評斷標準當然是集中在運動員身上,

不管是個人項目或團體項目的運動員。

公平光榮的競爭,才是突顯運動員戰勝體能極限,

向自己與向其他人挑戰最高標準的機會。

奧運會的比賽場館,

是人類發揮和展示體力和精神最高境界的地方,

發揮勇氣與毅力,追求每個人最高體能和理想的逐夢天堂。

遺產

2500年前,古代奧運會在希臘誕生,

一百多年前的1896年,現代奧運會也在希臘雅典復興。

現在,西元2004年,屬於全世界的第28屆奧運會,

又在希臘雅典舉辦,

世人將可以更接近的看清楚這個奧林匹克文化珍貴遺產。

現代奧運會,歷屆主辦城市都或多或少融入本身的文明,

將傳統的文化與現代科技熔於一處,

結合展現成兼具古今和地球村的理想內容,

使得奧運會變得更加多元化。

每屆奧運會主人,

無不全力思索如何將全球化和獨一化的奧林匹克理想,

化做簡單的畫面,無需語言詳述,就可散播到全世界。

希臘雅典第28屆奧運會,

將會展現奧運會發源地的精彩內容,

像是古代的奧林匹亞現場,

奧運會的聖火點燃儀式,

神聖的馬拉松和馬拉松平原等等,

都可以適當的將古代的奧林匹克文明,

與現代全球化、科技化、商業化的奧運會相結合。

希臘人有歷史認知,也有願景,

要將奧林匹克的原始意義與理想,

藉由第28屆奧運會回到發源地的機會,

將奧林匹克精神,以及奧運會的公平競爭、

慶典歡愉的特質再生,

充分讓全球各地的人們更加瞭解,

更有意義的發揚光大。

參與

全球化的奧運會,

可以將全球各地不同背景、種族、

語言、文化、理想的人聚集在一處,

共同參與,在奧運會的期間,

住在同一處為了共同的目標努力,

凝聚成相同的奧林匹克理想。


無論是運動員、觀眾、籌備會工作人員、志工,

和所有的希臘人民,甚至全球的人們,

在奧運會期間,

都將實際分享2004年雅典奧運會透過新科技,

共同參與這個奧運會發源地的歡樂時光,

發揚奧林匹克主義。



透過奧運會的舉辦,

全球人們將可以經由奧運會運動場上的神聖光榮競爭,

分享奧林匹克主義和思想,

促進全世界所有人的和平與友誼。

================================

歷屆奧運火炬一覽(上)

1936年柏林夏季奧運會火炬

1936年柏林奧運會首次進行了聖火採集儀式和火炬傳遞活動。

女祭司將採集的聖火和野生橄欖枝編織的花冠,

交給第一個火炬傳遞者,后者需要跪地接受。

女祭司在誦讀希腊著名詩人品達的詩句後退席,火炬接力開始。

柏林奧運會的火炬接力經過希臘、保加利亞、

南斯拉夫、匈牙利、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和德國,

於8月1日抵達柏林奧林匹克體育場。


1948年倫敦夏季奧運會火炬

1948年倫敦奧運會是二戰爆發9年後舉辦的首屆奧運會,

聖火經過3365公里的旅行後穿越八個歐洲國家,

於7月29日抵達倫敦溫布利體育場,

1416人參與了火炬接力。

開幕上的火炬由田徑選手約翰-馬克點燃

1952年赫爾辛基夏季奧運會火炬

由於仍然未能從二戰創傷中恢復過來,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會組委會,

請求奧運火炬的傳遞不要經過芬蘭東部,

本次奧運會首次動用飛機傳遞火炬,

將火炬由雅典經哥本哈根運送到赫爾辛基,

時間是1952年7月19日。

火炬接力的最後一棒由55歲的芬蘭飛人,

帕沃-魯米交到另一位著名的芬蘭奧運選手、

62歲的漢斯-科勒邁寧手中,

後者點燃了開幕式上的火炬。

1956年墨爾本夏季奧運會火炬

由於澳大利亞方面基於預防動物疾病的考慮,

而拒絕參加馬術比賽的馬匹入境,

1956年墨爾本奧運會的馬術比賽改在了瑞典斯德哥爾摩進行,

因而火炬接力分別在澳大利亞和瑞典進行。

火炬在經過3118名火炬手傳遞了20470公里後抵達墨爾本,

由著名田徑選手羅恩-克拉克點燃開幕式火炬。

瑞典境內的火炬則通過飛機從雅典運送到馬爾默,

來自瑞典16個馬術俱樂部的150名騎師護送其到斯德哥爾摩

1960年羅馬夏季奧運會火炬


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火炬傳遞,

讓人們重溫了古希腊和古代意大利的輝煌歲月。

火炬傳遞從希腊東南部港口城市比雷埃夫斯的韋斯普奇號上開始,

被運送到意大利西西里島東部的錫拉庫扎港,

之後在義大利境內多個城市內傳遞後到達羅馬。

1529名運動員參與了火炬接力,足跡遍及2750公里。

火炬接力的最后一棒由吉安卡羅-佩里擔當,

他將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火炬點燃。

1964年東京夏季奧運會火炬


1964年東京奧運會從8月21日開始,

火種在奧林匹亞點燃後通過航運抵達康斯坦丁堡,

之後經過了貝魯特、德黑蘭、拉合爾、新德里、

曼谷、吉隆坡、馬尼拉、香港、台北,

最後抵達日本的門戶沖繩島。

前後通過航運、陸地和海運方式共經過了6065公里,

100603人參與了火炬接力,創了奧運會上的一個紀錄。

10月10日,開幕式火炬在東京體育場點燃。

1968年墨西哥夏季奧運會火炬


1968年墨西哥奧運會的火炬接力,

沿著偉大的航海家哥倫布的足跡進行。

火炬從奧林匹亞點燃後被送到哥倫布的出生地熱那亞,

到達過西班牙巴塞隆那,

當年哥倫布在發現了美洲大陸後返回時,

在這里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

之後,護衛艦“索非亞公主”號護送火炬抵達墨西哥,

採用了與哥倫布“聖瑪利亞”號一樣的航線。

開幕式上,首次由女運動員點燃了火炬,

她的名字是恩里奎塔-巴斯里奧。


1972年慕尼黑夏季奧運會火炬

1972年慕尼黑奧運會火炬接力經過了希腊、土耳其、

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匈牙利、

奧地利和德國共八個國家。

火炬傳遞過程共歷時29天、路線長5532公里,

共有6000人參與了接力活動。

田徑選手岡瑟-扎恩點燃了慕尼黑奧林匹克體育場開幕式上的火炬。

=============================================================

歷屆奧運火炬一覽(下)



1976年蒙特婁夏季奧運會火炬

1976年蒙特婁奧運會的火炬接力在手段上發生了重大變革:

火種首次通過衛星用雷射從雅典傳送到渥太華。

1214人參與了在加拿大境內的火炬傳遞。

開幕式上的火炬最終首次由一對青年男女運動員點燃,

他們是16歲的斯蒂芬尼-普里芳泰涅和15歲的桑德拉-亨德森。

1980年莫斯科夏季奧運會火炬

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火炬接力經過了希臘、

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前蘇聯共4915公里,

5000人參與了火炬接力。

籃球傳奇人物謝爾蓋-貝洛夫點燃了開幕式上的火炬。

1984年洛杉磯夏季奧運會火炬


非常有商業頭腦的美國人,

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火炬接力問題上突發奇想,

他們拍賣了美國境內的火炬接力權,每公里價值3000美元。

然而,這種非常商業化的行為沒有得到希臘奧委會的認可,

表示將不進行火炬傳遞。

盡管火炬最終還是抵達了紐約,

但希腊人在希臘境內沒有進行火炬接力,

並且甚至雙方都沒有進行火炬交接儀式。

美國人最終通過這種方式募集了1100萬美元。

洛杉磯奧運會開幕式上的火炬,

由曾經在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

奪得十項全能冠軍的拉菲爾-約翰遜點燃。



1988年漢城夏季奧運會火炬

1988年漢城奧運會火炬接力被認為是一次“偉大的火炬接力”。

韓國方面為準備這屆奧運會的火炬接力用了兩年多的時間,

並且有156人為之奔忙。

火種由飛機從雅典運往韓國濟州島,

整個接力活動曆時26天,

20899人參與接力,足跡遍及15250公里。

1992年巴塞羅那夏季奧運會火炬

1992年巴塞隆那奧運會的火種在點燃后,

被西班牙護衛艦加泰羅尼亞號運送到埃姆普里斯港,

這里曾經是古希臘帝國的殖民地。

火炬在歷經51天傳遞了6307公里後抵達巴塞隆那,

前後共有10448人參與了火炬接力。

開幕式上,殘疾射箭運動員安東尼奧-雷波羅,

以射箭的方式點燃了蒙錐克奧林匹克體育場的火炬

1996年亞特蘭大夏季奧運會火炬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的火種點燃儀式在希臘古奧林匹亞舉行,

當時的美國總統克林頓的夫人希拉蕊-克林頓出席了點火儀式。

火炬接力前後共歷時170天,

拳壇傳奇人物穆罕默德-阿里是火炬接力的最後一棒。

老拳王顫顫巍巍點燃開幕式火炬的一刻至今讓人印象深刻。

2000年雪梨夏季奧運會火炬

2000年雪梨奧運會火炬接力在希臘境內傳遞了10天,

之後歷經2.7萬公里抵達澳大利亞土著聖地烏盧魯,

動用了船只和蛙人來運輸火炬,

前后共 曆時127天。

澳大利亞土著名將弗里曼成為最後一個火炬接力者,

並點燃了開幕式上的火炬。

弗里曼在該屆奧運會上奪得了女子400米跑的金牌。


本屆:2004年雅典奧運會火炬

3月25日是希臘獨立日,

2004年雅典奧運會組委會特意選擇在今天點燃奧運聖火,

開始第28屆奧運會的火炬傳遞之旅。

雅典當地時間正午12時(北京時間18時),

奧運會的聖火採集儀式在古奧林匹亞赫拉神廟莊嚴而隆重地舉行。

本屆奧運會火炬接力的宗旨為“傳遞火炬,連接世界”,

將首次實現在全球範圍內的傳遞,

並且是重新回到現代奧運會誕生的地方。

火炬接力分第一階段希臘境內傳遞、

全球傳遞和第二階段希臘境內傳遞三部分。


第一階段希臘境內的火炬傳遞從3月25日在奧林匹亞的點火儀式開始,

之後將歷時43天走遍希臘全部54個州府的32個島嶼和24處歷史遺跡,

約7700名火炬手完成接力,每人將大約跑400米。

火炬將圍繞伯羅奔尼撒半島和阿格薩洛尼克斯傳遞7天,

經過365公里的傳遞歷,將於3月31日抵達雅典,

由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女子100米跑亞軍得主卡特琳娜-薩努,

送到帕納辛奈科體育場。

昔日奧運會冠軍俄羅斯游泳名將波波夫,

和烏克蘭撐杆跳高傳奇人物布勃卡等,

都將在第一階段的火炬傳遞中擔當接力任務。



全球火炬傳遞將從6月4日的澳大利亞雪梨開始,

經過3600名火炬手37次進入不同時區,

首次到達非洲(開羅和開普敦)和拉丁美洲(里約熱內盧),

並且途經每一座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

(6月8日將首次抵達中國北京)。

傳遞者將使用19種語言和20種貨幣,

所經過的國家和地區的人口為38億,

屆時全球估計會有2.6億人,

有幸觀看到奧運火炬光臨自己所在的城市。


在結束了全球傳遞歷,

火炬將重新回到希臘進行第二階段希臘境內傳遞,

時間從7月9日到8月13日。



奧林匹克聖火傳遞指定曲「pass the flame」


http://hispeed.com.cn/music/ton...004050601.mp3





pass the flame

unite the world

it's time to celebrate let our voices be heard

pass the flame

unite the world

bring us all together

we can grow a forest

on a dried up river bed

we can build a mountain

from a grain sand

reach out, hold out your hands reach out, hold out your hands

pass the flame

unite the world

it's time to celebrate let our voices be heard

pass the flame

unite the world

bring us all together

pass the flame unite the world (x5)

reach out, hold out your hands reach out, hold out your hands

pass the flame

unite the world

pass the flame

unite the world (x5)"...



2004奧林匹克主題曲(希
臘mv版)~





覺得不錯的話...賞一朵花吧 表情


【心得感想】

奧運運動會 是全國人民的活動 不分國籍 種族 身分 卑賤 只要有活動的精神 任何情況 都是最佳狀況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6-05-20 13:1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6421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