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928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l3370623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9 鮮花 x10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中 歐][轉貼] 英國倫敦穿梭新城市
蘋果日報


--------------------------------------------------------------------------------

第一次來倫敦,是1997年,我帶著一本厚厚的旅遊指南,抱著既興奮又期待的心情踏上英國領土,走遍西敏寺區每個名勝古蹟。第二次來倫敦,是2000年,原本寧靜的泰晤士河畔忽然爆出千禧巨蛋、倫敦眼等新派地標,單是遊南岸區一帶已教人耳目一新。這次,第三次來倫敦。之前遊歷過的,不論新舊,也開始踏入轉型期,靜靜地掀起革命。這正是我所認識的,隨時在變的—新新倫敦。
報導╱司徒鳳恩 


倫敦小檔案
曾是日不落國的大英帝國首都倫敦(London),今日仍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傳統觀光行程只要沿泰晤士河(River Thames)漫步,可經議會大廈(House of Parliament)、大笨鐘(Big Ben)、倫敦塔(London Tower)、倫敦鐵橋(Tower Bridge)等代表倫敦的重要地標。選擇搭乘地下鐵或雙層巴士遊覽市區,都是自由自在的倫敦行。



泰晤士河南岸(South Bank)屬於倫敦新興區,這裡有許多酒館、劇院、鬥熊場。隨著都市改建計畫,南岸逐漸興盛,辦公大樓陸續遷入,藝術場地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IMAX館」等,讓倫敦洋溢藝術風與年輕的蓬勃朝氣。
不少人會把「正經」、「學術」、「悶」等字眼與博物館掛勾,但到過倫敦的博物館,可能會令你改觀。


展館喝咖啡觀市景
倫敦有大大小小近300個博物館,這些博物館不斷改變革新,因此現在倫敦人到博物館,也不一定是來看展覽,他們更多是為了放鬆而來。喝杯咖啡、看看風景,或跟友人邊逛邊聊天,對倫敦人來說,博物館已變成一個潮流聚集地。
位於南岸區的「泰特博物館新館」(Tate Modern),算是倫敦博物館界的新秀。由電力廠改建而成的「泰特」,沒有傳統博物館雕欄玉砌的古典氣派,換來的是一份簡潔明快的新派現代感。這個以當代藝術為主題的博物館,展出作品類型有繪畫、雕塑、裝置藝術等等。位於頂層7樓的「Tate Modern Restaurant」,座位幾乎全部面向對岸景色,在無敵落地大玻璃的窗外,是泰晤士河和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的微距景觀。
「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 Albert Museum,簡稱V&A)是間展示極大創意的博物館。收藏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範疇的藝術品,種類包括時裝、雕塑、攝影、家具、印刷、珠寶、玻璃製品等。近年積極革新形象,成為倫敦最新潮的博物館之一。


迷幻酒吧休息放鬆
「V&A」還給博物館的性質和定義重新定位,使博物館與酒吧來了一次大交融。逢周三及每月最後一個周五晚上6點開始,在大堂增設了「休息放鬆區」(refreshment area)。博物館的綠色燈光和天花板上的琉璃吊燈,令入夜後的「V&A」帶點迷幻,置身其中也分不清自己在酒吧,還是在博物館。
鄰近潘汀頓(Paddington)火車站的「潘汀頓河濱」(Paddington Waterside),是這兩年倫敦市中心最大型的城市重建計畫,同樣也是倫敦市內發展的重要樣板。
這個重新建造的社區由商業區的河濱(Waterside)、焦點(The Point),住宅區的潘汀頓街(Paddington Walk)、西區碼頭(West End Quay),休閒中心的潘汀頓中心(Paddington Central),以及交通樞紐的潘汀頓車站(Paddington Station)等多個部份組成。
整個花費超過1百萬英鎊(約台幣5997萬),重建計畫牽涉範圍達80公頃,幾乎把潘汀頓車站至艾格華路(Edgware Road)車站一帶的舊建築剷平後重建。預計到2005年年尾,整個計畫便可大功告成;未來5至10年間,整個潘汀頓河濱便會擁有超過3萬人在此居住和工作。而區內第一批落成的住宅大廈「西區碼頭」已在2004年年初入住。


3座橋樑創意酷炫
由於整個區域以水道貫穿,兩岸間依賴橋樑相通,於是潘汀頓河濱重建計畫找來有名建築師,重點設計3座別具心思的天橋,是藝術品又具實際用途。為方便日後運河船在水道上穿梭,3座橋都以不同形式和姿態,做到可隨時收起的效果。
其中最特別的是由雕塑家馬庫斯.泰勒(Marcus Taylor)和機械工程師布羅.哈普達(Buro Happold)合力設計的螺旋橋(Helix Bridge),玻璃隧道管形的行人天橋,有需要時可以像螺絲一樣轉回岸上讓船隻通過,設計意念大膽創新。
另有一道名為滾動橋(Rolling Bridge)的行人天橋,能夠像毛蟲一樣蜷曲起來,非常有趣,但略嫌不夠實際。最後還有一道潘汀頓橋(Paddington Bridge),外表簡單但原來整座橋皆以可發光的金屬和玻璃做材料,能夠做出特殊燈光效果,既是橋也是舞台唷。


血拼樂趣
新潮懷舊 家居品尋寶
在倫敦購物有趣之處,就是最新潮和最懷舊的東西都能找得到;而倫敦最紅不讓、重創意和設計的「居家」(habitat)必定名列前茅。「居家」成立於1964年,多年來它所創立的時尚風早已為英倫人生活品味的一部份。
「居家」40周年慶時,還特別請來各界名人設計一系列名為「Very Importnt Product」(V.I.P)的家具。其中包括保羅.史密斯(Paul Smith)設計的螢光衣架、三宅一生(Issey Miyake)設計的餐墊、圍裙,以及宜家家具(IKEA)創辦人英格瓦.坎普拉(Ingvar Kamprad)設計的木凳等。


逛古董市場
我也喜歡逛倫敦的古董市場,特別是格林威治市場(Greenwich Market)內的鄉村市場(Village Market),60、70年代的舊家具最多,價錢不貴且款式又多。
若想找再更懷舊一點的,可到康頓走廊(Camden Passage)和柏孟塞市場(Bermondsey Market)的古董市場尋寶。這裡擺賣的貨品多數是攤販主人的私人珍藏,你只要看看他們的年紀,便知道貨品多數已有50、60年的歷史。


順遊景點
素食有機餐 自己動手做
建在倫敦火車橋下的自治食品市場,是當地最具歷史和規模的食品批發市場,單是在周五、六加開的零售市場,便有超過100個種類的攤位。
現場氣氛鬧烘烘,四周有起司麵包、生蠔海鮮、生果蔬菜,還有多款認識和不認識的香草配料和醬汁;其中當然也有專門售賣有機食材的攤位。難怪當地人都說,來到這裡就會有想買菜自己煮飯的衝動。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 | Posted:2006-02-05 08:5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63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