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354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kent4111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特殊贡献奖
头衔:夜市扛报纸夜市扛报纸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3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励志] [转贴]给自己定位
首先,要先了解自己、给自己定位。
很多人的问题就是不了解自己,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常常觉得自己最努力、获得的喝采却最少。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有很大的落差, 这个人就不容易成功。 所以各位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观察过许多成功人士之后,我发现他们不仅工作勤奋, 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并且能够尽情发挥。 有些人以为自己太过专注一项领域,反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担忧前途有限,但是广泛而不深入的「通才」, 往往也是一个人最大的致命伤。 各位不要忘记:
一个单位留给「通才」的位子,往往只有一两个,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

当然,也有「凡事皆通」的人,就像电脑, 有人又会设计、又会装配、又会行销、还会写软体。 但是,你可能不是这样的天才。 认清自己不是天才,其实是一件好事, 因为接下来你就可以认真地培养自己的第一专长、第二专长、甚至第三专长, 使自己的附加价值达到最高。 一个人要是只有单一的专长,是不够的,培养多方面的专长,才能迎接各种挑战, 通常企业主管也比较欣赏任何挑战都能接受的人。

第二点是Working hard,也要Working smart。 过去那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 一定要有「功劳」。 别人八小时就能完成的工作,你却要加班、花十一个小时才能完成, 表面上你很辛苦,实际上公司却要多付出将近50%的加班费, 这样是不公平的,也不smart。
所以现在很多公司的政策改变了,八个小时做不完,就带回家做, 或者加班也没有加班费。 再不然就减少你的工作量,薪水也冻结,让别人的薪水升到比你高出八分之三为止。

有人说:我辛勤工作、遵守公司的制度,可是总觉得无法得到主管的肯定或赏识, 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厘清一个观念: 辛勤工作,不见得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肯定。 辛勤工作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在辛勤之余,你也要用心思考。
我常常说,有的人一早来上班,就把脑袋放在门口的警卫室, 到下班才去拿来带回家,上班时间都不用脑筋,这样当然不行。 一个愿意用头脑的员工,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做,是相当清楚的。 因为他知道公司的需求在哪里,这样对一件业务的处理才有规划的能力和架构, 未来也才有充分的执行与掌控的能力。 如此一来,才能获得主管的赏识,

简单地说,除了工作认真之外,也要有优越效能的表现。 各位不能单谈效率、不谈效能。 「效率」是把事情做得很快,却不管对错。 但是把事情往对的方向做,做得很好,这就叫「效能」。 比方说,企业内部在电脑化之前要先做合理化、再做标准化,最后才能电脑化。 很多企业不知道这些,一跳就直接做电脑化, 结果只是把错误的事情用电脑做得更快而已。

世界上生产力最高的是哪个国家?庐森堡。 其次才是德国、美国这些国家,台湾则远远落后。 庐森堡每人每小时工作的生产值可以创造48.3美元, 德国与美国分别是35.15美元和32.27美元, 台湾则只有13.25美元,比起香港的22.31美元,都还是差了一大截。

现在网路上有一句讲年轻人找工作的七言绝句, 大家都知道吧:

  「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
  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

拿我们跟庐森堡比,人家真的是「数钱数到手抽筋」喔。 所以我们要知道,working smart比working hard更重要。 想出一个更有效率、更聪明的做事方法,将能胜过动员人海战术的蛮力苦干。 未来各位企业新鲜人如何发挥自己的才能,来提升公司的生产力与竞争力, 将会决定各位在企业中的价值。 仅仅流血流汗,是不够的。

第三点,「先兵卒、后将帅」, 先从兵卒之路做起,再循序往将帅之路迈进。 刚才我们提到企业新鲜人普遍都有眼高手低的现象, 各位都很年轻,学理基础都非常扎实,但是在进入企业之后,一切不要太急,
就像练武功一样,蹲马步的基本招式一定要练好,才能逐步再修练。 同样地,身为企业新鲜人, 如果能先学习如何让你的主管容易管理、容易领导你, 把你的主管当成是顾客,全心服务、让他满意, 这样各位一定能再做是的过程中更了解主管的想法, 进而能够从主管的角度观察、处理业务,这样为将、为帅将是水到渠成。

第四点,要能先融入,后变革。 也就是先融入公司的经营文化,再从事变革的工作。 现在的企业都很强调自己的经营理念、企业形象、文化等各自的风格, 所以对企业新鲜人而言,进入企业服务要有心理准备,
完全开放自己,让自己很快地融入公司的文化。 当然新人会替企业带来新的想法、新的改变,但是并不是一进来就想要改变一切。 各位要能追根究柢, 了解一个公司累积这么多年,会有这样的文化,一定有它的道理。 假如没有摸清楚它的背景,就拼命说它这也不好、那也不好,这恐怕是不对的。 刚才也提到,人跟沟通的问题最棘手,也最具挑战性,
这方面只有学理的基础是不够的,你必须先了解别人是怎么做的。 在观察了一段时间之后,要是你觉得事情真的不对, 就可以用一种比较缓和的方式说: 「我是不大懂啦,但是这个事情要是可以这样改,不晓得会怎么样?」 用这样的口气,别hard work法。 态度很重要,许多人本来或许会同意你的意见,却为了面子问题偏偏就是不同意, 沟通时的口气和态度,是各位要学习的。 你客客气气去跟别人请教,不必用很凶的口气, 别人也都还是会佩服你,你也就融入这个团体了。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态度: 当你碰到一些看起来不合理的事情的时候, 不妨先把它看成是合理的, 不要一开始就「哇,这个不对,我明天就不干了!」, 你已经进了宝山,为什么不拿一点宝藏出来? 发现不合理的事,接着去研究它之所以会如此,就是非常宝贵的学习。 要是还没有一探究竟就走了,变成入宝山却空手而回,就实在太可惜了。 假如你能对不合理的事情想出很好的改变之道,你仍然是赢家。 所以,要是有很多你觉得不合理的事情不断在发生, 或许它们背后也有一 些存在的理由。 你先摸清楚,再力求改善,就不会有什么不合理的事了。 如果能有这样的态度,各位就可以「逢凶化吉」、乐在工作, 进一步施展自己的抱负。

最后一点我想提出来的是: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企业有任何一个提拔人才或升迁的机会时,会留给随时再做准备的员工。 对于企业新鲜人而言,尤其是要有更好的准备, 随时有接受各项mission的心里准备,甚至是mission impossible, 一旦成功,必定会有非常大的成就感,也可以磨练自己的做事方法与态度。 各位未来在工作上可能慢慢会发现,
高学历与埋头苦干只是成功的一部份条件, 真正成功的人常会去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而且做成了一种习惯。 大家发现一件事是「只有责任没有权力」的时候,通常都不愿意去做, 这时候你把它当成一个机会拿来做,在大家都放弃的时候,你就有了成功的机会。 真正成功的人常常保持热忱,主动多负起一些责任; 常常和别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意见; 常常保持进步、成长,参加讲习、训练等充实自己的方式, 所以一旦机会来临,他们也就有充分的能力可以大展身手。 换句话说, 就是要有前面一段「见龙在田」的修练,才会有后面「飞龙在天」的能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未知地址 | Posted:2004-12-06 02:29 |
Ivon 会员卡 葫芦墩家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个人商品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验证会员
级别: 荣誉会员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鲜花 x1423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kent4111于2004-12-6 02:29发表的 [转贴]给自己定位:
首先,要先了解自己、给自己定位。
很多人的问题就是不了解自己,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是不一样的, 常常觉得自己最努力、获得的喝采却最少。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别人对他的评价有很大的落差, 这个人就不容易成功。 所以各位要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在哪里, 建立起自己的专业能力。

在观察过许多成功人士之后,我发现他们不仅工作勤奋, 更重要的是他们了解自己的长处,并且能够尽情发挥。 有些人以为自己太过专注一项领域,反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担忧前途有限,但是广泛而不深入的「通才」, 往往也是一个人最大的致命伤。 各位不要忘记:
一个单位留给「通才」的位子,往往只有一两个,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
.......
我觉得有时候要花少许的时间
把事情做好
有时候处理事情的态度是一定要的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6-10-28 17:5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375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