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878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霞客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知名人士
级别: 知名人士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2 鲜花 x1027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武术] 当代科学的路向与太极思维
科学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在全世界已建立了十分稳固的地位,科学化与现代化差不多成为同义词,但这不代表继续发展科学的道路是平坦的,当代复杂系统思维的发展,一方面传统求线性解的简约思维要修正为非线性思维,另一方面也要从新认识东方文化,希望能从中吸取养份,解决现代科技为地球带来的困境。

科学思维的源流
自然科学,溯源于古希腊,勃兴于欧洲,十五世纪欧洲经历千年「黑暗时代」之后,以义大利为前导,文艺开始复兴。当时地中海沿岸商品贸易兴旺,为开拓市场的需要,推动了天文、地理、数学和力学的发展。

波兰人哥白尼,在1543年提出「日心说」,哥白尼的理论,经伽利略、开普勒的论证与发展,使西方的自然观,由笼统、模糊的认识,进入到深入、细致的研究。英国的培根,在十六、十七世纪大力提倡「科学方法」,即通过实验、列表、比较、排除、归纳而续步上升到公理,奠定了西方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传统。

与培根同时代的法国人笛卡儿,试图以机械运动说明自然界的一切,把整个自然界看作一架大机器。并且主张要从错综复杂事物区别出最简单事物,然后予以有秩序的研究。他的《方法谈》标示了西方知识传统的「分析还原原理」,认为总体可以分解为部分,复杂、非线性系统,总可以分解为简单线性系统来理解。奠定了追求简单性,追求线性解的西方思维基础。

英国的牛顿在1686年提出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巨着。创立了以「万有引力」及「运动三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将整个自然界描述为一个秩序井然的大机械钟,祇要这个钟上紧发条,便能自动运转,但牛顿的机械论仍要请上帝作「第一推动」,为这大钟上紧发条。牛顿的化约宇宙观,在十八世纪发展成认为天地万物固定不变,一切自然现象各自孤立,时间与空间都是绝对的,用分析方法可以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运动凝固为静止,再组合还原。这种方法把自然科学推向高峰。

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工业技术兴起。家庭手工业慢慢转化为以机器为主的工厂。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法国,美国、德国、俄国以至日本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技术需要科学,科学为技术服务,技术又反过来推动科学。

十八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技术主要是个别学者、个别工匠的分散活动。到十八世纪下半叶,由国家支援的科学机构已在欧美各国普遍建立。自然科学分门别类,迅速发展。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由分门别类的材料收集,进入到对经验材料的综合整理和理论概括。在牛顿的经典力学基础上,克劳修斯在1867年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一个孤立的系统,总由有序而朝向均匀、简单、消灭差别的无序方向发展(即熵增),从而得出宇宙总体上走向退化、死亡的结论。而与此同时,达尔文提出相反结论的「进化论」。

达尔文在生物学物种发展方面,描绘复杂的生命有机体是由无机界,发展为单细胞,而到多细胞;由简单无序,向复杂有序演化。自然是进化的而不是退化的。以机械论为基石的近代科学,开始暴露其局限性 。

另一方面,牛顿的力学,与麦克斯威的电动学也是互相予盾的,麦克斯威的「真空中光速不变原理」,与经典物理互不相容。爱恩斯坦的研究,发现问题出在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上,牛顿的经典力学,假设时间与空间是各自独立的,物体的运动祇是时间与空间的一种外在关系,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则指出,时间与空间是不能分割的一个整体,时间座标的变动会影响空间座标也变,就如「体」变动时,「面」不能不变一样。牛顿的经典力学之所以能有效应用,是因为在地球表面,人类所感觉到的运动尺度,与光速相比实在很慢很慢,时空的变动微小到可以忽略而已。「相对论」标志着科学由近代科学进入到当代科学时代。

「相对论」是宏观基础理论,当代科学的微观基础理论是波耳的「量子力学」。根据经典力学理论,拉普拉斯认为给定了初始条件,结果是可以预期的。这种单一因果的机械决定论,被「量子力学」的「互补性原理」所否定。「量子力学」指出物质由微观粒子(量子)所组成,而量子同时具有粒子性与波动性这两种互相排斥的性质。这两种相斥但又共存的性质,提示了不必强求同一层次不同现象要用一种理论去解释,然而这相斥现象的共存,才构成这复杂的世界。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是二十世纪科学的两件大事。自原子弹显示了原子能的威力之后,二十世纪大部分时间,科学主流是粒子物理学,粒子物理试图探究禁锢在更高能量、更小空间及更短时间中的基本物质。这些研究,不是针对大尺度的宇宙,就是研究小尺度的原子、核子、夸克等,仿佛与我们日常生活没有直接关系。直到被称为二十世纪科学第三件大事的「浑沌理论」出现,才使科学又再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浑沌」是指一种无序、无规、混乱难分的状态。在有确定性的方程式中,浑沌随时出现。这代表系统演进确定性中的随机性,也显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浑沌理论」研究从整体上看,系统具有稳定性,系统整体演化具有规律性;但从微观上看,系统却是不稳定的。研究浑沌,对无序和有序的转化、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稳定性和不稳定性的结合,自组织过程的复杂性有更深刻的认织。着名的劳伦斯吸子(图 10),显示数据表面一团混乱下,深藏着精致的结耩。


图10劳伦斯吸子的蝴蝶形嵌套结构

在给定系统不重复自已的前提下,粒子在三维空间自由移动,在永无休止乱打圈子的同时,宏观上会显现蝴蝶翅膀样的稳定形态结构,百试不殆。这蝴蝶形的嵌套结构,其实是立体太极图的不断重覆。也就是「太和至中」的形象表现。

劳伦斯吸子所显示的嵌套结构,称为「分形结构」,「分形学」是研究整体与部分的自相似层次结构科学。如果将事物的一部分放大来看,会发现部分的形状结构与整体结构基本相似,部分中再取部分放大,情况一样,无穷无尽。例如将由人造卫星高度看到的英国海岸线,与随便在英国海边一毫米地方,用显微镜放大一百万倍相比较,二者形状结构在统计意义上十分相似。再放大一百万倍,情况亦是如此。这种情况,在无机体如是,在有机体更为明显。「分形学」试图找出介于有序与无序、宏观与微观、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新秩序。「浑沌理论」与「分形学」与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已普遍应用到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如医学、生态学、气象学,社会科学如社会学、经济学等多方面。

由培根、笛卡儿到牛顿,代表科学将复杂化为简单的化约倾向。由达尔文到爱恩斯坦与波耳,代表了科学对整体的内在统一性与协调性的理解。「浑沌理论」与「分形学」,把当代科学思维,指向研究既是有序又是无序,既是随机又是必然,既是简单又是复杂的相斥相合路向。这种相反相成的关系,在中国称为「阴阳相济」、「太和至中」或「涵三为一」等思维,总称「太极思维」。


太极思维作为当代科学发展的指引
相反相成、相对统一、相斥相合,「太极思维」已有数千年的研究,并不新鲜。而当代科学在经历了古典科学与近代科学的过程,也由对局部的细致研究,到达整体与局部、相反相合的思维路向。「太极思维」的研究经验,正好符合当代科学这时代,或「后现代」的研究需要,可以为科学新路向的起步阶段提供经验提示,减少尖端科学研究所走的弯路。

科学是研究「有」的学问,「太极思维」指出「有」与「无」是阴阳一体,光看「有」,无论多精致严谨,都衹是一半,看不到全体。怎样把以物质实证为根本的科学,与结合精神与物质的「太极思维」相融合是一个挑战。如果一加一等于二衹是不证自明的公理,而在这未经证明的公理上,建立一大套严谨的逻辑是可以接受的话,用「太极思维」去继续发展科学便不是甚么困难的工作了。


转帖于太极之神...五金先生 (个人觉得他非常..非常神...) 小弟也有打太极 造诣差他很多 ~"~ 他对太极拳论述非常之专精 不论在历史考证或实务上都很厉害 看得懂的大大能吸收是福气喔



尘与土. 云和月.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数位联合 | Posted:2005-12-13 19:4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70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