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72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rexli 手机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21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设计生命救生命-干细胞
【来源出处】 http://bbs.hung-ya.com/cgi-bin/bbs/showpost.pl?b...&postdate=11/19--03:06

干细胞(Stem Cell)的发现让科学家和医学界欣喜若狂,它能修复并可能具有重新创造器官的能力,仿佛就是人类,尤其是各种病人的救星,以“救世主”的姿态登上21世纪的舞台!干细胞在哪里?它在人的身体骨髓内,至今已有不少人通过移植骨髓重获新生;但是,随着科学家发现,几百万年来遭人类任意丢弃的新生儿脐带血内的干细胞含有能够拯救生命的能力后,触发了科学家在体外培养胚胎,取其干细胞用作医学用途的想法。但由于这种方法可能需要把受精卵培育成的胚胎“即用即丢”,引起宗教界和卫道之士的口诛笔伐,认为这种“制造生命,但也毁灭生命”的做法有待商榷,干细胞的发展之路预料将在争议声中前进!

《超人》系列电影男主角克利斯多弗里夫(Christopher Reeve)去世之前,曾积极呼吁大众支持干细胞的研究,除了因为他自己从马背摔下导致瘫痪,抱着通过干细胞治疗的一丝希望外,还因为他认识到了干细胞的奇妙。无奈,最后他还是没有机会使用干细胞疗法就去世了。

实际上,在世人期待着21世纪来临的那一年──2000年,干细胞就像小说人物内具72变的孙悟空不经意的露了一手,美国医生约翰瓦格纳“编导”下,干细胞以主角的身份,上演了一场设计生命来治病的绝活,震惊整个世界!

这出“设计婴儿,设计生命”的“干细胞剧种”,源自一名美国小女孩莫莉纳什(Molly Nash),由于她身患“范康尼综合症”(Fanconi Syndrome)这种先天代谢病,使她没有两个拇指、没有臀骨臼、心脏有两个孔,而且还有一只身朵失去听觉,1999年经诊断后,医生的结论是:她活不过10岁。

莉萨纳什和杰克纳什这对夫妇坚持生下莫莉之后,就一直无法找到适当的骨髓捐赠者,让这对夫妇苦恼不已。

骨髓内的干细胞属于成体干细胞,一旦捐赠者的骨髓无法和受赠者匹配而产生排斥现象,将会造成不可预知的祸患。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莫莉还是等不到这个“救星”,在快要绝望之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医生约翰瓦格纳设想出一个革命性的治疗手段,就是让纳什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样一定有一个适合的骨髓给莫莉。

如果只是再生一个孩子这么简单,就不叫“革命性”的治疗,这个医生认为,只要从父母身上取得精卵子,再使用“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法”(PGD),剔除带有“范康尼综合症”基因,就有可能在孩子身上获得与莫莉相容且安全的骨髓。

这种设计一个生命,挽救一个生命的想法,让纳什夫妇无法拒绝,而且需要即刻进行。设想到却与实际行动有着天渊之别,医生要培养出一个健康的胚胎并非易事,连续 4次的失败让纳什夫妇再度陷入绝望,莫莉的病情也愈来危险!

就在决定使用不相配的骨髓,让莫莉有19%的生存希望之际,医生成功培育了健康的胚胎,并移植到纳什太太体内,让她通过10月怀胎的方式生下小孩。2000年8月,这个“设计出来的婴孩”──亚当,终于出世了,当时6岁半的莫莉成功从亚当身上获得骨髓,掀开医学史簇新的一页。

莫莉的病情逐步好转,亚当的脐带血中的干细胞顺利在莫莉体内制造血小板和抗病的白血球,这事经过媒体报导后,登上世界各大报章杂志新闻头条,但却引起了伦理与道德的争议。反对者质疑:为了救一个孩子的生命而制造另一个生命是否符合道德规范?

专门研究纳什家族基因的博克斯特罗姆提出辩护:“许多人为了各种疯狂的理由,如挽救即将破裂的婚姻或减少纳税额而生孩子却没有受到指责,反而是为了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而生育另一个孩引发轩然大波,这太不可思议了。”

凡事或许都要两面看,就好比枪械能让军警卫国除奸,一样可以成为匪徒和侵略者的武器,这完全胥视“使用者”的心态;反之,具有强大的医疗能力的体外培植干细胞或是设计婴儿,为何却面对不同的待遇呢?

设计婴儿定义有待商榷

莫莉和亚当的事件让人想起了1978年7月25日世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Louise Brown),她出世时一样引起争议,其中还以嘲笑成份居多,负责这项手术的史帝杜尔(Steptoe)和艾沃斯(Edwards)医生,受到不少科学家、宗教人士和新闻媒体讥笑为杂技团演员,指试管婴儿总是会比正常人差一点。

27年之后,近50万试管婴儿诞生,路易丝布朗也即将庆祝她的27岁生日,试管婴儿已成为广受群众接受的科学技术。如今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的技术是在重复试管婴儿的老路吗?

尽管争议未平息,但利用干细胞“设计婴儿”的例子还继续出现,2002年6月美国芝加哥生育遗传研究所就为一对来自纽约的夫妇,设计一个“抗癌婴儿”,这是由于这个家族已有两代都具有利弗劳梅尼(Li-Fraumeni)综合症的基因,它将可能患上乳癌和白血病等多种癌症,而这个经过设计的婴儿就不再具有这个综合症的基因。

2003年6月,英国第一位设计婴儿杰米惠特克与莫莉的弟弟亚当一样,带着治疗的目的诞生,为哥哥查理解决疾病的烦恼,同样在英国社会引起广泛的争论。

其实,“设计婴儿”这个名词有待进一步定义,因为去除缺陷的基因是一种单一基因的筛选,协助杰米的父母治疗的英国医生塔拉尼西指出,胚胎挑选只是人工授精授孕过程中的普遍做法,并没有改变基因,因此也没有违背传统伦理道德。

科学家的进一步解释是:真正要设计一个婴儿的外貌、性格、智力、健康或寿命的基因,有着极大的难度,目前还不能实现。

研究历史取得不俗进展

1998年是干细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年份,至今未满10年,但这间中不少科学家已投身这项研究工作,而且取得不俗的进展。

如果追溯干细胞研究的历史,实际上应该回到1945年。当时的科学家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高剂量辐射线照射的病人,特别容易患上白血病,以及相似的癌症,因此尝试将正常的老鼠骨髓移植到受高剂量辐射线照射的老鼠,竟然能让患病的老鼠恢愎健康。

十多年后,科学家詹姆士提尔(James E. Till)和思尼斯特莫科洛克(Ernest A. McCulloch)于1960年发现,老鼠骨髓中有一种细胞能不断的增长,同时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的名词因此出现。

自此,科学家与生物学家不断开始研究其他哺乳类动物的受精卵或胚胎,希望发现更加原始的细胞,虽然1990年时有人成功从灵长类的胚胎培育出非常原始的干细胞,但四十多年一直未有重大的突破。

终于,美国斯康辛大学的动物学家詹姆士汤普森(James Thompson)在获得不孕症人士的同意下,使用剩下的人工授精胎进行维四五天的时间,成功培育出形状像袋子装着许多细胞的“囊胚”,并取出内部的细胞团,培育出拥有分化能力(可变成各种器官的细胞)的细胞株。

同年8月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约翰吉尔哈特(John Gearhart)在经过流产手术者同意后,从流产胚胎(约8至10个星期大)中成功培养出具有多种分化能力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遂称为“胚胎干细胞”。

经过这一次的突破,胚胎干细胞正式登上医学界的舞台,而且还成为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具多功能主要分两大类

干细胞指的是生命形成的过程中最初及最原始的细胞,它与茎或树干(Stem)一样,具有滋长和发展的功能,因此称之为干细胞。

由于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同时能够发育为各种不同的特定功能性干细胞,如神经细胞(大脑)、皮肤细胞、心脏细胞、肌肉细胞或身体其他部份的器官细胞,拥有犹如齐天大圣孙悟空的72变能力,因此也被人称为“万能细胞”或是“干什么都行的细胞”。

干细胞大体上分为两大类,即从人体身上的骨髓抽取的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 cells),以及直接从胚胎取得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

无论是大人或是小孩,骨髓内都存在成体干细胞,但这种在人体内的干细胞已经“各司其职”,各自的器官或血液拥有其特殊的功能,因此骨髓捐赠者与受赠者的骨髓必须相容才能进行移植。

藏在骨髓内的成体干细胞也是人体的备件和后备力量,不停的制造红白血球或血小板,补充身体所需。

至于胚胎干细胞则是通过两种方法取得,一是从新生儿的胎盘脐带血或不能受孕的试管婴儿胚胎抽取,这是最接近胚胎的干细胞,另一种方法是特别在实验室内授精5天后的受精卵内取得,后者由于涉及生命伦理,目前受到宗教人士和卫道之士的抨击和反对。

由于胚胎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还未分裂形成特定功能,因此被认定可以发育成任何器官组织的细胞,并且不会产生任何排斥作用,被视为医学界和人体健康的救星!

【心得感想】

虽然干细胞的发展很有希望挽回许多生命
但总觉得生命终有尽期
过渡的追求无限的生命,是好或不好
我也没有太多的想法



不嫌弃的话,送朵 或口头鼓励一下吧

您的用心   是我回文支持的助力
您的鼓励   是我发文分享的动力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19 20:08 |
friend00718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人物
级别: 小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9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感谢提供宝贵的医学常识.
让我们生活健康,更加注意自己的健康.谢谢!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11-30 15:4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603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