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207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tonyanan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0 鮮花 x15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轉貼資訊] 捉對廝殺~Wish V.S Mazda5
資料來源:auto-online


記者:文、圖/Miao Wu、圖/Hayabusa、整理/Ero @ 11/02/2005
評分 84 次‧得分 5.21 分
      隨著MAZDA TAIWAN導入Mazda5國產化,連雄霸國產迷你廂型車市場多時的TOYOTA Wish也不敢輕忽對手的影響力,提早推出2.0Z-Aero Tourer的六人座加強版,打算讓消費者忘了價差這回事,而且擺明了就是單挑Mazda5。才剛從日本試完Mazda5的試車組當然也得來瞧瞧,究竟國產化後這輛車能不能在強敵環伺下闖出一片天。
      Mazda5的造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它是MPV的縮小版,但實際上它的確就是新款Premacy(日本當地仍以Premacy命名),尺碼則較舊款Premacy略為放大,軸距也拉長了150mm,因此車室內的空間安排要比舊款自由些,原廠為它設置了三排座椅,改採側滑門更是此級距的車另一種思維,不過Premacy最大的賣點是動感造型,在Mazda5這個特色已經被刻意強調的休旅機能所掩蓋,轉而以精緻的線條來表現,整個塑造出來的,已比舊款散發出的年輕氣息要成熟許多。Mazda5的車頭結構、獨立懸吊、轉向系統和煞車等都是來自Mazda3的設計,甚至連引擎都是與Mazda3/Mazda6共用的,要說是Mazda3的衍生車款也無不可,然而外觀上是很難讓兩者聯想在一起的,而6+1的座椅配置方式,加上所有椅子都可以打平,實用性是這輛車的主要訴求,這當然就是Mazda3所遠遠不及的了。
Wish:恃吾有以待之!     Wish在國內的能見度很高,這次所拿出來作為Mazda5對手的也是車系中最頂級的6人座車款,配備比7人座車款還豐富許多,當然價格也會高出Mazda5一些,但嚴格地來講,還沒有脫離Mazda5這部新車的暴風圈之外,兩者仍是消費者會同時考慮的車種。撇開品牌不講,Wish對於消費者最大的吸引力是在於它的機能性,過去TOYOTA國產車一直缺少這樣的產品,能夠容納六至七人的乘客,車內配備也比照轎車等級,駕駛特性與一般房車相去不遠,而車身外型又相當流線新潮,這種特性都是當初讓minivan在國內受到歡迎的原因,在市場接受度已經成熟的今天,Wish一出現當然就立刻得到熱烈反應。
六人座的Wish車型有Z-AERO Tourer與頂級的Z-AERO Tourer OPT,除2.0G已有的配備之外,還追加17吋胎、4輪輪弧&左右側裙、大型後擾流尾翼、第二排獨立式座椅,以及後輪獨立懸吊的設計,明眼人應該看得出來,TOYOTA會推出這部車,擺明就是為了迎戰Mazda5及Savrin的武器,而這次搶在Mazda5發表前就已經全部整裝完畢,透過外觀加裝年輕買家喜愛的空力套件和大尺碼寬胎,Wish將原本設定在偏重家庭使用的戰線,拉到重視外觀及操控性能的客戶身上,因此還將原本講求舒適的扭力桿拖曳臂式非獨立後懸吊換成日規2.0Z及1.8X 4WD車型上搭配的獨立式雙A臂設計(七人座仍保持原本後懸吊設計),讓乘坐舒適性和操控安定性能同步提升。比照日本的作法,同種車型卻有不同底盤配置的作法,在國產車上實在罕見,也讓人必須對業者這次的誠意鼓鼓掌了。




Mazda5 的五角形水箱罩和立體頭燈組一向是該廠的家族特徵
Wish 的外型一般都被認為相當動感、穩重
Mazda5 的尾燈與日規相同,為透明燈殼,面積佔據相當大,第一眼看到會有些吃驚; Wish 則還算中規中矩, LED 尾燈識別度佳是它的優點之一。
同樣具有動感的外型, Mazda5 企圖接收原本 Premacy 打下的基礎。




Mazda5 的肌理明顯,尾燈相當顯眼; Wish 則靠著加裝的輪弧並取消防撞護條,凸顯整個爆龜的個性造型。
Z-Aero Tourer 的空力套件獨缺保桿下巴,總覺得少了臨門一腳。
和日規一樣的作法, Wish 2.0G 以下車款使用拖曳臂後懸, 2.0Z 4WD 車型 ( 未引進 ) ,則改採圖中的雙 A 臂後獨立懸吊。
爆龜的輪弧,讓 Wish 2.0Z 成為路上顯目的焦點!
空間機能比一比     要比較Mazda5與Wish在空間設計上的功力,不妨先來比較一下它們的身材如何:
 
Premacy
Mazda5
Wish
全長
4335
4610
4615
全寬
1695
1755
1745
全高
1600
1665
1600
軸距
2670
2750
2750
車重
1430
1500
1475
(單位:公釐)
頭部餘裕空間:Wish < Mazda5
可以看出Mazda5比起舊款的Premacy長大不少,車格向上提升後,而軸距剛好與Wish完全相同,長寬的尺碼也相當接近,最大不同點是在車身的高度上,Mazda5足足比起Wish高出一個頭,達65mm之多!當然這好處是讓第三排乘客的頭部壓迫感能減輕,實際試坐後也驗證了Mazda5的頭部空間要比Wish要好些,但兩者差距並不大,同樣要在這裡建議,高個子麻煩請往前坐!


(Wish) (Mazda5)- 兩輛車的第三排頭部空間實測數據相去不遠,重點就只在乘客本身的感受。
中央走道寬度:Wish > Mazda5
若以這種數據看來,車室空間理應要有比Wish好許多的表現才對。然而Wish這次Z-Aero Tourer車型賣點不在多人座位上,原有內裝格局完全沒有變動,只有第二排座椅改為雙獨立式安排,反而多出了一個Walking Throuth的中央走道供二、三排的乘客能通行,而Mazda的附屬小椅收起來後也會有中央走道,只不過因為小椅的影響,寬度只有13公分,比起Wish的14.5公分稍窄,大腿粗點的想走過去可能會有點辛苦。

Wish 的第二排改用分離式座椅後,多出一個中央走道來。



瞧本刊最瘦小的編輯,在進出二、三排時,還是得挪一下角度才出得來,這種尺碼的車要想有充裕的走道空間實在過於奢望。
實際丈量中央走道的最窄寬度, Wish 14.5cm Mazda5 13cm
第二排個人空間:Wish = Mazda5
第二排座位是最常提供乘客使用的後排座椅,因此也要比比看空間表現如何;實際丈量後發現Wish提供乘客腿部與膝蓋活動空間的設計上,以1至1.5公分的些微差距領先Mazda5,但在上半身的空間表現則以Mazda5為優,不過Wish的換片箱是放置在右前座下方,其實多少還是會妨礙乘客腿部的伸展。Mazda5由於還提供了隱藏式附加椅在兩張座椅中間,無法提供如同Wish那樣貼心的扶手設計,但Wish相對得也必須忍受因為分離式座椅而較無彈性的座位安排。

第二排腿部空間表現不錯的 Wish ,獨立座椅也讓人乘坐更舒適。
第三排個人空間:Wish > Mazda5
第三排座位的空間表現相較於第二排而言,比較的意義就沒有那麼大,Wish贏在腿部和膝蓋的活動空間,Mazda5則在上半身享有較多彈性,這方面受到行李空間設計的影響很大,另外Mazda5的椅背較薄也是有影響的。



Mazda5 的特異功能之一:中排座椅下的機關,可以憑空變出一張座位來。



Wish 的懸浮中控台底座向內縮,而 Mazda5 的則顯然佔據更多空間。
第三排的座位椅背通常只有一塊薄薄的平板,就連三百萬等級的 Discovery 3 也一樣,然而支撐性和舒適程度卻要看各家的功力。
行李空間格局:Wish > Mazda5
車尾的行李空間比較是比較傷腦筋的地方,這裡如果單純用容積的數據來比高下,就如同房子的空間設計一樣,還不如看誰的格局比較方正,這才比較具有實用性。Wish的行李空間在寬度、縱深和垂直於椅背頂的高度,都大幅領先Mazda5,然而實際上如果擺一個較高的紙箱進去,就會發現Mazda5可以塞得比較進去,還有一個原因是Mazda5的門檻向上延伸時不像Wish那樣有平順的表面,在兩側空間尤其佔據了不少體積,不過Wish的後尾門蓋上時距離椅背較近,對於紙箱這種東西堪用的空間反而少了很多,但除此之外,整體空間的設計實在很精確。另外補充一點的是,我們舉的例子是方正的紙箱,而且這兩輛車都是可以把椅背放平,真的放不下的話,動動手就能借用第三排空間,這些都不算太大困擾。
設計理念各擅其場     採用側滑門設計的Mazda5在這個等級中算是個異數,儘管在日本這樣的作法受到熱烈歡迎,我們也在上期為大家介紹過它的優點所在,不過這在國內還算是有點大膽的嘗試。沒有引進電動滑門的結果,最令人擔心的就是拉門要相當費力,幸虧實際上問題不大,力道算是適中,只是缺少電動遙控滑門多少是個缺憾。第二排並沒有因為使用滑門而少了門邊的地圖袋,但偏偏少了扶手!特別提出這一點出來的原因是,假使想要保留中間的走道空間,那坐在第二排的乘客在路途中就只能雙手放在膝蓋上乖乖坐好,因為兩側都沒有扶手,看來頗為適合作為平日訓練孩子坐姿的訓練教具。
滑門帶來的另一個問題就是:「怎麼進入第三排?」門的開口有70公分左右,不會妨礙進出,保留中央走道的Mazda5也可以讓人走中間,但正常人相信寧願將椅背向前翻折往前挪,直接進入後座去比較快,只不過它的滑軌機構組件在門檻處有部分外露,上面明白寫著禁止踩踏,但位置實在太適合用來下車當階梯了,家長這方面可得要多多教育孩子了。
Mazda5的中控台和Wish同樣都是懸浮式設計的平台,不過與Wish不同的是,Wish是將整個中控台介面都整合在一起,而Mazda5的作法則有點特別,國產車將原本日規設置在中控台上方的隱藏式LCD移至中間成為整合式音響,頂級的車款後座另有一套吸頂螢幕可播放DVD,前方螢幕也可以使用觸控式GPS及倒車影像系統,然而排檔座完全獨立出來之後,整個中控台以霧面鈦銀色飾板披覆,由於不像日規需要導航控制鍵,所以排檔座上別無他物,顯得相當清爽,座下佔用體積也比Wish要大。
國產Mazda5也放棄日規的雙色織布座椅,而改用米色皮椅,事實上,整個內裝鋪陳都以米色為主力;而Wish的定位由於與過去七人座不同,因此刻意使用暗灰內裝,感覺更為穩重。
Mazda5的附屬小座位平時能夠收藏在左中座墊下方,翻出來後留下的空位當然也就可以擺放物品,而右中座下方也有機關,翻出來會是一張小餐桌,空間利用得很徹底。



Wish 的雙天窗是它的賣點之一,不過前面只能上掀不能全開,後面是全功能天窗,但控制權卻設置在前座!
Wish 的中控台上方飾板質感不錯,與車室搭配良好。
左車為 Mazda5 ,右車為 Wish ,兩者的後視鏡尺寸相差甚大。



Wish 這個等級的車在車頭中央有魚眼鏡頭,能在 LCD 上看到左右死角,但只在低速時允許使用。



以往滑門只出現在較大型的車上,像 Mazda5 的尺碼會出現在國內很罕見。
Mazda5 的頂級款雖然配備 GPS ,但卻不像日規會另外在排檔座旁設置控制鍵,因為它是觸控的!因此排檔座上看起來便空蕩蕩的。
頂級的 mazda5 Wish 一樣配備了觸控式 DVD 播放系統。
2.0動力難有加速快感     原本就已經偏硬的Wish,在2.0Z裝上了雙A臂的後懸吊,實際上遇坑洞時的車尾反應及高速換車道時,都能感覺得出底盤反應和過去試駕時的七人座拖曳臂相比進步不少,當然無可諱言,17吋輪胎其實也是造成操控感改變的原因之一,不過加上重新包裝過後的外表,已讓原本Wish 2.0G消費群由「有家庭的已婚男女」,轉向Wish 2.0Z「對於個性化與駕駛樂趣重視的年輕人」,駕駛的年齡層下降,是不是意謂著以後會常看到山路傳來Wish狂奔的磨胎聲?這點我們就說不準了。雖然換上了大鞋,不過這輛車還是同樣在中低速起步很快,轉向靈活的特性也沒有消失,底盤的改變對彎道中的極限提升其實還是有限,因為車體一點都不輕,不過已經讓人滿意,因為指向性實在非常精準,這點TOYOTA近來的車型實在進步很多。
Mazda5的前身Premacy操控還算不錯,後懸吊和對手一樣是獨立式設計,是多連桿結構,而改款後這方面卻也沒有突飛猛進達到Mazda3的水準,底盤的設定看樣子是希望駕駛順順開,還想要更辣的?沒問題!相信過個半年八個月的時間,MAZDA TAIWAN一定會出一款「MazdaSpeed版」的Mazda5,只是屆時的會不會有更硬朗的阻尼,那就只有天知道了。連同其他方面一起談,Mazda5類跑車式的方向盤很容易會讓人誤會它會是彎道中的速度機器,換檔反應也不錯,但這時請務必轉頭看看老婆孩子的表情,不是每個人都能享受強拉轉速下的引擎噪音。這部車的調校與Wish一樣都是舒適取向,而且甚至更明顯!先後試駕兩輛車時就很容易發現Mazda5的加速感的確不如Wish般強烈,尤其「在耳朵開始覺得吵」之前是很難得到加速快感(約3000rpm左右),儘管以第三者角度看來實際上兩者相差不懸殊,但TOYOTA調校讓油門反應較俐落的作法卻比較討喜,Mazda5在這方面吃了大悶虧。


MAZDA 的這具 2.0 引擎,在 Mazda3 5 6 車系上都能看得到,原廠另有 2.3 升動力,不過暫時沒有引進。
這具 TOYOTA 的動力數據雖然不驚人,不過調校良好並經由齒比的配合下,中低速加速表現讓人印象深刻。
結語
過去Premacy在國內市場中一度開創了國產minivan的春天,當時僅四米三的車長,就算作為平日上班塞車也習以為常。尺碼放大後的Mazda5定位上似乎又有不同,然而無論如何,它都必須面對目前的勁敵TOYOTA Wish與MITSUBISHI Savrin,以滑門的賣點出發,用6+1的座位和完全不同於Premacy的格局跳脫舊款的影子,再加上更成熟的外型,逼得Wish也不得不推出更年輕化的車型來作為回應,在看過我們連續幾次的報導之後,相信大家對於Mazda5這部新車的實力已經心裡有數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11-11 11:0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3117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