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十日電
經過對貓熊遺跡長時間考察及研究,中國貴州省博物館專家發現,今天被公認為無價之寶的珍稀動物大貓熊,在遠古時代竟是人類的食物。
貴州省博物館研究員蔡回陽向北京科技報表示,這個結論並非他個人主觀推測,而是經過長期考察得來。
據了解,野生大貓熊在遠古時期曾廣泛分佈於中國南方各省及南北方交界處,距今八千年前在雲貴高原地區滅絕,貴州和雲南自此成為大貓熊化石的主要產地。
蔡回陽表示,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迄今,「我們最少在雲貴高原的七個人類遺址和三十多個化石點中,發現大貓熊的骨頭化石」。在這些地方出土的大貓熊化石以零散骨頭居多,多數沒有完整個體。
他進一步表示,既然已知大貓熊在早期並非人類馴養的動物,它們的骨骼化石又頻繁地出現在古人類遺址,那麼按常理只有兩種可能性:一、人類曾經大量撿拾、採集大貓熊的遺骨,二、大貓熊是古人類的食物。
由於當時大熊貓骨頭的體積比現在小,不能成為製作工具的原料,相比而言「被人類捕食就更有可能」。
報導指出,大貓熊是目前世界上極少數經歷地球千萬年變遷的見證者之一,在更新世晚期,地球由於氣候的急劇變化而使得曾與大貓熊共存於同一時代的劍齒象、巨貘等動物走向滅絕,只剩大貓熊存活下來,但是其代價卻是數量的急劇減少和生存活動範圍的迅速縮小。
【2005/10/10 中央社】 @
http://ud...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