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27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醫學]針灸養生
針灸養生
  中國古代人民很早以前就采用針灸方法保健強身。在《黃帝內經》中稱掌握針灸保健技術的醫生為“上工”,《靈樞‧逆順》中云:“上工刺其未生者也。”

  到了唐代,針灸保健已占有相當位置,如在《千金要方》中,就論述了許多針灸方面用以保健的材料。宋代王執中著的《針灸資生經》里,記載了用針灸預防多种疾病,如刺瀉風門背不發癰疽等。明代醫家亦倡導針灸保健,高武在《針灸聚英》里說:“無病而先針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逆,即防病之義。清代潘偉如在《衛生要求》一書中還闡發了針刺的保健作用,他說:“人之臟腑經絡血气肌肉,日有不慎,外邪干之則病。古之人以針灸為本……所以利關節和气血,使速去邪,邪去而正自复,正复而病自愈。”

  所謂針刺保健,就是用毫針刺激人體一定的穴位,以激發經絡之气,使人體新陳代謝旺盛起來,從而起到強壯身體、益壽延年的目的。此种養生方法,就是針刺保健。針刺保健与針刺治病的方法雖基本相同,但著眼點不同,針刺治病著眼于糾正机體陰陽、气血的偏盛偏衰,而針刺保健則著眼于強壯身體,增進机體代謝能力,旨在養生延壽。也正因為二者的著眼點不同,反映在選穴、用針上亦有一定差异。若用于保健,針刺手法刺激強度宜适中,選穴不宜多,且要以具有強壯功效的穴位為主。

  保健灸法是中國獨特的養生方法之一,不僅可用于強身保健,也可用于久病體虛之人的康复。所謂保健灸法,就是在身體某些特定穴位上施灸,以達到和气血、調經絡、養臟腑、延年益壽的目的。《醫學入門》里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說明灸法可以起到針、藥有時不能起到的作用。至于灸法的保健作用,早在《扁鵲心書》中就有明确的記載:“人于無病時,常灸關元、气海、命門……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余歲矣”。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7 22:15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針灸保健方法

  常用的養生保健穴位

- 手太陰肺經
- 手陽明大腸經
- 足陽明胃經
- 足太陰脾經
- 手少陰心經

- 手太陽小腸經
- 足太陽膀胱經
- 足少陰腎經
- 手厥陰心包經
- 手少陽三焦經

- 足少陽膽經
- 足厥陰肝經
- 其他經脈
 

  (1)手太陰肺經上的保健穴。

  中府;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一肋間隙。本穴功能宣肺理气、清泄心肺之熱、平喘止咳,對增強肺臟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針刺時向外斜刺或平刺、深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肺臟。

  列缺: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處。本穴能宣肺理气、利咽寬胸、通經活絡,可防治咽喉腫痛、口眼喎邪、半身不遂、牙痛、咳嗽、气喘。針刺時向上斜刺0.3~0.5寸。

  少商:在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本穴能清熱、利咽、開竅,是急救穴之一,對發熱、昏迷、休克、咽喉腫痛、癲狂、鼻衄有較好防治作用。針刺時應淺刺0.1寸,或淺刺出血。

  太淵:在掌后腕橫紋橈側端,橈動脈橈側凹陷中。本穴能清肺利咽、通暢經絡,故可防治肺部、咽喉疾病,又能防治無脈症。針刺時要避開動脈,直刺0.3~0.5寸。

  (2)手陽明大腸經上的保健穴。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本穴是重要的保健穴之一,時常按摩或針刺,可長壽。其功能醒腦開竅、疏風清熱、鎮痛通絡。可防治頭面五官疾患。熱癤、無汗、自汗、盜汗、經閉、滯產、昏迷、癲癇、痹症。直刺0.5~1寸。

  曲池:位于肘外輔骨,曲肘,肘橫紋盡頭便是此穴。本穴功能清熱利濕、裕風解表、調和營衛,對上肢不遂、高血壓、咽喉腫痛有較好療效。實驗表明,此穴具有調整血壓。固齒、防止老人視力衰退的功效。可直刺1~1.5寸。

  迎香:在鼻翼外緣中點旁開0.5寸,當鼻唇溝中。本穴功能清熱散風、通鼻竅。對鼻塞、鼻衄、口喎、膽道蛔虫有較好防治作用。可斜刺或平刺0.3~0.5寸。

  (3)足陽明胃經上的保健穴。

  足三里:位于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大筋內。本穴為全身性強壯要穴,可健脾胃、助消化、益气增力、提高人體免疫机能和抗病机能。在國外,對足三里的作用也很強調,特別在日本,有人提出:“每月有十日灸足三里,壽可至200余歲。”日本滿平先生一家5口人,均活百歲以上,自認為其原因系祖傳“三里灸”所致。針刺本穴對胃痛、腹脹、嘔吐、瀉泄、便秘、高血壓、神經衰弱,以及下肢痿痹症均有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1~2寸。

  地倉:在口角外側旁開0.4寸。本穴能疏風通絡,可防治口咽、流涎、眼瞼 動,能斜刺或平刺0.5~0.8寸。

  (4)足太陰脾經上的保健穴。

  三陰交:位于足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后緣。此穴對增強腹腔諸臟器,特別是生殖系統的健康,有重要作用。能防治腸鳴腹脹、泄瀉、月經不調、帶下、陽痿遺精、遺尿、失眠、疝气、不孕等。可直刺1~1.5寸,針刺得气時,即出針;體弱者,可留針5~10分鐘。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血海:在髕骨內上緣上2寸。本穴調和气血、祛風胜濕,可防治月經不調、崩漏、經閉、濕疹、膝失節痛。能直刺0.5~1寸。

  (5)手少陰心經上的保健穴。

  神門:在腕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中。本穴能養心安神,可防治心痛、心煩、健忘、失眠、惊悸怔忡、癲狂。能直刺0.3~0.4寸。

  通里:在神門穴上一寸處。本穴安神宁心、通竅活絡,對心痛、心悸怔仲、咽喉腫痛、暴暗、舌強不語、失眠、腕臂痛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0.8寸。

  (6)手太陽小腸經上的保健穴。

  后溪:握拳,第五掌指關節后尺側,橫紋頭赤白肉際。本穴宁心安神、舒筋活絡、散風清熱,能防治急性腰扭傷、落枕、頭項強痛、耳痛、咽喉腫痛、牙痛、癲狂等症。可直刺0.5~1寸。

  听宮:在耳屏前、下頜髁狀突的后緣、張口呈凹陷處。此穴宁神志、宣通耳竅,故對耳聾、耳鳴、中耳炎、牙痛、癲狂等有較好的防治作用。針刺時宜張口,直刺1~1.5寸。

  (7)足太陽膀胱經上的保健穴。

  至陰:在足小趾外側趾甲角旁約0.1寸。能清頭目、通血脈、理气机,對頭痛目眩、鼻塞、胎位不正有防治作用。能淺刺0.1 寸,但孕婦禁針。 三焦俞:在第一腰椎棘突旁開1.5寸處。能健脾利濕。通利三焦,可防治水腫、腰背濕痛、水谷不化、瀉泄、腸脹。針刺可直刺0.5~1寸。

  腎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此穴有補腎益精、壯腰利濕作用,對陽痿、遺精、月經不調、耳鳴耳聾、水腫、腰痛有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本穴和胃理气、化濕消滯、是增強后天之本--胃气的保健穴,對胃痛納少、腹脹腸嗚、嘔吐、脾胃虛弱療效較好。可斜刺0.5~0.8寸。

  脾俞: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是人體气血化生之源--脾的保健穴,功能健脾利濕和胃降逆,能防治肢體乏力、背痛、腹脹腹瀉等症。宜斜刺0.5~0.8寸。

  肝俞:在第九胸椎棘下旁開1.5寸處。是肝的保健穴,能舒肝利膽、養血明目。可斜刺0.5~0.8寸。

  心俞:第五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本穴宁心安神、寬胸止痛,是心的常用保健穴,對心痛、心煩、惊悸、健忘、胸悶、夢遺、盜汗、癲狂有較好防治作用。不宜深刺,可斜刺,直刺0.5~0.8寸。

  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是肺的保健穴。可宣肺、平喘、理气,對肺功能失調引起的病症有防治作用。斜刺0.5~0.8寸,不宜深刺。

  (8)足少陰腎經上的保健穴。

  涌泉:在足底前1/3与后2/3交界處,蜷足時凹陷中。本穴能宁神、開竅、清熱,亦是常用的保健穴之一。對頭痛、頭昏、中風昏迷、休克、小儿惊風、小便不利、大便難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太溪:在內踝与跟腱之間凹陷中。能壯腰健骨、益腎,是較常用的保健穴。可防治腰痛、月經不調、陽痿、遺精、失眠、小便頻數等症。針刺宜直刺0.5~1寸。

  (9)手厥陰心包經上的保健穴。內關:在腕橫紋正中直上2寸處。本穴寬胸安神、和胃止痛、降逆止嘔,對心痛、失眠、胸悶、心悸諸多心經病症皆有較好防治作用。可直刺0.5~1寸。

  中沖:在中指尖端的中央,是常用的急救穴之一。能清心開竅。退熱蘇厥,對中風昏迷,舌強不語、心胸煩悶、熱病中暑、小儿惊厥有一定的效果。宜淺刺0.1寸或點刺放血。

  (10)手少陽三焦經上的保健穴。

  陽池:位于腕背橫紋中,指總伸肌腱尺側緣凹陷中。本穴能舒筋、通絡、解熱,有較好的保健作用,對肩臂痛、腕痛、扁桃體炎防治效果較好。宜直刺0.3~0.5寸。

  支溝:在腕背橫紋上3寸,尺橈骨之間。本穴能理气解郁,疏通腑气,通經絡,能較好的防治便秘、脅肋痛、耳鳴耳聾。宜直刺0.8~1寸。

  (11)足少陽膽經上的保健穴。

  風池:在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平風府穴,是較好的保健穴之一。功能聰耳明目、醒腦開竅、疏風解熱,對神經衰弱、落枕、目赤痛、中風、耳鳴等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針刺時宜針尖向對側眼球方向斜刺0.5~1寸。

  環跳:在股骨大轉子最高點与 骨裂孔連線的外1/3与2/3交界處。有較強的通經活絡作用,對腰胯腿痛。中風偏癱、風寒濕痹、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諸症均有一定防治作用。可直刺2~3寸。

  (12)足厥陰肝經上的保健穴。

  太沖:在足背第一二跖骨底之間凹陷中。能疏肝理气。鎮惊熄風、通絡活血,對頭痛、目眩、高血壓、胸滿脅痛有防治作用。宜直刺0.5~1寸。

  章門:在第十一肋端。本穴既可健脾、胃,又能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凡腹脹、胃脘痛、脅痛、嘔吐均可刺之。可直刺0.8~1寸。 

  (13)其他經脈上的保健穴。

  關元:位于臍下3寸,為保健要穴。有強壯作用,功能:溫腎固精、補气回陽、清熱利濕,可防治腹痛、月經不調、不孕、帶下、遺精諸症。宜直刺1~2寸,但孕婦禁針。

  气海:位于臍下1.5寸,為保健要穴,有強壯作用。功能升陽補气、補虛固本,對月經不調、中風脫症、崩漏、帶下、脫肛有一定防治作用。宜斜刺0.5寸,得气后,即出針。最好与足三里穴配合施針,每周1~2次,具有強壯作用。

  命門: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功能大補腎陽之气,固精壯陽。能防治腰痛、陽痿、痛經、神經衰弱、頭痛。可向上斜刺0.5~ 1寸。

  中脘:位于臍上4寸處。有健脾利濕、和胃降逆作用,可防治胃痛、痢疾、嘔吐、呃逆諸症。宜直刺1~2寸。

  百會:在后發際正中直上7寸處。能開竅宁神、平肝熄風、升陽固脫,對頭痛、目眩、中風不語、脫肛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宜平刺0.5~0.8寸。

  十宣:在手十指尖端,距指甲0.1寸。本穴清神志、利咽喉,是四肢部保健奇穴,對昏迷、中暑、熱病、指端麻木、咽喉腫痛、暈厥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可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針點刺出血。

  運用針刺保健,除了掌握用針、選穴以外,還必須掌握一些刺法原則。

  刺法的原則

  關于配穴:針刺保健,可選用單穴,也可選用几個穴位為一組進行。若欲增強某一方面机能者,可用單穴,以突出其效應;如果想要調整整體机能者,可選一組穴位,以增強其效果。在具體運用中,可酌情而定。

  關于施針:用針刺保健,養生益壽,用針宜和緩,刺激強度也要适中,一般不宜過大。留針時間不要太久,得气后即可出針;針刺深度也應因人而异。尤其是年老體弱及小儿,進針更不宜過深,但形盛體胖之人,則要酌情适當深刺。

  關于禁忌:針刺時應避開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發出血傾向的患者不宜針刺,過于疲勞、飢餓、精神高度緊張者,不宜針刺。怀孕3個月以內者,下腹部禁針;3個月以上者,上下腹部、腰 部禁針。此外,凡能引起子宮收縮的腧穴,如合谷、三陰交、昆侖。至陰等均不宜針刺。皮膚有感染、潰瘍、瘢痕或腫瘤部位,不宜針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7 22:15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灸法保健


-常用灸法
-選用方法与施灸禁忌
-灸法保健的机理


  1.常用灸法

  (1)艾炷灸。是將純淨的艾絨,放在平板上,用手搓捏成圓錐形的艾炷。常用的艾炷或如麥粒,或如蒼耳子。或如蓮子。灸時每燃完一個艾炷,叫做一壯。艾炷灸又分直接灸与間接灸兩類。

  所謂直接灸,即是將艾炷放在腧穴上施灸。根据灸時有無燒傷化膿,又分為瘢痕灸和無瘢痕灸:

  無瘢痕灸:先在施術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溫水以增加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點燃,當病人感到的痛時,即更換艾炷再灸。一般灸3~5次,以局部皮膚充血紅暈為度。本法灸后不化膿,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受,應用廣泛。

  瘢痕灸:先在施術部位涂敷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放置艾炷施灸。每個艾炷需燃盡自熄后除去灰燼,方可另換艾炷施灸,一般灸5~10次。在灸治過程中,為了減輕疼痛,可用手在施灸部位的周圍輕輕拍打以緩解的痛。灸后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5~6周左右灸瘡自行痊愈、結痴脫落,留下瘢痕。《針灸問對》中說:“若要安,膏盲、三里不要干”,即指這种疤痕灸。

  所謂間接灸是艾炷不直接放在皮膚上,而用不同的藥物隔開,由于所用藥物不同,名稱也不相同,如以生姜片間隔者稱隔姜灸,以食鹽間隔者稱隔鹽灸。常用的間接灸又有以下几种;

  隔姜灸:是用鮮姜切成直徑大約2~3厘米、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然后將姜片置于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再將艾炷放在姜片上點燃施灸,當艾炷燃盡,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規定的次數,以使皮膚紅潤而不起泡為度。

  隔蒜灸:用鮮大蒜頭,切成厚約0.2~0.3厘米的薄片,中間以針刺數孔,置于應灸腧穴或患處,然后將艾炷放在蒜片上,點燃施灸。待艾炷燃盡,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規定的次數。

  隔鹽灸:用純淨的食鹽填敷于臍部,或于鹽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隔附子餅灸:將附子研成粉未,用酒調和做成直徑約3厘米、厚約0.8厘米的附子餅,中間以針刺數孔,放在應灸腧穴或患處,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規定次數為止。

  (2)艾卷灸。又稱艾條灸或懸灸,此指將艾絨卷成條狀施灸。艾條是用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桑皮紙上,將其卷成圓柱形,越緊越好,封口而成。如在艾絨中摻入其它藥物則成為藥條。使用時將艾條的一端點燃,置于离皮膚1~2寸之上而灸之。由于艾條懸于穴位之上,并不接触皮膚,故稱懸灸。此种方法操作簡便,不易燒的皮膚,可以自己施灸,故被廣泛使用。

  (3)溫針灸。此是針刺与艾灸結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熱力通過針身傳人體內。适用于既需要留針又須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針刺得气后,將毫針固定在适當的深度,用艾絨捏在針柄上點燃,直到燃完為止。也可在針柄上穿置一段艾條(長約1~2厘米)施灸。

  2.選用方法与施灸禁忌

  首先要根据體質情況及所需的養生要求選好穴位,將點燃的艾條或艾炷對准穴位,使局部感至有溫和的熱力,以感覺溫熱舒适,并能耐受為度。

  施灸時一般是先灸上部,后灸下部、腹部;先灸頭身,后灸四肢。如不講灸法次序,先灸下部、后灸頭部,患者常出現面熱、咽于、燥等症。施灸時要注意安全,防止燃燒的艾絨燃火或脫落,燒損皮膚或衣物。

  艾灸時間,可在3~5分鐘,最長到10~15分鐘為宜。通常,健身灸時間可略短,病后康复施灸的時間可略長;春、夏二季,施灸時間宜短,秋冬宜長;四肢、胸部施灸時間宜短,腹、背部位宜長,老人、婦女、儿童施灸時間宜短,青壯年則時間可略長。

  施灸后,局部皮膚出現微紅灼熱的屬正常現象,無需處理,很快即可自行消失。若出現水泡,小者可自行吸收,大者可用消毒毫針刺破放出水液,再涂以獾油或龍膽紫,并以消毒紗布包敷。瘢痕灸后,可在局部蓋以消毒敷料,以防止摩擦,預防感染,保護痂皮。若并發感染,灸瘡有黃綠色膿、液或有滲血現象,可用消炎藥膏或玉紅膏涂敷。

  對顏面、五官和有大血管的部位,不宜采用瘢痕灸;對孕婦的腹部和腰 部也不宜施灸。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3.灸法保健的机理

  (1)溫通經絡、行气活血。施灸材料主要是艾葉制成的艾絨,《本草》載:“艾葉能灸百病”。《本草從新》曰:“艾葉苦辛,性溫,屬純陽之性,能回垂危之陽,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气血、逐寒濕、暖子宮……以之灸火,能透諸病而除百病。”這就說明灸法以艾火的溫通經絡作用,可使气血得以正常運行。

  (2)培補元气,預防疾病。《扁鵲心書》指出:“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壯則人強,真气虛則人病,真气脫則人死。保命之法,艾灸第一。”這說明艾灸有培補元气之作用,而元气充盛則邪不可干;故疾病可防。

  (3)對脾胃有明顯的強壯作用。《針灸資生經》里說:“凡飲食不思、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世謂之脾胃病者,宜灸中脘”,在中脘施灸,可以溫運脾陽,補中益气。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人體消化功能旺盛,而且可增加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7 22:16 |
stjchl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常灸足三里,不但能使人體消化功能旺盛,而且可增加人體對營養物質的吸收,收到防病治病、抗衰防老的效果。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0-07 22:33 |
r5xb2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果然是中醫的博大精深,光一個針灸就有這麼多學問,不知道大大知道哪裡有不錯的中醫嗎?
小弟一直有肩膀的舊傷想醫,但是一直無法根治,所以如果有好醫生的話不知道方便介紹嗎??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亞太線上 | Posted:2005-10-08 22:00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你應該去哈啦區詢問看看 , 會來這區的會員並不多 , 你說明所在地應該會有熱心站友地!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8 22:16 |
SCVisGoing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我都去一些中醫聯合診所耶!
那邊會先有中醫師你診斷(有時後也會針幾針)
然後也有照紅光或是藥氣燻療
最後再由推拿師推拿,基本上只要是小傷都不會太慢好!
不過像我拉傷的肌肉位置很奇怪(在腋下偏後)
因此看了幾家之後才好的(因為每一家推拿師治法都不太一樣)
有時後這邊不痛之後又改別的地方(真神奇)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台灣教育部 | Posted:2005-10-08 22:53 |
disc123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路人甲
級別: 路人甲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0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足三里其實就夠了 不過最好還是顧好頸椎與脊椎部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11-05 09:4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5083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