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783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1   2  下頁 >>(共 2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1
[醫學]灸法
概述

1 灸法的概念
   灸法就是用艾絨或其他藥物放置在體表的穴位部位上燒灼、溫熨,借灸火的溫和熱力以及藥物的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气血,扶正祛邪,達到治療疾病和預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 灸法的特點
   灸法雖為古代療法,但療效獨特,古有"灸治百病"之說,現代研究已証明:灸法可以調整臟腑机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免疫功能。因此現代灸法運用仍很廣泛。針、灸兩法各有特點,不能互相替代。例如:灸法的溫熱保健作用等針刺法難以達到;而放血及對深部組織病症的作用,又是灸法所不及。二者之間具有共同性、互補性和特异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4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艾、艾絨及艾炷艾條

1 艾的作用

  艾為菊科多年生灌木狀草本植物,自然生長于山野之中,我國各地均有生長,古時以蘄州產者為佳,特稱蘄艾。艾在春天抽莖生長,莖直立,高60~120cm,具有白色細軟毛,上部有分枝。莖中部的葉呈卵狀三角形或橢圓形,有柄,羽狀分裂,裂片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邊緣具有不規則的鋸齒,表面深綠色,有腺點和极細的白色軟毛,背面布有灰白色絨毛;頂端葉全綠,橢圓形、披針形或絨形。頭狀花序,無梗,有苞片,略有白色細軟絲狀毛,7~10月開花。瘦果呈橢圓形,艾葉有芳香型气味。

  在農歷的4~5月間,當葉盛花未開時采收。采收時將艾葉摘下或連枝割下,晒干或陰干后備用。艾葉中纖維質較多,水分較少,同時還有許多可燃的有机物,故艾葉是理想的灸療原料。關于艾葉的性能,《本草綱目》載:"艾葉能灸百病",用艾葉做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回陽救逆等多方面的作用。(見圖 ) 現代研究:蘄(祈)艾含揮發油約0.002%,主要成分為苦艾醇、苦艾酮。此外尚含膽素鉀鹽以及維生素甲、乙、丙、丁等。苦艾醇、苦艾酮有興奮中樞作用。苦艾中含有鉀類、柔酸,氯化鉀等,故有解熱、止血、鎮痛的作用。

2 艾絨的制備

  采集肥厚新鮮的艾葉,放置日光下曝晒干燥,然后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搗碎,篩去雜梗和泥砂,再晒再搗再篩,如此反复多次,就成為淡黃色洁淨細軟的艾絨。艾絨按加工(搗篩)程度不同,分粗細几种等級,臨床根据病情的需要而選用。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細艾絨;若作間接灸,可采用粗艾絨。

3 艾炷和艾條

  艾炷:以艾炷灸施灸時,所燃燒的錐形艾團,稱為艾炷。每燃盡一個艾炷,稱為一壯。 制作方法 制作艾炷的方法,一般用手捻。取純淨陳久的艾絨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邊捏邊旋轉,把艾絨捏成上尖下平的圓錐形小體,不但放置方便平穩,而且燃燒時火力由弱到強,患者易于耐受。手工制作艾炷要求搓捻緊實,耐燃而不易爆。此外,有條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艾炷器中鑄中錐形空洞,洞下留一小孔,將艾絨放入艾炷器的空洞中,另用金屬制成下端适于壓入洞孔的圓棒,直插孔內緊壓,即成為圓錐形小體,倒出即成艾炷。用艾炷器制作的艾炷,艾絨緊密,大小一致,更便于應用。根据臨床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為三种規格,小炷如麥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燒(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棗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欖大,常用于間接灸(隔物灸)一般臨床常用中型艾炷,炷高1cm,炷底直徑約0.8cm,炷重約0.1g,可燃燒3~5min。

   艾條:指用艾絨卷成的圓柱形長條。根据內含藥物之有無,又分為純艾條(清艾灸)和藥艾條兩种。一般長20cm,直徑1.2cm。因其使用簡便,不起泡,不發瘡,無痛苦,患者還可以自灸,故臨床應用更為廣泛。

  純艾條:取制好的陳久艾絨24g,平鋪在8寸(26cm)長、8寸(26cm)寬,質地柔軟疏松而又堅韌的桑皮紙上,將其卷成直徑約0.35寸(1.5cm)的圓柱形,越緊越好,用膠水或漿糊封口而成

  藥艾條:主要包括普通藥艾條,太乙針,雷火針三种。 普通藥艾條 取肉桂、干姜、木香、獨活、細辛、白芷、雄黃、蒼術、沒藥、乳香、川椒各等份,研成細末。將藥末混入艾絨中,每支艾條加藥末6g。制法同純艾條。

  太乙針 其藥物配方歷代各家記載各异。近代處方為:人參250g,參三七250g,山羊血62.5g,千年健500g,鑽地風500g,肉桂500g,川椒500g,乳香500g,沒藥500g,穿山甲(土炮)250g,小茴香500g,蘄艾2000g,甘草1000g,防風2000g,麝香少許,共研為末.取紙(紙寬41cm,長40cm),內置藥末約25g左右,卷緊成爆竹狀,越緊越好,外用桑皮紙厚糊6~7層,陰干待用。

  雷火針 用艾絨94g,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干姜、穿山甲各9g,研為細末,過篩后,加入麝香少許。取棉皮紙二方,一方平置桌上,一方雙折重复于上。鋪洁淨艾絨于其上,拿木尺等輕輕叩打使均勻成一平方形,然后將藥料勻輔于艾絨上,卷成爆竹狀,外涂雞蛋清,以桑皮紙厚糊6~7層,陰干勿令泄气待用。(注:比艾條要粗大的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5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常用灸法


1 艾炷直接灸

  將灸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灸的方法,稱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無燒傷化膿,又分為化膿灸和非化膿灸。 化膿灸(瘢痕灸) 用黃豆大或棗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組織經燙傷后,產生無菌性化膿現象,能改善體質,增強机體的抵抗力,從而起到治療和保健作用。目前臨床上,常用此法對哮喘、慢性胃腸炎、發育障礙等疾病和體質虛弱者進行施治。 操作方法:

  體位的選擇和點穴:因灸治要將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時間較長,故要特別注意體位的選取,要求體位平正、舒适。待體位擺妥后,再在上面正确點穴。

  艾炷的安放和點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單純采用細艾絨外,也可在艾絨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經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熱力的滲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處涂以少量的蔥、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強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線香將之點燃。每灸完一壯,以紗布蘸冷開水抹淨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壯。

  敷貼藥膏:灸治完畢后,應將局部擦拭干淨,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貼玉紅膏,可1~2日換貼一次。數天后,灸穴逐漸出現無菌性化膿反應,如膿液多,膏藥亦應勤換,約經30~40天,灸瘡結痂脫落,局部留有疤痕。在灸瘡化膿時,局部應注意清洁,避免污染,以免并發其他炎症。同時,可多食一些營養較丰富的食物,促使灸瘡的正常透發,有利于提高療效。如偶爾發現有灸瘡久不愈合者,可采用外科方法予以處理。 非化膿灸(無瘢痕灸) 近代對灸法的應用,有以達到溫燙為主,不致透發成灸瘡,稱為非化膿灸。其方法是,先將施灸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然后將小艾炷放在穴位上,并將之點燃,不等艾火燒到皮膚,當患者感到灼痛時,即用鑷子將艾炷夾去或壓滅,更換艾炷再灸,連續灸3~7壯,以局部皮膚出現輕度紅暈為度。因其不留瘢痕,易為患者接受。本法适用于虛寒輕証。

2 艾炷間接灸

  又稱間隔灸或隔物灸,指在艾炷下墊一襯隔物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稱間接灸。因其襯隔藥物的不同,又可分為多种灸法。其火力溫和,具有艾灸和墊隔藥物的雙重作用,患者易于接受,較直接灸法常用,适用于慢性疾病和瘡瘍等。

   隔姜灸:將新鮮生姜切成約0.5cm厚的薄片,中心處用針穿刺數孔,上置艾炷,放在穴位施灸,當患者感到灼痛時,可將姜片稍許上提,使之离開皮膚片刻,旋即放下,再行灸治,反复進行。或在姜片下襯一些紙片,放下再灸,直到局部皮膚潮紅為止。本法簡便易行,一般不會引起燙傷,臨床應用較廣。生姜味辛,性微溫。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的作用。故此法多用于治療外感表証和虛寒性疾病,如感冒、咳嗽、風濕痹痛、嘔吐、腹痛、泄瀉等。

   隔蒜灸:用獨頭大蒜切成約0.5cm厚的薄片,中間用針穿刺數孔,放在穴位或腫塊上(如未潰破化膿的膿頭處),用艾炷灸之,每灸4~5壯,換去蒜片,每穴一次可灸5~7壯。因大蒜液對皮膚有刺激性,灸后容易起泡,故應注意防護。大蒜味辛,性溫。有解毒,健胃,殺虫之功。本法多用于治療肺癆、腹中積塊及未潰瘡癤等。

   隔鹽灸:又稱神闕灸,本法只适于臍部。其方法是:患者仰臥屈膝,以純白干燥的食鹽,填平臍孔,再放上姜片和艾炷施灸。如患者臍部凸出,可用濕面條圍臍如井口,再填鹽于臍中,如上法施灸。加施姜片的目的是隔開食鹽和艾炷的火源,以免食鹽遇火起爆,導致燙傷。這种方法對急性腹痛、吐瀉、痢疾、四肢厥冷和虛脫等証,具有回陽救逆的作用。凡大汗亡陽、肢冷脈伏之脫症,可用大艾炷連續施灸,不計壯數,直至汗止脈起,體溫回升,症狀改善為度。

   隔附子(餅)灸:以附子片或附子餅(將附子切細研末,以黃酒調和作餅,厚約0.5cm,直徑約2cm)作間隔,上置艾炷灸之。由于附子辛溫火熱,有溫腎補陽的作用,故用來治療各种陽虛証,如陽萎、早泄以及外科瘡瘍竇道盲管,久不收口,或既不化膿又不消散的陰性虛性外証。可根据病情選取适當部位灸治,餅干更換,直至皮膚出現紅暈為度。近人有以附子,或其他一些溫熱、芳香藥物制成藥餅作間隔灸。灸時在藥餅下襯墊紗布,以防燙傷,藥餅灸后可重复再用。

3 艾條灸

  是將點燃的艾條懸于施灸部位之上的一种灸法。一般艾火距皮膚有一定距离,灸10~20min,以灸至皮膚溫熱紅暈,而又不致燒傷皮膚為度。此為懸起灸。懸起灸的操作方法又分為溫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

   溫和灸:將艾卷的一端點燃,對准應灸的腧穴部位或患處,約距离皮膚2~3cm,進行熏燒,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為宜,一般每穴灸10~15min,至皮膚紅暈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覺減退的患者及小儿時,醫者可將食、中兩指置于施灸部位兩側,這樣可以通過醫生的手指來測知患者局部受熱程度,以便隨時調節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時間,防止燙傷。

   雀啄灸:施灸時,艾卷點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膚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鳥雀啄食一樣,一上一下地移動。

   回旋灸:施灸時,艾卷點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膚雖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勻地向左右方向移動或反复旋轉地進行灸治。

4 藥條灸

  是指用藥物与艾絨卷成艾條。臨床上常用的有: 太乙針灸 施灸時,將太乙針的一端燒著,用布七層包裹其燒著的一端,立即緊按于應灸的腧穴或患處,進行灸熨,針冷則再燃再熨。如此反复灸熨7~10次為度。此法治療風寒濕痹、頑麻、痿弱無力、半身不遂等均有效。 雷火針灸 其制做方法与"太乙針"相同,惟藥物處方有异。 施灸方法与"太乙針"相同。

5 溫針灸

  溫針灸是針刺与艾灸結合應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針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方法是,將針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給予适當補瀉手法而留針時,將純淨細軟的艾絨捏在針尾上,或用艾條一段長約2厘米左右,插在針柄上,點燃施灸。待艾絨或艾條燒完后除去灰燼,將針取出。此法是一种簡而易行的針灸并用方法,值得推廣。

6 燈火灸

  方法是用燈心草一根,以麻油浸之,燃著后,于應灸的腧穴上爆之。可听"叭"響,為一壯功能疏風解表,行气化痰,清神止搐。多用于治療小儿臍風和胃痛、腹痛、痧脹等症。

7 天灸

  本法又名自灸,因其敷貼藥物后,發泡如灸瘡而得名。古人文獻中記載的天灸很多,茲擇要介紹數种如下:

 毛茛灸:采取毛茛葉子揉爛,貼于寸口部,隔夜就發生水泡,如被火灸。可以治療瘧疾。

 斑蝥灸:斑蝥乃一种甲虫。灸治時,將斑蝥浸于醋中,擦抹患部,能治癬痒。

 旱蓮灸:用旱蓮草搗爛,敷置穴位上,使之發泡,可以治療瘧疾等症。

 蒜泥灸:用蒜泥貼于手太陰經的魚際穴處,使之發泡,可治喉痹。

 白芥子灸:用白芥子研末敷患處,使局部充血,發泡,可以治療陰疽、痰核、及膝部腫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6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注意事項

   施術者應嚴肅認真,專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應向患者說明施術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若需選用瘢痕灸時,必須先征得患者同意。

   臨床施灸應選擇正确的體位,要求患者的體位平正舒适,既有利于准确選定穴位,又有利于艾炷的安放和施灸的順利完成。

   艾炷灸的施灸量常以艾炷的大小和灸壯的多少為標准。一般情況,凡初病、體質強壯的艾炷宜大,壯數宜多;久病、體質虛弱的艾炷宜小,壯數宜少。按施灸部位的特點,在頭面胸部施灸不宜大炷多灸;在腰腹部施灸可大炷多壯;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處不可多灸;肩及兩股皮厚而肌肉丰滿處,宜大炷多壯。更應結合病情施灸,如屬沉寒痼冷,陽气欲脫者,非大炷多灸不可奏效;若屬風寒外感、癰疽痹痛,則應掌握适度,否則易使邪熱內郁產生不良后果。

   灸治應用廣泛,雖可益陽亦能傷陰,臨床上凡屬陰虛陽亢、邪實內閉及熱毒熾盛等病証,應慎用灸法。

   施灸時,對顏面五官、陰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選用直接灸法,對于妊娠期婦女的腹部及腰 部不宜施灸。

   在施灸或溫針灸時,要注意防止艾火脫落,以免造成皮膚及衣物的燒損。灸療過程中,要隨時了解患者的反應,及時調整灸火与皮膚間的距离,掌握灸療的量,以免造成施灸太過,亦可引起灸傷。灸后若局部出現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過大,可用消毒針從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涂以龍膽紫藥水。對于化膿灸者,在灸瘡化膿期間,不宜從事體力勞動,要注意休息,嚴防感染。若有繼發感染,應及時對症處理。此外,尤其對呼吸系統疾病患者進行灸治時,更應注意。

   施術的診室,應注意通風,保持空气清新,避免煙塵過濃,污染空气,傷害人體。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6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灸法与皮膚組織

  灸法是通過溫度及灸材化學刺激,或利用溫度、化學作用使皮膚組織發生一定的變化從而達到治療目的的。所有的灸治方法必須通過皮膚才能起作用。灸后皮膚的一切變化,是灸治的療效標志。因此應用灸法治病,必須對皮膚的組織結构及其功能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掌握各种灸法,進一步提高其臨床療效。

  皮膚覆蓋在人體表面,柔韌而富有彈性,是人體抵御外界各种有害刺激的第一道防線,為衛气的運行部位,具有保護人體、調節體溫、吸收、分泌和排泄以及感覺等功能。 皮膚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三部分組成。

  表皮在最外層,是复層扁平上皮組織;真皮在表皮下面,主要是纖維組織;皮下組織在真皮下面,主要是脂肪組織。人體各部位皮膚的厚度不同,一般四肢的內側面和胸腹部較薄,四肢的外側面、背部、手掌面及足底等處較厚。皮膚的表面有著無數高起的皮 和下陷的溝紋,它們將皮膚分成高低不平的三角形、菱形和其它形狀的小片。

  皮膚除本身結构外,學有丰富的血管、淋巴和神經纖維,另外還有皮膚的附屬器,包括皮脂腺、汗腺、毛發等。


獻花 x0 回到頂端 [4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6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灸傷的等級

  1度灸傷 使用任何灸療方法,對表皮基底層以上的皮膚組織造成傷害發生水腫或水泡者均稱之為1度灸傷。1度灸傷不損害基底層,灸傷的皮膚可以在5~8天內結痂并自動脫落,愈后不留瘢痕,故又稱之為無痕損傷性灸。

  2度灸傷 灸治溫度對皮膚基底層造成破坏,但未損傷真皮組織而發生水腫、潰爛、體液滲出等,稱之為2度灸傷。受損傷的皮膚在7~20天內結痂并自動脫落,留有永久性淺在瘢痕。

  3度灸傷 連續灸后,所灸部位的大部分或全部真皮組織被破坏皮膚發生干枯變白,而后水腫、潰爛,形成無菌性化膿者,稱之為3度灸傷。傷面在20~50天結厚痂自動脫落,愈后留有較厚的永久性瘢痕。古代所記載的灸瘡,多為3度灸傷,愈合時間較現在為慢,可長達數月之久。


獻花 x0 回到頂端 [5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7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灸傷處理

  1度灸傷的處理 1度灸傷后,95%會發生水 ,一般直徑為1厘米左右,不需任何處理,待其吸收即可。直徑2~3厘米的水 多數會破裂,待水流盡,可涂龍膽紫(甲基紫)以防感染(禁忌剪去泡皮),待結痂自愈。

  2度灸傷的處理 傷面如有水 ,在第五天可剪開泡皮放水,并剪去 皮,暴露被破坏的基底層。為了延長傷面愈合時間,不使用外傷斂藥物及干燥療法,為了防止感染,可用含有薄荷的殺菌軟膏敷貼,每4日換藥1次,待其自愈。

  3度灸傷的處理 傷面不加任何處理,只直接敷貼含薄荷的殺菌軟膏即可,每4日換藥1次。傷面的無菌膿液不必清理,直至結痂自愈。


獻花 x0 回到頂端 [6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7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溫和灸的標准

  溫和灸應以無損傷灸為標准。無損傷灸是以溫度及灸材的化學物質、光線等給皮膚一定量的刺激,以起到治療效果的治療方法。其對皮膚的角質層、透明層都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但這种破坏程度,是肉眼不易看清,故稱無損傷灸法。

  由于無損傷灸沒有明顯的灼痛感,灸后不起泡、不留瘢痕,故易為患者所接受。 無損傷灸的主要觀察標准是皮膚潮紅,凡是有溫度灸法,都是以皮膚潮紅為准。

  皮膚潮紅与皮膚敏感度及部位有關,敏感度較高者,灸的壯數雖少,可達到潮紅的速度卻較快;人體的背面(如背、腰及肢體外側面)潮紅較內面慢,較耐溫,灸的時間長、壯數多。


獻花 x0 回到頂端 [7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7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灸量与灸效的關系

  實驗証明,灸量与灸效有相當密切的關系。例如据一組879例次的實驗統計,用底面積6mm2、高8mm2的艾柱灸,平均19.6壯出現循經感傳,隨著壯數的增加,感傳逐漸由線狀加寬呈帶狀,速度也逐漸加快。不同灸量對"陽虛"動物脫氧核糖核酸合成率也有不同影響,艾灸命門三壯組与羥基 組相比,差別不顯著,但五壯組与羥基 組比較有非常顯著的差异,這說明雖然艾灸命門可以糾正"陽虛"動物的虛損症狀,但從脫氧核糖核酸合成率的水平來看,采用五壯要比三壯為好。

  然而,灸量与灸的關系,并非都是灸量越大療效越好。例如,艾灸至陰穴糾正胎位不正的效果,一般都以第1、2次艾灸較明顯,第3次以后效果則較差。因此,臨証時必須根据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灸量。


獻花 x0 回到頂端 [8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8 |
heojun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鮮花 x39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灸法臨床應用的研究

內科病証

  有研究者報道灸治雙側內關穴,配以膻中、心俞,對62例冠心病患者的心電圖ST-T及q-TC、HR指標進行了灸治前后療效對比觀察,收到較為明顯療效。對于原發性高血壓患者施以灸法,經過3個月后,患者血壓下降,并相對保持穩定,全血比粘度、纖維蛋白元均有明顯下降。保持了血凝和纖維蛋白溶解系統的平衡,對于預防中風的發生收到了較好效果。

  有報道采用艾卷懸灸法對中風偏癱患者的百會、天窗穴施灸,并以腦阻抗血流圖和血壓為客觀指標,觀察灸治前后的變化。經灸后腦血流圖流入時間縮短,波幅升高,重搏波明顯,說明腦血流量較灸前增加,同時伴有高血壓的患者,其收縮壓降低明顯。

  有報道以雀啄法灸治患者百會穴,觀察血壓變化。經灸后,收縮壓平均下降2.25 kPa,舒張壓平均下降1.34 kPa。此外,采用艾灸足三里穴治療三期高血壓病合并腦血栓形成恢复期病人,發現艾灸能降低血液凝聚作用,有預防腦血栓形成再次發生的可能。

  有報道用麥粒灸与隔附子餅灸治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24例,經灸治3個月后,轉氨 下降明顯,血清白蛋白升高也明顯。從免疫學方面的有關指標觀察,亦証實艾灸可有效地調整患者的免疫系統功能,促進病情改善。

  有報道采用化膿灸治療支气管哮喘487例,總有效率為74.3%,通過對血清總IgE含量變化和外周嗜鹼粒細胞計數的比較,作者認為化膿灸對机體的免疫功能有雙向調整作用。同時,認為化膿灸療法對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療,优于非化膿灸的方法。有報道經對82例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鋪灸治療前后免疫功能的變化觀察,結果表明,經鋪灸治療后,多數患者血紅蛋白升高,血沉下降,類風濕因子轉陰,淋巴細胞轉化率和E-玫瑰花結形成率提高,補體C3提高及免疫球蛋白含量等項變化,說明鋪灸治療類風濕關節炎具有調節机體免疫功能的作用。

  采用隔藥餅灸治療42例慢性非特异性結腸炎,近期治愈率達85.17%。通過對細胞免疫功能及甲皺微循環有關指標的測定和比較,作者認為隔藥餅灸,可顯著提高E-RFC數值,并接近正常人,确能改善微循環,有利于止血和促進炎症的吸收。對于灸法抗休克作用,有報道用艾條灸關元穴,治療30例休克,有效率為73%,經灸后患者收縮壓、脈壓明顯提高,舒張壓也有所增加,指尖溫度上升,肛-指溫度下降,外周毛細血管灌注有所改善。

外科、皮膚科病証

  有報道,對病程在4~8年,皮損面積在2×4cm2~8×16cm2不等的120例神經性皮炎患者,采用小艾炷灸治方法,痊愈率達98%。有人以隔藥餅及丁桂散間接灸為主,治療21例硬皮病患者,有效為12例。經甲皺微循環檢查,發現其中36.8%管襻頂有瘀血,治療后減少至21.78%,其中毛細血管襻极度馳張者,治療后基本消失。21例患者治療前低于正常值的淋巴細胞轉化率,治療后亦有明顯提高。

  有報道采用艾灸治療帶狀 疹取得了滿意的臨床療效,對43例患者先以艾條施以局部回旋灸,至皮損部位充血發紅,待疼痛瘙痒感消失后,再在相應穴位上施非化膿灸。其結果可以改善局部營養,增強网狀內皮細胞的吞噬作用,加速病理及代謝產物的吸收和排泄。同時也起到很好鎮痛效果。此外,以燈火灸治療瘰 、濕疹、肉瘤等均收到較好效果。艾灸對毛囊炎、癰疽、疔瘡、白癜風、頭癬、體癬、凍瘡、褥瘡、外陰白斑、斑禿、疣等均有較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

婦科病証

  艾灸矯正胎位的報道頗多,這种傳統療法業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有人報道,灸至陰穴,對妊娠期29~40周的各類胎位异常孕婦施灸,在2069例中有1869例的异常胎位得到糾正,占總治療例數的90.3%。并在41例實驗觀察中,推論艾灸至陰穴可通過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強子宮活動,同時胎儿活動也增強,這些動力學因素,均有助于胎位自動轉正。

  婦科疾病中如月經不調、崩漏、帶下、痛經、更干期綜合征及乳癰、乳癖等采用灸法治療很多,且療效可靠。

預防保健

  保健灸在防病健身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有報道對61例55歲至78歲健康老人進行為其3個月的保健灸(即取足三里隔姜灸,每日1次,每次7壯),觀察結果顯示血漿TC、TG均明顯降低,表明保健灸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意義;對IgG IgA IgM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均有降低,對3H-TdR-LT的顯著升高,也提示保健灸對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有一定調節作用。

  這些變化對于老年人因免疫功能減退所引起的感染,惡性腫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可能都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有報道運用灸大椎、風門、肺俞穴預防感冒,收到滿意的效果;也提示說明,運用灸法,提高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可以未病先防。


獻花 x0 回到頂端 [9 樓] From:台灣新世紀資通 | Posted:2005-10-06 22:08 |

<<   1   2  下頁 >>(共 2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483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