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223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8611071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三義地名的由來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請洪敏麟編寫的《臺灣舊地名之沿革》
「鄉名原作三叉河,民國九年改稱三叉,光復後民國四十二年似乎因叉與義
之簡體字?相似,更名為三義鄉。」                                                    
洪老措辭委婉,不過主管地方自治事務的內政部民政司可就不留餘地
據其《地方行政區域簡介》所述:                                                    
「原稱三叉河,因原出於雙連潭與十六份湧出之河流打哪叭溪、打木溪、大坑溪
三河交叉於廣盛、勝興本鄉中心流域,故得稱,民國九年改稱三叉,
光復後因三叉字與義之簡体字?相似,故改稱三義。」                            
事實上,就我實地訪談地方耆老所瞭解
這確實是將錯就錯
否則焉有用了數百年而不覺不雅、戰後才頓悟不雅的道理
這裡再抄錄一位親身體驗的耆老的回憶
引自臺鐵退休員工楊鵬飛先生的《臺灣區鐵道古今站名詞典》:                            
「光復後因叉與?字形相似,而?字又為義字之簡體字,三叉常被誤讀為三義,
或誤寫成三義,當時筆者任查票員……
因此民國42年11月12日,三叉鄉改為三義鄉……
三叉改為三義純粹是將錯就錯,改作不錯,筆者曾親身經歷,
現在想起來倒也頗堪回味。」                                                    
對於當地人來說,用了數百年的地名是不會搞錯的因此搞錯的人
主要就是從外地派來的公務人員
他們將錯就錯,乾脆向上級呈報改名
改名總是要找個好藉口嘛
於是「叉字不雅」這樣的說詞也就不足為奇
bbs://fpg.twbbs.org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10-03 20:0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31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