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3380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阿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3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健康] 健康小百科 胃瘜肉
www.yahoo.com.tw


大肠瘜肉可能潜藏着癌化的危险,因此被视为大肠癌的警讯之一;事实上,消化道除了大肠可能出现瘜肉外,胃也可能长瘜肉。胃瘜肉大多没有症状,患者常是为了其他原因接受胃镜检查时偶然发现,只有很少数人是以出血、胃阻塞等表现。

瘜肉依切片病理的变化主要分为发炎型、增生型、腺瘤型三类,其中前二类绝大多数维持在良性,但仍需追踪,尤其是大于1.5公分时,以防止少数转变为恶性。

相对的腺瘤型瘜肉若不切除,癌化的机会高于10%,癌化的机会随着瘜肉的大小而增加,发现大于1公分的瘜肉时,一般建议用内视镜切除,若不切除也要定期追踪,确定它有在变小,必要时应重覆切片送病理检查以防其恶化。

瘜肉发生的原因相当多,像烟、酒、饮食的刺激及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等都有相关,有研究发现,将幽门螺旋杆菌廓清后,部分增生型瘜肉会缩小。

胃瘜肉可能与其他消化道瘜肉并存,尤其发生在家族性瘜肉症候群的患者身上时,即使是良性的胃瘜肉,合并存在大肠瘜肉、肿瘤其至大肠癌的机会都高于一般人的3~4倍。

大肠瘜肉和胃瘜肉一样通常没有症状,偶尔会引起腹痛或下消化道出血,病理上大致可分为增生型瘜肉、过误瘤和腺瘤型瘜肉,后二者恶性化的机会较高,尤其是大小超过1公分时,一般建议切除。

胃镜和大肠镜是侦测胃瘜肉和大肠瘜肉的利器,胶囊内视镜也可诊断其存在,但是较不合成本效益,一般用在无法接受内视镜检的患者身上,然而在小肠发生的瘜肉常是内视镜的死角。

在高危险群患者,如内视镜己发现多发性胃或大肠瘜肉,可能是家族性瘜肉症候群,会在消化道广泛存在瘜肉的疾病患者时,就有必要进一步检查小肠是否也有瘜肉,若小肠摄影所提供的资讯不足时,胶囊内视镜就可以发挥更大的功能。

胃的息肉通常是癌症的前兆喔 请各位多多注意啰>>


[ 此文章被阿宏在2005-09-02 11:37重新编辑 ]



目前在准备国考中,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讨论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9-01 00:5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10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