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867 個閱讀者
觀星資訊》 觀星氣象 | 全天星圖及月相 | 即時影像 | 每月星象 | 台北星空 | 晴天鐘 | 親子觀星會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Goca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人物
級別: 小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大海中的隱形森林(3)
在大海中施肥

儘管為大海添加肥料還有無數的不確定性,一些私人及公共團體已經著手展開更大規模的行動。某公司提出一項計畫,要以定期航越南太平洋的商船來施放少量的混和肥料。其他團體則討論以管道輸送營養鹽的可行性,將鐵與氨直接導入沿岸水域,以促進浮游植物的藻華現象。有三位美國企業家甚至說服了美國專利及商標局發出七項商業性海洋施肥技術的專利權,而且還有另一個案子正在等待批准這種海洋施肥策略在技術上是否可行,還是未定之天:為了達到效果,施肥必須年復一年地持續執行數十年;由於海水循環終究會讓所有的深層水與大氣接觸,所有因生物泵增強而額外儲存的二氧化碳,在最後一次施肥處理的數百年後,終會回到大氣層來;此外,這種做法的效果不容易控制,農人尚且無法讓養分留置於一塊田地裡,那麼在流動且波濤洶湧的一塊海域中施肥,當然就更無法控制了。基於這些原因,許多海洋專家認為,大規模的施肥一旦開始進行,就有可能造成長期的危害,即使可能修復,也會十分困難。

海洋食物網會受到嚴重破壞,是最令人憂慮的事。用電腦模擬,以及對自然浮游植物的生長研究均指出,增加初級生產力會導致局部地區的氧氣嚴重耗盡;微生物會分解那些下沉的死亡浮游植物細胞,其消耗氧氣的速度,常常比海洋循環補充氧氣的速度還快。無法逃到氧氣充足地區的其他海洋生物,將會窒息而死。

這種環境也促使會產生甲烷與氧化亞氮的微生物生長,這兩種溫室氣體抓攫熱能的能力,比二氧化碳還要高。根據美國海洋暨大氣總署的資料,因為淡水的營養鹽注入而引發的氧氣嚴重消耗與其他問題,已經使得美國有一半以上沿岸地區的海水變質,例如墨西哥灣北部惡名昭彰的「死亡海域」。世界上還有數十個海域,也正在與類似的難題搏鬥之中。

即便「施肥」產生的非預期結果是可以容忍的,但因植物與海洋面對暖化的世界會有所反應,因此,任何的努力都必須在補償這些反應的差額後尚有餘利才行。透過衛星觀測來比較1980年代早期與1990年代的浮游植物豐富度,會發現海洋變得稍微綠一點,但許多研究者已經指出,較高的生產力並不保證有較多的二氧化碳儲存進深海中。真相可能恰恰相反。海洋與大氣的電腦模擬顯示,溫度升高會增加海水的分層現象,因為融化自冰河與海冰的淡水會漂浮在密度較高的鹹海水之上,這種分層現象實際上會減緩生物泵把碳從海水表層運到深處的能力。

目前,新的衛星感測儀以一天一次的頻度來觀察浮游植物族群,而在未來,小規模的施肥實驗將是進一步了解浮游植物動態的關鍵。然而,設計大規模的商業性海洋施肥計畫來改變氣候的點子,在科學社群與決策者之間仍然爭論不休。在許多科學家心目中,改變自然海洋生態系,會造成無可避免且難以預測的結果,這要比人類短暫的潛在商業利益重要得多。無論如何,人類社會居然叫現代的浮游植物來幫忙解決焚燒它們祖先化石所產生的問題,真是諷刺啊!【欲閱讀完整全文,請參閱2002年10月號「大海中的隱形森林」一文。】

【延伸閱讀】

我國的「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與科學月刊社合作,發行了《二十一世紀海洋台灣》一書,內容包括台灣海域的最新探測結果、近年重要的海洋學研究與最新知識等,非常值得參考。
想看更多海洋初級生產力分布圖與衛星影像的連結,請參考美國路特格大學海洋與近海科學研究所的網頁。
由美國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與莫斯蘭丁海洋實驗室主導的「南大洋鐵施肥實驗」,可以在蒙特雷灣水族館研究所所設的網頁上看到詳細實驗內容。

來自 http://www.sciam.com.tw/read/re...ocNo=122&CL=4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8-12 23:05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253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