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5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小醫師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58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健康] = 台大教授 首度證實 「氣道」真的存在人體 =
資料來源:奇摩健康新聞
 
 台大工程科學與海洋工程學系主任許文翰,利用先進科學計算及顯像技術,建立氣血交換模型,首度證實氣道存在人體。穴道附近微血管密集交錯形成的氣道是人體氣血交換處,針炙穴道將使氣道的氣流動量爆增三倍,從每分鐘四.一二公分增加到十二.一八公分,使氣血循環加速。
 此一科學視算成果證實血為氣之母、氣滯血淤及氣行血行等中醫生理現象確實存在,許文翰已投稿國際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Chinese Medicine(美國的中國醫學期刊),正進行審查中。

 許文翰認為,穴道是人體微血管、神經、淋巴管最密集之處,一組肌細胞形成的空隙加上微血管、神經、淋巴管便組合成一個「經絡小體」;一個穴位點是由數十萬個經絡小體組成,「氣」與「血」在穴位點附近經由經絡小體產生交互作用。

 氣是細胞間隙的帶電組織液

 許文翰指出,中醫裡很神奇的「氣」,其實就是細胞間隙的帶電組織液,在經絡小體中,血液經由微血管動脈端送至組織間(氣的通道)以便營養細胞,一部分循著氣的通道往下一個穴道流動,一部分經由微血管靜脈端及淋巴管送回心臟。

 為證實氣的流動,許文翰率領研究團隊進行先進科學視算,將人體動脈端的血壓減小,其餘的條件維持不變,以模擬「血虛」現象。結果得知組織液流動速度減慢為原先的○.六九倍,證實動脈血壓降低時,血旺氣亦旺也降低,即「血虛氣亦虛」;反之,若動脈血壓增高,組織液流動增快為原先的一.三二倍。

 許文翰說明,血旺時,由微血管壁滲透至組織的血液量增大,組織液就像氣一般被加速推動;氣旺時,組織液亦可藉微血管壁補進血液系統而推動血液流動。亦即「血旺氣亦旺」,血與氣相依而行。

 根據中醫理論,氣滯是指氣的運行發生停滯,以致血流動亦發生停滯。研究團隊據此增加組織液靜壓,流速果然減為原先的○.七五倍;降低組織液靜壓,組織液流速則增快為一.二五倍。研究證實,增高組織液靜壓(氣滯),會導致組織液流速減緩,微血管中血液流速也變小(血淤),這正是「氣滯血淤」的現象。

 組織液有方向 血旺氣亦旺

 「氣的流動有一定的方向性!」許文翰指出,大陸學者孟競壁將顯影劑注射入穴道,發現組織液(氣)會循古書所說的經絡線流動。台大研究團隊除了證實氣的方向性,更發現針灸的毫針扎進肉體肌束,將使滲透係數增加、微血管靜壓增高,組織液經過肌肉中的氣室流動而形成氣,肌束旁的幹細胞會受刺激而再生。

 博士生黃金龍指出,實驗模擬針灸的生理反應,將氣血模式中的生理係數同步改變,當毫針刺進穴位點時,組織受傷引發生理反應,使微血管的靜壓升高、微血管擴張、血管滲透係數增大,血漿由血管滲透至組織間隙的量增加,將使組織液的流動速度大幅地增加三倍。

 結論顯示,實驗與科學計算所求得的「氣」運行速度是相符的,當改變動脈端的血壓時,可使組織液在經絡線上的速度發生顯著的變化。許文翰說,台大研究團隊首次以科學計算及生理理論證實了中醫「氣動依血,血氣相依而行」理論,印證中國老祖先的智慧。

感想:
看到這篇研究真是非常高興~
以前學中醫只知其然,不太知其所以然~
只因經絡理論的「穴道」一直是許多人無法認清和搞清楚的重點。當時也只知把它背起來運用就是了~
而當然也有許多學長在研究經絡的穴位和氣的走向是否和西醫學上的神經、血管走向有所不同,
現在終於有研究團隊證實了,相信對喜好中醫的人士而言,是一項振奮人心的研究發表~
中國老祖先們的智慧,也和現代醫學有那麼一絲的相關連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8-12 17:4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314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