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47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reggirt 手機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成人] 女人女人 中醫防治 擺脫經前不適
[出處]中時電子報

樂英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經前症候群是指婦女在月經前出現生理或情緒的不適,當月經結束時會消失,這樣週期性的出現,為許多女性朋友帶來困擾。

中醫認為,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因月經、懷孕、生產、哺乳的過程,屢次傷於血分,故使婦女處於血虛狀態,月經前血液下注胞宮,上部失去濡養,出現頭暈、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

經前症候群依不同症狀,可分為五種病機:

1.血虛氣弱:一般血虛體質的女性朋友於經期前,血液下注胞宮,腦失所養,出現經行頭暈目眩;心失所養,出現胸悶、呼吸困難、無法入睡;血虛生風時,會出現經行風疹。治療以養血祛風為主,例如當歸飲子加減。

2.瘀血內阻:正值經期時,受風寒或多食生冷瓜果,血為寒凝,脈絡不通,會出現經行身痛、腰痛、經行頭痛。治療以活血化瘀為主,例如血府逐瘀湯加減。

3.肝氣鬱結、肝鬱化火:平日個性壓抑,肝氣不順暢,經期陰血下注,肝失所養,肝氣容易橫逆,而出現經行煩躁易怒、發脾氣、眩暈,經前乳房脹痛、少腹悶脹。治療以疏肝解鬱為主,例如柴胡疏肝散加減。

4.肝腎陰虛、肝陽亢盛:一般陰虛體質,腎水不足,水不涵木,易出現經行發熱;腎水虧虛,津不上承,會出現經行聲啞;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心火獨亢,出現經行口舌瘡瘍。治療以滋水涵木為主,例如杞菊地黃丸加減。

5.脾腎陽虛、水溼不化:一般脾虛體質,經期脾氣更虛,運化水溼無力,出現經行瀉泄,經行水腫,若合併陽虛,則經行畏寒、手足發冷。治療以健脾化溼為主,例如參苓白朮散加減。

★改善經前症候 平日要怎樣保養★

要改善經前症候群的不適症狀,就要加強平日的生活保健,提供以下方法供參考。

1.經期前或經期中,消化功能較差,應選擇清淡、少油膩、易消化、少辛辣的食物,並以熟食、熱食為宜。

2.出現經行水腫時,應減少鹽的攝取。

3.月經期應避免行房,以減少骨盆腔感染。

4.經期前後應注意小腹保暖,避免肚臍直接受風、受寒。

5.經期發熱應多喝開水,或喝甘蔗汁、銀耳湯、綠豆湯。

6.經前口瘡時,應補充維生素C及維生素B群。

7.經期前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大動肝火,不應過度勞累,必要時,告知家人生理的不適,有助舒暢心情,消除焦慮,穩定情緒。

8.中醫調理方面,經期可適量服用益母草、澤蘭、丹參助瘀血排出,心情煩躁可以服用適量薄荷茶。非經期時,可以選用人參、當歸、紅棗燉雞肉,以養血補血。

建議女性朋友,應記下每月經期的時間,月經前一周,應給自己充分的休息,唯有了解自己,善待自己,在工作、家庭、健康三者取得平衡,才是最大的幸福。



Rapidshare下載教學

若覺得帖子不錯 就回覆文章或送束鮮花吧^__^
您的支持是我發文的原動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7-31 12:54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89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