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40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鬼塚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8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資訊交流][送養] 動物保護法
民國八十一年間,國內發生數起犬隻咬人事件,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因此制定畜犬及其他寵物之管理及保護法律為各界殷切期待。動物依其生活環境與人類之關係,可概分為二類,一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之野生動物,另一為人類基於個種種原因所飼養及管領之動物。人類飼養與利用動物時間非常久遠,對動物之利用是無時無刻存在著,且有增無減,如食肉用之動物、產乳用之動物、使役用之動物、醫學研究及藥品測試用之實驗動物、玩賞伴侶用之寵物或娛樂用之表演動物…等等。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動物不當之虐待或過當之利用,均習以為常而不自知,此種行為不僅過分侵害動物,且對人類本身道德之發展,亦有極大負面之影響。

  基於愛護動物之精神,對需要宰殺之動物,應儘量減少動物之不適、恐懼及痛苦,又實驗動物之使用,亦為國際間極為重視之一環,我國尚乏管理之規定,另飼養寵物亦會造成極大之環境污染、安全危害與疾病媒介等問題。目前已有五十三個國家制定有關人為飼養動物之保護法律,為順應世界保護動物之潮流,且杜絕遊蕩動物造成之環境衛生問題,實有必要制定專法,以為保護及管理人為飼養動物之依據。爰擬具「動物保護法」,分七章,計四十條,其要點如次:

一、動物之一般保護:明定中央主管機關設動物保護諮詢委員會;飼主飼養動物應負之責任包括避免動物曹受虐待、騷擾或傷害、不得棄養及應給與必要之醫療;任何人不得無故虐待、騷擾或侵害他人飼養之動物;指定禁止飼養及輸出入之動物;運送動物應遵行事項;利用動物進行賭博、娛樂、營業、宣傳或其他不當目的博鬥之禁止及動物宰殺方式、限制及收容處理。(第四條至第十四條)

二、動物之科學應用:明定以動物進行科學應用應注意之事項,並應組成動物實驗管理小組;國民中學以下學校進行動物教學訓練之限制。(第十五條至第十八條)

三、寵物之管理:明定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需辦理登記之寵物種類;給與寵物身分標識以確立寵物與飼主之關系;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七歲以上之人伴同,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無人伴同時,任何人均可捕捉;明定經營應辦理登記寵物之繁殖、馬賣、寄養者,應先經許可。(第十九條至第二十二條)

四、行政監督:明定地方主管機關得置動物保護檢查人員及得甄選義務動物保護員,以執行或協助本法之檢查工作;並依違反本法情節,明定其處罰及執行處罰之機關;依本法規定公告前已飼養禁止輸入、飼養之動物及已經營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業者,其依本法補辦登記及許可之期限。(第二十三條至第三十七條)

動物保護法     條 文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十三日
                    立法院第三屆第六會期第五次會議通過
                    87.11.04華總(一)義字第8700224370號總統令公布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尊重動物生命及保護動物,特制定本法。
    動物之保護,依本法之規定。但其他法律有特別之規定者,適用其他法律之規定。

第二條 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在省(市)為省(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

第三條 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一、動物:指犬、貓及其他人為飼養或管領之脊椎動物,包括經濟動物、實驗動物、寵物及其他動物。

    二、經濟動物:指為皮毛、肉用、乳用、役用或其他經濟目的而飼養或管領之動物。

    三、實驗動物:指為科學應用目的的而飼養或管領之動物。

    四、科學應用:指為教學訓練、科學試驗、製造生物製劑、試驗商品、藥物、毒物及移植器官等目的所進行之應用行為。

    五、寵物:指犬、貓及其他供玩賞、伴侶之目的而飼養或管領之動物。
    
    六、飼主:指動物之所有人或實際管領動物之人。

第二章 動物之一般保護

第四條 中央主管機關應設動物保護委員會,負責動物保護政策之研擬及本法執行之檢討。
    前項委員會之委員為無給職,其設置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訂定之;其中專家、學者及民間保護動物團體不具政府機關代表身分之委員,不得少於委員總人數之三分之二。

第五條 動物之飼主,以年滿十五歲者為限。未滿十五歲者飼養動物,以其法定代理人或法定監護人為飼主。
    飼主對於所管領之動物,應提供適當之食物、飲水及充足之活動空間,注意其生活環境之安全、遮蔽、通風、光照、溫度、清潔及其他妥善之照顧,並應避免其所飼養之動物遭受不必要之騷擾、虐待或傷害。飼主飼養之動物,除得送交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收容處理外,不得棄養。

第六條 任何人不得無故騷擾、虐待或傷害他人飼養之動物。

第七條 飼主應防止其所飼養動物無故侵害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財產或安寧。

第八條 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出或輸入之動物。

第九條 運送動物應注意其食物、飲水、排泄、環境及安全,並避免動物遭受驚嚇、痛苦或傷害;其運送工具、方式及其他運送時應遵行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十條 對動物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以直接、間接賭博、娛樂、營業、宣傳或其他不當目的,進行動物之間或人與動物間之博鬥。

    二、以直接、間接賭博為目的,利用動物進行競技行為。

    三、其他有害社會善良風俗之行為。

第十一條 飼主對於受傷或罹病之動物,應給與必要之醫療。
     動物之醫療及手術,應基於動物健康或管理上需要,由獸醫師施行。但因緊急狀況或基於科學應用之目的或其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情形者,不在此限。

第十二條 對動物部得任意宰殺。但有下列情事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為肉用、皮毛用,或餵飼其他動物之經濟利用目的者。

     二、為科學應用目的者。

     三、為控制動物群體疾病或品種改良之目的者。

     四、為控制經濟動物數量過賸,並經主管機關許可者。

     五、為解除動物傷病之痛苦者。

     六、為避免危害人類生命、身體、健康、自由、財產或公共安全者。

     七、收容於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經通知或公告逾七日而無人認領、認養或無適當之處置者。

     八、其他依本法規定或經中央主管機關公告之事由者。

     中央主管機關得公告禁止宰殺前項第一款之動物。
     依第一項第七款規定准許認領、認養之動物,不包括依第八條公告禁止飼養或輸入之動物。但公告前已飼養或輸入,並依第三十六條第一項辦理登記者,准由原飼主認領。

第十三條 依前條第一項所定之事由宰殺動物時,應以使動物產生最少痛苦之人道方式為之,並遵行下列之規定:
     一、除主管機關公告之情形外,不得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宰殺動物。

     二、為解除寵物傷病之痛苦而宰殺寵物,除緊急情況外,應由獸醫師執行之。

     三、宰殺收容於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場所之動物,應由獸醫師或在獸醫師監督下執行之。

     四、宰殺數量過賸之動物,應依主管機關許可之方式為之。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實際需要訂定宰殺動物之人道方式。

第十四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應自行或委託民間機構、團體設置動物收容處所或指定場所,收容及處理下列動物:
     一、由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其他機構及民眾捕捉之遊蕩動物。

     二、飼主不擬繼續飼養之動物。

     三、主管機關依本法留置或沒入之動物。

     四、危難中動物。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訂定獎勵辦法,輔導民間機構、團體設置動物收容處所。
     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提供服務時,得收取費用;其收費標準,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定之。

第三章 動物之科學應用

第十五條 使用動物進行科學應用,應儘量減少數目,並以使動物產生最少痛苦及傷害之方式為之。
     中央主管機關得依動物之種類訂定實驗動物之來源、適用範圍及管理方法。

第十六條 進行動物科學應用之機構,應組成動物實驗管理小組,以督導該機構進行實驗動物之科學應用。
     中央主管機關應設置實驗動物倫理委會員,以監督並管理動物之科學應用。
     前項委員會至少應含獸醫師及民間動物保護團體代表各一名。
      動物實驗管理小組之組成、任務暨管理辦法與實驗動物倫理委員會之設置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十七條 科學應用後,應立即檢視實驗動物之狀況,如已失去部份肢體器官或仍持續承受痛苦,而足以影響其生存品質者,應立即以產生最少痛苦之方式宰殺之。
     實驗動物經科學應用後,除有科學應用上之需要外,應待其完全恢復生理功能後,始得再進行科學應用。

第十八條 國民中學以下學校不得進行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所定課程標準以外,足以使動物受傷害或死亡之教學訓練。

第四章 寵物之管理

第十九條 中央主管機關得指定公告應辦理登記之寵物。
     前項寵物之出生、取得、轉讓、遺失及死亡,飼主應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或其委託之民間機構、團體辦理登記;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給與登記寵物身分標識,並得植入晶片。
     前項寵物之登記程序、期限、絕育獎勵與其他應遵行事項及標識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二十條 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七歲以上之人伴同,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具攻擊性之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應由成年人伴同,並採取適當防護措施。
     前項具攻擊性之寵物及其所該採取之防護措施,由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之。

第二十一條 應辦理登記之寵物出入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無人伴同時,任何人均可捕捉,送交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之場所。
      前項寵物有身分標識者,應儘速通知飼主認;經通知逾七日未認領或無身分標識者,依第十二條及第十三條規定處理。
      第一項之寵物有傳染病或其他緊急狀況者,得逕以人道方式宰殺之。
      飼主送交動物收容處所或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指定場所之寵物,準用前二項規定辦理。

第二十二條 以營利為目的,經營應辦理登記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應先向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並依法領得營業證照,始得為之。
      前項繁殖、買賣、寄養者應具備之條件、設施、申請許可之程序與期限、註銷、撤銷許可之條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之管理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五章 行政監督

第二十三條 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置動物保護檢查人員,並得甄選義務動物保護員,協助動物保護檢查工作。
      動物保護檢查人員得出入動物比賽、宰殺、繁殖、買賣、寄養、訓練、動物科學應用等場所,稽查、取締違反本法規定之有關事項。
      對於前項稽查、取締,不得規避、拒絕或妨礙。
      動物保護檢查人員於執行職務時,應出示身分證明文件,必要時得請警察人員協助。

第二十四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對於違反第十五條、第十六第一項、第十七條或第十八條規定之機構、學校,應先通知限期改善或為必要之處置。

第六章 罰  則

第二十五條 違反第二十二條第一項規定,未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許可,擅自經營應辦理登記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限期令其改善;屆期不改善者,應令其停止營業;拒不停止營業者,按次處罰之。

第二十六條 違反第八條規定,飼養、輸入或輸出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之動物,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第二十七條 有下列情事之一者,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十條規定,驅使動物與動物或動物與人搏鬥者。

      二、前款與動物搏鬥者。

      三、以直接、間接賭博為目的,利用動物進行競技行為。

      四、其他有害社會善良風俗之利用動物行為者。

      其涉及刑事責任者,並移送司法機關偵辦。

第二十八條 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之經營人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二十二條第二項所定經營應辦理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管理辦法規定應具備之條件及設施者,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上十五萬元以下罰鍰,並應令其限期改善;屆期不改善者,得按次處罰;經處罰三次者,撤銷其許可。

第二十九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新臺幣二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棄養動物,致有破壞生態之虞者。

      二、違反第十五條、第十六條第一項、第十七條或第十八條規定,未依第二十四條規定限期改善或為必要之處置者。

      三、違反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無成年人伴同或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使具攻擊性寵物出入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

      四、違反第二十三條第三項規定,規避、拒絕或妨礙動物保護檢查人員依法執行職務者。

第三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新臺幣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鍰:
     一、違反第五條第二項規定,使所飼養動物遭受不必要之騷擾、虐待或傷害者。

     二、違反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棄養動物者。

     三、違反第六條規定,無故騷擾或虐待動物者。

     四、違反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對於受傷或罹病動物,飼主未給與必要之醫療,經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通知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

     五、違反第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宰殺動物者。
     
     六、違反第十三條第四款規定,未依主管機關許可方法宰殺數量過賸之動物者。
           
     七、違反第十三條第二項,未依中央機關所定宰殺方式宰殺動物者。

第三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處新臺幣二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罰鍰,拒不改善者,得按次處罰之:
      一、運送人違反中央主管機關依第九條所定動物運送辦法規定之運送工具及方式者。

      二、違反第十一條第二項規定,未基於動物健康或管理上之需要施行動物醫療及手術。
      
      三、違反第十二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宰殺動物者。
      
      四、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未具獸醫師資格非因緊急情況宰殺寵物者。
      
      五、違反第十三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未由獸醫師或未在獸醫師監督下宰殺動物者。
      
      六、飼主未依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十九條第三項所定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規定期限辦理寵物之出生、取得、轉讓、遺失或死亡登記者。
      
      七、飼主違反第二十條第一項規定,使寵物無七歲以上人伴同或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出入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者。

第三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得逕行沒入飼主之動物:
      一、違反第五條第三項規定棄養之動物。

      二、違反第七條規定,無故侵害他人之生命、身體、自由、財產或安寧之動物。

      三、違反第八條規定,飼養、輸入、輸出經指定公告禁止飼養、輸入或輸出之動物。

第三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除依本法處罰外,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應令飼主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得逕行沒入其動物:
      一、違反第五條第二項規定,使動物遭受不必要之虐待、騷擾或傷害者。

      二、違反第十條規定,所利用之動物。

      三、違反第十一條第一項規定,未給與動物必要之醫療者。

      四、違反第二十條第二項規定,使具攻擊性寵物無成年人伴同或未採取適當防護措施,出入於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

第三十四條 本法所定之罰鍰,由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處罰之。

第三十五條 依本法所處之罰鍰,經限期繳納,屆期仍不繳納者,移送法院強制執行。

第七章 附  則

第三十六條 於中央主管機關依第八條指定公告前已飼養禁止輸入、飼養之動物者應於中央主管機關規定期限內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登記備查;變更時,亦同。
      依前項規定辦理登記者,始得繼續飼養;非經中央主管機關指定公告者,不得自行繁殖。
      違反前二項規定者,依第二十六條及第三十二條第三款規定處理。

第三十七條 依第十九條第一項公告前已經營應辦理登記寵物之繁殖、買賣或寄養者,應自依第二十二條第二項所定管理辦法施行之日起二年內,向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申請許可;屆期未申請者,依第二十五條規定處理。

第三十八條 直轄市或縣(市)主管機關依第十九條第二項發給寵物身分標識及第二十二條第一項核發許可,應收取費用;其收費標準,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三十九條 本法施行細則,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

第四十條 本法自公布日施行。


心得:以上文章是希望大家對寵物能公平對待
尊重相同的生命~不只是對人類...動物亦有相同權利
上面法源希望對動物有所保障!!!


[ 此文章被鬼塚在2005-06-20 00:11重新編輯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數位聯合 | Posted:2005-06-19 16:0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473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