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083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t0306894 手機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特殊貢獻獎
頭銜:
版主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轉貼資訊] New M-Class


去年底特律車展發表的New M-Class,一出場就讓大家感受到這是輛運動化的SUV,其充滿肌力的線條與著重空力的外觀,和上一代車款有很大的差別,因此已明白表示它是部On-Road化的高性能SUV。既然要在柏油路上有傑出的操控表現,就不能再採取分離式大樑的設計,故二代ML首先即建立在單體式車身的架構之下,藉此取得低重心化的優勢,而SUV配用一體式車台的最大問題,主要是因剛性較差不利於安全性與越野狀況,M.Benz的對策則是以D形環狀結構來增進強度,甚至連車頂都輔以支架防止翻覆時壓扁,而且全車有62%的鈑件屬於輕薄但更強的合金鋼,一些重點部位並為複合式材質,相對在剛性足夠又能減低負荷的狀態下,實現更佳的操控性及確保乘客安全。

車身比前代更大的New ML,外型上亦非常流線富有濃厚運動氣息,其四個外擴的輪拱搭配大徑寬胎,加上空力套件、左右雙出大口徑方形尾管的襯托,展現出地表SUV新霸主的風範,特別是它對於空氣力學這方面十分重視,因此像後保桿追加有分流器的設計,車底更以六片PVC板舖平抑制上揚力(越野時還可防止水、土石侵入底盤),相形在高速行駛時會有很高的穩定性。附帶一提的是,二代M-Class的風阻係數已大幅降低到0.34的水準(前代0.40),所以不論對於油耗、操控、靜肅的表現都有很大幫助,想想看SUV的Cd值只有0.34,也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在車身的尺寸上,New M-Class只有車高比前代低5mm,長、寬則分別增加150與71mm,軸距更是多出95mm而達到2915mm的程度,如此自然是反應在座艙空間的增大上;例如它的前後座距離為880mm、較一代車型加長15mm與膝部空間多35mm,同時後座的肘部及肩部空間各有著32、13mm的提昇,且前座的肘部、肩部空間也加大了30與4mm,乘坐起來的舒適性絕對是更勝以往。另外,New ML所延伸出的車長,從外在看很容易發現是延長在車尾,這一點與其公布的1000mm後懸距正不謀而合(+56mm),至於後懸距的延展對哪邊有利呢?答案是行李廂深度。

New ML的行李廂長度為1063mm,滿載時能有833公升的容量,而且這整個是一正立方體的空間,裝載東西有極佳的便利性,還有就是那6/4分離式的後座,在椅墊豎起、椅背放倒的狀態下,平面深度更是超長的1710mm,容量立刻擴增至1830公升,這些都是實用化的代表。談到New M-Class的座艙設計上,它除了空間夠大以外,最重要的進化是整體變得十分有運動感,這裡面當然有許多概念是來自同門的Sports Car,譬如附外罩的雙眼儀錶板類似於SLK、橢圓形的冷氣出風口在CLK上也能見到,並且其大量使用了鋁合金與鍍鉻配件,全電調的前雙座亦為桶椅造型,這在匹配四幅式方向盤、木質飾板與精緻車縫的真皮內裝之後,可說是集個人風格和質感於一身。

New M-Class的懸吊為前雙A臂、後四連桿構造,而四連桿後懸的基礎也一樣是雙A臂,雙A臂的好處不但是車輪可隨時垂直於路面確保抓地力,相對還能降低輪胎震動與噪音,因此不論操控性或舒適性都面面俱到,原廠在此並將上A臂拉高增加作動行程,以符合其SUV的要求。再者,M.Benz近幾年廣泛運用的速度感應式動力輔助方向盤,以及齒棒小齒條的轉向機構,此回亦沿用於New ML之上,前者可在100km/h以前逐漸加重力道,後者則有極精確的轉向表現,兩者的相輔相成自然會讓車輛的控制達到最佳狀態。

此外,發展電子懸掛多時的M.Benz,依據New ML的屬性還推出有Airmatic+ADS的選配裝置,此系統並分有標準型和Off-Road Pro Engineering兩種。它們的共同特徵是Airmatic的空氣彈簧,在140km/h的高速域下會自動降低車高15mm,直到車速降為40km/h才會回復原本高度,以及ADS避震器的電子阻尼調整,不僅可由駕駛者選擇自動、舒適、運動化三種模式,還能依據ESP所掌握的轉向角度、直線加減速/橫向G值、車速等信號,決定當下適當的軟硬匹配(共有四階段變化)。

再說到這兩種版本的不同點,主要是差在Airmatic的提昇高度,它們的基準離地高都是181mm,但標準型只能再升高80mm而達到261mm,不像Off-Road Pro Engineering有30、80、110mm等三種選擇,調整到110mm的第三段模式時,可使離地高達到291mm之譜,因此有600mm涉水深度的能力,而且這也能使進入角、離去角大增,可謂是重度越野時不可或缺的武器。

New M-Class較強調On-Road的性能,但其越野能力依然不容小覷,在前後配比50:50的全時四驅為基礎之下,那運用各輪點放煞車技術來分配扭力的4-ETS電子循跡系統,控制和作動上也較前代更為精細,而且它的中控檯面板多出了Off-Road和DSR模式的開關,甚至車身內還裝有一特殊的方向感知器,能在陡峭的上坡起步、放開煞車踩油門的瞬間,自行制動防止車輛後滑(Start-Off Assist),這些都是ABS功能延伸的具體實踐。

出處來源:http://www.carnews.com.tw/1car/1car_detail.asp?UnitId=0100&Article_No=00002777



介紹大家一個透過facebook來玩的網頁遊戲 : 海盜王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教育部 | Posted:2005-06-17 10:2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764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