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37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Kabayama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2 鲜花 x81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励志] 让寂寞远离你的生活

她,三十六岁,是个老师,每天下课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面。未婚的她,买了一幢二十年贷款的公寓,准备临老时有个安身之处。他,三十五岁,是银行的高级主管,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往往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有一个正在交往中的女朋友,但感情很淡,全心放在工作上,有心理准备女友可能提分手。对于爱情与婚姻,他们都有所期望,可是,年复一年,却始终找不到结婚的对象和理由。或者工作太忙、或者个性使然,亲密关系似乎远离了生命的重心。但是,拥有亲密关系,就不寂寞吗?她,三十一岁,是自由工作者,结婚多年,「常觉得和先生像摆在家里的两张家俱,没什么可说,」难以想像当初不顾家人反对结婚的勇敢壮举。数字会说话。结婚的人变少,离婚的人变多。根据内政部统计,十年来,台湾地区的结婚率,由民国七十九年的7.1%,降到八十七年的6.7%。同时期,离婚率不降反升,由1.36%,增加到了2%。亲密关系,在世纪末的此刻,逐渐变调。
●寂寞病毒
即便如此,对亲密关系的渴求,却是人的本能。知名社会学家马斯洛 (Abraham H. Maslow) 指出,人类基本的五大需求中,爱与关怀的需求,是人类存在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一位文字工作者说:「现代人真的很寂寞。」就像他,不断地在追寻心目中完美的伴侣,每一次一有新机会总会抱着希。等发现对方不是那一个对的对象时,「那一刻,真的非常寂寞,」他说:「因为害怕这一生都找不到那个伴侣。」王文华在《蛋白质女孩》书中,描绘都会男子的寂寞。在起起伏伏的情海中,最后,他们仍旧找不到一份能填补寂寞的爱情。美国电视节目《艾莉的异想世界》中,女主角艾莉兼具美貌、金钱与身份地位,极度想结婚,却总是与美好的姻缘擦身而过。不是对方不够好,而是艾莉总会发现,对方有着她无法接受的缺点。事实上,问题不在对方,而是自己。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艾莉,只能继续不断地寻寻觅觅。
●寂寞成了流行病毒。
只想听听人的声音现代人的寂寞,其来有自。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一切的秩序都被解构。突然之间,过去的规范不再适用,在不确定之中,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该做什么。台湾大学心理系副教授林以正举例,祖父母那一代,二十到三十岁这个年龄层的人,早就已经结婚生子,清楚地知道自己该扮演的社会角色。然而,现在二十到三十岁的年轻人,却仍然处在摸索期中。社会的外在变化愈来愈快,竞争愈来愈激烈,不确定性带来的恐慌,使个人更需要人际网络的支持。不幸的是,工业化的社会,却是前所未有的疏离。人与人间的亲密度下降,分享亲密的管道也减少。就以家庭为例,根据内政部的统计,由于生育率下降,台湾地区每户人口数只有3.4人。独生子女愈来愈多,寂寞感更难排遣。因此,各种属于寂寞的产业大行其道。即使台风天依然人山人海的KTV、午夜过后人群更多的PUB,到处都有人在宣泄着寂寞的情绪。一位新闻工作者也承认,当他极度寂寞时,甚至会打电话到0204交友中心,「只为了听听人的声音,」他说。最寂寞的是,「每当完成一项很得意的工作时,却找不到分享的对象,」担任电脑公司专案管理师的赖柏年说。「一旦个人内在分享的需要增加,却无法获得亲密关系时,就会感到寂,」林以正解释。所谓寂寞,在学理上的定义是,个人实际上所拥有的社会互动,比期望拥有的少。社会互动,要求的是质,而不是量。就像在办公室中,人与人的交流戴着面具,谈话的内容不外乎公事,即使不断与人互动,仍然感到寂寞。
●婚姻失乐园
感情的分享,最后还是回归到个人的亲密关系上。婚姻,被许多人视为解决寂寞的良药。可是,更多踏入婚姻中的人却说:「结了婚更寂寞。」「当你发现婚姻的品质不如预期,当然寂寞,」林以正回答。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的调查显示,婚姻满意度会随着生命事件的发生而下降。刚结婚时,个人对于婚姻的满意度最高;一年后,满意度逐渐下滑。随着小孩的出生,满意度继续滑落,生一个小孩,就下滑一截,之后它会维持一段时间的平稳。可是,到了小孩的青春期,又开始往下滑;一直等到所有的小孩离家上大学,婚姻满意度才会往上攀升。结婚,就好像从恋爱的天堂回到现实。我们在婚姻中想要更多的共享、更多的了解,但是,一旦现实生活的压力迎面而来,所有的浪漫幻想,很快就会消失。国内的「寂寞学」权威吴静吉在《害羞‧寂寞‧爱》这本书中指出,寻获梦中的伴侣,寂寞不见得自然消失。很多家庭主妇在结婚之后,少与朋友联系,缺乏社会互动的网络,反而更寂寞。
●化寂寞为力量愈害怕寂寞的人,愈容易寂寞。
一位网路金融业务员,几年间就换了二十多位女友;因为每当他寂寞时,就强烈希望找个女友来倾吐情绪。只是,寂寞感过后,「我往往发现跟对方不适合,」他疑惑地说。寂寞是人的一刀两面,寂寞可以摧毁人,也可以激发许多的艺术创作。美国诗人艾蜜莉.狄瑾荪,一生中所留下的诗句,多数都在歌咏寂寞。一位曾经独自在欧洲流浪半年的摄影记者也承认,虽然寂寞,但那段时期拍摄出来的作品,却是她未曾有过的佳作。每个人,其实都有化寂寞为力量的可能。即使不是天才洋溢的创作者,仍有能力让自己不再寂寞。
●一个人也可以不寂寞 
「人必须学会和自己相处,才能真正了解自己,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吴静吉在书中这么说。就像目前在高科技人力资源公司工作的虞逸心,虽然目前没有亲密伴侣,却很会安排自己的生活;有空时跟朋友吃饭聊天,独自一人时就看看书。「我很少感到寂寞」她说。解决寂寞,有方法可循。林以正建议,可以从两个大方向着手。第一,调整自我对环境的不确定性。人在什么时候最容易寂寞?答案是处在陌生的环境中。「兵变」或留学时感情生变,都是同样的情形。想要掌握环境,就必须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自我愈强,愈能控制环境。当自己对环境产生了解,就容易建立社会网络,不会寂寞。第二,好好地经营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层面,包括家庭、朋友与公司。在公司中,可以跟同事共同分享生活经验;在朋友当中,则拥有过去生活的共同记忆;在家庭中,可以获得无条件的支持。  如果能够好好经营自己的生命,寂寞,就能远离你的生活。




若有缘即使天涯也咫尺
若无缘即使见面也天涯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4-06 14:37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46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