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88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ighb0925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知名人士
級別: 知名人士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鮮花 x1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散文][分享] [轉貼] 輝山媚川
  如果不是緣分,我很難說服自己,這兩塊硯石自唐代以來的漫長等待,為何會在我倆心底,找到了安置的案頭。

  在長江所受的風邪尚未痊癒,便一路風塵僕僕地趕到黃山的南大門─安徽屯溪,為的只是在屯溪稍作整裝,以利隔日一早攀登黃山。當我第一眼看到沿著新安江蔓延建立的美麗街市,我想,必定有不少中外遊人忽略了屯溪秀外慧中、依山傍水之美。

  屯溪四面環山,朗朗群山把屯溪圍成一個景色明媚的河谷盆地,加上清綺韶秀的新安江水,靦腆和婉地穿過屯溪,一抹澄明祥和的風光如詩如畫。真教人羨慕那屯溪居民,能夠每日出入行走、居住坐臥於這金碧山水之間。

  除了屯溪給人的淡妝驚艷外,長約一點五公里的老街,宛如睡臥長龍延展在我們面前時,我更驚訝這麼富有田園氣息的屯溪,居然早從宋代開始,就是皖、浙、贛三地的經濟貿易中心!光看老街兩旁的商家建築所反映出的南宋風範、石板舖地的官制道路,顯見歷代徽州商賈,戮力深耕於屯溪的經濟實力不容小歔。

  與妳並肩走入屯溪老街,這長街的古典氣派,便從兩側夾道逼來,連通一色的徽派建築風格綿延接續,目光所至都是經典風采;黑漆鎏金的店招匾額,莊重堂皇,再三描繪出少有的古韻儀範。馬頭墻、小青瓦、迎風房檐、窗櫺門樓、雙坡屋頂,復加以彩繪雕花,一條人文薈萃、商業鼎盛的老街,紋風不動地銜接起屯溪文化與經濟的橋樑,不曾絲毫怠慢歇息。

  「徽」州地名,總給人古意盎然之趣,連帶著在老街販售的商品也頗有脫俗之意。徽墨、歙硯、宣紙、湖筆,文房四寶具備到齊;香菇、枇杷、蜜棗、貢菊,無一不是香氣撲鼻。就連漆器、竹編、茶葉、金石刻印,個個都有名士風氣。難怪妳愛極了老街,直說在老街裡閒逛「像是走在清明上河圖裡」,真是服了妳,隨性一走,竟讓妳走入了圖畫裡。

  在老街中,最不能讓人忽略的明星商品,首推「徽州歙硯」無疑。在中國文化的薪傳裡,硯台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這個起源自新石器時代的小小石具,承載著無數先民的意念思維,背負著歷史進化的嚴肅使命,直至今日,還在廣大的人文藝術範疇底發光發熱,稱它為「石器時代遺留下來的珍貴資產」一點也不為過。

  於是我每次見到硯台,無論其市值高低、名貴於否,心中總是敬畏不已。

  中國文化的可愛,在於無形的精神脈絡,總愛攀附在有形的物質之上。「形而外」與「形而上」相互拱抱;「藝術美感」與「商業實用」不即不離。身為「文化研磨平台」的硯石自然也不例外。在歷代文人騷客的推波助瀾之下,中國四大名硯─「端硯」、「歙硯」、「洮硯」、「澄泥硯」,在潑墨山水硯林中一一現身,更以沖天之態並概青雲。

  唐朝開元年間開始採掘的「徽州歙硯」,起源於安徽「婺源縣龍尾山」,故又有「龍尾硯」這般豪邁大度的瀟灑稱呼。真的很難聯想,這麼堅持純粹主義的文化鑽石,在那樣燦爛輝煌且奢靡的金色朝代,在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宮廷荒唐遺事底,就開始默默馱負起傳承中原文化的艱苦任務。

  歙硯的石質堅韌切實、晶瑩細潤,紋理豐富如肌細膩;石色亦是繽紛多采,有黑色、蒼黑、蒼碧、淡青碧、綠色、淡青綠、黃褐等典雅色彩。石品種類繁多,絕非濫竽充數。主要有金星、金暈、銀星、銀暈、羅紋、眉子、錦蹙、玉帶、棗心、豆斑、魚子、角浪、水紋、刷絲紋等等,引人抒發懷古幽趣的優雅品名。歙硯更具有發墨如油、下墨飛速,不拒筆、不損毫、易於洗滌、貯墨不凅的實用特點。一旦實用和藝術相偕攜手,硯台不再是四角見方、正襟危坐的黝黑石塊,而是一件件走入詩詞歌賦懷抱中的工藝美術品。

  在老街眾多歙硯名家當中,我看見一位把自身才華化作硯魂的痴人─「三百硯齋」齋主周小林先生。

  周先生的「三百硯齋」佈局超凡,廳門氣勢浩瀚磅礡,一尾「龍翔碧海」驚天動地翻騰泅來;內部擺設清幽雅致,一本「紅樓夢」典藏世間沉重兒女情懷。周齋主的作品涵義深遠,令人嘆為觀止,乍看之下剛柔並濟,細細咀嚼更有老莊灑脫。一把精鑄「劍魂」吞吐君子之意,銳氣內斂,蘊而不發;一尊觀音「普渡慈航」,於驚濤駭浪中現無我大悲法像,若非菩薩柔弱心腸,怎會有如此神通手段?

  今日歙硯在周先生手中,竟活脫脫地躍出硯台的形體之外,一個精采文化的優雅迴旋後,氣閒神定地把歙硯再次推入世界美術文化的行列裡。我想,假使歷代刻硯名匠如金殿楊、顧氏父子,乃至於精通「詩書畫篆刻」的高鳳翰先生再世,對於周小林先生的作品,也有相見恨晚的感嘆吧。

  跟周小林先生交談,絲毫感受不到市儈之氣,倒像是一位收藏家,侃侃而談他心愛的收藏作品。不吹噓、不誇大,只談創作理念,只說典故出處。一方亡國李後主的「青蛙荷葉硯」,談得妳嘆息不已;一闋武穆遺恨的「滿江紅」,說得我熱血沸騰。

  於是我倆挑選了一方「金暈細羅紋」的小品歙硯,仔細鑑賞後,更訝異周小林齋主對待一個小型作品的製作態度,竟也是如此嚴謹!這小小石硯的選料、設計、造坯、雕刻、磨光、配盒等繁複工序,無不細心要求、銳意琢磨。尤其我們買的這方由周先生設計,胡淼先生雕琢,名為「詩韻」的小硯,把夜江景色的晚風雅致,輕巧地收入硯石之中。

  其中,有江水,有礁石,有樓台,有小橋,有孤帆,有夜色,和諧地融為一體,卻又層次分明,互不干擾。硯堂上的小浪江瀾溫文儒雅,波紋粼光寧靜綿邈。墨池更在遠方江潮不明處,凸顯出江天夜色的渾然一體。江上一葉孤帆,泊得恰如其分,直把遠近江水,點個明白透徹。

  那小船與岸邊閣樓遙遙呼應,不知是歸去,還是來兮?硯材邊緣的亂石崩雲,伏礁密佈,散滿了濃郁秋金之氣。此硯題有「清風明月酒一船」,除了風雅之外,更有豪情隨行。

  周先生也當場小試一手,將幾款歙硯輕置水中。沒想到歙硯離水、入水竟是兩種風情?紋路、色澤迥然不同!著實讓妳我大開眼界。

  回飯店後,細細把玩此硯愛不釋手,乃至於徹夜難眠;於黃山病榻中,仍對周先生的歙硯思念不已,心中盤算的還是:再買一方歙硯,帶回台北。下山後,在微微小雨中直奔老街,兩個雨夜怪客闖入硯齋,周先生一見我倆,便笑著說:「怎麼又是你們?」

  是啊,又是我倆,不就是為了三百硯齋的歙硯而來嗎?

  周先生又端出一方美硯,正是封坑停產已久的「老坑眉紋」。這硯材的體態沉穩雄建,紋理光滑細緻,硯石本身的雕工精巧俊美,構圖引人入勝。孤客、扁舟、月影、瓊樓,在江波上虛實相疊;硯池、墨堂,在「江水一片月」的映照之下,卓然天成。一轉身,硯台背後的俊逸銘文,卻落寞成半首名詩─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沒想到,我從屯溪老街,帶著寒山寺的千古鐘聲,回到了沒有江楓漁火的寂寞城市。難怪,一直失眠。

  「小硯有碧玉之美,大硯有名山之偉。」周先生的作品,無論大小,無論價值,都是不可多得的文房瑰寶。沒有耀眼的輝山媚川,不能孕育出這麼細膩滋潤的美麗硯石;沒有深層的藝術涵養,不能創作出如此驚人的歙硯典範。

  而歙硯精魂中所蘊藏的極致藝術,透過周齋主的雕琢巧思釋放,永恆美感的一收一放、一開一合,再度讓歙硯成為中華文化的鎮山之石。老子在兩千多年前所說:「將欲歙之,必固張之。」或許,正是歙硯所背負的文化宿命,最佳的註腳眉批。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30 16:19 |
Ivon 會員卡 葫蘆墩家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個人商品
特殊貢獻獎 社區建設獎 優秀管理員勳章
驗證會員
級別: 榮譽會員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38 鮮花 x14237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下面是引用highb0925於2005-03-30 16:19發表的 [轉貼] 輝山媚川:
  如果不是緣分,我很難說服自己,這兩塊硯石自唐代以來的漫長等待,為何會在我倆心底,找到了安置的案頭。

  在長江所受的風邪尚未痊癒,便一路風塵僕僕地趕到黃山的南大門─安徽屯溪,為的只是在屯溪稍作整裝,以利隔日一早攀登黃山。當我第一眼看到沿著新安江蔓延建立的美麗街市,我想,必定有不少中外遊人忽略了屯溪秀外慧中、依山傍水之美。

  屯溪四面環山,朗朗群山把屯溪圍成一個景色明媚的河谷盆地,加上清綺韶秀的新安江水,靦腆和婉地穿過屯溪,一抹澄明祥和的風光如詩如畫。真教人羨慕那屯溪居民,能夠每日出入行走、居住坐臥於這金碧山水之間。
.......
有時候緣份也是要讓自己有一個經驗的
這樣子對自己也會比較好



^^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台灣政府網際 | Posted:2006-09-05 14:1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6191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