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160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ss8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3 鮮花 x15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疾病] 病症探源 巴金森氏病 顫抖的人生
1817年在英國一個小鎮,有位開業醫生寫了一本小手冊,敘述他觀察到的六個病人,這些可憐的人手、腳、頭和全身都會猛烈振動,走起路來快步好像在跑,每走五、六步路就要用柺杖重重地敲擊地面,才能夠維持身體直立的平衡姿勢;這位62歲的老醫生在書中向讀者致歉,因為他沒辦法提供更多的學理來分析、診斷,不過他認為這是以前醫學所忽略的一種病症,所以他特別記載下來,稱為「顫抖和麻痺的病」。

  然而此書和此病卻被人淡忘了近50年後,才在法國被一些神經學家重新探討、研究並加以定義,並以其名巴金森為病名,使這個疾病聞名於世。目前全世界60歲以上的人口,每100名就有一名發生巴金森氏病;它的原因也被了解,是由於腦中含多巴胺的黑質核細胞大量死亡,所引起缺乏多巴胺的退化性疾病,造成身體的顫抖和肌肉的僵硬。


  1867年就有人開始用含阿托品的巔茄植物做治療,100年後左多巴的發現使得腦內能夠補充多巴胺,使巴金森氏病能夠控制,近50年來也有些外科手術的研發,像在腦部做立體定位破壞基底核中蒼白球內側來治療顫抖和僵硬,甚至幹細胞植入,但成效尚未確定。

  由於巴金森氏病是一種常見又明顯的退化疾病,所以許多名人得病後都曝光。像希特勒在45歲時發病,據說因此影響到他的行動和決策,導致納粹崩盤;鄧小平也因此退出政壇,拳王阿里因而無法繼續比賽,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雖然動作遲緩、手顫抖,依然努力於聖職,可說是巴金森氏病人的榜樣。

  這慢性退化的困擾,其實只能就症狀治療,保護神經不會太快退化,其他就要靠各種復健和生活調適,尤其是心理層面,大半病人都會出現憂鬱,導致病情急速惡化;如能像教宗一樣有奮戰的勇氣,在病後10年、甚至20年,都可能還有滿意的生活。

  人類腦部三大退化疾病中,巴金森氏病是近代醫學最能控制的;然而,巴金森病可能是要靠病人本身的毅力和勇氣,也在考驗人們的戰鬥力指數吧!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3-13 07:59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0417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