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6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sa001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8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说][分享] 快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快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时代杂志报导一九九八年一月一日,新年伊始,三位顶尖的美国心理学家来到墨西哥的加勒比海度假胜地阿库玛。温暖的阳光、洁白的沙滩、优闲的情调,这里似乎正是思量人生之乐的绝佳地点。三位心理学家来到此地,正是为心理学开创一个新的方向,倡导研究「快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宾州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塞利格曼当时刚接任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主席。依照学会惯例,新主席上任时要为未来一年任期拟订一个主题。塞利格曼选择的是「正向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领域,他向来认为心理学界应突破侧重于疾病与痛苦的研究传统,更深入探讨正向情绪、个人长处与美德等层面,帮助人们追求真实的快乐。

为了号召学界共襄盛举,塞利格曼特别邀请两位同行来到阿库玛做脑力激荡。一位是美国心理学一言九鼎的元老富勒博士,他曾担任APA主席长达十三年;另一位是芝加哥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奇克森特米海伊,他提出着名的「心流」(flow)理论,探讨如何创造较高层次的美好生活经验。在三位学者的倡导之下,「国际正向心理学高峰会议」已经举办三届,相关研究百花齐放,堪称是心理学界罕见的盛况。

敲门砖─信仰与亲情友谊

正向心理学或许可以简称为「快乐的科学」,它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事物最能让我们感到快乐?研究结果恐怕与一般人的想法颇有出入:财富、学历与青春对快乐的帮助都相当有限;婚姻的影响好坏参半;倒是宗教信仰与亲情友谊,似乎才是获致快乐的敲门砖。

外号「快乐博士」的伊利诺州大学心理学教授丁纳发现,只要基本生活需求无虞,额外的收入对提升生活满意度无甚帮助。高等教育与高智商也不是快乐的兑换券。美国疾病管制局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廿到廿四岁的年轻人情绪低落的时间,还比六十五到七十四岁的老先生老太太来得长。

另一方面,宗教信仰确实有鼓舞心情的效应,但是功劳要归给诸天上神佛还是宗教团体,至今尚无定论。亲情友谊的快乐功效则无庸置疑,丁纳与塞利格曼两年多前合作进行一项研究,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快乐感最高、忧郁感最低的一○%学生,都拥有密切的亲友关系与较长的相处时间。丁纳说:「想要追求快乐,就应该培养社交技巧、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并且广结善缘。」

三要素─乐趣、参与和意义

更深一层来看,什么是快乐?如何衡量一个人快乐或不快乐的程度?美国心理学界在这方面发展出多种评估方法,例如丁纳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奇克森特米海伊的「经验取样法」、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的「每日经验重建法」。

各家方法不仅各有所长,同时也代表探讨快乐本质的不同路径,而且殊途未必同归。卡尼曼认为在衡量快乐程度时,不能完全诉诸受试者的事后回想,否则很容易挂一漏万,以特定时刻(尤其是经验的结尾时刻)的感受掩盖整体经验的意义,因此他主张应详实记录受试者的生活经验与当下感受,进行全面的分析。

塞利格曼则强调记忆的重要性与代表性,快乐并不等于经验中片刻喜怒哀乐的加加减减,而是具有更深刻的本质。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快乐》一书中指出,快乐是由三项要素构成:乐趣(引人开怀的生活经验)、参与(对亲友、工作、爱情与嗜好的深层投入)、意义(发挥个人长处,为超乎个人的目标努力)。

三项要素之中,自然以享乐最为肤浅短暂,参与和意义方能持之以恒。塞利格曼说:「这一点值得好好宣扬,因为有太多人的生活是以追求享乐为目的,然而参与和意义的重要性远高于享乐。」

恒定点─快乐可以控制吗?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我们能不能控制、调整自己的快乐?明尼苏达州大学的莱肯博士在一九九六年发表一份研究报告,藉由调查四千对同卵与异卵双胞胎,探讨基因对个人生活满足感的影响程度。他的答案是:五○%;基因显然会影响亲和力、抗压性、负面情绪倾向等人格特质。

莱肯进一步推论,每个人的快乐程度都有一个先天的「恒定点」(set point),无论生活的顺逆起落如何动荡变化,人们总是会设法调整心境,重回这个恒定点。在生命曾经坠落谷底的人们身上,最能见出这种惊人的自我调适能力。

丁纳的后续研究发现,有两种不快乐的经验,会让人们长期在恒定点之下摆荡:失去配偶与失去工作。丧夫的女性通常要五到八年之后,心境才能回复到守寡之前的水平。失业之痛也往往会延续到觅得新工作之后,久久方散。

莱肯原本认为,快乐恒定点就像身高一样是与生俱来,提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他后来修正自己的论点,承认调整的空间不但存在,而且相当可观。他的新看法与正向心理学不谋而合:人们可以藉由后天的努力,改变先天人格特质的快乐水平。

改变的关键就在于塞利格曼揭橥的快乐三要素:乐趣、参与和意义。我们可以积极发掘生活的乐趣、深化对周遭人与事的参与、致力于让生活更具意义。后两者尤其重要,实际作法包括常怀感恩之心、无私助人为善、答谢曾经帮助自己的人等等。

试看看─实践「付出」二字

塞利格曼并极力推荐一种提升快乐水平的作法:探讨自身的优点长处,寻求新途径来加以发挥。塞利格曼并强调,知性的优点长处(好奇心、学习能力等)对快乐助益不大,涉及人际关系的优点长处如慷慨、幽默、感恩、热忱等,才是快乐的最佳来源。

由此可见正向心理学的基本观念之一:快乐主要还是得在人际关系中寻求,而关键在于「付出」二字。塞利格曼的研究伙伴彼得森说:「当你自愿帮助他人时,你会从自身的存在情境抽离出来,这样做很有益处……『付出』会让生活更有意义,让你在别人的生活中产生重要性,而你本身也因此找到方向感。」

当然,也有些心理学家质疑林林总总的快乐追求法则,认为我们的人格特质未必有多大的伸缩弹性;要生性落落寡欢的人强颜欢笑,恐怕未见其利、先受其害。到底哪一派的说法才对呢,或许我们可以亲身实验一番,尝试让生活中多一点感恩、多一点善意,就算对追求快乐的助益未可知,这些经验也会带来美好的结果。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2-26 14:03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795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