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682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hemg 手機
數位造型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初露鋒芒
級別: 初露鋒芒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鮮花 x1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生活,淡泊簡單就好
佛典云:「知足之法即是富樂安穩之處,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
處天堂,亦不稱意。」

其實一切唯心造。有人出門還隨身攜帶被子、枕頭,只因為「不習慣」;這也是執著
己有與他有。試想:一個人躺臥能佔多少空間?而休息只不過是要調養生息、恢復體
力,實在不需要過多的希求與欲念。

曾有則新聞:有位獨居洞中數十年的人,媒體稱他為「野人」,但他也是普通人,只
是住所完全沒有現代文明的設備,進出住所僅靠一條鐵鍊上下。洞中鼠蟲悠哉來去,
他覺得這很自然,人鼠也共處得很好,生活樂在其中。這就是俗話常說的「知足常
樂」。

一般人常因虛榮心起,貪著執迷,物質再多也無法滿足,實在是苦;回歸淡泊簡單的
生活,知足者雖貧而富。

古時有個村落背山面海,村中男人都靠打獵捕魚維持家計,婦女們則卑順地照顧家
庭、服侍丈夫。佛陀覺得他們這樣的生活,不但造作惡業不自知,而且毫無生趣,於
是便到村落去說法。

佛陀一走進村落,無論是卑順的婦女或自大狂妄的男人,都被佛陀莊嚴柔和的氣度所
感化,靜靜的聆聽佛陀講說殺生的罪業與六道輪迴。

佛陀說:「不殺為仁,慎言守心,是處不死,所適無患。履仁行慈,博愛濟眾,福常
隨身,臥安覺安。天護仁愛,所在得利。」

意思是,培養內心仁德的第一步就是不殺生,平時說話要很謹慎,不要動輒粗言鄙
語,心中要有愛,若能如此,生活就可以適心如意無煩惱。一切行動以仁德、慈悲、
博愛為原則,愛護萬物,尊重生命,能博愛濟物,這分福永遠都在身邊,自然睡在何
處、住在哪裡都一樣。上天總是保護具仁愛的人,無論如何,有仁愛的人終能得到利
益。

村裡的人都心開意解而歡喜地接受佛陀的教法,棄漁獵而遷居農耕
,一樣生活安定,反而更加和睦安樂。

現代生活很便利,究竟還要希求多好?有的人不僅圖享受,還追逐時尚流行、虛榮、
奢侈,這種人生無不就是為了一個「貪」字。可知道,無明煩惱往往就在日常生活中
累積,所以每個人應該自我調整好生活,簡單淡泊的生活,身心才能清淨,也最健
康。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台灣固網 | Posted:2005-02-15 18:5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2158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