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062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sa001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特殊贡献奖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4 鲜花 x84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小品] 北京出租车
北京出租车


「欢迎您搭乘北京出租车,对我们的服务进行监督。」这是北京出租车上预录的欢迎词,听来很有点顾客至上的感觉,只是太过严肃。

初来乍到,不熟悉地铁和公车路线,出门都「打的」(读做「打滴」),之后就打成习惯了。这里的出租车有红、蓝、黄、白等不同颜色,取决于所属车行,起跳都是人民币十元,之后依车况每公里有一块二、一块六、两块钱等级,价钱贴在窗上。很多北京人专打一块二的车,老远就能分辨是哪种车。后来我们也学到一点,主要是看大灯旁有没有小灯。

在曼哈坦活动,最常搭乘的是地铁,黄色计程车只偶一坐之,因为太贵又不好拦车。司机和乘客隔着一道透明压克力板,开车凶猛,闷着脸不开口,让人觉得纽约冷漠危险。北京出租车价廉且空车多,司机先生,惯称师傅或昵称「的哥」,讲一口爽利的北京话,上车先问候,问清地点还问想怎么走,有时绕点远路可以少堵车,事先讲好以免乘客不满。

我们常拿着美食书,指名到他们不熟悉的某处某店,不论是在深巷或是大街,他们总是耐心地找路问路,更多时候,他们打听这本美食书在哪儿有得卖,以便应付像我们这样的乘客。也许是纽约计程车的经验,让我对北京出租车的服务态度受宠若惊。而不平则鸣的北京乘客,想必把的哥们训练得特别敬业。唯一的例外是遇上一个才开工一天的新手,我们要去的地方不知道路不说,连要他掉头回到原处也做不到。

有一次遇见一名的哥,随身一个热水壶,等红绿灯时,闲闲啜口茶。经我探问,他的话匣子开了:「我喝的可都是最好的茶。」他说,「不抽烟不喝酒,就爱喝点好茶,吃点好的。」他说很多同业拉了几年车,落了一身病。他绝不替自己定指标,一天能拉多少拉多少(载客仍用拉字,沿袭人力车时代用法吧),中午固定去一家饭馆包饭,吃得不错,晚上七点就下班回家休息。那天我到北京大学附近,算是长程了,三十多块钱车费,身上只有百元大钞,他找不开,建议如果我回程还坐车,他免费等我。收了我的钱,给了我手机号码,还让我先试拨一次。半小时后我办完事,打电话给他,他果然在门口等着。他告诉我,那天是跟爱人的结婚纪念日,准备早早下班,一起吃馆子。下车时,我祝他纪念日快乐,彼此都笑了。

后来,我们真的跟个师傅交上朋友。那天本想打车到前门大街,换搭旅游专车去市郊的红螺寺,打到的车十分洁净,师傅彬彬有礼,知道我们想去红螺寺,建议我们包他的车去。他开的价比旅游专车只多一点,我们的行程也能更随兴。这位师傅讲话有分寸,不多探问,跟小儿特别投缘,一路上我们随意停了几个点,玩得尽兴。以后我们又包他的车游长城、去机场,并介绍给朋友。他每次总是准点到,车子洗刷得干干净净。

春节前,想去花卉市场买几盆花添喜气。带着小孩,搬花不易,想起找这位师傅。他把我们拉到市场门口,等我买好花,替我仔细安置车上,到家后,又替我搬上楼去。一路上,他告诉我北京过年可以去哪儿玩,还教我砍价的技巧。我好像找到了一位北京生活向导。

慢走,您哪。回见,师傅。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2-11 22:41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3266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