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291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ach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散文][分享] 生命對話-(二)

生命對話-(二)

真正的人,就是有能力通越一切,並將一切看做為過程的人。相反地,假如人會被任一種過程所阻,那麼他就連過程都沒有了。 ~~摘錄《九卷》頁110

2
「欲望」在人性的存在中,是一個極其複雜而龐大的系統。我們若將之加以抽繹性的表達,它應當分為三個不同進向的系統,一個是它自身存在的孕育系統,一個是它外向而展現的系統,一個是它內向而回歸的系統。而每一系統間的關係,都必以其本身發展的至極性,而邁向於另一系統,成為不可息止之複雜的運動體系。 ~~摘錄《九卷》頁150

3
假如我們真正懂得欲望,它自然就指向人存中最純粹的道德去了。相反地,假如我們以欲望為一般所謂之罪惡或人之惟一真實,那就是在欲望中,不知欲望的整體,或以更高的欲望衡斷更低的欲望罷了。 ~~摘錄《九卷》頁154

4
只有追求生命的人,才是一種要求徹底的解決,而承認自己是無知的人。只有承認自己是無知的人,才是永遠以一種缺失般的心靈,而向極致去追求的人。只有有能力向極致去追求的人,才是有資格發現人之有限性的人。只有有能力並有資格發現人之有限性的人,才是真正以一種神聖般之仰望之情,確確實實望到了無限與絕對的人。只有真真確確有能力以一神聖之仰望之情,而看清楚了無限與絕對之人,才是有能力超越有限而與無限合而為一的人。
所以說,假如人根本不是尋求自身生命徹底解決的人,那麼實際上,在他身上根本就不再有什麼徹底的事了。因為只有生命本身,才是徹底,並使可達到徹底之境的真實存在。除此之外,儘管我們可以用言語把道理說到多麼徹底的樣子,那也只不過是說說罷了,其中並不一定有生命存在著。所以在徹底生命的裡面,我們永遠都不會設法用文字或語言來把它說清楚的,相反地,我們是用全體的生命本身去呈現,因為文字語言本身就不是什麼徹底的東西。同樣地,哲學與宗教的真義,都必是尋求徹底存在之物,所以它必是「解決」之學,「生命」之學,而不是「知識」之學。 ~~摘錄《九卷》頁199~200

5
時人常謂「欲望」者,自然之事也,則不可少。殊不知「德性」,亦自然之事也,又怎能可少!人之愚者,莫此為甚。 ~~摘錄《九卷》頁204

6
所謂「生命」,就是永遠是新的。而永遠新的生命,便是無時無刻不在增廣。但實際上我們知道, 一個能做到如此程度的生命,他絕不屬於任何種類知識中的生命,相反地,他必屬於一顆在極深極廣之超絕的世界中,獲致了完全信仰的靈魂。因為一個永新的生命,就是一個無休止地向前努力的生命,換句話說,人只有在承認自身不夠完善,而對那完善者,有充分信仰的時候,他才能成為一個永不息止之努力者的。相反地,人只要一天感到自滿自足了,那麼他的生命,便立刻停止,再也不會有所前進了。這便是一種死的生命,便是非生命。~~摘錄《九卷》頁243~244

7
人只要努力就好了,除此之外的一切,都交付給上天。因為人本身的存在,既不是目的,也不是結果,而只是過程。惟其如此,人才能通過人的存在,而來臨到那一個廣無邊際之宇宙的面對之中。同時人也只有在有能力面對此一真實而廣無邊際之宇宙的存在時,才會發現他只是一個過程。反之,假如人心中果為一思一念所阻,那就無法通過人的過程,而進入到那個真實而廣無邊際的宇宙中去了。 ~~摘錄《九卷》頁260~261

8
我們真正擁有的,只不過是一個赤裸裸的身軀罷了,它沒有一個文字,也沒有一個符號。然後人類為了呈示他異於其他赤裸自然動物之特殊能力,便開始應用文字或符號。但是由於他應用的太厲害了,以致他終於迷失在他自造的迷宮之中,同時也失去了他赤裸身軀之真屬自然的能力。等到他果有所反悔,想有所回歸他赤裸之自然之可能時,卻早已是回顧茫然,而難如登天。 ~~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7

9
如果心靈平靜了,那還有什麼好講的。於是我們說:把今天當作今天活就好了。但是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換句話說,所謂今天究何所指?很顯然地,人類從來就有一種習慣,即把部分當做全體來處理。事實上,昨日或過去的一切,不可能不滲透到今日之中,也一如今日之滲透於將來。所以說,時間是不可分的連續體。只是由於它本身的存在也具有一種形式的週期性,於是人類也就順便以此而造就了一種介於「個別」與「整體」間之形式性的象徵說明。 ~~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9

10
什麼是根源?根源就是:自然,原始,兒童,背景,基礎,真正的感覺,真正的聽覺,生活本身,身體自體,文字以前,或文字的正確應用。什麼不是根源或是根源之延伸?延伸即:感覺以後,思考,看以後,聽以後,背景中物,「人」,生活以後,文字以後,或文字之不正確的應用。 ~~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28~29

11
人除了業已表達出來的部分可討論外,其他有何可討論者。但是人若只是在表達出來的部分中而活著,那有何「人」的真實性可言!~~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36

12
我不是在說出一些什麼,而是在說「說」本身,而且不是用一種定義、分析或結構之方式,而是在一切形式之外,從事一種存在性動力導源的工作。~~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66

13
人,都必成為一屬於自身之生活者吧!這雖然很難,但人實在亦無他途可循。這裡面,並沒有何才能高低的問題,而只是一個能否誠實面對自己的問題。其實這也很簡單:文字愈多,人愈不誠實,並看不到自己。文字愈少,愈純樸,便愈多誠實與面對自己之可能。~~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78

14
在人生世界中,絕大部分的人,都活在「形容詞」的境況中。並不是說,這種生活多麼不好,而是因為整個人類文明本身,就是大自然之一大形容詞。所以,人活在其中,很難再有真正的主詞與動詞,而只有此大形容詞中之主詞與動詞。真主詞就是製造了此文明大形容詞之主詞,真動詞就是此文明之創造。本來,屬人大自然中之創造是易事,而文明大形容詞中,無頭無尾之辯證是難事,但,人在大形容詞中已活的太久了,早已不知自然創造為何事,所以,寧以難駁易。無他,反其道而行之而已。 ~~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80~81

15
說來說去,人的追求,均無非是成為他自己罷了。當然,假如人本來就是他自己,也就無所謂追求或成為自己之事了。可是,事實上,不然,當一個人,在文明社會中,一旦有所感覺時,總是覺得不是他自己。尤其是在文明社會中,由於學習,使我們「知道」要去追求或去追求那理想之物時,卻往往使我們不知不覺地,走向了和自身的存在完全相反的路上去。甚至就在我們說「追求自身」時,同樣也會形成相同的錯誤。因為,這就好像是說,我們以我們自身為出發點,經過追求過程,最後我們達到了一個「目的」,而那個「目的」就是我們自己。這樣的說法,表面上看起來,並沒有錯誤。但無論如何,這只是一種「文字性規律」的說法。如:一切均有所先後、有所因果,等等。但事實並非儘然如此,因為那個被我們稱為自己的東西,一直都存在在那裡,而且從來都不曾變過。而且變的只不過是我們追求的過程與方式而已。~~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刻痕》頁81~82

16
人的心靈如果是打開的,那也就沒什麼話好講了。但是人卻時常以各式各樣的事物,而將心靈侷促地關閉了起來。諸如痛苦、目的、不能忍受,乃至於猶豫、想像,等等,而將自己關閉了起來,並失去了一切自由與希望的可能。因為所謂希望,就是人有充分的能力,通過幻想與靈感,而將自己打開,並成為一貫徹而痛快的負擔者。~~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97

17
孤獨與究極的追求,並不是分別之兩件事,相反地,而是指同一件事,或一事之兩面。因為只要我們的追求是具有究極性的,那麼實際上我們便不可能不要求一更具不專一與凝聚性之孤獨生活。同樣地,假如我們果然已經是生活在孤獨的要求中了,那麼試問在我們孤獨的生活中,所作的事或要求,並不是一究極性的,那我們又怎麼肯捨棄現實,並忍受得了孤獨的?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說,「孤獨」只不過是一種生活方式,或一種不得已之生活方式罷了,而我們實際上所追求的卻是究極,而不是孤獨。但是人為了真正地認識並達成究極,所以不得已而採取了一種孤獨的生活方式罷了。為什麼?因為所謂究極,或究極之要求,就是說人永遠都不能滿足於那些個別事物推移間之現實世界,而一直向那個具有終極性將生命或宇宙加以徹底解決可能的世界中追逐而去。或者這個意思也就是說,人為了獲致一對于生命或宇宙之終極性解決的可能,不能不對生命或宇宙從事于各種更具逼迫性的表達方式,但事實上,人卻恨不得在可能的情形下,放棄一切方式的表達,而直接地進入于生命或宇宙之存在的實體裡面去。但像這種事實,這種要求,或這種究極性之人類存在問題的徹底解決,在人來說,果真是可能的事嗎?假如它果真是可能的,那麼我們還再要那些現實事物或表達方式作甚!假如它根本就不可能,那麼就是我們再要了那些現實事物又有何補!于是人在他終極性的焦慮中,他更孤獨了。孤獨,一切真正在這條生命之追求的路上走著的人,他更孤獨了。-----而所謂究極,實際上,也就是人對于存在真實之不休止的要求中,最後所可能完成之更形逼近于存在之表達罷了。------所謂真正的追求,到頭來,就是追求感覺自體或思考自體,或即人的生命或心靈自體,它根本不可能藉助于任何外在的助力或對象完成之,反之,它所依靠的,只是人存在之純自我之面對,即孤獨,即究極,即一種事物之本質或整體宇宙的追求與面對。~~摘錄《塞尚藝術之哲學探測》頁2~3

18
孤獨之根本意義,在于外物無一物確實可求。換句話說,一種真正的孤獨,如都必是一種精神性的,那麼它根本的意義,即在求一種比一切外在物,更真實之物罷了。如外在有一物可求,人均不必孤獨如人果在外物中,卻無一物可求,其不孤獨亦必孤獨。是以真孤獨,必內在物。人無真內在可求,亦必無真孤獨可言。 ~~摘錄《林布蘭藝術之哲學內涵》頁111


19
我常與友人講起,人有兩種生命,一種是自然的生命,一種是再造的生命。所謂自然的生命,具體來說,就是一種純粹的熱情與學習的過程。而所謂再造的生命,即當自然的生命,逐漸隨日月而磨蝕,人還能堅持其優點,連綴其所得,並在自然之外,有能力以自我而建立為一個更具體而真實之自我的人。~~摘錄《林布蘭藝術之哲學內涵》頁114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26 13:1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6579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