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414 個閱讀者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Mach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鮮花 x63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散文][分享] 生命對話-(一)


生命對話-(一)

92
要有能力去尋求生命之真正的根源,而不要汲汲於生命所呈現之某一種方式,因為所有的方式,都是我們追求生命之根源時,所採取的一種姑且的說法或行為模式,或只是在我們不止地尋求生命之真正的根源時,所獲得之一種比較好的方式而已。反之,若只有方式而已,事實上,就是把生命本身或其根源通通予以忽略或切除掉了。


97
必先有生命,然後才有男女,男女只是現象,現象唯在操作而已。以「操作」知生命難,以生命而操作易,生命及其延伸之間之差別在此。


98
生命不是一種遭遇,而是一種實體。它起生一切,它即一切。生命永遠都不是一種表達性的打開,而是一種存在性的打開。這之間之分辨,就要看你對人類表達瞭解的多少了。所謂人類表達,就是整個人類文明史的存在。若不落於表達之內,即在於超越或通過整個文明史,否則,即以某文明方式講生命或打開生命,仍非生命本身之真正打開。或生命打開不難,真在其中而永駐才難。人多離不開一些文明之遭遇之事,即在某時空座標之操作中而已。生命非遭遇,它是一種實有。遭遇是生命後的延生物。人都難免不在生命之延生物中而停留。所以,稍一不慎,就墮入遭遇,甚至連生命之真正的延伸都不再是,更何況是生命本身!遭遇的結果,即不止文字性說明的產生,或即不止對於文字說明之再說明,使人再也無法回到生命本身為止。於是,從此各式各樣無奇不有之說明或解釋紛紛出籠,這只是說明人對生命本身之「離開」,卻再也無法產生任何對於生命本身之真實的瞭解與觸及。


101
讓人在真正初始般之生命裡,開始去操作語言文字,而不是在語言文字之既有中,去操作生命。但語言文字已為既有之事實,那一切就要看人的造化與努力了。只要你的所求徹底,你早晚會在生命之初始裡面獲致重生。


102
人永遠不會是以反對某一方式,而找到另一種屬於自己之新方式,而重獲生命之自由。人必在一切方式之上,找到屬於自己之生命本身,才有屬於自身之真自由可言。


106
生命只是生命,不是其他任何事物,也不可能由其他事物所代換。反而其他事物都只是生命之自然之延伸,但唯創作與生命最為接近。如果說,整個生活本身就存在於一種全創作之範圍當中,那麼,生命實際上已進入到你的生活裡面了。


110
朋友,不論生命多麼困難,都請你設法以最大的忍耐與尊重,順利地找到那些橋樑,搭上那些列車,攀登並跋涉,最後終必來臨到那令你永遠坦然、喜悅並無所旁顧之生命的面前。


111
生命之途,它永遠都只不過是老生常談罷了。但,每個人都必須按照他自己的方式重新再來過一次,並加以證明才行。其實這仍舊是老生常談。只是當我們真正有能力將它加以實行時,我們卻發現,那文字可能是舊的,但其經驗對我們而言,卻永遠而常新。除非說,每個人都能不止地追求,並以其經驗而來到生命的面前。使全人一致,即無所異同。


122
我是生命,我也是生命之背叛者,同時我也是生命背叛之搏鬥者。但最後,我所呈現的,仍只是生命而已,而不是任何生命存在中背叛或搏鬥的任一種方式。我無所停留,亦無所怨尤,生命只是生命,我必忠誠于那生命力量之真實的根在者。至於人所經歷的,隨它去吧!模式都有一些虛假的成份,它連生命之背叛都不是。


130
在人文社會中,早已太多規定性規範事物了,所以,假如我真想以生命而控次生命,事實上,我們必須先要具有一種在規範性的世界中,屬人生命之再生的能力才行。是的,在人文世界中,人是需要一種生命之澈然之重生能力與可能的。否則,一切就是說的再好,大概也都在大小不同混淆之間罷了。生命與次生命之混淆是生命致死的疾病。


131
生命未活而先死,即文明之最大絕症。


137
如果我們以生命去活,我們就可以忍受許多的痛苦。反之,生命變成痛苦了,那麼,我們就活不成了。


138
生命之真義,並不在於我們採取了某種高超的方式,或做了什麼有義意的事,而在於我們是否真正以生命本身而「活」著。


145
所謂智慧,無他,恢復屬人的本來面目,而不被制約在因人而有物之中罷了。(以上摘錄《哲學美學與生命的刻痕》一書)



1     愛與需求,來自於人們過份潰失與過份滿盈的時刻裡。但當我們潰失時,我們會過份激切地需求,同樣當我們滿盈時,我們會過份激切地付出,所以其結果,人之所得,最後仍無非是潰失罷了。於是在我的一生中,絕大部份的時間,都在想盡辦法,去尋求那一點點心靈的寧靜與平衡去了,有時候我果然是很成功的;但是又有誰知道造物者到底要怎樣安排呢?比如說,像今年春天的氣候------。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18

2     人的三分之一情感屬於愛情,三分之一屬於友情,三分之一屬於其他,但其情感之全部總和卻只屬於宇宙之大自然。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23

3     假如人間非有遺憾不成,就單單純純地關起門來留給自己吧!郤不要把遺憾丟到外面。或因外面之處理不當,而使自身更遺憾,更更遺憾。~~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26

4     人就是再高超的時候,都必有一些世俗。同樣地,人就是再世俗,恐怕也並未完全放棄了理想的可能追求。人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存在者,絕非三言兩言可道破。一切只有看我們自身的造化與抉擇了。但,人之難,亦在於此。因為真正的抉擇,異於生命之複雜多端,它必須是簡單、明瞭而直接才行。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30

5     你說愛欲之心嗎?在我來說,它一如大自然一樣的單純、直接而偉大,它唯一之缺點,是令人莫可奈何,甚至有時也會令人充滿了遺憾之心。所以說,還是不要多說它吧!只叫它被包在我們心靈深處,那個更形單純、直接而偉大之角落裡去吧!只要它不太突出,一切就會美好而和平了。~~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30

6     愛欲之念,人至老死,何曾稍歇,不論你說它是自然也好,生命之根源也好,事實上,人對它是莫可奈何的,唯有挺其自然而已。只是除此以外,我們必須於不必過份注意它的情形下,要將一切屬於善美充盈之物,盡量將其填滿於我們心靈之剩餘處所。同時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說我們之愛欲之念更美化一點,自然一點,或有時人果然已顯得高邁而不被其所制的樣子了。一種真正的心靈平靜,就是人和大自然最最接近之契機。同樣地,一種真正和大自然之接近,嚴格來說,就是當人不再受任何強烈意欲之控制,同時也不再受任何觀念或知識之束縛或阻止的時候。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78

7     我不是禁欲者,一點也不是。但我永遠無法駁斥愛欲所帶給人之細膩而激然般之煩擾與困惑。講良心話,誰又能完全地瞭解了人類心靈中之深刻之情感或欲望之事呢?充其量人也只不過是一些現象性之知識,或一些融通式之處理方式罷了。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102

8     無欲之事,說多了,也變成一種強調了,不如說是一種純粹無他之心懷要好而正確些。因為真正無欲,根本上似乎並不在於欲不欲之事,而在於一種廣大、平常而純粹之心。頂多只不過在人獲致或深深體會此之前,無欲是一種最重要的關鍵罷了。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153

9     你是說愛情嗎?可是你又要得到怎樣的愛情呢?是你想像中那麼完美的那一種嗎?可是世界上真有「完美」這回事存在著嗎?如果沒有,你又為什麼要要求愛情那麼完美呢?這並不是說悲觀不悲觀的事,而是「事實」究竟如何!以我來說,人能想像到「完美」,這對人來說,已經是一第論了,又為什麼一定要它變成事實呢!有時我想:想像中非常完美,而在現實中,又得到了一點點,這樣以一點點現實,去點綴那想像中之完美,這樣理想與現實兩得而無失,這就最好不過了。~~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35

10   人之真正要認識自己,其實就是設法認識「人」,或即在於設法認識「人類」。但人之真正認識「人類」,並不只在於認識人與人之間之相異,反之,而更在於找出他之相同點來。但到底怎樣才是真正屬於人類之相同點呢?那便是:存在,自然,平靜,不動心,平等,無差別,無爭,齊物,-----人若不通過這些事物,既不能認識自己,也無法認識人類。相反地,假如我們果能通過這些事物時,我們就會知道,人之「認識人」,和「認識自己」,或「認識人類」;根本就是同一件事。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42~43

11   我不是不喜歡計較,而是說,假如你真正有能力去看清楚了那些世事中,所充滿之無知與無聊時,你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就算是計較,又如何的計較「法」?難會你也要使自己充滿無知與無聊嗎?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55

12   有時我覺得應解救人類,有時感覺有些戰爭也可以,雖然人類存在之本質上,我們應當反戰的。最重要的是說,人類業已存在於一無所邊際,無所主宰的世界中了,甚至連一個可命令我們的力量都找不到。所以,不論我們怎樣決定,怎樣計畫,怎樣犧牲或奔向於理想,實際上,人類是全無依憑者,是以我們也決非一被命令者。人類是可悲而可憐的,不論你怎樣決定,其實宇宙依然流傳下去,歷史與人類一樣。人決不是他制者,亦非有所依靠者。只有當人真正瞭解了全屬人類本身之這種無邊無際之莫可奈何之悲劇命運,才能在人類存在中之某一領域,或一小部份之事物中,使得人與人之間果有所誠信之可能,或面對某些確切不移之真實事物,而有所小決定,小依存,人方能在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之間,取得一些極其有限之全屬人本身的一點點信念,而使人稍具理想般地活下去。但:所有這些人與人,人與事,人與物之間全屬人本身之事物,若不以那一個廣不為人所知之莫可奈何之大域的存在而為其真知之基礎,那麼這一切稍具意義之全屬人之事物的意義,亦無法真實地建立起來。這種道理雖有些不定、矛盾或是循環性,但在我來說,多變就是人類命運的一種比較完整性之真實。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62~63

13   原來於人的一生當中,竟有三個不同的生命:一個是自然的生命,即人與人生而俱來的,它最好之質素,在於純然之熱情。一個是再造的生命,即人根據人的方式,再造而充實的生命,它的根本內涵,是龐大知識與心靈之合一。還有一個生命,是我從前所不曾認識或瞭解過的,它卻是人的單純熱情,或知識之心靈,業已死去以後的生命。但它根本的意義是一種純生命之再生,同時亦即一種生命本身之創造,卻全不賴於其他任何事物。今後我所真正要追求的,就是這種生命。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64~65

14   人,惟一之真實,就是他自己。文字不是。文字頂多只是一種靈感,一種指引,但永遠都不會是一種真自己之全部的真實。甚至當我此刻正在這樣寫作時,也是一樣。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70

15   生命,它只是一種不休止之自我校正過程。如果你是真能反省並深愛一切的,你便能深知此事。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76

16   困難是必然的,但有時最大的困難,並不一定在於我們死命地面對此一困難之目的,而急欲解決之。反之,人的最大困難,往往在於對此困難之坦然的自覺與接受。因為事實上,我們一定要承認,有一些困難並不一定靠了我們的力量,所可就解決的了的。比如說,人必有一個現實世界的存在,人必有一些欲望,人必有一個身體,人必會有所達不到的理想,等等。茫然的掙扎、憤恨、激切或發洩是沒有用的。說真的,有時我們需要一些認命、死心、或一種坦然的接受。其實這也不是為了別的,而正是為了對我們所遭遇的困難,有所正面之成果,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心靈平靜的可能與要求罷了。從前「生命」在我來說是一種隱含,而形上學知識卻是一種顯現。可是現在卻完全顛倒過來了。如今生命本身已是我生活中的顯現,知識卻成了一種隱含。~~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89

17   假如你真有一些愛心,你絕不會以任何憤恨之情而定人於罪。假如你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愛心,那就什麼也不要談了。也許人永遠在此二者之間猶疑、漫然而徘徊不已,但其中根本的問題是說,假如你沒有一充分寬廣而忍耐的心懷,你到底又能真正的瞭解對方多少呢!~~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92

18   愛情在人性中之真義,當然並不在任何對象性之目的,反之,而在於,當人性處於侷促、人文、狹小或無所生機的狀況中時,它對於人性大開闔世界之那種喚醒之澈然揭示的能力。不論是人為了尋求一種生機之活而需要愛情,或人一旦得之於愛情之雀躍之情,其本質上,即在於一種對人類心靈之大開闔之激發能力或作用。但在另一方面,也由於其對象或目的之固定性,常產生許多缺失、錯誤、終止或斷滅性,是以為了對此由對象或目的而產生之必然缺失,能有所彌補,便不能不提示一比有對象與目的的之愛情,更形廣大而自然之大自然之回歸性。當然所謂自然,也不是一種自然現象,反之,而是一種人性自由與無限之象徵物。簡單來說,愛是一種需求與激發,自然就是一種自由與完成。而其根本之作用或意義,統統在於那種人性求活之大開闔世界之可能與喚醒中了。~~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95~96

19   所謂「希望」,其實就是以一切方法將心靈打開,並傾向於自由與無限之可能罷了。真正的希望,並不一定就在於那個目的,而更在於人想到那個希望時的心情。人的心靈如果是打開的,那也就沒什麼話好講了。但是人卻時常以各式各樣的事物,而將心靈侷促地關閉了起來。諸如痛苦、目的、不能忍受,乃至於猶豫、想像,等等,而將自己關閉了起來,並失去了一切自由與希望的可能。因為所謂「希望」,就是人有充分的能力,通過幻想與靈感,而將自己打開,並成為一貫而痛快的負擔者。 ~~摘錄《三月後的五卷》頁97


(以下摘錄《哲學日記》一書)
◎ 二月廿六日:
人假如想要控制外在的事物或人,那就必須要先控制自身才行。但人之發現別人難以瞭解與駕馭容易,而發現自身之難以控制才難。因為人之控制自身,即徹底的節制,即道德,即同情與愛。於是人從此不再設法「控制」別人,駕馭別人,而只想在同情與愛的基礎上,設法用一切方法,使別人更快樂一點,更充實一點,同時也更活得好一點,如此而已。


◎ 三月九日:
真正有情感的人,將會找出一切可能的理由去做他真正想要做的事。只有沒有真正徹底情感的人,才會找出一切理由,不去做那件真正具有徹底意義的事。像理想、生命、靈魂等。


◎ 三月廿三日:
……自我幸福的獲致,是不是就是一種生命問題的解決呢?沒有,不是,自我幸福的獲致往往只是一種人類要追向生命極致去的一種緩衝,一種一時的休憩或疏離,但它本身並不是一種解決。……我們對於生命自體之真正的解決,不但不在於痛苦本身,或對於痛苦之一時的疏離或解決,相反地,它卻只在於人之能完全地超離於痛苦與幸福之上,所面臨的那種自由生命的昇揚之情裡,於是,我們給它一個名詞,我們把它叫做宇宙感。它是一種自我的超越,而不是一種自我幸福的獲致。


◎ 四月十四日:
記住,人所想像當中之上帝之有無,並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人要有把他所碰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當作上帝本身或上帝之事來處理才行。假如他會令你折磨、懷疑、痛苦或出賣你,其實那就是「試探」,或就是來自上帝的試探。甚至人也只有有能力經得起這些試探時,人才會真正的發現,人之真正能對待上帝,和真正能對待每一件現實事物,根本是一樣的事。


◎ 四月廿六日:
人家問我人怎樣才沉得住氣,我說人無所求,自然就沉得住氣了。怎樣才能無所求?我說:所謂無所求,其實就是發現無物可求罷了。或者我們亦可以說,人只是在「求」罷了,其實並無物可求。


◎ 五月一日:
真正的哲學家或哲學的問題,根本是從那些最純樸之人性的問題,或最純樸之思考的問題上而開始的。比如說:「我到底在想些什麼?」另一個是說:「我到底想做些什麼?」假如一個人真心地向自己問過這兩個問題,同時更經歷過了千百倍於常人的努力,而獲得了真正屬於自己之解決的人,那麼實際上他已經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了。


◎ 五月十二日:
所謂真正之理想,即每天有新生活,每日有新精神,新生命,而永不老死、僵滯。


◎ 七月十一日:
所謂真正的自由,即不會有太多判斷一個人行為的固定標準,因為那樣會使人根本失去了自我設想的能力與自我成長的可能。這是最糟的事,因為它妨害了社會之真正生長的活力。


◎ 七月廿一日:
真正的生命,有二種:(1)有能力遭遇痛苦,忍受痛苦,超越痛苦。(2)超越痛苦即貌合自然,並獲致大安慰。


◎ 八月十七日:
我時常和人家談到苦難這回事,但最後我總是下結論說:也許在我經歷它的時候,它果然是一種苦難,甚至當我們這樣說它時,它也是一種苦難,但當我們一旦經過了它,並說完了它之後,它就應當變成為一種感恩才對。否則一切屬於苦難的經歷與討論就全無意義了。假如一件苦難是如此,那麼整個人生也一樣。假如它真正是全然苦難與無安慰,那麼只要我們真能以一種自知而經歷了它,我們就可以預想到死後的幸福並感恩了。


◎ 八月廿日:
有時人到達了某種生命的程度後,我們會覺得人之負擔快樂和痛苦,一樣地令人不勝負荷或不耐。甚至這樣以來,我們寧願負擔痛苦。但我還是告訴人家說,死亡根本是自自然然的事,所以全由不得自己。或人既已活在這裡,除了活活潑潑努力到底之外,再也無其他可想了。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台灣中華電信 | Posted:2005-01-26 13:08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362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