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5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数位命理街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三解脱门”

图 1.



好的,我们来详细细解释
一下佛教中的“三解脱”。
“三解脱”,又称为“三解脱门”
或“三三昧”,是通往涅槃、
获得解脱的三种禅观方法或三种智慧境界。
它们是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中极为重要的核心教义。
“门”意味着通道、方法,
而“解脱”则指从生死轮回的苦恼和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因此,三解脱门就是三种能引导修行者进入涅槃解脱之境的观想法门。
这三法门分别是:空解脱门、
无相解脱门、无愿(无作)解脱门。
1. 空解脱门
· 核心义理:观一切法(所有事物和现象)皆是由因缘和合而生,
没有独立不变、永恒存在的“自性”(本体、实体)。这种“无自性”的状态,就称为“空”。
· 观修内容:修行者观察从自身(五蕴:色、受、想、行、识)
到外部世界的一切万物,没有一样是实在不变的“我”或“我所拥有”的。
破除对“我”和“法”的执着。
· 对治烦恼:主要对治“我执”和“法执”。明白了“空”的道理,
就不会再坚固地执着有一个真实的“我”在受苦、在修行,
也不会执着外境事物为真实存在,从而放下贪爱和恐惧。
· 简单来说:
看透事物“没有实体”的本质。
2. 无相解脱门
· 核心义理:“相”指表象、特征。一切差别对待的相状
(如男相、女相、美相、丑相、善相、恶相等)
都是因缘暂现的虚妄之相,其本质是空寂的。
· 观修内容:舍离对一切表象的分别与执取。
既然诸法空性,那么由空性所显现的各种相状自然也是虚幻不实的。
修行者于禅观中,灭除一切分别之相,
心入于离相的寂静。
· 对治烦恼:对治“贪着”和“憎恶”。
因为不被表象所迷惑,就不会因喜欢的相而生贪求,
也不会因厌恶的相而生嗔恨。
· 简单来说:
舍离对“一切表象”的执着。
3. 无愿解脱门 / 无作解脱门
· 核心义理:“愿”指愿求、造作;“作”指造作、行为。观三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同火宅,充满痛苦,
无可乐求。既然无可乐求,心中自然不再生起愿求与造作之心。
· 观修内容:了知生死轮回的本质是苦,
对世间的一切不再有所希愿、贪求和不必要的造作。
心无所愿,自然不再造作新的业因,
从而断绝未来生死之流。
· 对治烦恼:对治“渴爱”和“取着”。
不再渴望于三界中追求什么,从而止息一切导致轮回的业行。
· 简单来说:
对“三界轮回”不再有任何愿求与造作。
三者的关系与实践意义
这三法门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一个相辅相成、层层深入的整体:
1. 由“空”入“相”:因为洞悉了空性(本无实体),
所以能看破一切表相的虚妄(无相)。
2. 由“相”入“愿”:因为看破了虚妄之相,
对世间就不再产生贪爱和愿求(无愿)。
3. 圆融一体:最终,这三门会融汇贯通。
观“空”时,自然离“相”、无“愿”;离“相”时,
也自然证“空”、无“愿”。三者从不同角度指向
同一个终极真理——涅槃寂静。
在大乘佛法中,三解脱门与“般若智慧”紧密相连,
是证得诸法实相的根本途径。菩萨以般若智慧行于布施、
持戒等“六度”时,若能以三解脱门为指导
(即三轮体空:施者、受者、所施物皆空),
则能成为“波罗蜜”,即到达彼岸的圆满修行,
而不会执着于功德相,从而积累成佛的资粮。
总结来说:
· 空——
侧重于破体
(破除对实体的执着)。
· 无相——侧重于破相
(破除对表象的执着)。
· 无愿——侧重于破用
(破除内心的造作与渴求)。
通过这三扇大门,
修行者便能从我执、
法执和生死轮回的束缚中
彻底解脱出来。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凯擘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25-09-02 21:1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736405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