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mlee9
&n ..

|
分享:
x0
|
[分享] 「千手千眼通身是手眼」
圖 1.
 「千手千眼通身是手眼」是佛教中極具象徵性的表達,既指向觀音菩薩的慈悲願力,亦暗含禪宗對「本心」的終極詮釋。[align=inherit] 這句偈語可從以下層面解讀: ### 1. **宗教象徵: 千手千眼觀音的密義** - **經典出處**: 據《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觀音菩薩為普度眾生,發願具足千手千眼,每手一眼象徵能「遍觀苦難,遍施救度」。 - **密教解讀**: 千手表「無量方便」,千眼表「究竟智慧」,二者合一即「悲智雙運」。手眼雖多,實為一體,喻示菩薩的慈悲與智慧本自圓融,無分內外。 ### 2. **禪宗公案:打破形相的機鋒** - **宋代禪師的詰問**: 有僧問:「千手千眼觀音,哪隻手是正手?」禪師答:「通身是手眼。」(《五燈會元》卷十五) 此答破除對「千手千眼」的執相,直指本性無所不在——若悟本心,舉手投足皆是慈悲,睜眼閉目無非智慧。 - **通身是手眼的禪機**: 禪宗強調「即相離相」,千手千眼並非外在神通,而是內在覺性的全然彰顯,如龐蘊居士偈云:「神通並妙用,運水與搬柴。」 ### 3. **哲學隱喻: 本體的遍在性** - **華嚴宗「一多相即」**: 千手千眼看似繁多,實則源於同一法身(觀音本體),暗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圓融境界。 - **莊子「官知止而神欲行」**: 道家「庖丁解牛」中「以神遇不以目視」的狀態,與「通身是手眼」異曲同工,皆指向超越感官局限的直觀智慧。 ### 4. **修行啟示:從形到心的轉化** - **從「求菩薩」到「成菩薩」**: 初學者祈求千手觀音救苦,修行深入後方知「自身本具千手眼」。如永嘉玄覺云:「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即知君不可見。」 - **日用即道的實踐**: 禪門強調「挑水砍柴無非妙道」,若能以覺性行事,則凡人「通身手眼」與菩薩無異,正如趙州茶、雲門餅皆為接引之機。 ### 5. **文化意象的當代延伸** - **藝術中的抽象表現**: 如敦煌壁畫以「十一面觀音」濃縮千手千眼意象,日本動畫《怪化貓》以「百目鬼」隱喻眾生執念,皆反映對「通身手眼」的現代詮釋。 - **科技時代的隱喻**: 網絡時代的「千眼」(攝像頭、數據監控)與「千手」(智能機械臂、AI操控),引發對「神通便利」與「人性異化」的反思。 ### 總結 「千手千眼通身是手眼」既是對觀音願力的詩性禮讚,更是對修行者內在覺性的終極揭示。它超越宗教符號的局限,直指「心性本自具足」的真理——若悟此理,則舉手投足無非慈悲,山河大地皆是法身。此句不僅是佛教哲學的濃縮,更為現代人提供了一面照見 「自性圓滿」的明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