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978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為什麼佛陀要叫修行人放下再放下

圖 1.

圖 2.



 以前,有一個修行人,雙手捧著一束鮮花,以最虔誠的心供養佛。
佛陀一眼即看出他的來意,便問:
「你今天來此供佛,是否心有所求?」

修行人就講: 「世尊,我只是個修道人,我什麼都不求,我只是求道。」

佛陀就告訴他:
「好!你既然是來求道,那就放下吧!」
於是,修行人就把花放下,雙手合十。

佛陀又告訴他:「再放下!」修行人覺得奇怪, 於是,把兩手也放下,
佛陀又說:「還要放下!」此時修行人不解地說:
「世尊!花和手我都已放下,還有什麼要放下的呢?」
佛陀說:「你有求的這念心也要『放下』。」

修行人,當下大徹大悟。
1、放下爭論對錯:有許多人不能認識到自己也是犯錯的,
而是希望自己永遠正確,殊不知,
這對我們良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巨大風險,
也給我們或別人帶來巨大的壓力和痛苦。
仔細想想,這真是的值得的嗎?
因此,當你感覺自己急切投入到爭論對錯的時候,
請問一下自己,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對自己真的是有利的嗎?
我們的自我真的就那樣大嗎?

2、放下你的控制欲:要願意放棄你對身邊人、環境和事物的控制欲。
無論他們是你愛的人,還是你的工作夥伴,
或僅是街上一個陌生人,請允許他們遵循自己的狀態,
這樣你就能感受到更好。

3、放下責備:不要去責備別人做了什麼,或者沒有做什麼,
也不要憑著你的感受去責怪別人。

4、放下你的自怨自艾心態:許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他們消極的,
不潔淨的和反復出現自暴自棄的心態。
不要相信任何消極的自怨自艾的想法。這樣你會更好。

5、放下對自己有限的認識:我能做什麼,我不能做什麼?
什麼是可能的,什麼是不可能的?
現在,放下你對自己問題的思考,
對自己有限的認識不應該讓你圈禁自己。張開翅膀,盡情飛翔吧!

6、放下抱怨的心態:停止你一貫對(人、環境、事物)
的抱怨吧!除非你願意,沒有人能使你不快樂,
沒有環境能讓你沮喪可憐。不是環境引發了你的這些感受,
而是你自己選擇的。積極想法的能量不可低估。

7、放下批評:不要去輕易批評與你不同的人和事。
我們都是不同的,但我們又都是相同的,我們都希望快樂,
希望被人愛和理解。

8、放下虛榮心:停止去迎合和取悅別人,因為這是做不到的。
只有當你放下偽裝,摘下自己的面具時,你才能接受和擁抱真實,
這時別人也才能被你吸引。

9、放下惰性:改變是好的,改變可以幫助你從A到B,
改變可以改進你和你周邊人的生活。跟隨你的運氣,
擁抱改變吧,不要去抗拒它。

10、放下隨意判斷的心:不要給那些你不瞭解的人和事輕易下定義,
貼標籤,儘管有時它們看起來很怪異不同,
嘗試一點點打開你的心靈。記住,頭腦在打開的時候才會工作,
高級的愚癡就是輕易拒絕那些你一點也不瞭解的事。

11、放下恐懼:恐懼只是一個幻覺,它並不真實存在,
只是你創造了它,它只存在於你的頭腦裏。只有一樣東西令我們恐懼,
那就是恐懼本身。修改你的內在,外在的自然就變好。

12、放下藉口:大多數時候,我們限制我們自己,
因為我們總是使用這樣或那樣的藉口,
而不是改進我們的生活和努力成長。我們被它們障礙了,
被它們欺騙了,要知道99%的藉口都是虛假的。

13、放下過去:我知道這是很難的,尤其是過去十分美好,
而未來令人恐懼的時候。但是你不得不認真考慮現實,
因為現實才是你擁有的。過去雖然是你渴望的,
但那只是你的一個妄想。你必須回到現實認清這一點。
不要令自己迷惑,活在當下,享受當下。畢竟人生是旅程,
而不是終點。為自己做好準備,保持一個清醒的意識,僅僅活在當下。

14、放下執著:這個概念,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確實很難領悟,
但這依然不是不可能的。
你可以通過花時間不斷地鍛煉一點點做到。
放下執著就是超然物外,放下一切,但這不代表你可以放棄愛,
因為愛與執著是兩回事,執著更多的來源於對失去的恐懼。
而愛是純淨的,寬容的,不自私的。當你愛的時候,
你不會恐懼失去。因此愛與執著不能共存。放下執著,
你將變得十分平和,寬容和安詳。這時,你能夠理解一切事物,
甚至包括你並未體驗過的事。這種狀態超越語言。

15、放下別人的看法:自己過自己的生活,太多的人在為別人生活,
而不是自己。他們總是根據別人的觀點去生活,
包括別人認為好的。他們忽視內在的聲音,內心的呼喚。
他們總是忙著取悅別人,為別人的期望生活,
而忘記控制自己的生活,忘記自己到底喜歡什麼,
到底想要什麼,到底需要什麼。最終,他們忘記了自己。
請記住,你擁有自己的人生,這是一項權利,它是屬於你的,
你必須為自己的人生而活。
尤其注意不要讓他人的意見左右你的道路。
有的人以為放下就是不管不顧,或者就是隨隨便便。
其實不然,不管不顧是放棄;隨隨便便是馬虎客。
真正的放下,不是應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
做事包括工作、生活、學習、修行等等。
在做事過程中不做與事情本身無關的事情,
比如邊做事邊胡思亂想,邊做事邊覓心覓性,邊做事邊計較,
邊做事邊情緒化,邊做事邊妄想我在做事,等等,
這些統統要放下。那麼做完事呢?你盡心盡責做完事了,
剩下的只能是結果,不管是好是壞,已經告一階段了。
你對好的總結經驗,對壞的吸收教訓,然後全部從心上放下,
好的不留戀再三,壞的不難過憂愁,都不要執著了,
因為你已經努力過了。

放下,是一種生活的智慧。放下,是一種坦然,不是無奈,
更不是放棄。放下,是一種大度,是一種徹悟,是一種靈性。
只有該放下時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
抓住真正屬於你的快樂和幸福。

網路文摘*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oU8kUo9UOs.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12-27 13:42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1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13:3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慧律法師: 眾生見相,聖人見體
極小就是一個顆粒微塵。
同大,大就是三千大千世界。小到一個顆粒微塵的空性,
跟大到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性,是同一個空。
所以,小跟大,在見性的人看是一樣的,
心性裡面沒有小跟大。
所以,人類妄自分別小、大。
這個是大、這個是小,人類給它一個名詞。
所以,聖人見體,眾生見相,
聖人見到體,那麼,體就無量、無邊、無盡、
無可言說、無可思議、無有邊表。為什麼?
因為它不立一個相,沒有相,虛空沒有相。
所以,虛空小跟大是一樣的,
小小的虛空,一點點;大的虛空;
小的虛空是無相,大的虛空也是無相。
在這裡,小跟大是融入空性。
極小的空性,因為小也是緣起性空;極大也是緣起性空,
就緣起的相有大、小,就體性來講是不可得,
不可得裡面沒有大小。
所以,極微小的顆粒微塵的空性,跟大的三千大千世界,還是空,
這個時候,把平等心性功夫拿出來的時候,
就忘絕了境界,因為凡所有緣起,都是假相,
一悟即入如來地。

因此你修學佛道要訓練,要訓練放下。
如果你有佛道、佛學的基礎,有見性的功夫,
記得!
你所到之處,別人會嘰哩呱呱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
你到公司、你是個老師,老師本身裡面,
就有內在很多的看法不同, 你跳出這個是非圈。
你到任何一個團體,他們都沒有辦法,
離開是非、大小、恩怨,沒有辦法!
愛恨交織會毀掉一個人。
所以,這個世間人,他所過的這個日子就是懲罰,
因為對生命沒有了解,生命對他來講就是一種懲罰,
因為每天活得快活不下去了,
沒有錢煩惱,有錢煩惱;
還沒有結婚前煩惱,結婚後更煩惱;
沒事業、沒錢煩惱,事業更大也煩惱,
唉!真不知道怎麼過日子?
沒有錢的時候,人家瞧不起,連便當買不起;
有錢的時候怕被綁票,還活得真辛苦!
所以說:這個境界,它是緣起的假相,
我們能夠放下它的時候,
這些境界統統融入如來藏性,叫做忘絕境界。
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凡所有諸相,其實就是空相。為什麼?
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如果見到種種的相,當體即空,就見到如如不動的心性。
所以,忘絕這個緣起如幻的假的境界。

本性當中,大就是小,
極大的三千大千世界的空,就等同小。
意思就是說:大跟小,在見性的人的看法是一樣的。
不見邊表,「邊」就是邊緣,一個界限;表」就是表相。
邊表就是我們所講的範疇,一個範圍、一個範疇
「邊」就是邊緣;「表」就是表相。
所以,開悟見性,他那個心跟佛一樣。有無量無邊的慈悲。
為什麼我們八十八佛要這樣念:
大慈大悲愍眾生,大喜大捨濟含識,
相好光明以自嚴,眾等至心皈命禮,
為什麼統統要加一個「大」?
大慈大悲,大喜大捨,為什麼?
這個字就是這樣念:絕對的慈,因為「慈」就是與樂。
給眾生快樂、喜悅,沒有任何的條件;
拔一切眾生的苦,沒有任何的條件,
因為佛就是證入絕對的境界,
絕對的慈、絕對的悲、絕對的喜。
這種喜不是靠物質享受、
不是依靠某一種條件來快樂的,
不是依靠金錢;不是依靠名利;
不是依靠世界上所有的東西,他無所依。
但是,他這個喜悅是絕對的喜悅,
因為沒有能所,融入一切物我,都是一體的東西。
每一種東西,任何的現象界,
在大悟人的心境來講,統統是本心,統統是本來面目。
因此大慈大悲,大喜大捨,這個「捨」是什麼意思?
這個捨是很難很難做到的,這個捨包括身命;
布施所有的金錢、做功德,不讓人家知道,
我布施多少,沒有人知道他做,
這個就是真正契入佛的心性。
做了很大的功德,完全不讓人家知道,
也不想出名,這個符合佛義,這個功德更大!
世間人要積陰德,積陰德,
所以,行善不欲人知。
這個捨是包括身命的,所以,這個很難做到!
但愁無道,不愁無廟,隨遇而安,
這個就是我們沙門的本份事,淡泊名利,
安住我們的本份事,有福報就自然來;
沒有福報,我們就隨緣,三餐過得去就很好了!
所以,萬法皆性空,空性無大小。
因此極小同大,忘絕境界,極大同小,不見邊表。
極微塵的空性,跟三千大千世界的空性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要忘掉一切的緣起的假相,
極大三千大千世界跟小如微塵,在開悟的人看是相同的,
因為開悟的人是不會有界限,
或者是去卡在一個邊,或者是表相,不見邊表。
開悟的人,心性是沒有範疇的,是容天容地,容一切萬法。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12-28 12:45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14:11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1140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