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593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降伏自心,做个好人

圖 1.



降伏自心,做个好人
真正的佛弟子,要懂得运用佛法,
降伏自心,要下定决心,勇敢做好人…

~ 大宝法王噶玛巴
(文摘自 •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官方中文网 )
〈法王噶瑪巴2010年夏季課程‧《勝道寶鬘集》釋論‧第五堂課〉

日期:2010/06/20
地點:印度 上密院
原著:岡波巴大師
中譯:堪布丹傑
聽寫:馮復華

降伏自心,做個好人
真正的佛弟子,要懂得運用佛法,降伏自心,
要下定決心,勇敢做好人…

佛教是現今世界上的幾大宗教之一,佛教徒的人數也很多,
但是在這麼多的佛教徒當中,
多少人能夠將教主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方法,落實在生活當中,
真正地去修 持呢?以百分比來算,可能只有百分之五、六十吧!
大部分的人只是一種信仰,把佛法當成興趣而已,
並沒有真正去行持佛陀所開示的
「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善惡取捨的教法。

你是「名符其實」的佛弟子嗎?
佛教不是信仰就夠了,佛法的重點是明瞭取捨的智慧,
知道應該斷除的是煩惱,也知道對治的方法。
或許就是因為佛法強調身體力行,要對治煩惱,
所以大部分的人會覺得滿困難的。

反觀其他宗教會強調,只要有信心就足夠了;
但佛教並不這麼認為,還要真正實修,以對治法來調伏煩惱,
所以的確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在許多稱為佛教徒的人當中,
真正名符其實的有多少?可能並不多。

我們身為佛弟子,佛法中的很多道理,例如慈悲、智慧,
尤其大乘佛教的慈悲還是很廣大的,要對一切虛空眾生有慈悲,
並且有偉大的菩薩六度法門,但是似乎並沒有真正做到什麼。
有時反觀基督教的朋友們,他們卻做到了很多慈悲的事情。

有些人會自詡為佛教徒,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但是徒有虛名和傲慢,不會帶來任何利益,反而會有許多傷害。
祖師們再三告誡我們實修的重要性,佛法不是一種學問,
也不是標新立異的哲學理論,
佛法是要用在我們的心性上,去修持和體驗的。
許多人長時間的聽聞、思維佛法,現在我們應該反省一下,
重新檢查自己學佛的動機,看看佛法是否融入到自己的心中。

人身難得,別做地球的垃圾
仔細想想,到底佛教徒的問題和困難出在哪裡呢?
首先在於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好人。因此,我覺得道次第的修學,
首先提到思維「暇滿人身」的難得,是有其深刻意義的。
這裡要講一個故事,曾經有兩個日本人聊天,其中一個人說道,
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是兩個字的忍辱,
另外一個說是四個字的忍辱,日文當中的忍辱有兩種說法,
第一個人說真正的忍辱是兩個字的忍辱,第二個人說不對,
應該是四個字的忍辱,總之兩個人因此吵起架來了。
他們嘴上說謙讓、安忍,但是行為卻完全相反;
有時,我們口說佛法,但卻沒有真正做到,不也是這樣?

所以,我們應該先從基本做起,首先要知道身為人、
得到暇滿人身的價值和責任是什麼?
不然就會像之前所說的「可惜」的事情之一:
得到暇滿人身,不用來學佛,卻平凡的死去,
實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

許多佛弟子接觸學習佛法,
卻似乎把佛法當成了一種消遣和興趣,
為平淡的日子增添一些樂趣,而沒有把佛法真正用在心上,
實際地去修持。世界上的人口愈來愈多,
不懂得珍惜自身價值的人,就像是被丟到世界上的一個垃圾,
只是增加地球的負擔,不僅如此,
重點是糟蹋了自己生而為人的難得機會。

很多人的一生,只是在模仿別人,過著他人的日子,
從未想過自身的價值和責任。一個佛教徒,
剛開始甚至不需要思維太多皈依、因果等高深的哲理,
而應該踏實的從最基本的「人身難得」開始思維,
思維經典中提到的八無暇、十圓滿,
或者就是靜下來想一想身為人的珍貴價值。

學佛要做好人,不是做怪人
我想舉一個大家耳熟能詳的人作為例子,
這個人他六、七歲時被授與了一位尊貴上師的名號,
之後就離開了父母和幼年的玩伴,
進入到一個非常嚴格和約束的環境中學習與成長。
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在講的是誰了吧!
他具有尊貴上師的名號和責任,然而這些並非他刻意求得的,
完全是意料之外。從此他肩負著沈重的責任,
也無法 再過一般孩子或一般人自由自在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想,也挺讓人難過的。

換個心念來想這整件事情,
每當我坐在「噶瑪巴」的法座上修法或授課的時候,
都覺得對自己是一次提醒。提醒什麼呢?
並不是提醒「我是噶瑪巴,我很了不起」,
或者「我就是噶瑪巴,是個大成就者,
我過去生一定積聚了好多福德資糧,我滿了不起的」,
並非如此。而是提醒我「每個人都有機會,
只要懂得珍惜和把握,都可以做出利益他人的事情,
滿足眾生的願求,能為世界的和平安樂,做出貢獻」。

其實我能做到的一點利他的事情,
力量並非來自「噶瑪巴」的名號,
而是來自身而為「人」的一種潛能,這種能力你我都有。
在「噶瑪巴」名號的提醒和啟發之下,
我看到了自己的本分和責任。即使壓力很大,憂心的事也多,
但是讓我看到了身為「人」的獨特潛能和價值,
因此,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夠發掘出自己獨特的潛能和特質,
好好地過一個有承擔和價值的人生。

死亡無常、因果業報、輪迴過患等等思維,
是在幫助我們認清身為「人」的特質和責任。
慈悲是在告訴我們:若是能夠認清自身的責任和價值,
盡力地去利益他人,每個人都有能力幫助他人。
所有佛法的口訣,都是在幫助我們回歸到「人」的本身,
認清「人」的價值和責任是什麼。

我們時常忘了自己身為人的本分,但又不是鬼,
就成為非人非鬼的情況。例如有些學習密宗的法友,
家人並不是佛教徒,他也不顧家人的感受,
自己在家裡設立佛壇,放置鈴杵和頭蓋骨等等法器,
然後每天清晨起來結手印、修法、搖鈴、打鼓等等,
家人還以為他是不是被魔鬼附身了。

學佛不是讓你變成一個奇怪的人。其實真正的佛教徒是什麼?
真正的佛弟子就是一個人,是一個很善良的人,
懂得透過佛法降伏自心,慢慢的消除傲慢、嗔心等煩惱之後,
成為家中最好的那個人,最好的親人。

因果業報、輪迴過患和無常的道理,並非只適用於佛教徒,
每一個法教都在幫助我們認清輪迴的本質和人的本質。
一個深思死亡無常的人,知道一切都會變異、會死亡,
因此會更懂得珍惜生命。

每個人都有能力影響世界,不好的行為也會傷害這個世界
--這即是以人為本的因果業報的思維,
如同科學家提出的「蝴蝶效應」指出,
亞馬遜河流域的一隻蝴蝶拍拍翅膀,
都可能在遙遠的北美形成一個颶風。世界息息相關,
我們自身的一個行動,都會影響到家庭、社會,
進而影響整個世界。所以我們要珍惜人的價值,
明瞭人 的責任,這是非常重要的。

放輕鬆,自然就快樂了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我們的心太混亂了,無法平靜下來,
因此我們想要得到快樂卻總是得不到。
我們以為快樂就是買一台新車,買一間富麗堂皇的豪宅,
或者找到一個伴侶,結婚過日子。但是你會看到,
有些人這些全都得到了,但也沒有真正快樂過。

我們一直以為快樂是要得到一些新的東西,
或者做一些不一樣的事情,例如衣服反過來穿,
或是碗倒過來放等等。然而快樂就在我們心中,降伏了煩惱,
才能得到快 樂;一個心中充滿煩惱的人,
就算躺在一張柔軟舒適的床上,身邊都是軟軟的墊子,
還有人幫他按摩,他也不會快樂。內心不平靜,
所有想要快樂的想法都會被摧毀掉。

我希望各位能夠尋求內心的平靜,方法是什麼呢?
很簡單,就是放輕鬆。但問題是沒有人肯放輕鬆,
總是有事,總是很忙。對於一個習慣放輕鬆的人來說,
放輕鬆很 容易做到;對於一個不習慣的人,
你突然告訴他要他放輕鬆,有時反而會讓他更生氣。
我聽說達蘭沙拉的郵局常常大排長龍,
偶爾你會聽到前面的人說:「喂喂!不要推,安靜下來啦!別急!」
大家一聽到「要安靜!」反而更急、更氣、更用力推。
住在德里或是國外大城市中的人,一遇到塞車,
就會氣得捶方向盤、罵髒話等等,這都是沒有放鬆。
其實放輕鬆是一件自然的事情,但是我們沒有人做到,
嘴上說放鬆,但是一個比一個急躁。其實,
心性本來即是平靜、自在,由於我們習慣於煩惱,
因此一遇到刺激的外緣,就會有過度的反應和情緒。
我們應該怎麼辦 呢?就是回到本來的自己,然後放輕鬆。
身體放輕鬆,語言放輕鬆,慢慢的,心就能夠自在。

第六、必須以精進的甲冑和勇氣,使誓言堅定不變
我們要有堅定的決心。常常我們心中好像常有兩個人在對話,
一個說:「去做吧!去生氣吧! 還手吧! 別管那麼多。」
另一個好像在耳邊提醒:「不可以生氣喔!要柔和,
因為你是佛教徒, 要行善。」我們總是在兩者當中徘徊。
平時我們的主觀意識都很強,強調個人的風格,
你好像清楚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但是在面對善惡取捨的抉擇時,
譬如說該生氣?抑或不該生氣時,我們卻猶疑不決。
如果你真的覺得行善是對的,也發誓一天之中不要生氣,
這時你將自己的身口意都交付給善的一方,
就像簽字發誓了一樣。但是因為我們沒有決心,可以生氣也好,
不生氣也好,很不穩定,
有時好像一個大善人,有時卻變成一個大惡人。

你的修行,比看足球賽還不如?
要讓誓言堅固,光靠發願是不夠的,我們總是口頭說太多:
要行善、要利益一切眾生、要一生中成佛,
但都不是發自內心的話。這種感覺就像是上呈的文件,
總是沒 有給到主要簽字的人,
而在秘書或其他無關緊要的人手中傳來傳去;我們的修持、
我們的心,就像那張漂浮不定的紙張,徘徊不定。

我們決定了善的一方,就要用自己的身口意三門,
如同僕人一般地去侍奉他。一個堅定目標的人,即是勇者;
勇氣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是你的決心帶來的。
就像我們看世界盃足球賽一樣,
你清楚知道自己支持的是哪一方,你的情緒投入,
輸了會大哭一場。反觀我們的修行,有時投入程度,
比看足球賽都不如,修得好也可以,修得不好也可以,
很輕忽、很隨便,這樣是不會有任何成就的。
什麼是勇氣? 是指內心深處、徹骨徹髓的一種感受:
你知道惡是不好的,痛苦是你不要的,你有著強烈的決心,
知道唯一的選擇就是消除惡業和痛苦。這種勇氣需要慢慢培養,
不會因為佛經中說煩惱不好,你就有決心將煩惱消除;
僅僅閱讀文字,無法把決心帶出來,因為那些只是佛陀的感受,
是他的體會,不是你的。唯有自己有所體驗,
真正明瞭煩惱帶來的壞處之後,你才會相信佛陀的話,
並且下定決心地去修持。

第六堂課
永遠要記住,有情在受苦
不論你身在苦中、樂中,獨處或身處人群中,
都不要忘記三界眾生的痛苦…

第五、必須以正念、正知和不放逸,讓身口意不被罪過污染。
平時我們不會說:「喔!糟糕,我今天早上忘記生氣了。」
而是常說:「哎呀,我今天早上又生氣了,我不應該這麼做的,
我忘記了菩提心的誓言」這就是正念──隨時不忘自己所發過的誓言。

未成佛前,不對有情生瞋心
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對「不動佛法門」做了一些研究,
除了將中文的相關資料翻譯成藏文,也對藏文中不動佛相關的經典、
儀軌和教授做了整理和研究。我了解到不 動佛(也稱為「無瞋佛」)
為什麼會得到這樣名號?因為他曾經發了一個誓言──未成佛前,
我不對任何眾生起瞋怒心。我深受感動,心中想:
希望能夠跟不動佛一 樣,心中沒有瞋恨,先不談來生,
來生會投生到哪裡,自己也不知道,但至少今生投生為人,
有人的頭腦和智慧,如果能把握不瞋恨,也是不錯的。

但只是發一個願說「我不生氣」,沒有什麼用,
因為瞋恨等等煩惱是很固執的,
很難一下子因為說「瞋恨沒有利益」就消除瞋恨,
而且一遇到一些情況,不滿意的情 況,或者遇到讓你生氣的人,
習慣的反應就是生氣。
一個人很難在一兩天內對於「瞋心是不好的」有深刻的認識,
因此至少需要兩、三年的經驗與思維,
才會真正領悟瞋恨對自己的傷害,然後就會對經典中對於瞋恨的形容,
例如「萬惡淵藪、眾惡根源」等等用詞有所領會。
如果覺得瞋恨可能也有好的部分,那就不行,
我們必須百分之百確信瞋恨沒有絲毫功德,就會完全捨棄瞋恨心。

永遠記得自己發的願
記得當時發願不生氣時,其實有點擔心和緊張,
我覺得既然發了願,就要好好守護,不要違犯;
尤其很多發願的條件都具備了,例如觀想佛菩薩在前方等等,
然後發 了這個願,然而我發現幾天後也忘了,
再過幾個星期後又回到了原樣。其實應該要在快要生氣,
卻還沒有真正生氣的中間,記起誓言,提醒自己曾發過的誓,
誠實面 對自己,但是這種提醒也忘記了。
我當時想,如果有一種錄音機,
能夠把自己曾發的願和說過的話都記錄下來,該有多好,
而且還可以自動播放,在快生氣時就自動播放出來。
這會很有說服力,因為不是別人指責你,
而是你聽到了自己發過的願、說過的話;
當然,這只是一個想法,不可能有這樣的機器。
其實,自己的心就是錄音機,我們應該認真地記錄下自己的誓言,
將它們刻劃在心中。祖師們也強調,
早上醒來,應該念誦四座或六座上師瑜伽(上師相應法)等法門,
幫助我們憶起自己發過的願和誓言。然而這並非一蹴可及,
我們需要兩、三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不斷訓練自己,
回憶自己的發願, 才有可能不忘記。
我們不應該發了願然後就丟下不管。

誓言要不斷地回憶跟複誦,遇到障礙和逆緣時,
正念才有可能出現。正念就是不忘失誓言,
平時養成反省的習慣,遇到考驗時,自然的反應就會是善的。

慈悲,是瞋心自然的解藥
除了練習減少煩惱之外,也應該培養正面的、
能夠對治煩惱的善功德力,
如此將更能夠幫助降伏瞋心等等負面的情緒。
面對考驗時,往往需要堅強的心力,才有可能 克服種種困難。
負面情緒較重的人面對狀況時,
可能會以強烈的瞋心和瞋恨的行動來回應;
一個具有正面力量和善功德力的人,例如擁有清晰的慈悲心的人,
面對考 驗時,慈悲的正面力量就會自然湧現。

平時如果缺少善功德力的培養,遇到狀況,
就只能臣服於自己的負面情緒。因此,善功德力的基礎愈穩固,
就愈能對治煩惱。尤其,當我們堅信善功德力的重要和殊勝性,
就能泰然處理各種狀況。

在一首道歌中提到:「無懼之人,無需忍辱之事。」
舉個例子來解釋這句話,
聽說世界上有一種小到可以捧在手掌心的狗,但這種狗的脾氣很拗,
咬主人的情況是最 多的。相對而言,許多大型狗,例如西藏獒犬,
很有力量,但很少聽到會咬主人。為什麼小狗特別喜歡咬人呢?
因為牠膽小,只好用壞脾氣來保護自己;
大狗因為體 型大,比較安心,反而較為穩重。
藉由這個例子反觀我們自己,
易怒其實反應出我們內心的不安和恐懼:你害怕見到不喜歡的人,
你討厭聽到他們的名字,你恐懼他們可能會傷害你,
因此用瞋恨、厭煩來保衛自己。

我當時從西藏出來時,一路都很怕遇到公安,通常要等到凌晨一、
兩點,過軍哨才比較安全,因此早到了,就會找個地方休息。
但那時一躺下來,根本睡不著,很自 然就看到公安的帽子,
帽子上的紅星是那麼清楚,根本睡不著。當時想不能這樣,
睡不著就沒體力,因此我換個念頭:雖然戴著那頂帽子,
公安也是人呀!人為什麼 要怕人呢?這樣想過就比較不怕了。
所以說為什麼會生氣,是因為自己有所欠缺和不足,才會易怒。

第七、行為要無貪無著,才不會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密勒日巴道歌也提到
「無貪、無執、貫徹始終,即是行持之要義。」
很多人都活在自我的牢籠當中,
只允許自己和少數的朋友和親人互動,所有通往其他世界的道路
都被關了起來。我們完全忘記了自己賴以為生的各種事物:
用的金錢、穿的衣服、吃的東西、閱讀的書本,
都需要依靠他人才能取得,甚至每一口呼吸的氧氣,
也是 由大自然所提供。在如此貪瞋的牢籠當中生活,
真是愚蠢可悲的一件事情。

我們一定要找到出口,用慈悲的力量、佛法的修持,
打破這個貪瞋的牢籠。
不然,只會被自己貪瞋的繩索捆縛,而任憑擺佈。

第八、必須有前中後的次序,並時常努力的積聚福慧二種資糧。
本尊瑜伽、或者日常課誦的觀修等等,這些修法很重要,
因為這是每天固定的定課,
尤其當中有很清楚的前(前行)、中(正行)、後(結行),
如同噶當派中提到 的「初後修二事」,
意思是前行(初)「發菩提心」和結行(後)的「迴向」是殊勝的,
因為有了菩提心的動機,能夠讓所做的事業成就善功德;
善功德能否成為菩 提果位的因,就在於迴向和發願。
同時正行的殊勝,是指本尊觀修、咒語持誦和禪定的修持等等。
前行、正行、結行的圓滿是重要的。

第九、必須發起慈心、悲心,而嚮往直接、間接的利眾事業。
竹巴袞列大師曾說:「與其觀修佛陀的殊勝,
不如觀修六道眾生苦痛來得殊勝。」意思是,
當我們修持無上續或本尊觀修時,本尊時常有很多頭、手和腳,
我們經常都無法觀想清楚而覺得頭痛;
因此,比起觀修那些複雜的觀修法,不如思維觀修六道眾生的苦,
來得更加殊勝、深刻。
眾生的苦其實不需要刻意觀修,因為我們每天都能看到,
但是我們觀修慈悲時,不僅是要看到,
而且真正將眾生輪迴的苦痛情況放在心中,就像自己想要得到快樂、
離開痛苦一樣,其他人也是一樣想要離苦得樂,
帶著這樣的同理心,多去鼓勵和關懷他人。

尤其修持悲心時,要觀想「我就是他,我正在經歷著他的痛苦」,
這種方法稱為「自他交換」。「自他平等」的觀修,
是指我跟他人的苦是一樣的,慢慢培養感覺後,進一步觀修本尊,
例如觀音菩薩的修持,才會真正有利益。

這裡提到「直接或間接利益眾生」,或許無法直接幫助很多人,
但也不要放棄他,應該為他祝福和發願,例如坐車到德里的路上,
會看到很多乞丐,有時候想給也給不了,因為乞丐太多了,
而且聽說警察也會管制,因此,我只能把他們放在自己的心中。
有時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利益別人,但是為他祝福和發願,
這就是間接的在利益對方。

過去祖師會在一天之中,把一切作為都轉化成利益眾生,
像是《華嚴經》的〈淨行品〉也提到, 例如綁衣束帶或開門、
走路時都發願:「當願眾生,成就佛道」等等,提醒自己,
行住坐臥都要把眾生放在心中,甚至只是一步,都是為了眾生。
然而不可以把「間接利益眾生」做為逃避到山上、
獨自清修閉關的藉口,只要有機會利益到別人時,都不可以放棄。
不論直接或間接,切記不要捨棄任何一個眾生。
有時我們自稱為大乘的行者,一邊受菩薩戒,卻一邊捨棄著眾生,
這是不好的。

總之,不論你身在苦中、快樂中,獨處或身處人群當中
,都不要忘記三界眾生的痛苦;眾生的景象,
隨時都清晰的展現在你心中,在你的眼前。

第十、必須具有智慧和了悟,而對萬法不落於實體有相的執著。
對於實體有相的執著,我想舉個例子來說明,
例如這次的英文翻譯,他是一位出名的大譯師,
因為我們時常能夠在第十六世大寶法王的紀錄片中看到他。
螢幕上看到的他,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他,
或許是因為他根本無法裝進去;
雖然清楚看得到他的相,但並非真實的他。

各種因緣的聚合之下,顯現出一個虛幻的他。雖然他並非真實,
但是還是有作用,
例如可以聽到他翻譯的聲音,可以看到他的動作和手勢。
這樣一個在螢幕中顯現的譯師,從有顯現以來,就非真實存在。
但是在電視還未關掉之前,無論別人怎麼說他是虛幻的,
還是無法讓他不顯現。如果說電視關掉了,他就從螢幕上消失了。
說他消失,並不代表他本來真實存在過,
後來因為電視關掉而使他消失,並非如此。
而是誤以為他實有存在的迷惑幻象,停止了顯現而已。

這個電視的例子,是指受到暫時迷惑物所染污的例子,
意思是因為一些暫時因緣聚合的迷惑之物,例如電視的螢幕、
零件等等,而產生出一個暫時的、虛幻的譯師之相。
除了受到暫時迷惑物所染污,我們還被究竟的、根本的迷惑,
也就是無明所染污,因而執著萬法是真實存在的。

其實,萬法的本質即是空性;雖然說一切是空性,
但仍會有顯現、有作用。總之,因為無明的染污,
我們落入有相的執著,三界輪迴的幻象,也就由此而生。

(法王講中文)
我們以為事物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但其實沒有這樣實在、
我們所以為和想像的那樣實有,為什呢?因為它是空性,
沒有實體,沒有真正的存在。但僅僅是一個顯現, 是有的,
因為因緣的聚合,會顯現出各種各樣的顯相,
例如我們剛剛說的大譯師並沒有在電視裡面,
但因為因緣聚合、電力的關係,顯現出大譯師;
僅僅是大譯師的顯現是有的,但這個顯現,真的是大譯師嗎?
這是我們要思考的。

結語:把佛法和慈悲,供養給大家
這次課程能夠順利舉行,是因為很多具備虔信的個人和團體,
直接或間接的給予了大力的協助。因此,要謝謝他們。

同時我要感謝上密院提供寬廣舒適的場地,
讓我們能夠安心上課、聽聞佛法,
而且還提供午餐和不間斷的豐富茶水,這次課程若有任何功德,
都是上密院的恩德,在此特別要感謝上密院的住持、
秘書和每一位僧眾,謝謝他們。

《勝道寶鬘集》中提到「正法的功德」時說到,
世界上所有的善妙喜樂,都是由於正法的功德而產生。
今天,我們有機會在同一個壇城中,互相交流佛法,
不只是文字語言上的溝通,我們心心相印,真心關懷彼此,
無私地分享心中的喜悅,能有這樣的機會,都是因為正法的功德。

正法不在寺院當中,也不在經典文字當中,
而是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正法即是我們每個人心中清淨、良善的本質。

在這裡要再次謝謝每一位在壇城中的各位,
因為大家的聚會,帶來了這麼多喜悅和快樂,謝謝你們。
我來到人世,轉眼已經26年,似乎做了些善事,
讓暇滿人身具有一些意義,或許也沒做什麼事,
只是讓地球多一個負擔而已。
無論如何,我感恩這26年來讓我賴以生存的大地之母,
我感恩父母親,感恩所有有緣的法友們。
因為你們長期的支持與照顧,讓我能夠走到現在,謝謝你們。
尤其要謝謝兩位翻譯。我認真想過,或許過去生中,
他們二位是某某大師,而我是個翻譯,
曾經拚死拚活地為他們翻譯過吧,所以今生他們兩個是來還債的。
我不會說法,坐在法座上,不是想要賣弄炫耀什麼,
我不敢這麼做,也不需要這麼做。
舉辦課程的目的,是我想把今生當中,自己最珍貴的禮物,
也就是佛法和慈 悲,供養給大家。或許無法馬上帶給各位利益,
但是我相信,佛法的善種子,未來一定能夠成熟,
成就廣大利益與快樂的果實。謝謝大家!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07:20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每個人都有能力影響世界,不好的行為也會傷害這個世界.
這即是以人為本的因果業報的思維,
如同科學家提出的「蝴蝶效應」指出,
亞馬遜河流域的一隻蝴蝶拍拍翅膀,
都可能在遙遠的北美形成一個颶風。世界息息相關,
我們自身的一個行動,都會影響到家庭、社會,
進而影響整個世界。所以我們要珍惜人的價值,
明瞭人的責任,這是非常重要的。


文: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噶瑪巴 鄔金欽列多傑 
◇ 主唱:黃慧音 

世界啊!我們在您懷裡生生死死,
我們的苦樂在您身上自然舞動。
您是我們的家,從古至今。
我們永遠珍惜您。

願您,化為那夢中的淨土,
一切平等無私的國度,
與慈愛溫柔的天女;
擁抱著您的冀盼,堅定不移。

您是最親的滋養,
切莫任意展露您黑暗的一面。
我們要讓您的一方一土,成為和平良田,
千萬幸福的果實,自由芬芳,
圓滿成熟我們無盡的期望。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07:21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圖 2.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
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是一種混沌的現象。「蝴蝶效應」在混沌學中也常出現。

蝴蝶效應通常用於天氣、
股票市場等在一定時段難以預測的比較複雜的系統中。
如果這個差異越來越大,那這個差距就會形成很大的破壞力。
為什麼天氣或者是股票市場會有不可預測的自然災害和崩盤。

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的機制,
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
戲稱為「龍捲風」或「風暴 」;一個好的微小的機制,
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
將會產生轟動效應,或稱為「革命」。

蝴蝶效應在心理學方面的應用:蝴蝶效應指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
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此效應說明,
事物發展的結果,對初始條件具有極為敏感的依賴性,
初始條件的極小偏差,將會引起結果的極大差異。
個人小時候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長大後這個刺激會被放大,
電影《蝴蝶效應》中作了精彩詮釋。
維基百科*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07:37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圖 1.

圖 2.



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書·鮑勳傳》:
“ 王師屢徵而未有所克者,蓋以吳蜀唇齒相依,
憑阻山水,有難拔之勢故也。
”解釋為:嘴唇和牙齒互相依靠。
比喻雙方關係密切,相互依存。
主謂式;作定語;含褒義,
形容國家、地區、人際之間的關係。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3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2-27 07:40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278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