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554 个阅读者
命理服务》 数位论命馆 | 免费排盘 | 星侨易学 | 五术书籍 | 线上论命 | 影音论命 | 八字命书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数 | 周公解梦 | fackbook 粉丝专页 |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分享] 我不会佛法
我不会佛法
圣严法师*
天皇道悟问石头希迁禅师:
「曹溪意旨谁人得?」石头答:「会佛法的人得。」⋯⋯
道悟遂问石头和尚:「师父你得到了吗?」
石头说:「没有。」道悟再问:「为什么没有得到?」
石头答:「我不会佛法。」
  
从文字、语言来了解佛教义理,等于盲人摸象,不得要领。
不少人以为读很多经典、论典,懂很多佛学名词,
知道很多佛教的历史掌故,了解各宗各派的理论,
就是了解佛法;其实那是佛学,不是佛法。
也有一些人懂得如何做一个佛教徒,如何做一个出家人,
如何诵经、礼拜、念佛、持咒、打坐,就以为自己明了佛法;
事实上那是佛教的仪式、表象,不是佛法。
  
「曹溪意旨谁人得」,是说六祖惠能大师的悟境谁能体会。
石头禅师顺着话意说:「体会到佛法的人得到。」
弟子再追问:「师父,你已经得到了吧!」
石头禅师竟然说:「我没有得到,我不懂佛法。」
这段对话透露了一点消息。弟子道悟认为佛法是师师相传的,
菩提达摩把佛法从印度带来,历数代传到六祖,再往下传授,
以至石头禅师。这个观念全然谬误。菩提达摩东来之前,
中国已有佛法,达摩是来告诉我们这个事实。
佛法代代传承,也不是真有东西可传,每个人的内心本来就有。
  
不懂佛法的人,相信有一个东西叫佛法;对已开悟的人而言,
佛法并非可以形容、可以取得、可以理会的东西。
它处处都在但也处处不在,它样样都是但也样样不是。

石头希迁说:「我不会佛法。」意思是我无法告诉你佛法是什么。
换个角度看,自我中心之外的一切都是佛法,只要「我」不放下,
就不是佛法;离开自我中心就是佛法。因此,「我不会佛法」
是一语双关。第一,佛法无法形容;第二,如果有「我」,
就不会佛法。人在世间,眼见、耳闻、身触,无一不是佛法,
无一是佛法;不执着即佛法,一执着即非佛法。这是本则公案的主旨。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0-30 09:51 |
adamlee9 手机 会员卡
个人头像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贴图天使奖 社区建设奖
头衔:                       &n ..                       &n ..
风云人物
级别: 风云人物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鲜花 x745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首愚法师:谁得亲见虚空佛日
学佛要有完备的正知正见,真懂得法宝不是向外求的,
不从人得便是。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悟道后感叹地说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这是直截指出了一切众生个个都有的自性法宝,
百分之百的正知正见。反过来说,
像这样的正知正见就是真正的法宝,因为法者正也。
正知正见本身就是法,你有了又向何处去觅一个法呢?  
修行人有了正知正见,那可好,当下可以见佛,随处可以见佛,
念念自然都在佛的境界中与佛相应。
当然这也就等于佛的净土现前,佛法僧三宝统统具足在里头。
为什么呢?因为「僧者净也」,
了知自性本来清净是正知正见的法宝,
这法宝当然含了佛的净土以及清净和合的僧。这是自性的三宝。  
不过一般修行及信仰上,自性三宝虽然是最根本究竟的,
但还是需要以现像三宝来做为引人入自性三宝的方便。
所以现像三宝中的僧可以说代表的是一种善知识的角色,
也是一个修行佛法的表率,佛法在世间要兴盛,
僧众的形象非常非常重要,能让世人自然恭敬亲近来学习佛法。  
还有,学佛要多礼佛、多念佛;多看经、多听经。
前者可助行人得佛力加持,后者可使学人开发智慧,增长智慧,
这也是现像三宝中的佛宝和法宝能对众生利益的。  
一个人修学佛法能不能有所成就,
就看他有没有选择正知正见的智慧法眼,
一般来说,这可要从「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开始。
听闻正法后要「如理思惟」,
如理思惟要能思惟到「法随法性」的程度,
也就是凡有所思皆能吻合于法、通畅于法、
于法无碍,自心常生智慧。  
听闻正法,思惟正法,正法在自心中常自现前,
则我们凡俗的身心自然能一再转化,变化气质,
乃至能够使我们解脱五蕴色身的种种障碍和束缚。
能超越五蕴色身的限制,才谈得上悟空。能悟空,
赫赫慧日就在、正在十方洞开的朗朗虚空中,大家亲见了吗?

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
果煜法师文集
下面我们再讲「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
其实这题目,也是衔接着前面的禅法而来。
因前面既已说到:如果疑情现起,而参禅去;则参破了,
就成为顿悟法门。那什么才是参破呢?有没有参破?
是否能以一个简单的原则,来勘定呢?有!
这即是「禅宗的印证心法」。其实这一篇文章,
已在网站上发表过了;故今天所讲,乃与之大同小异也。

总结
故禅宗的印证心法者,若能每天.每事,都如此对境反省,
则何必更求他人印证呢?因此欲向外求印证,
而期待别人肯定我有功夫者,也不过是生死的习气尔!。
或者,有人会以为,如受印证矣!即所作已办也,
故可休息.休息。其实,修行乃是本份事,就像吃饭、
呼吸一样,根本不应该想要休息。以真修行,本无终结故。
因此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应该关切的是:
下一步,我当如何继续努力?而非我已走到那里了?
要向前看,而不要向后看。
否则,一旦自足,或使习气复发也:以若向后看,
而自觉得我已走得很多矣!当这自足心一起,
则对境返照的功夫就会退减也。
故除非是大悟彻底的人,否则必使习气复发,而歧路亡羊也。
所以最保险的,还是不断地往前去努力。
故即使谓有印证,也是为更确认往前的路,
当如何走尔,而非少得为足而懈怠也。
以上〈略述禅宗的印证心法〉就讲到这里为止。
而有关「从渐修到顿悟」的探讨,也就于此告一段落。
http://www.geo.twmail.or...gl-05.html


虚拟的世界虚拟的心年轻的宇宙年轻的人@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0-30 09:52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4322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