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314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04:00 ~ 4:30 資料庫備份中,需等較久的時間,請耐心等候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出離心是來自於發現事物的本質,如實知道事物和愛恨的本質。

圖 1.



慧日文摘:當心觸碰到外塵,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

  當你發現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苦)時,你會想要出離,心會變得無動於衷並會尋求出離之道。

  出離心是來自於發現事物的本質,如實知道事物和愛恨的本質。「無動於衷」,指我們不再執著,從執著中出離,以平靜的心觀察,可以去除執著,這種平靜是修行所致。⋯⋯

  大多數人仍然不知道禪修的要點,他們認為行禪、坐禪和聽佛法的開示就是修行,這些只是外在形式。

  當心碰到外塵時,才是真正修行的開始,這是修行之所在。

  此時,有感官的接觸,當人們說一些我們不喜歡的事時,我們會生氣;如果他們說我們喜歡的事,我們就高興,這就是修行的地方。我們如何修行呢?如果我們只是跑來跑去,想追逐快樂,遠離痛苦,如果這樣修行,即使到了老死,我們仍然無法瞭解法,這是沒有用的。當苦樂生起時,我們如何用佛法來解脫痛苦煩惱?這是修行的要點。

  通常人們碰到不如意的事,他們會不開心。例如,有人會說:「不要打擾我,為什麼責備我?」這是自我封閉的人。這正是修行之所在:當人們批評我們時,我們應該反省他們說的是實話嗎?我們應該敞開胸懷和想想他們說的內容,或許言之有理,或許我們有該責備的地方,他們可能是對的,通常我們會立刻生氣。如果有人指出我們的缺點,我們應該努力改正、改進,這是聰明人修行的方式。

  混亂的地方正是讓我們平靜下來的地方,當我們以智慧觀察混亂的外境時,心會平靜下來。有些人不能接受批評,他們自大、傲慢,他們會替自己辯護,如果你是一位教師,有時你的學生或許會告訴你不知道的事,因為你是老師,你聽不下去,這不是正確的心態。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弟子非常聰慧。

  有一次,當佛陀在說法時,佛陀問這位弟子:「舍利弗,你相信這個嗎?」舍利弗尊者回答說:「我還沒有完全相信。」佛陀讚許他的回答:「非常好,舍利弗,你是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不輕信,在相信或不相信之前,他會敞開心懷去傾聽,然後仔細思量那件事情的真相。」

  佛陀為為人師者做了很好的典範,舍利弗的話是真的,他只說他的真實感受。有些人認為,說你不相信老師說的話好像是,在質疑老師的權威,他們會害怕,不敢這樣說,他們會贊同老師的說法,這是世人的行為模式。

  然而佛陀不會生氣。

  佛陀說:「你無須為那些不是錯誤的事或惡事感到羞恥。如果你不相信,就說:你不相信,這是對的。」在這裡,佛陀的行為是為人師表的典範。有時,你甚至可以從小孩子身上學到一些事情,不要盲目地相信權威。

  無論是站,是坐,或是在不同的地方走動,你總是可以觀察週遭的事物。我們以自然的方式,以色、聲、香、味、觸或法來接觸所有事物,聰慧的人會去思考。真正修行時,我們不再關心任何外境。

  當愛憎生起時,如果我們沒有發現,這表示我們仍然心有罣礙。如果我們知道事情的真相,我們會反省:「噢,這種愛憎沒有什麼,喜愛只是一種會生滅的感覺,憎惡也是會生滅的,為什麼要在意它們?」如果我們認為苦樂是屬於個人的,那麼我們會受苦。我們從未放下心中的罣礙和其它事物,這些問題一再地重複,對許多人而言,事情就是如此。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隨喜轉載,功德無量。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08-07 11:2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5787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