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955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nien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1 鲜花 x100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棒球][转贴] 〈MLB〉防守数据简介(上)
转贴自 http://www.tsna.com....de/9126

数据是棒球这项运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要描述一名球员打的有多好时,我们总是会说:「他打了30支全垒打」、「他的打击率有三成」等等。而随着时代演进,棒球数据也有所进化,数据专家们试图用新的进阶数据,更准确地衡量球员的能力与贡献。

在攻击方面,进阶数据已经有不错的成效,不过防守方面还有待加强,数据专家们还在找寻如何更准确的衡量扣除守备影响后,投手本身的能力与贡献。而野手守备则是他们所面临的更大的问题。

无论哪一种守备数据,基本的算法就是造成的出局数/守备机会。传统防守数据以守备率为代表,守备率的公式是:

守备率 = (助杀+刺杀)/(助杀+刺杀+失误)

从上述的公式中我们知道,失误越多的,守备率越低。但是换个角度想,失误的纪录本身就有高度的主观性,而守备范围越大的球员,越有可能在处理别人无法接捕的球时发生失误,守备率的计算上反而会对他们造成惩罚。试想,连球都追不上的人,怎么会被记失误呢?

失误多当然不是好事,但是另一方面,失误也不可能完全不出现。与其担心失误多,我们更希望出局数多,显然守备率无法处理这一点,因此棒球数据大师Bill James发明了Range Factor(RF)这个数据。

RF9=(助杀+刺杀)/守备局数*9

RF9的意义是每9局的防守制造的出局数。不过RF同样有其缺点。首先他的分母是守备局数,由制造的出局数/守备机会这样的公式来看,RF假定守备局数等于守备机会,但是这并不符合现实。现实中,在相同的守备局数下,即使守备位置相同,守备机会也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

于是又有「防守效率」(Defensive Efficiency Rating,简称DER)这个数据,大联盟官网跟Baseball Prospectus网站都有DER可以查,但是两个DER的公式稍有不同,BPro的公式中有加计失误,要衡量防守这是比较合理的。下面是BPro 的公式:

防守效率 = 1-((安打-全垒打+因失误上垒)/(打席-保送-触身-三振-全垒打))

大括号里的算式代表球打进场内后因为安打或失误上垒的机率,用1去减就相当于将打进场中的球转换成出局数的机率。这个公式能有效比较团队防守好坏,但是也有一个最致命的缺点,在传统的纪录中,我们只能算全队的DER,要算各个球员的DER的话,需要各个球员的守备机会,需要更详细的原始记录。


【心得感想】

喜欢棒球的,多了了一些数据计算方式。



多一点爱心,多一点温心。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教育部 | Posted:2010-01-30 10:35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1462 second(s),query:15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