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广告
  加入我的最爱 设为首页 风格修改
首页 首尾
 手机版   订阅   地图  繁体 
您是第 1568 个阅读者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为IE收藏   收藏主题   上一主题 | 下一主题   
bao456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鲜花 x135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推文 x0
7.1新制》到大医院看病 部分负担将调高
http://news.pchome.com.tw/life/udn/20050...035047039897.html

未来民众直接前往大医院就医,「基本消费额」将由三、四百元调高至五、六百元。健保局为落实转诊制度,公告自7月15日起调高西医门诊及基本部分负担,依「转诊就医」或「迳赴医院就医」二类方式计收:经转诊医学中心就医者为210元、区域医院140元、地区医院及基层诊所维持在50元。未经转诊,迳赴医学中心的部分负担金额为360元、区域医院240元、地区医院为0元,基层诊所50元。另外,民众急诊应自行负担的费用,医学中心为450元,区域医院 300元,地区医院及基层诊所150元,如加上大医院更高的挂号费、药费部分负担,民众得精打细算。

此外,鉴于以往用药引起过敏反应频传,健保局决定自7月1日起,全面在健保IC卡上登录个人过敏药物,让医师在为病患诊疗开处方时,即可过滤某些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民众不必担心忘了携带药物过敏卡,进而提高用药安全。

为配合「健保IC卡第二阶段预防接种资料登录及上传」作业,7月1日起,家长带宝宝前往医疗院所或卫生所接种各类疫苗时,切记同时携带健保IC卡及儿童健康手册。若出生尚未取得健保IC卡的宝宝,则除携带儿童健康手册外,可由母亲或父亲的健保IC卡先行登录。

新闻来源:联合新闻网

如此一来,转诊制度应该比较能落实,只是,小诊所可能因此病人会增加,在总额预算的制度下,工作量增加而收入反而降低,病人的负担也更加增加,应该要有相关配套措施因应比较好啰


献花 x0 回到顶端 [楼 主] From:台湾台湾索尼 | Posted:2005-06-29 13:50 |
laijemin 手机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初露锋芒
级别: 初露锋芒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0 鲜花 x16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官商医中间的利益输送省掉就不知道可以省下多少了...还得每年调高来鱼肉民众....


UD目标每日一万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1 楼] From:台湾亚太线上 | Posted:2005-07-13 09:22 |
bao456
数位造型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优秀管理员勋章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 鲜花 x1355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http://news.pchome.com.tw/internation/cna/2...13084952180017.html

治疗癌症新药有效但价昂 多数病人无力负担

治疗癌症的新药物高昂的价格已成为美国医药界最关切的问题,因为多半这类新药只能延续病患的生命一段有限的时间,药剂的费用却动辄上万美元,非一般人能够负担。

研究医疗保健效益的经济学者们指出,新的治疗癌症药物价格节节高升,让医生们和政府相关决策者对于是否应不考虑费用问题和供应病人这一类药物,大伤脑筋,因为这还关系到保险给付的问题和大众医疗照顾的公平问题。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导,目前在美国应用的治疗癌症新药包括 Avastin、Erbitux、Gleevec、Herceptin、Rituxan和Tarceva。除了Gleevec 对于血癌有相当好的疗效,其他几种新药的疗效只是比原有的治疗方法能多延续病人几个月的生命。

报导说,由于药厂在研发上投下钜资,这些新药上市的价格非常高,非一般人可以负担。治疗结肠癌的Avastin一年的药费就高达五万四千美元。即使有投保私人医疗保险,保险给付有上限,许多病人甚至凑不出个人负担的部份。

报导指出,即使新药只能延长病人的生命几个月,医生们也不能拒绝开新药的处方。医疗资源的分配是现实问题,拯救生命是道德问题。以治病救命为职志的医生在用药时其实不会有孰先孰后的考量。

报导说,药厂将治癌新药的价格拉得如此高,医疗界和病患也鲜少提出批评,因为新药的研发不只投资惊人,也常常是长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加上不同阶段的临床实验,如果预见市场反应不见得理想,药厂可能会失去开发新药的兴趣。

美国医疗界估计,未来五年治疗癌症药物的销售将是药品市场中成长最快的,而平均价格仍会持续上涨。

就这种情况看来,即使新药能救命,可能也只有少数人能受惠。

新闻来源:中央社

这篇正好来回答楼上这位大大的诘问,现在医药日新月异,无论在检查或是治疗方面,都一直有长足发展,但是这些新的医疗工具与药物,费用大多十分昂贵,这些就足以让医疗支出大大增加;再加上台湾已经是高龄化越来越明显的国家,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慢性病文明病的比例就会越来越高,相对的,医疗费用更是会增加的非常明显,以目前大家的就医习惯,请问大大健保费若是没有慢慢提升,那钱要从哪边生出来?
现在的医护人员真是非常难当,不但负担加重,收入减少许多(健保局目前申请1块钱的医疗费只发给7毛左右),还要应付日益复杂的医病关系,面对一些哭笑不得的言论,真的是令人叹息。请大家能多互相体谅,让这社会多一些和谐,这才是众人之福!


献花 x0 回到顶端 [2 楼] From:台湾台湾索尼 | Posted:2005-07-13 11:46 |
小医师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5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laijemin 大大所言是一般大众的心声。但是目前台湾的医疗制度有些盲点并不是一般人可以看清的。

试想想有那一家保险公司愿意大小病都保的,那你就知道保险真正的意义不是在保大多数人的小利益~
这并不是说我不看重一般大众看病的权利。只是当大家都利用健保的好处来让自已小病得到保障,那么那些真正需要帮助,而却要花费高昂医药支出的人们来说,相对的他们的利益就会被削减。
所以真正了解保险的人来说,是在你没有危急需用时,出些金钱和力量,集合众人力,来帮助真正要帮助的人。因此一定没有一家保险公司会像健保一样对全民做出这样的保证。

由此而知,台湾的健保想对全台两千万人民做出任何疾病都可以保险的方式,本来就不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加上目前国人就医的习惯不健全(也就是小病也要看医生,有些是可以自行痊愈的)说难听一点,已经被惯坏了,很难改正。大小病都保,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敢这样做的,就只有台湾。所以可以看到许多乱象,比如:外劳囤积很多药(每次看医生都没吃)带回自已的国内贩卖或送人、有些阿公阿妈一定要天天去诊所看病拿药、移居国外的台湾人每次生病都回台湾看病。
你觉得是台湾的医疗环境好吗?当然不是,是因为台湾看病便宜。在美国看病还要预约,看一次病要好几百甚至几千美金,他们不回国来看吗?

而且健保每年的医疗支出也不都是花在人事交际上,那只占小小的一部份,不了解真正的支出的人请勿误导视听。国人如果不滥用健保资源,现在健保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如果你仔细想想,花你每天几十块钱来保障你的健康,算是只有在台湾才有的吧~
(自已加保其他的健康险,一定比健保贵而且你要的时候要不到钱。思及此,你还抱怨花些钱来保障自已健康是不值取的吗?)


[ 此文章被小医师在2005-07-21 10:49重新编辑 ]


献花 x0 回到顶端 [3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7-20 22:32 |
小医师
个人文章 个人相簿 个人日记 个人地图
社区建设奖
小有名气
级别: 小有名气 该用户目前不上站
推文 x1 鲜花 x58
分享: 转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复制连结到剪贴簿 转换为繁体 转换为简体 载入图片

下面是引用bao456于2005-07-13 11:46发表的 :
.....
现在的医护人员真是非常难当,不但负担加重,收入减少许多(健保局目前申请1块钱的医疗费只发给7毛左右),还要应付日益复杂的医病关系,面对一些哭笑不得的言论,真的是令人叹息。

这点我支持大大。
收入减少那是和以前比,在现在社会经济和健保体制下,一定会有的后果。这点我觉得没什么好抱怨~
但是我们所面对的医疗纠纷,才是很多人不知道和永远不会面对的问题。

医师也不是神,只是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来学习如何帮人治病。但我们生病,常常是一种进行式~
也就是说,第一天的病情和第三、第五天的病情会不一样。而现代医学讲求的是「实证医学」,就是要有证据说什么话。所以当你生病第一天去看医生,有些症状不一定会表现出来。而回家后可能在后来的几天症状陆续出现,但台湾人看病的观念一向是 "第一家诊所或医院无效,会找第二家看" 。所以后来看病的医师当然很容易就诊断出来~  
由此而衍生的问题是:  
民众如果在第一个医师没诊断出来,而病情又在后来几天急转直下,有生命危险之时,就会认为第一个医生误诊,就会告第一个医师,要求赔偿。太多的医疗纠纷是这样子产生的~

试想一下:
如果你家电脑的硬碟某一天出了怪声,第一天你请人家检查好像没什么事。但是第二天发现又有异常,你让另一家维修的人员检查,发现 power 出问题,供电有异常,让你的硬碟也连带受损。你告第一家维修的人没看出来。但事实是第一天情况还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当然人家检查会说没事~

所以,当你是一个医师,你今天看病的病人,你的检查没有异状,但是他可能会在三个月后来告你误诊。医师当然会谨慎的看病,因为那是他的天职。只是有时病情不一定会照你的想法走,这时你的麻烦就来了~ 因此,如果你每天面对病人都是这样的情形,心里压力会不会很大,自己想就知道了。
目前日渐变差的医病关系就是这样子一天天被搞得没法恢复从前。只要彼此信任关系愈来薄弱,医师被告的机会就会增加,你觉得这是人民之福还是人民之祸呢??

( 谁说医师的天职就要看病,我有其他的才能我不能做别的工作吗? 我就只帮家里的人看病,别搞到每个医师都只帮家人看病,那这个社会就完了~)


献花 x0 回到顶端 [4 楼] From:台湾中华电信 | Posted:2005-07-21 11:24 |

首页  发表文章 发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5736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师事务所 担任常年法律顾问 | 免责声明 | 本网站已依台湾网站内容分级规定处理 | 连络我们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