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正义
讨海人
|
分享:
x0
|
[小品] 四千四百万字的能量
昆布 (20050124)
阅读《大英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的确是个壮举,我的意思不是查阅,而是英文说的from cover to cover,从头到尾、从A到Z,32巨册,3万3000页,4400万字的知识库藏完全读完。这位先生叫做A. J.Jacobs,读完了之后,他写了一本书记述他的旅程,书名叫《知道一切》(The Know-It-All: One Man’s Humble Quest to Become theSmartest Person in the World),后面那句副标题虽然不免有吹嘘之意,但仍是个了不起的壮举,至少我从来没有征服这种大书的渴望。
当然作这种事,必得具备一点「愚公精神」,而且得预备接受挫折。老婆劝他别浪费时间,朋友认为他疯了。但他倒是有个知音,就是他老爹,因为他父亲也曾发过宏愿,企图征服大英百科,但走没多久就倒闭旷野,到了Borneo就已阵亡,所以他对儿子的雄心鼓励有加。Jacobs先生也不负爹地的期望,完成了这个艰钜的使命。
别人问他读的是哪种版本,在网上进行?或是印刷成册的版本?他使用的版本是2002年的版本,他强调阅读使他重新发现了精装厚版书的质量,爱上翻阅书页的声响、书籍散发的气味,还有书本座落膝上的感受。
这位老兄白天在《老爷》杂志(Esquire)担任编辑,我想他其余的时间大概都花在阅读上,因为他说他每日花6小时伏案读书,如果没办到,就会心神不宁,这种现象正是读书上瘾而无法自拔。
我们也能想像,他在漫长旅途中的发现,各等奇花异草,艰深抽象的知识,古怪的现象(美国作家霍桑晚年的时候,对64这个数字身陷执迷,无论到了哪里他都会写在纸头上),无法想像的场面(Thomas Jefferson年轻时每天花15小时读书,3小时练提琴,其余6小时吃饭睡觉),琳琅满目,目不暇给。日光之下各类的学问知识,都从眼下穿梭而过,都在他脑海中浮沈、闪烁、飘荡、沈淀。经过此番壮游,他也可称得上是个小「博」士了。
他自道这趟旅程花费不高,大约是美金1500元(一套百科全书的价钱),对他健康略有些微影响,让他近视加深,重配一副眼镜。买套大英百科全书今天来说毫不稀奇,花钱事小,但能全程经过,一辈子都值得纪念。作者读完整套书,距他儿子诞生还有两个月,所以留给他儿子作传家之宝,也算价值连城。
为了证实他的企图和功力,阅读的过程中,他参加过不少智力测验比赛,显示他攻读的能量。其实最宝贵的部分,如作者所言,就是阅读本身的价值。我们今天拥有的自由与开放,是前所未有的良机。禁书的年代才消逝没多久,今天我们几乎什么书都能读,只要有时间,有阅读的能量,就能自由地读,快乐地读,天马行空地读,或者沈重深刻地阅读。阅读的快乐远非金钱能够衡量。作者提到一个关于阅读的故事,一件让他快乐的事:有些读者在初次读到蒙田的散文时,竟然觉得晕眩,因着陶醉带来的昏眩。这证明了蒙田思想的感染力,也证明了阅读的能量。虽然他读大英百科并不曾昏眩,但他却能体会蒙田读者的感受。
于此我想起一个基督徒的见证,以往他不怎么在意圣经,即使读也是敷衍了事。但有天他作了个梦,梦境中他打开圣经,竟然发现里头一片空白。所有圣经的字句全部消失。他感到无限惊惶,对以往的态度深感懊悔。他惊醒过来,赶快冲到书桌前翻阅圣经,还好所有的文字都还存在。从那次之后,他读经的态度就有剧烈翻转。作者提到圣经中吃书卷的事,表明那是个很好的象征,也许好的读者都是吃书人。这也难怪爱书人常以蠹鱼、书虫为名号,彼此推崇调侃。
本书的写作方式,仿效大英百科的排列方式,从A-AK(一种古代的东方音乐)到Zywiec(一座位于波兰南方的小城,以酿酒闻名),逐条陈述,当然只是选择性的陈列。每个项目都记述了他旅程的发现和心得,既是回忆录,也是他阅读的纪录与思索,可说是趣味与知识兼备。作者的幽默感常能溢出字句,跳出书页。如果真有人立志要征服大英百科,能先参考Jacob先生的过程,必能获取宝贵经验,减少阵亡机率。即使没有雄心攻克这座城池,能把这本书通读一遍,也算掌握了大英百科的轮廓神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