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1730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推文 x0
[分享]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佛學大辭典/知之一字
(術語)唐釋宗密,自荷澤得悟入之處。謂知之一字,
說破吾人之心性而無餘蘊。
宗密之禪源都序上之二曰:
「諸法如夢,諸聖同說。故妄念本寂,塵境本空。⋯⋯

寂寂之心,靈知不昧,即是空寂之知,是汝真性。
任迷任悟,心本自知,不藉緣生,不因境起。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同上之二曰:「六代相傳皆如此也。至荷澤時他宗競播,欲求默契,
不遇機緣。又思達磨懸絲之記,
恐宗旨絕滅,遂明言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 卷第十六 (T47n1998Ap0879a09)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47 冊 No. 1998A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
知之一字眾妙之門眾禍之門

然有學而知之者。有生而知之者。那箇是學而知之者。如僧問趙州。
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州云。爾喫粥了也未。
僧云。喫粥了。州云。洗鉢盂去。僧於言下忽然大悟。
當下休歇。便知生死去處。妙喜常說不易。這僧有力量。
趙州將一百二十斤檐子。一送送在他肩上。這僧荷得一氣走。
一百二十里更不回頭。如將梵位直授凡庸。
心裏便怗怗地。興得慈力運得悲願。此是學而知之者。

那箇是生而之知者。如趙州作沙彌時。同本師行脚到南泉。
值南泉臥次。本師禮拜了。趙州方禮拜。南泉問云。近離甚處。
州云。近離瑞像。泉云。還見瑞像麼。州云。瑞像則不見。
面前只見臥如來。南泉遂起問。爾是有主沙彌。無主沙彌。
州云。是有主沙彌。泉云。那箇是爾主。若是如今禪和家。
便近前彈指。打箇圓相。喝一喝拍一拍。拂袖便行。
放出這般惡氣息。爾看他趙州。緩緩地近前道。孟春猶寒。
伏惟和尚尊候萬福。泉乃喚維那云。此沙彌別處安排。
次日却來問。如何是道。南泉也不行棒。也不下喝。也不談玄。
也不說妙。也不牽經。也不引論。也不舉古人公案。亦不說事。
亦不說理。只實頭向他道。平常心是道。
為他趙州已理會得平常心了。便却問。還假趣向也無。
泉云。擬向即乖。州云。不擬爭知是道。
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疑之道。猶如太虛廓然蕩豁。
豈可於中彊是非耶。趙州於言下千了百當。

南泉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圭峯謂之靈知。
荷澤謂之知之一字眾妙之門。黃龍死心云。知之一字眾禍之門。
要見圭峯荷澤則易。要見死心則難。到這裏須是具超方眼。
說似人不得。傳與人不得。所以圜悟先師說。
趙州禪只在口脣皮上。難奈他何。如善用兵者。不齎糧行。
就爾水草糧食。又殺了爾...

平常是道
南泉因趙州問。如何是道。泉云。平常心是道。
州云。還可趣向否。泉云。擬向即乖。州云。不擬爭知是道。
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若真達不擬之道。猶如太虛廓然洞豁。豈可強是非也。州於言下頓悟。

【無門曰】
南泉被趙州發問。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
趙州縱饒悟去。更參三十年始得。
無門慧開禪師:【頌曰】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知不知瓦解冰消。擬向即乖強是非。

分疏不下達不擬。太虛廓然如洞豁。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泉云:擬向即乖。
四時本然

趙州縱饒悟去。更參三十年始得。
若無閑事挂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汝還悟否?
大慧禪師云:趙州於言下千了百當。
南泉道:道不屬知。不屬不知。
圭峰謂之靈知。荷澤謂之知之一字眾妙之門。

黃龍死心云:知之一字眾禍之門。
要見圭峰荷澤則易。
要見死心則難。
到這裏須是具超方眼。說似人不得。傳與人不得。

圓悟禪師云:遇飯喫飯。遇茶喫茶。
千重百匝。四海一家。解卻黏。去卻縛。
言無言。作無作。廓然本體等虛空。風從虎兮雲從龍 。

且道靈知是何物也?
因何惹得一干禪和爭論不休?

圭峰大師宗密(七八○──八四一)
溫造尚書問圭峰密公曰:
悟理息妄之人不結業。一期壽盡靈性何依耶?
師答曰:
一切眾生具有覺性靈明。與佛無殊。
又曰:以靈知為心。勿認妄念。妄念若起。都不隨之。
臨命終時。自然業不能繫。
雖有中陰。所向自由。天上人間隨意寄託。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樓 主]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1-11 07:05 |
adamlee9 手機 會員卡
個人頭像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貼圖天使獎 社區建設獎
頭銜:                       &n ..                       &n ..
風雲人物
級別: 風雲人物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353 鮮花 x7456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黃龍死心禪師
死心禪師是臨濟門下黃龍派的重要傳人,
中國禪宗史上著名的禪師。
他對黃龍派的繼承與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死心禪師有很多行願為後世禪宗學徒所津津樂道,
成為後世學徒習禪悟道的範本。
本文現簡略介紹死心禪師的生平行願,
以方便我們了解這位在禪宗史上享有盛譽的高僧。
黃龍死心禪師,法名悟新,俗姓王,韶州(今廣東韶關)曲江人。

死心禪師青年時期身材魁偉,面目黝黑,形貌頗似西域僧人。
死心禪師在壯年時在韶州佛陀院落髮出家。因其性格剛直,
喜歡當面指責同修過錯,因此,很多同修對他避而遠之。
他在佛陀院出家不久,死心禪師到棲賢寺參謁秀鐵面。
秀禪師見到死心便問:“上座甚處人?”死心說:“廣南韶州人。
”秀禪師又問:“曾到雲門否?”死心回答說:“曾到。
”秀禪師又問:“曾到靈樹否?”死心說:“曾到。
”秀禪師問:“如何是靈樹枝條?”死心回答說:“長的自長,短的自短。
”秀禪師說:“廣南蠻,莫亂說。”死心見秀禪師羞辱自己,
便隨口回說:“向北驢,只恁麼(怎麼這樣說話)。
”說完拂袖而出。秀禪師通過機鋒問對,知死心是法器,
對他器重有加,本欲挽留,而死心卻無半點留意,
失去了向秀禪師求法的機會。
離開秀禪師,死心到黃龍山(今江西南昌)參訪寶覺禪師。
寶覺與死心對談,言語契合,不存異見。
寶覺警示死心說:“你的道行只不過這麼多,
這就像嘴裡說著讓別人吃飯,怎麼能讓別人的肚子吃飽呢?
”死心感到窘迫莫名,無言以對。隔了一會,
死心便從容地對寶覺禪師說:“悟心到此,弓折箭盡,
希望和尚慈悲,為我指個安樂的去處。
”寶覺禪師說:“一塵飛而遮天,一芥落而蓋地。你所尋的安樂處,
在政忌上座那裡倒有許多骨董。
但還需要你死掉無量劫以來的偷心才可以'”死心走出寺外沉默不語,
反复思量寶覺禪師言語的深意。
一天,死心禪師正在默默坐禪,
正好一位執事僧執杖捶打一位新出家的行者。
死心聽到杖聲,忽然大悟,
竟然忘了穿上鞋子便直奔方丈見寶覺禪師。
見到寶覺禪師便自誇說:“天下人總是學得的,我是悟得的。
”寶覺禪師笑著說:“選佛得甲科,何可擋也。
”從此以後,悟心禪師自號為“死心叟”,為其居室取名“死心室”,
意在警示自己不忘悟道。
在寶覺禪師那裡參學幾年之後,死心禪師又到了湘西。
此時喆禪師在長沙岳麓寺住持,死心於是前往造訪。
喆禪師問:“你是凡人還是聖人?”死心說:“非聖非凡。
”喆禪師問:“非聖非凡,那是什麼?”死心說:“高著眼。
”喆禪師說:“既然這麼說,則南山起雲,北山下雨。
”死心問:“你說我是凡是聖?”喆說:“爭奈頭上漫漫、腳下漫漫。
”喆禪師說:“氣急殺人。”死心說: “正是。”說完,
死心拂袖便出來了。不久,死心又拜謁法昌遇禪師。
遇禪師問道:“你從何處來?”死心說:“我自黃龍來。
”遇禪師說:“還見到死心禪師否?”死心答道:“見到了。
”遇禪師說:“什麼處見到的?”死心說:“吃飯處見到的。
”遇禪師於是插火箸於爐中說:“這個叫什麼?”死心拽出火箸就走。
死心最初住在雲巖,不久遷居翠巖。翠巖舊有淫祠堂。
鄉里人經常在此做祈禱、喝酒吃肉,沒有一個安寧的日子。
死心告誡寺中執事毀掉淫祠,以還翠巖道場的清淨。
執事僧擔心惹禍而不敢下手去毀。
死心發怒說:“若是惹禍,我自來擋。”於是親自動手拆毀,
正拆之時,見有一巨蟒盤臥祠內,昂著頭作吞噬之狀。
死心大聲呵斥一聲,巨蟒迅即逃遁,死心在翠巖安寢自如。
不久,死心又住持雲巖,請人刻經文於石碑之上。
太史黃庭堅親自為作序文。
當時有村民將其先輩的墓誌銘文鐫刻於石碑的背面。
死心生氣地罵道:“凌侮經文,不怕遭禍害竟至於此。
”話未說完,電閃雷鳴,將石碑從正反兩面的中間劈開。
再看石碑背面的墓誌銘已成灰燼,而經文部分安然無損。
死心禪師住世時經常以禪語接引弟子,先後受其教化者不可計數。
當時有位空室道人,是直龍圖閣範公殉的女兒,
曾到雲巖參訪死心禪師,並在死心禪師的啟發下悟道。
悟道後以偈語贊死心說:“韶陽死心,靈源甚深。
耳中見色,眼裡聞聲。凡明聖昧,後富前貧。
利生濟物,點鐵成金。丹青徒狀,非古非今。
”死心問道:“死心非真,向甚麼處贊?若贊死心,
死心無狀;若贊虛空,虛空無跡。無狀無跡,下得個甚麼語。
若下得語,親見死心。”空室道人說:“死心非真,真非死心。
虛空無狀,妙有無形。絕後再穌,親見死心。於是死心笑而已。”
死心禪師不僅道行高超,而且在文學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詣。
他擅長作頌古之文頌揚祖師大德的嘉德懿行,
他曾作有《頌六祖公案》云:六祖當年不丈夫,請人書壁自糊塗。
分明有偈言無物,卻受他家一缽盂。
頌文以調侃的語調,重溫了慧能大師當年到黃梅求法,
因吟誦開悟偈語而被弘忍器重,並傳法給他的故事。
讚頌了慧能大師超人的悟性。
死心禪師晚年遷居黃龍。一天晚參,死心對眾僧豎其拂子說:
“看看拂子病,死心病;拂子安,死心安。拂子穿卻死心,
死心穿卻拂子。正當恁麼時,喚作拂子,又是死心。喚作死心,
又是拂子。畢竟喚作什麼?良久雲:莫把是非來辯我,
浮生穿鑿不相干。”有人請求死心重說末後兩句偈語。
死心說完偈語,接著說:“末後一句偈,直須心路絕。
六根門既空,萬法無生滅。於此徹其源,不須求解脫。
生平愛罵人,只為長快活。 ”
政和五年(1115)十二月十三日晚死心小參說偈,
十五日安然坐逝。茶毗後得到五色舍利,建塔於晦堂之後。
死心世壽72,不倒單有45年。十方納子聞聽消息,為之嗚咽流涕。
宋贊寧在《宋高僧傳》中為死心禪師作贊文云:我觀死心悟道,
恰如飢渴的駿馬奔向泉水,發怒的猛獸選擇巨石進攻。
當他凡聖之情都盡絕之時,佛祖也不會責備他。
更何況其他人呢?黃庭堅也說:“其神情莊重嚴肅,
見到的人對他都肅然起敬,想必還有點懼怕他。”
死心禪師一生參訪許多高僧大德,得到名師的真傳。
禪師本人在悟道之後,苦心接引大批禪宗學徒,
在他啟發下悟道者不可勝計。禪師雖然性格剛烈,
經常以嚴厲的態度呵斥弟子的過錯,
但他那刀子嘴豆腐心的菩薩心腸,同樣贏得了十方納子的愛戴,
所以,在其坐化之日,信徒中認識他的與不認識他的人皆為盡哀。
死心禪師的嘉德懿行由此可見一斑。

大慧宗杲(公元1089年-1163年),俗姓奚,字曇晦,號妙喜,
又號雲門,諡號普覺禪師。宣州寧國(今屬安徽)人,
南宋著名禪宗大師,為臨濟楊岐派第五代傳人,提倡看話禪。
是南宋前期對金主戰派的代表人物。

十七歲時依東山慧雲寺慧齊法師出家。

宋徽宗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至開封天寧寺,
依止於圜悟克勤禪師門下,參學開悟。
圜悟克勤禪師以其所著《臨濟正宗記》付囑之,
並令宗杲分座說法,因而名震京師,成為楊岐派第五代傳人。

靖康元年(1126年),丞相呂舜徒奉賜紫衣,賜號佛日大師。

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年),受宰相張浚之請,
住持徑山寺,人稱徑山宗杲。

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秦檜解除韓世忠、張俊、
岳飛等三大帥的兵權,與金朝議和,岳飛下獄處死。
宗杲因為對金朝主戰,受到牽連,
遭追回度牒,流放衡州〈今湖南衡陽〉。

紹興二十年,秦檜因為宗杲的跟隨者甚多,心有猜忌,
又將宗杲改流放至梅州〈今廣東梅縣〉。
宗杲於此時收集圜悟禪師語錄,編成《正法眼藏》一書。
紹興二十五年,秦檜死後被赦,隔年恢復僧服,住杭州靈隱寺。
紹興二十七年,因張浚向朝廷舉薦,再主徑山,創看話禪法。
紹興二十九年,宗杲上表乞退,離山至四明育王寺,
朝廷先後派人至四明,召使還徑山。
紹興三十一年,建徑山明月堂後隱退,
但仍然有許多學者上門向他請教。

隆興元年(公元1164年),宋孝宗即位,召見宗杲,
賜號大慧禪師。同年,圓寂,壽七十四歲,諡普覺禪師。

思想及影響

大慧宗杲提倡所謂的話頭禪(又稱看話禪),
要人參趙州禪師的無字話頭。他鼓勵學者起疑情,
以疑情參究公案,而得到開悟。
宗杲認為,修行必須在生活之中,反對遠離塵世,獨自修行。
因此,他大力排斥當時流行的默照邪禪,
認為它會造成學者終日只知靜坐,是在「斷佛慧命」、
「墮在黑山下鬼窟裡」,有默無照,是邪禪。
但是他與默照禪的主要倡導者宏智正覺禪師卻是好友,
儘管宏智正覺所教授的是默照同時的默照禪。

禪宗楊岐派在他手上推至最高峰,
他的禪法,對後世禪宗形成深遠的影響。南宋理學也深受他的影響。

【無門曰】
南泉被趙州發問。直得瓦解冰消。分疏不下。
趙州縱饒悟去。更參三十年始得。
無門慧開禪師:【頌曰】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挂心頭 便是人間好時節

泉云。道不屬知。不屬不知。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
知不知瓦解冰消。擬向即乖強是非。

分疏不下達不擬。太虛廓然如洞豁。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涼風冬有雪
泉云:擬向即乖。四時本然



智敏.慧華上師:有覺有照是妄想.無覺無照是空亡...

按這裡檢視影片,登入論壇可以直接觀看


[ 此文章被adamlee9在2014-11-11 07:13重新編輯 ]


虛擬的世界虛擬的心年輕的宇宙年輕的人@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 樓] From:臺灣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 Posted:2014-11-11 07:06 |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18269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