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3442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民國韜光圓瑛大師法彙節要



一句佛名,具有不可思議神力,能治一切煩惱心病,每當逆境之來,心生煩惱,遂即經行念佛,四步一聲佛號,循環往復,念之數匝,漸覺心地清涼,熱惱自息。有時事多心擾,更深不能成寐,亦專稱佛號,歷時少頃,即心身安定,便能睡著,無諸夢想。當寫經時,一筆一句佛號,精神不散,妄念不起,寫久亦不覺辛苦。果能信此念佛一法,專心稱念,無有間斷,念到心空境寂,煩惱自然無自而生。



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念佛正是攝心之法,即以念佛之正念,止息攀緣之妄念。倘妄心攀色塵之緣,即專念阿隬陀佛,淨念相繼,自不隨色塵所轉,攝歸念佛之正念矣。攀聲塵等緣,一一如是,自不致破戒作惡。念佛念到念念與佛相應,諸念當然不起,意業便能清淨,眾戒自然具足。身口二業,亦由意業所起,意業不想作殺盜淫,不想說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身口業自不致犯戒。故念佛為淨業法門,一念佛名,能淨三業,此念佛具足戒學之明證也。



【按】念佛能淨三業,治一切煩惱心病。願攝心專念,念到心空境寂,煩惱業障自然消除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0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民國虛雲德清古巖大師法彙及年譜節要



參禪、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門,皆教眾生破除妄念,顯自本心。佛法無高下,根機有利鈍,其中以念佛法門,最為方便穩妥。靜坐是教人返觀自性的方便方法,其要在於繫念一句佛號,心心相契,念念相續,由心而出,從耳而入,莫令間斷。果能如斯,則更無餘緣雜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彌勤彌專,轉持轉切,不分行住坐臥,豈覺動靜閒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養。才覺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動念而執著之,宜其不能進步。靜坐如法,可使四大勻調,促進健康,宜取乎自然。身體有病,宜適當調養,不必勉強支持,修行用功,不拘於行住坐臥也。靜坐修行、目的要了生死。葷食造殺害生,大違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長貪瞋淫慾,增加無邊生死,身後業案如山,冤怨債報,寧有了日,漏瓶盛油,虛勞精神,智者可以自審矣。



參禪與念佛,在初發心的人看來是兩件事,在久修的人看來是一件事。參禪提一句話頭,橫截生死流,也是從信心堅定而來。若話頭把持不住,禪也參不成。若信心堅定,死抱著一句話頭參去,直待茶不知茶,飯不知飯,功夫熟處,根塵脫落,大用現前,與念佛人功夫熟處,淨境現前是一樣的。到此境界,理事圓融,心佛不二,佛如眾生如,一如無二如,差別何在?



【按】大師係當代禪宗泰斗,既親證參禪功夫熟處,大用現前,與念佛功夫熟處,淨境現前無異,願即死抱著一句佛號念去,不必禪淨雙修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1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民國智光文覺大師遺著節要



生前三大要:第一、少說話,多念佛。要做的事,快快做成,應吩咐的事,早早吩咐。莫留戀人間富貴,勿羡慕天上快樂。關於做善舉事業,勸化人起信心,隨分隨力為之,主要在念佛求生西方,見佛聞法。第二、立定主宰,不聽他人口頭轉,不隨他人腳跟移。人情應酬,可省者省,不必遷就敷衍。年老光陰有限,勿再空過。心中於道有疑者,即請問明白,不可含糊自誤。第三、時時反問自己:阿彌陀佛在心否?佛像在目否?行住坐臥都念佛否?忙閑總不忘記否?凡所做善舉事業,念經、念佛、持咒、禮拜、靜坐等功德,悉皆發願回向:現在家屬平安,將來莊嚴淨土,更祈臨命終時,預知時至,心不顛倒,蒙佛接引。



【按】大師一生行在華嚴,所示生前三要,確甚精當。願立定主宰,勿隨人轉,少說多念,閒忙勿忘,時時反省,事事回向,定蒙佛接引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2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民國廣欽照敬大師開示錄節要



我們既聞佛法,要深信有個西方極樂世界,有位大慈大悲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發了四十八大願,只要念他名號,即接引我們到西方,他有這個願,我們也要有這個往生西方的願。具足信願行,隨時念佛,臨命終時,我們有正念,能念佛,阿彌陀佛即來接我們。若還惦念娑婆世界的任何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迴。



念佛也不是簡單的,必須通身放下,內外各種紛擾,都要摒棄,一心清淨稱佛名號,然後才能相應。要能將一句六字洪名,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明明自自,不要有一絲疑念,其他雜念自然消除,決定會證到一心不亂。如果你們信我的話,老實念佛,行住坐臥,不離這個,甚至在夢中都能把持得住,把一句佛號謹記在心,不為六根塵境侵擾,到了這種地步,自然心不貪戀,意不顛倒。等到功夫純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現前。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念佛如有散亂心,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念,把全副精神投到六字洪名就對了。



【按】念佛要具足信願行,通身放下,一心念佛,才能與佛相應,證到一心不亂。臨命終時,要能正念念佛,佛即接引往生西方:若還惦念娑婆的一針一草,就要再受輪迴,此往生之願不切而自誤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3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民國煮雲醒世大師精進佛七開示錄節要



念佛八法,第一、攝心念:把心收攝起來,即所謂:「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一切時,一切處,甚至睡眠時,亦不忘彌陀聖號。第二、勇猛念:打個比喻,如窮人求財寶,縱然財寶放在老虎口中,或蛟龍窟底,也要前進不退。念佛有這種精神,決定往生。第三、深信念:我們念佛,須具深信切願,了生脫死之心。第四、觀想念:如觀佛三十二相好,念念見三十二相,忽然在前,如獲至寶,可參考十六觀經觀想念佛的方法。第五、息心念:息掉一切愛憎心,名利心,功過心,希求心,貪戀心,人我是非心,唯念念在佛。就是把一切生死心放下,只存一念佛心。第六、愛慕念:如少背母,五內悲愍,求佛哀憐攝受。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即是說:佛如一位大慈母,時刻盼望我們這些流落異鄉的浪子,能早回故鄉。我們若能如兒子念母親一樣,憶念阿彌陀佛,佛決定來接引我們,這是二願契合的緣故。第七、發奮念:拿大學聯考為例,若今年沒考上,發奮圖強,明年再來,要有這種再接再厲的精神。又思:淨土聖賢,都是凡夫去的,我亦不能自輕,也一定要去。第八、一切念:凡見聞覺知,毛孔骨髓,無一處不念佛,如此名為真念佛,要全身都在念。



三種念佛不相應,第一、心性不純,若存若亡故。念佛時恍恍惚惚,心有時在有時不在,沒有拿出全部力量,因此不得感應。第二、心性不一,無決定故。念佛無決定心,亦不得感應。第三、心性不相續。念佛時不能相續下去,一會兒念佛,一會兒做旁的事,也不得感應。此三事輾轉相成,以心性不純,故無決定心,無決定心,故心性不相續。此三事與佛相違,故念佛不得感應。



【按】善導大師云:「眾生障重,觀難成就。」此念佛八法,惟第四觀想念,不必兼修,餘均古德精進專修之妙法。三種念佛不相應,亦應注意!願共遵行,一心念佛,以求相應,決定往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4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民國道源中輪大師佛堂講話節要



念佛必須認真念,纔能念出功夫來,纔有證得一心不亂的希望。如已證得一心不亂,則了生脫死,可操勝券。倘若未能,必須勇猛精進,以求證得。所以念佛一定要認真的念!要把這一句佛號,念得字字分明,同時自己的心中,觀想的清楚,耳中也聽的明自,這就是認真的念。這第一句佛號念的好,再認真的念第二句、第三句、以至無數句。句句佛號,都要從最虔誠,最懇切的心中念出來,這樣纔算認真,纔算用功,纔有了生死的希望。



念佛平時須相續。第一、初勿貪多,但求相續: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數目,在家居士方不致因事忙而忘念佛。這要依各人的因緣,每日念數千聲,數萬聲都好,但每日至少須念十念,否則,就不能往生了。至於念佛的聲音,或高聲念,或低聲念,或者默念,在家裡念佛,最好是默念,以免惹得別人煩惱。第二、漸次加多,以求進益:每天十念,從不間斷,這就是功夫。但不可以此為足,仍須盡自己的力量,將佛號的數目漸次加多。因為我們念佛,是為了生死,應當盡心盡力,以求進益。前面說的,是每日早晨念十念,現在再加上每日晚上念十念。晚上念佛,最好是在臨睡以前,念完佛再睡,尚可得到安眠熟睡,夜無惡夢的好處。如是早晚十念,能不間斷;再進一步,就要用念珠,早晚各念百八聲;更進一步,把百八聲算作一百聲,早上念三百,晚上念三百;加到早上念五百,晚上念五百;再加到早上念一千,晚上念一千。若時間不夠分配,可以早起遲睡各一小時,不會影響身體。至於走路時、坐車時、休息時、散步時,皆須隨心念,不必記數。若有多的閒時間,念佛的數目,仍需加多,每日加至三千聲,五千聲,一萬聲,三萬聲,乃至十萬聲。其方法:一、須坐下來念,雖行住坐臥,皆可念佛,而以坐念為宜。二、須用草菩提子念珠,取其分量輕,掐得快。天臺菩提子亦可,星月菩提子則不相宜,以其分量太重。三、須念四字—阿彌陀佛。如念六字—南無阿彌陀佛一萬聲,改念四字佛,可念一萬五千聲。四、須金剛念,即唇舌微動之默念。念佛,高聲念低聲念皆可;若求快求多,只有以金剛念為最宜。第三、不必太多,精益求精:我們要知道,念佛是用功,不是論數。果真多而且精,自然太好;若只貪其多,而不求其精,也是錯誤的。試想:口裡念佛,手裡掐珠,而心裡在打妄想,即使每日念十萬佛,能算是用功嗎?所以說不必太多,要精益求精!每一句佛號,都要念得清清楚楚,內要念到自己心裡去,外要念到極樂世界去,一句如是念,百句如是念,千句萬句亦如是念,自然而然地就念成一心不亂了,毫無障礙地就把自心與彌陀感動了,只在各人精進而已!



【按】念佛必須認真,而不懈怠敷衍,平時尤須相續,而不間斷,纔能念到一心不亂,決定往生,望共注意!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5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宋王虛中日休居士龍舒淨土文節要



孟子云:「人皆可以為堯舜。」荀子云:「塗之人可以為禹。」常不輕菩薩云:「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是人人可以為聖賢,可以作佛。西方淨土,乃要捷門庭,無人不可以修,故普勸修持。大慈菩薩勸修西方偈云:「能勸二人修,比自己精進,勸至十餘人,福德已無量。如勸百與千,名為真菩薩,又能過萬數,即是阿彌陀。」觀此,則知西方之說者,豈可不廣大其心,而使人人共知此道,以積無量福報乎?凡師友恩地,下至僕隸,皆告以淨土而為之報。凡一切知與不知,識與不識,皆欲以是化之,使共生淨土。一切飛禽走獸,下至蜎飛蠕動之類,凡有形相可見者,吾因見之,皆當為念佛數聲,發善願云:「願汝等盡生極樂世界,我得道後,盡度汝等。」其形相不可見者,亦當作是念言。如此,則善念甚熟,於一切眾生,皆為有緣,必上品上生,他時化度,無不樂從。



齋僧供佛,燒香獻花,懸旛建塔,念佛禮懺,種種三寶上崇奉,以此功德回向願生西方亦可。或為世間種種利益方便善事,若孝養父母,友愛昆弟,閨門盡善,宗族和睦,鄉黨鄰里姻親,相接以禮,相與以恩,事君則赤心為國,為官則仁慈利民,善以安眾,勤以事上,或教導愚迷,或扶助孤弱,或濟急惠貧,或修橋砌井,或施藥散食,或減己奉養,以利他人,或臨財饒人,以自省約,或教人為善,或讚善止惡,隨力所作一切善事,以此回向願生西方亦可。或為世間一切利益,不拘大小多少,若止以一錢或一杯水與人,下至毫芒之善,必起念云:「以此善緣回向願生西方。」常使一念不斷,念念在彼,必上品生。



修淨土者,宜隨其所而為善,以資進修之功。僧當早修淨土,直脫輪迴,面見阿彌陀佛,方是出家事畢。凡受人一錢之施,一食之供,皆當為說淨土,以報其德,縱彼不信,亦使知之,耳根漸熟,久而自信。常如此化人,現世為人所敬,身後必上品上生。士當勤於學問,篤於孝友,遠念吾曾高以來,誰其存者,宜留心此道。官吏修福,行種種方便愛人利物之事,以此回向西方,直出輪迴之外,壽樂無窮。富宜隨分為生,少損濟物,不吝財以為善,不貪財以為惡,當念世福有盡,若以回向西方則無盡。多屯蹇者,勿怨天責人,當勤懺悔,常念佛以消宿障,增長善緣。若能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可消災獲福,身後必上中品生。



農、商皆當自念:耕種殺害物命,販賣寧無欺偽,宜委曲全護,懺悔為善。工當物不過望,事則盡心。皆常念佛,願見佛得道後,先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及與己交涉眾生,次度一切怨親及有緣無緣眾生,如此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獲福,身後必中上品生。漁、獵、屠、廚,及開食店者,皆當自念:魚蝦禽獸,皆是性命,我乃殺害,其罪無量,若能改業,固為上也,若未能猝改,且從減省,勿殺物小命多及螺蛤鱔鱉等難死之物,常念佛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及所用之肉眾生,皆生淨土。」如此念念不絕,念自純熟,亦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可消災滅罪,身後亦不在下品下生。



在風塵者,當自省悟,斷除淫業,如未能斷,常念佛發大願云:「願我惡業日消,善業日長,衣食粗足,早離此門,見佛得道後,盡度一切因我為淫之人,皆生淨土。」罪惡病苦者,須急懺悔,迴心念佛,誓願不復為惡殺生,不復惱害一切眾生,願此生早離病苦,見佛得道後,盡度前生今世一切所殺所害眾生,及一切怨親,皆生淨土。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可除災滅罪,病苦必愈,福報無窮,身後必生極樂世界。



【按】淨業學人,願崇奉三寶,廣行眾善,普發大願,盡度眾生,使善念純熟,上品上生。如營惡業,未能猝改,亦當隨分為善,懺悔發願,並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共生淨土,方不負此老苦口婆心,普勸修持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6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清張息廬次民光緯居士淨土剩言節要



口誦佛名,眼觀佛像,耳還自聽,聲從舌流,禪味悅心,鼻聞香氣,如是念佛,反六還一,云何得亂。吾今念佛,作一方便,自視此心如淨寶瓶,佛名如穀,逐字逐句,如穀投瓶,貫珠而下,穀既無盡,瓶亦不滿,不放一粒拋向瓶外。顧念此瓶不滿徑寸,中藏三千大千世界百億微塵數佛,三十六萬億一十一萬九千五百同名同號阿彌陀佛,安住其中,我亦與之俱會一處,游樂宴息,方是我安身立命處也。



吾向來念佛,只囫圇念過,今始知須字字從心裏出,還須字字入心裏去。當念佛時,先要閉目端坐,凝神定慮,不可有一毫雜亂心、躁競心、昏惰心,開口出聲,務令聲從心發,心藉口傳,息調聲和,不徐不疾,字字分明,句句相繼,分之則一句可作一句,貫之則百千句直如一句,綿綿密密,自一聲以至千萬聲,自一刻以至十二時,無斷無續,不缺不漏,久久純熟,華開見佛,到時自驗。



【按】此老所言,皆從念佛有得而來,誠堪效法。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7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清陳復齋熙願居士勸修淨土切要節要



念佛正要在鬧處鍊,不拘行住坐臥,嘈雜之所,能一心不亂,則少聲勝多聲,所謂心淨即土淨也。終日雖忙,豈無片刻之暇,何不挪一茶之頃,心不外馳而念佛,勞心者可藉以養心,勞力者亦可藉以蓄力,事之有益無損,孰有過於此乎?急須起真切心,發勇猛力,世緣可放下者即放下,人命不常,切勿留戀自誤。雖有不可放下的,也不礙我念佛,如有切事在心,雖辦別事,還肯忘否?能如此念佛,自無雜念,也不至一暴十寒了。



還有心甚真切,因往昔罪深業重,為魔嬈亂。內魔是心裏時醒時迷,一切貪瞋癡愛,此心纔離,彼心又起。外魔是境遇屯邅,種種障緣,逼迫身心,不得安穩。即當對佛發願,勤求懺悔。要緊一著,在念佛之心,不因魔退,任他種種障緣,一聲佛號,總不離心。魔力雖強,仗此萬德洪名,與之抵對,不計利害死活,只管念去,誓不退轉,久必蒙佛冥加,障緣消釋,淨緣成熟,佛不負人,必滿所願。



念佛之法,貴閉戶潛修,無論趺坐經行念,默持出聲念,必須一心靠定佛號,字字分明,纔覺模糊,急提起覺照,或落於無記,或流於妄想,旋覺旋提,將此一句佛號,薰逼意根,塞斷雜念昏沉兩路,是為念佛正轍。不可過急,急則難久,不可過緩,緩則易散,又不可希冀入定,全不作意,放下隨口而念,最易入於輕昏境界。蓋念佛重在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全仗這個念頭徑入蓮胎。迨至一心之極,不期禪定現前而自現,此是工夫純熟時候,與放下隨口入於輕昏者,迥然不同。至於體究,念即無念,不妨無念而念,此一念,即是空假中三諦,即事理四法界,即唯識唯心二觀,即實相無相涅槃妙心,此乃上根理一心念法,然亦不離一心靠定佛號,字字分明而念,此為正行持名軌則也。



更須廣修助行:一者、禮敬三寶:視紙畫木雕,即同真佛,早晚朝參,必誠必敬,出入問訊,百里千里,常如目前,一飲一食,先須供養。二者、懺悔業障:因無量劫來,身口意三業,所造已深,能為種種障礙,故名業障,懺悔障除,身心清淨。三者、戒惡行善:但有不好心起,即著力念佛,定要念退這不好的心。四者、割捨情愛:人多愛戀骨肉,貪財如命,濁世這邊情重,淨土那邊自然情輕,命終時神魂必歸重處,如樹倒時,自然倒在偏重一邊。從來妻子骨肉,緣盡則散,散後都不相識,如多生以來,妻子骨肉,今在何處,還恩愛麼?如惡緣聚會,眷屬即是冤家,不覺暗受其害。想到此,不容不淡。財產等物,轉眼成空,尤當看破。五者、解釋冤結:如殺生偷盜邪淫等事,及貪瞋等情,皆結冤仇之因,能戒則不結,已結者宜解釋。如眷屬為冤仇,及橫逆相加,犬咬蛇傷,俱有宿冤,要歡喜忍受,與他解釋,切不可一來一往,益結益深。須佛前發願,以此念佛功德,普利一切冤家仇對,設我作佛,先度此類眾生,以此慈心願力,自然消彼宿怨,化仇為恩。六者、發憤為雄,綿密精進,必至證果而後已。此尤往生淨土切要之一法也。



【按】在鬧處鍊,不如閉戶潛修,惟趺坐默持,不可希冀入定,放下隨口而念,最易入於輕昏境界。須提起覺照,以一句佛號,薰逼意根,塞斷雜念昏沉兩路,至工夫純熟時,不求定而定自現也。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8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清楊仁山文會居士遺集節要



承問念佛下手處,曇鸞法師有無後心,無間心之語,信內光景易移,早辦前程等語,有後心也。人命在呼吸間,何能存此後心?無論千念萬念,只用當念一句,以為往生正因。前句已過,後句正出,亦在當念。如是,則心不緣過去,不緣未來,專注當念一句,是謂事一心,無論何時可以往生。久久純熟,當念亦脫,便入理一心,生品必高。其無間心,即是無後心之純一境界也。



或曰:求生淨土,必須發菩提心,修六度行,不亦難乎?答曰:無難也。凡信淨土法門者,發願自度度人,同證佛果,即是菩提心矣。專修念佛,見得世間財物無一可樂,不起慳貪想念,即與施度相應矣。專修念佛,逆境現前,不生瞋恚之心,即與忍度相應矣。專修念佛,心不散亂,即與禪度相應矣。專修念佛,不受世俗愚迷,即與智度相應矣。初行之,即是日用尋常,漸次增進,便成菩薩妙行。



【按】祗要深信切願,守定當念一句,不緣過去未來,截斷前後心識,即事一心。心不散亂,不起貪瞋癡,願自度度人,同生極樂,即與六度行及菩提心相應矣。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29 樓] From:臺灣 | Posted:2009-03-11 00:23 |

<< 上頁  1   2   3   4  下頁 >>(共 4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7402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