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廣告
  加入我的最愛 設為首頁 風格修改
首頁 首尾
 手機版   訂閱   地圖  簡體 
您是第 4801 個閱讀者
命理服務》 數位論命舘 | 免費排盤 | 星僑易學 | 五術書籍 | 線上論命 | 影音論命 | 八字命書 | 星座分析 | 孔明神數 | 周公解夢 | fackbook 粉絲專頁 |
 
<< 上頁  1   2   3   4   5   6  下頁 >>(共 6 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可列印版   加為IE收藏   收藏主題   上一主題 | 下一主題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放生社序10】

  佛以殺生為首戒。儒以好生為大德。成湯解網。子產畜魚。凡全吾惻隱而已。充惻隱之心。仁不可勝用。引申觸類。便是大慈大悲。人心佛心。有二心哉。人心不異佛心。則娑婆不異極樂。誰謂劫濁不可轉也。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妙於放生。放生一法。唯擴與久。一杯水不救車薪火。設人各一杯焉。一杯不已。再一杯焉。杯水多。車火未有不滅者。今殺運紛紛。並同分惡業招感。非慈三昧水。孰能熄之。非知宣尼心學。瞿曇心法者。孰能行之。濟生菴放生社。絕而復續。續之者皆儒門高足也。誠以弘毅接忠恕之傳。使此社由擴而久。則經天緯地。旋乾轉坤事業。盡在其中。苟不負此社。斯不負孔門道脈。靈山付囑。究竟為不負本有惻隱之心矣。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0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0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勸念豆兒佛序11】

  心之本覺曰佛。心之始覺曰念。顧本覺之在人心也。似異而恆同。乃始覺之隨人用也。雖同而恆異。是故背塵合覺。便名始覺。背覺合塵。便號無明。無明無體。即以始覺為體。始覺無相。即以無明為相。是故眾生念五欲時。即名欲界無明。念四禪四空。即名色無色界無明。念斷常。即名邪見無明。念涅槃即名界外無明。唯有念佛之時。即名始覺。故曰。諸佛正徧知海。從心想生。眾生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故一切法門。無不從此念佛法門流出。無不攝入念佛法門中。一念相應一念佛。一日相應一日佛。直捷圓頓。離見超情。馬祖即心即佛。蓋深得乎此也。夫知即心即佛。斷無不念佛時矣。而迷者誤認緣影為心。又妄謂心既即佛。便不須念。故不得已。轉為方便。曰非心非佛。又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等。此曲為中下解粘去縛。非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本旨矣。後世逐塊韓盧。反以非心非佛。乃至種種險句為奇特。以即心即佛為平常。何異嗜巴豆大黃。吐棄膏梁美味者也。桐城有二人結伴為客。一死。伴葬之。攜資還其婦。婦疑。伴憤甚。往屍處陳祭哭訴。鬼與伴問答。如生前。乃同歸作證。中途遇事。偶一念阿彌陀佛。鬼大喚。何放光怖我。更速轉數念。鬼懼曰。汝一念。胸輒舒五色光十餘丈。眩我心目。不能復近汝矣。歸語我婦。令自來。當為汝雪冤。伴因此醒悟。出家為高僧。嗟嗟。甫舉一念。光輪便舒。故壽昌大師云。念佛心。即是佛也。豈今時念佛。他時成佛哉。惜鬼不種善根。不聞佛名。故驚怖。儻本念佛人。仗此良緣。甯不頓超樂土邪。畢貫之居士。參盡天下衲僧。乃死心念佛。求生淨土。兼勸人以豆念佛結佛緣。人身一豆耳。當念佛時。身即放光所謂佛身充滿於法界者。非乎。今以豆念佛。豆必放光。以放光豆。作放光食。入眾僧腹。無論其人念佛不念佛。皆必恆放光明。令遇斯光者。有心無心。皆得解脫。光光相照。成無盡燈。則生界頓空。更不必別談向上。便是向上極則公案矣。僧問趙州。如何是毘盧師法身主。州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請以此誠言為證。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1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悅初開士千人放生社序12】

  予幼崇理學。知天地之大德曰生。惻隱為仁之端。飜疑釋氏。侈談無生。不近人情。稍長見儒者雖言民胞物與。及其恣口肥甘。則競託遠庖廚為仁術。曾不能思刀砧號叫之苦也。雖不忍一念。必不可滅。然為貪忍異說所蔽。終不能伸。而放生嘉會。每創自釋子。且推歷劫親緣。視以同體四大。究極以皆有佛性。其為好生懿德。必使大地含靈。盡證無生而後已。噫嘻。由此言之。非達無生。曷能好生。非真好生。曷證無生也哉。從此不做名教。飄然薙髮。蓋誠有見於出世大慈大悲。方是大忠大孝。大仁大智。故不肯以夜郎自封也。悅初開士。誓勸千人放生。同修慈心三昧。予謂此三昧。當使剎塵共證。何止千人。千人云者。且就凡夫現前。分量所及而已。千數既畢。頂禮千佛。俾六道悲仰。與諸佛慈力。果徹因該。供養千僧。俾悟事理和融。生佛不二。好生無生。若事若理。皆已豎窮橫徧矣。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2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1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四書蕅益解自序13】

  蕅益子。年十二談理學。而不知理。年二十習玄門。而不知玄。年二十三參禪。而不知禪。年二十七習律。而不知律。年三十六演教。而不知教。逮大病幾絕。歸臥九華。腐滓以為饌。糠粃以為糧。忘形骸。斷世故。萬慮盡灰。一心無寄。然後知儒也。玄也。禪也。律也。教也。無非楊葉與空拳也。隨嬰孩所欲而誘之。誘得其宜。則啞啞而笑。不得其宜。則呱呱而泣。泣笑自在嬰孩。於父母奚加損焉。顧兒笑則父母喜。兒泣則父母憂。天性相關。有欲罷不能者。伐柯伐柯。其則不遠。今之誘於人者。即後之誘人者也。儻猶未免隨空拳黃葉而泣笑。其可以誘他乎。維時徹因比丘。相從於患難顛沛。律學頗諳。禪觀未了。屢策發之。終隔一膜。爰至誠請命於佛。鬮得須藉四書助顯第一義諦。遂力疾為拈大旨。筆而置諸笥中。屈指十餘年。徹因且長往矣。嗟嗟。事邁人遷。身世何實。見聞如故。今古何屬。變者未始變。不變者亦未始不變。尚何一分無常。一分常之邊執也哉。今夏述成唯識心要。偶以餘力閱舊稿。改竄未妥。增補未備。首論語。次中庸。次大學。後孟子。論語孔氏書故居首。中庸大學皆子思所作居次。子思先作中庸。戴禮列為三十一。後作大學。戴禮列為四十二。大學首章在明明德。承前章末予懷明德而言。本非一經十傳。舊本亦無錯簡。王陽明居士已辨之矣。孟子學於子思。故居後。解論語曰點睛。開出世光明也。解庸學曰直指。談不二心源也。解孟子曰擇乳。飲其醇存其水也。佛祖聖賢皆無實法綴人。但為人解粘去縛。今亦不過用楔出楔。助發聖賢心印而已。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3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退戒緣起並囑語14】

  智旭。生於萬歷己亥。二十四歲壬戌為天啟二年。痛念生死事大。父未葬母不養。決志出家。時紫柏尊者已寂圜中。雲棲老人亦遷安養。憨山大師遠遊曹溪。力不能往。其餘知識。非予所好。乃作務雲棲。坐禪雙徑。訪友天臺。念念趨向宗乘。教律咸在所緩。後因幾番逼拶。每至工夫將得力時。必被障緣侵擾。因思佛滅度後。以戒為師。然竟不知受戒事。何為如法。何為不如法。但以雲棲有學戒科。遂從天臺躡冰冒雪。來起五云。苦到懇古德法師為阿闍黎。向蓮池和尚像前。頂受四分戒本。此二十五歲。癸亥臘月初八也。甲子臘月二十一。重到雲棲。受菩薩戒。乙丑春就古吳閱律藏四旬餘。錄出事義要略一本。此後仍一心參究宗乘矣。戊辰春。雪航檝公。留住龍居。再閱戒藏一遍。始成集要四本。己巳春。送惺穀壽公至博山薙髮。無異禪師見而喜之。即欲付梓。予曰。未可也。是冬同歸一籌師結制龍居。更閱律一遍訂成。庚午正月初一。然臂香刺舌血。致書惺穀。三月盡。惺穀同如是昉公從金陵回。至龍居。請季賢師為和尚。新伊法主為羯磨闍黎。覺源法主為教授闍黎。受比丘戒。予三閱律。始知受戒如法不如法事。彼學戒法。固必無此理。但見聞諸律堂。亦並無一處如法者。是夏為二三友。盡力講究。不意或尋枝逐葉。不知綱要。或東扯西拽絕不留心。或頗欲留心。身嬰重恙。聽不及半。其餘緣眾。無足責者。予大失所望。解夏後。法壇持大悲咒。惺谷以此書呈金台法主。隨付梓人。次年予入壇持大悲咒十萬加被之。然已發念退休。越二年癸酉。安居作八鬮供佛像前。然香十炷。一夏持咒加被。自恣日更然頂香六炷。拈得菩薩沙彌鬮。深自慶快。願永作外護。奉事如法比丘。殊意末運決難挽回。正法決難久住。予又病苦日增。死將不久。追思出家初志。分毫未酬。數年苦心。亦付唐喪。撫躬自責。哀哉痛心。恐混跡故鄉。虛生浪死。故決志行遁。畢此殘生。以手書集要全帙。謹付徹因海比丘。仍涕泣而囑曰。嗚呼。佛法下衰。斯時為盛毗尼一脈。不絕如絲。教道禪宗。尤為混亂。予數年苦心。未能砥狂瀾於萬一。僅成此書。并問辯音義各二卷。一文一字。罔敢師心。一義一法。咸符聖教。蓋不惟律部精髓。亦禪教綱維。由斯戶可升堂入室。執斯鏡可照膽辨邪。惜公根性稍鈍。僅知開遮持犯條目。未達三學一貫源委。且福相未純。智慧力薄。缺於辯才。短於學問。豈能即弘傳斯道。但念公之從予遊者五夏。有三事足取焉。幾番惡辣鉗錘。難堪難忍。絕無退心。縱未頓改舊觀。番番略有進益。有人如法受具。未肯細心行持。惟公聽集要後。輕重諸戒。悉思躬行。予癸酉甲戌。匍匐苦患。公獨盡心竭力相濟於顛沛中。毫無二心。充此三善之致。何必不可荷擔正法。但須解行雙修。戒乘俱急。虛其心。實其志。擴其眼界。牢其腳根。盡在我修持。任外緣自集。萬勿輕舉妄動。貽羞法門。儻煩惱未伏。慧眼未開。辯才未具。學問未充。縱有福運。須力卻之。況作意邀求邪。苦身形。堅願力。依念處而精進行道。以律藏為法身父母。臨深履薄。守茲一脈。儻遇英哲。當殷重付囑之。無其人。甯供塔廟尊像中。慎莫授非人也。天定能勝人。人定亦能勝天。予運無數苦思。發無數弘願。用無數心力。不能使五比丘如法同住。此天定也。然此思此願此心此力。豈遂唐捐。公若善繼吾志。敬守之。以竣後賢。庶幾亦可稱人定乎。始終不忘吾囑。千里同風。否則塵劫永隔矣。勉哉。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4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2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念荳兒佛疏15】

  雪山有藥。名毘伽摩。眼若見之。眼得清淨。鼻若臭之。鼻得清淨。身若觸之。身得安隱。若以塗鼓。軍中擊之。所有毒箭。應聲拔出。嗟嗟。一莖草耳。何以厥功若此。愚者未免疑之。阿彌陀佛。萬德尊主。因積僧祇。果圓十劫。願王無盡。福慧無窮。散心一稱其名。亦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彼疑一莖草者。又安能深信無疑惑哉。有念佛者。不紀以珠。紀以荳。又將荳供海眾。使其淪肌膚。浹骨髓。乃至徧身毛孔。咸放佛光。八萬四千戶蟲。咸得度脫。此之功德。難議難思。念荳施荳。功德平等。荳為法界。十方諸佛。三世導師。皆在一粒荳上轉大法*。現寶王剎。此荳邪。非荳邪。非荳非非荳邪。能信此一粒荳者。可以無疑於一莖草矣。重說偈曰。此荳泥丸突出難分剖。非荳咽下分明無處躲。非荳非非荳。大家傾出摩竭斗。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5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3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建盂蘭盆會疏16】

  予觀世出世。至德要道。皆無有勝於孝慈者也。世間非孝慈。無以成聖賢。出世非孝慈。無以作佛祖。顧孝慈之名一耳。實則有四焉。養父母。育子孫。令皆得歡喜者。世界悉檀也。前可繼。後可傳。令皆得生善者。為人悉檀也。順幾諫。嚴庭訓。令皆得滅惡者。對治悉檀也。底豫允若。佑啟咸正。令皆得入理者。第一義悉檀也。又一世之父母固然矣。推而極之。不有無始以來歷劫生身之重恩乎。一家之子孫固然矣。擴而充之。不曰法界含靈皆猶吾赤子乎。是以儒者。且盡其道於目前。佛氏並充其致於累劫。儒者且舉其端於宇內。佛氏並窮其量於剎海。儒非故為拘虛。而佛非故為荒誕也。儒者引而不發。以示厥始。佛氏充無不盡。以究其終。不啻如金聲玉振焉。所以自大法東漸。千有餘載。達人高士。罔不會心。至若昌黎晦菴輩。雖極力詆之於前。不免傾心味之於後。良以孝慈宗旨。終無間然故也。今七月十五日。為大目犍連度母設供之辰。夫目連果證應真。六通第一。而欲報慈恩。尚須三寶眾僧之力。況吾輩乎。吾輩生匪空桑。心非頑石。念罔極之深恩。懷終天之永慼。自非托事盂蘭。曷以略伸積悃。所言盂蘭盆者。此飜解倒懸器。蓋冥塗之苦。不啻倒懸。今以淨器備陳佳供。能令劇苦永脫故也。凡厥孝子慈孫。慎勿徒為大言。以自飾曰。吾父吾祖。靈應在天。何當久滯三途。咦。難言之矣。既未聞出世四諦法門。又未必遵行三歸五戒十善。輪迴之苦。誰能免者。儻於此日。懸懸致望。子若孫之福濟。而竟置之漠然。於心安乎。且經又言之矣。若父母現在者。福樂百年。若七世父母。自在化生。入天華光。此則功德利益。又不止僅解倒懸而已。仁人君子。宜何如努力以共成斯會也。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吾甚為儒之希聖賢。釋之希佛祖者望之。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6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4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海燈油疏17】

  劫初人身有光。不假日月。身光漸減。日月出生。而日月有時不照。則繼以膏火。此膏火功德。不惟等於日月而已。日月屬悲田。燈火供養。悲敬雙具。又況地藏大士。以無緣慈力。同體悲心。示居九子峰頭。徧救塵沙含識。肉身靈塔。四海歸依。由是有海燈之供。當知一莖光照。全彰自性妙明。緣善既孚。正了同顯。儻謂是事相。是塵緣。無關修證者。則離事談理。離境覓心。理若龜毛。心同兔角。誰與萬善莊嚴。成兩足果哉。昔有盜寺物剔佛燈者。尚感多劫身光之報。況以好心施供。藉大士慈悲。俾燄燄普燭幽塗。方將續如來慧燈。耀法界寶炬。若自若他。同開長夜幽關。又豈止生死中樂報已邪。請速發心。毋貽後悔。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7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玄素開士結茅修止觀助緣疏18】

  教觀之道不明。天下無真釋。如學思之致不講。天下無真儒也。儒之道在盡心知性。故篤行一事。必在學問思辯之終。大易略思辯。益以寬居。寬居即思辯異名也。以其心領神會。故曰寬以居之。以其善巧決擇。故曰慎思明辯。聖學淵源。必須向此關透去。方無鹵莽滅裂之虞。佛道以見性明心為指歸。以信行法行為方便。信行秉教。豈廢觀心。法行觀心。豈容離教。是以西天諸祖。無不貫通三藏。深入諸禪。南嶽天臺弘通般若法華。亦未嘗不以觀心為要。目足並運。入清涼池。否則鑽他故紙。終招說食數寶之譏。冷坐蒲團。未免暗證無聞之禍。學不思則罔。思不學則殆也。法流東土。門庭漸歧。立法者本屬一時救病權宜。展轉相傳。遂成水火。宗教相非。性相相角。台賢相排。原其故則各是。執其辭則並非。而又教下之人。罔思修證。宗乘之士。多落險塗。致令行果無成。教道幾熄。惟台嶺一宗。始從智者章安。中歷荊溪四明諸老。近復得妙峰幽溪諸大師。相繼而興。教觀雙舉。信法兩被。故能超賢首慈恩諸教之觀道寥寥。亦勝曹洞臨濟等宗之教法貿貿。東南一絲。信可繫佛法九鼎於不墜。末世津梁。捨此安從邪。玄素開士。儒林雋雅。忽悟無常。頓從鬀落。依棲台嶺。足不出幽溪之戶者數年。抱病參求。晨昏不廢。學問思辯之功。可稱弗得弗措者矣。篤行一事。今正是時。擬遵如來顧命。以頭陀行。住阿蘭若。但欲正修。先須方便。五緣之內。四事為先。是在有志為真儒者。助成此真釋事業。余每謂非真釋不足以治世。是以一切三寶。常能擁護世間。而真儒亦足以足出世。是以一切有道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常能憶持佛囑。具正眼者。必能深達此意。知世間福田有在矣。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8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5 |
winkor 手機 會員卡
個人文章 個人相簿 個人日記 個人地圖
社區建設獎
小有名氣
級別: 小有名氣 該用戶目前不上站
推文 x65 鮮花 x292
分享: 轉寄此文章 Facebook Plurk Twitter 複製連結到剪貼簿 轉換為繁體 轉換為簡體 載入圖片

【象巖禪人化齋十萬八千僧疏19】

  人但知佛法重。不知僧之重也。但知僧以佛法重。不知佛法以僧重也。無僧則法*息。法*息斯佛慧命絕矣。故較福田於末世無尚供僧也。僧固不同。有真實僧。有清淨僧。有啞羊僧。有無慚僧。夫真實名勝義。清淨名世俗。非勝義則世俗不尊。非世俗則勝義無寄。故應真大士。地上菩薩。每現身世俗中。不但同修清淨。亦且混迹無慚。所以警肉眼凡夫。令知僧相不可忽也。是故為僧者。應善自料簡。誡無慚啞羊之行。由清淨而進真修。供僧者。應一切恭承。視啞羊無慚之儔。如真實之偕淨侶。然後觸目所遇。罔非勝田。職此之由。感賢格聖。儻心生分別。雖供五百羅漢。不如值一凡夫僧矣。象巖開士。欲置僧田百畝。歷三祀未成。因詢余所以難成之故。予為屈一指曰。僧田置。必代得善繼。否非廢則私。又為屈第二指曰。一畝半畝人畏不前。又為屈第三指曰。菴田不徧十方。狹且陋。開士憬然曰。然則當如何。余曰。莫若放開懷抱。直下消豁。普化若腴若瘠之人。等供在彼在此之眾。一文一粒。總投勝田。杜未來愚人私廢造業之愆。開現在是人多寡隨心之善。馴致之。數奚止十萬八千。地奚局江左浙右。時奚限三載告完。念念中普與法界含識。供養法界僧寶。盡未來際。無有疲厭。一一檀那。一文一粒。悉能徧供一切僧伽。一一僧伽。一齒一頰。悉能徧受一切供養。論施福洪纖無礙。論受用凡聖交參。只此現前日用。的是普賢所行境界。其諦信力行之。


四無量心
願諸眾生具足樂與樂因
願諸眾生脫離苦及苦因
願諸眾生永久不離安樂
願諸眾生棄愛憎住平等
南無阿彌陀佛
獻花 x0 回到頂端 [19 樓] From:歐洲 | Posted:2009-04-10 10:55 |

<< 上頁  1   2   3   4   5   6  下頁 >>(共 6 頁)
首頁  發表文章 發表投票 回覆文章
Powered by PHPWind v1.3.6
Copyright © 2003-04 PHPWind
Processed in 0.020534 second(s),query:16 Gzip disabled
本站由 瀛睿律師事務所 擔任常年法律顧問 | 免責聲明 | 本網站已依台灣網站內容分級規定處理 | 連絡我們 | 訪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