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化的魅力《广州语本字》

Home Home
引用 | 编辑 vivian88
2012-09-14 17:18
楼主
推文 x0
    作者:詹宪慈(清末民初)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封底语:
   
    《广州语本字》四十二卷,詹宪慈撰。本书为考证广州话口语权威之作。作者矜句饰字,每立一说,必根据训诂、字书、韵书之属,条理精密,洵为研治广州语本字之楷模。
   
    詹宪慈,广东番禺人,生平专精小学音韵。光绪癸卯恩科举人。粤督粤督陶模派赴日本留学宏文师范学校,回国后任番禺县立师范学堂校长。民国七年至十六年任交通部秘书。晚年回粤,历任广东高等师范与省立女子师范等校教席。抗战军兴,避地粤北,卒于乐昌砰石。
   
    再引王亭之先生的推介语:
   
    广府话有音就有字,不过有些字甚为古老,写出来已无人识读,所以就给「约定俗成」的俗字代替。
   
    清末民初时,广州有一位举人公詹宪慈,用毕生之力完成一本《广州语本字》,在四书五经以及史书中找出「有音就有字」的本字出来。这本书直到近年才能出版,还多亏其侄孙詹德隆主持中文大学出版社之力,可谓书运坎坷。
   
    不过这本书实在是一本好书,虽然有些字可以存疑,但绝大部分「本字」的确是给他找出来了,由是我们就知道许多广府音,其实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中州音,这些中州音如今读起来,完全跟唐宋时的中州音不同。
   
    例如「钞」字,如今我们只知「钞票」,谁知道在古代还有一个本义,形容笑起来面皮打摺,此见于汉代扬雄的《释名》,即是取「敛撮」之意。所以「面皮钞」即是面多皱纹,如今我们说「钞皮」,往往写成「绉皮」,实在大误。
   
    由此联想到「钞票」,可能因为要摺起来用,有「敛撮」的形状,所以才叫做钞票。
   
    这「钞」字如果依《唐韵》,读为「抄」,是阴平声,但广府话则保存着阳平声的「巢」音,这古音如何可以给无知者去「正」。
   
    《广州语本字》香港中文大学官方阅读器地址:http://itunes.apple.com/app/cuhk-press/id496806012

献花 x0
引用 | 编辑 vivian88
2012-09-14 17:36
1楼
  
有兴趣的值得一看,非常不错的好书!

献花 x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