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太空技術 應用層面廣

Home Home
引用 | 編輯 笑笑
2011-05-04 13:22
樓主
推文 x0
轉貼自 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490262&type=%E7%A7%91%E6%8A%80

〔中央社〕太空研究需要龐大經費,台灣雖無法全力投入,但相關研究不僅限於探空火箭及人造衛星,中科院參與跨國太空計畫,研發太空磁譜儀的電子相關技術,未來在民生應用層面廣。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中央研究院院士丁肇中主持的太空磁譜儀(AMS)計畫,將於美國太空梭「奮進號」(Endeavour)最後一次任務放上太空,國防部軍備局中山科學研究院也是計畫核心成員,擔任研發AMS電子系統的重任。 中科院負責AMS電子系統研發計畫的主持人荊溪暠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台灣在參與過程中學到很多,無形中提升了台灣的研發能量,「只要有材料,一定可以做出好菜」。 荊溪暠說明這項研發計畫的高難度。他指出,即將放上國際太空站的AMS,每90分鐘繞地球一圈,面向太陽時,溫度可達攝氏80度,背向太陽時,溫度又降到零下40度,劇烈溫差對電子裝備是嚴酷考驗,但中科院製造的AMS電子系統,通過層層高標準的要求。 AMS放上太空站後,不可能經常維修,電子系統負擔傳輸資料的重任,在太空惡劣環境下,必須確保長期穩定狀態,不容故障,因此需要高可靠度技術的「複式配置」,一個裝置出問題,有另一個裝置可遞補。荊溪暠說,中科院這套高可靠度技術,將可應用在防災、醫療等需要高可靠度的領域。 荊溪暠認為,台灣已有技術和能力開發、製造人造衛星所需料件、模組,未來可將技術轉移給民間企業,製造高單價、量少、精密的衛星料件,創造新的產業鍊,大有可為。

但是荊溪暠也指出,參與AMS計畫的成員大多年過50,中科院也已多年未進用新血,令人擔心科技人才傳承的問題,盼敞開大門,讓年輕人才加入科學研發行列。

【心得感想】

現在的年青人應該對線上遊戲比較有興趣..XD


獻花 x0